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武松 >

第157章

重生武松-第157章

小说: 重生武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让武松吃惊的是,在他刚穿越过来之前,他就知道在江南方腊、淮西王庆、河北田虎这三路造反的英雄中,只有人家江南方腊实力最强,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被大宋王朝欺负的,竟然会是江南方腊!
    “那方腊会去哪呢?”武松百思不得其解:“方腊的武功恐怖之极,除了武功之外,他在军政大事之上,更是才华卓绝,他到底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
    此刻的武松,已经和方腊一样,是真正的一方领袖,他自然和方腊有同命相怜之感,跟史进喝酒的时候,他心里在反复的想:“方腊到底去哪了呢?是死是活?江南国的前途会将如何呢?”
    晚上,带着重重心事,武松再也睡不着觉了,数着窗外的星星,数了一宿,次日凌晨才睡着。
    醒来后已经是下午了,武松吃了些饭菜,把史进、卢俊义等人叫上,又带上了梁王的亲兵卫队,去林间打猎。
    围猎场上,大梁国众将兴致甚高,那史文恭身为大梁国第一射手,不出半个时辰,便射倒了一只鹿,一只野山头,两只野兔,一只野山鸡,而其它人,除了燕青射倒了一只野鸭子和一头野猪之外,大多无所斩获。
    众人搭起火架,把野味拨了毛,开始烧烤起来,武松等人一边喝酒,一边吃着野味。武松今天兴致不错,一边吃还一边暗自想道:“还是古代的空气好,没污染。”
    正当众人吃的正爽的时候,一声叱骂,打断了这份宁静。
    “妖女,你已死到临头,还有何话说?”一声极其刺耳的尖嗓子传来,听这声音,不用猜也知道声音的主人必定是名武功不弱的太监。
    “凭你们这几条宋狗,也想取我性命?”发出这声音的,是一名娇弱女子。
    “你江南将亡,明教即将覆灭,今日你就是插上翅膀,也脱不出我的手掌心了!哈哈!”该太监大笑道:“兄弟们,这明教第一美人的姿色可比那李师师漂亮多了,拿住此人,送给你们享用!”
    “多谢大人!”发出这个声音的,至少得有十多人。
    “兄弟们,看这情形,是有位姑娘被人围住了,快,四面封住这里,务必救下这位姑娘!”梁王武松听到附近林中有声音,便立即调兵围林。
    大梁国的精兵猛将们得了军令,立即扔了嘴边的食物,朝着声音的源头围了过去,众人在附近寻找的时候,太监和那姑娘的声音继续传来。
    “四位姐姐,都怪我连累了你们,咱们来世再会吧,来世小妹做牛做马报答你们!无上的明尊啊,我们来了!”姑娘的声音比之前低多了,话语中,充满了绝望。
    “圣女,休要这样说,能死在一起,是咱们姐妹的缘分!到了天国,往生极乐,咱们就能见到明尊了!”另一位姑娘道。
    “兄弟们,抓活的,这美妞要是死了,你们就只能玩死的啦!”太监的声音。
    紧接着,惨烈的兵器相击声传来,构成了一首屠杀的哀曲。
    伴随着这些兵器互撞的声音,刚才说话的那名圣女的声音再次传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时迁第一个发现了这些声音的源头,并迅速找到了他们蒇身的山洞,武松等人蜂拥而入。
    原来,这里是一个隐藏得极深的山洞,太监和他的十多名手下包围住了五位姑娘,这五位姑娘之中,有一位身着白衣,戴着面纱,只能从外面看到她的两个眼睛,另外四个姑娘手执长剑,看那样子,应该是她的护卫。他们这些人在这山洞的最里面,根本没人留意外面的动静。
    武松亲眼见到那四位姑娘舞着长剑,拼命掩护着中间戴着面纱的圣女,只见那圣女身材婀娜,雪肌似玉,让人看了一眼,就会不禁生出:“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哪回见”的感叹。
    那圣女双腿跪地,双手伸开,作焰火飞腾之状,口中虔诚念诵着那几句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位气质飘飘似仙,清丽绝俗,光让人看到那双清澈的眼睛,就会确信她必然是位绝世美人的明教圣女,此时正心无旁骛的念诵着明教的往生经文,丝毫不以即将香消玉殒而感到悲伤,她死到临头,却仍是在怜惜世人多苦多难。
    “杀贼!”武松立即下达了攻杀令!
    “且慢!你等是何人,且先通名!”那位只有一只眼睛的太监转身道。
    “我乃梁王是也!这华阴县乃是我大梁国的地盘,岂容你等鼠辈在此作孽?左右听令,斩杀这些狗贼!”武松道。(未完待续。。)

第222章 龙登九五(上)
    领头的大太监举刀扑向武松,他幻想着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拿住武松,便可安全脱身,只是他刚一斯近武松,便被武松一刀纵劈而落,这名大太监的刀断了,随后刀势不减,劈中了大太监的脑门,他的脑门流下一道血口子,扑地倒了。
    这群杀手领头的一死,其它人的斗志立减,史进一朴死搠翻一个,卢俊义一枪洞穿一个,石秀、李逵、卞祥、孙安、萧嘉穗等人杀的更欢,片刻间,他们的兵器上便沾满了敌人的血,他们的脚下,踩着敌人的尸体。
    有一名杀手想奔跑而逃,被史文恭搭起大羽强弓,一箭射了个通透,剩下的几名杀手见无路可走,只得挥刀自刎。
    “姑娘,让你受惊了。”武松擦掉陨铁神刀上的血,对那位戴着面纱的女子道。
    这位明教圣女一言不发,而是冲着武松缓缓下拜,非常虔诚的拜了三拜。
    “感谢梁王救命之恩,小女子日后定当舍命报答!”明教圣女起身道。
    “姑娘这话言重了,对了,这些杀手,应该全是大内杀手吧!”武松问道。
    “是的。”明教圣女似乎是个惜字如金的人,只说该说的话,多一个字都不肯说。
    武松见她不想多说话,便不再询问这些杀手为什么要杀她,而是回顾四位受伤的姑娘,问道:“这四位姑娘都受了不轻的伤,要不,我让梁山神医为她们治疗一下吧。”
    “梁王厚意。小女子心领了。只是我等尚有要事在身。片刻也耽误不得,只好先行告辞了。”明教圣女说完,对武松欠身拜了一下,然后转身向洞口走去。
    武松见她对如此戒备心非常强,但也不便强留,只好任她自去。
    大梁国的军队在华阴县史家庄又停驻了几天,武松排布下重兵防守史家庄这个超级大粮仓,然后率兵返回济州。
    明教圣女走了。只是在她的心里,那位梁王的身影,再也挥之不去。
    武松回到济州后,遍发《求贤令》,无论山野余贤,还是民间书生,只要品质端正,才华出众,一律委以重任,一时间。各国贤士久幕梁王武松的大名,纷纷来归。
    这些来自民间的文人贤士。生在这个年代,大多都是活的相当郁闷的。大宋朝廷昏庸腐朽,奸臣把持国政,陷害忠良,自不必说,民间贤士早就对大宋朝廷彻底死心,肯定不考虑投效大宋朝廷。但他们又不能投奔蒙古、大辽、大金、高丽等与大宋敌对的国家。
    而淮西王庆、河北田虎这两大昏君,暴君,比之大宋朝廷还要凶残,更不是理想的去处。江南方腊本人文才武略倒是异于常人,是位非常不错的君主,但近日有江湖传闻说方腊已经离开皇宫半年之多,在一个特别僻静的山村苦练明教绝学“乾坤大挪移”神功,江南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因群龙无首而即将陷入纷争,明教势力与朝廷势力彼此不服,已经发生了政变,闹的人心惶惶,并且大宋军队还陈兵江南,准备一举端掉方腊的地盘。因此,民间贤士不敢去投奔江南。
    最后,这些民间高人全投了大梁国,武松一一考核后,全让他们担任要职,这些人最后全都成了了武松手下的治世名臣。
    一个月后,暹罗太守皇甫端献五色石,据说这块石头是从天边掉下来的,众人听了皆喜,是真是假也没人细究。
    又过了三天,济州水井中出现一块符玉,质朴美观,纹路精微,似龙脉一般。
    七天后,公孙胜献洞中奇石,这块石头上有字:太白掠梁地分野,主梁王当有天下。
    一时间,武松所统领的地盘上的太守们纷纷呈献祥瑞,朱武等人见时机成熟,纷纷上劝进表。
    面对着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武松婉言谢绝道:“一统之势未成,四方流贼未靖,本王何敢居此大位?自古帝王有天下,虽知有天命在,亦谦让再三,若天命果在我,也须日后再议,我曾笑那道君皇帝,昏庸无能,作用奸邪,祸乱天下。他虽忝居大位,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欲生啖其肉,焚其祖庙!此贼死在顷刻,尚且只顾妄自尊大,认为己身本应威加蒙古、大辽、大金皇帝之上,本王岂能效仿这无道之人,妄自称尊?”
    三个月后,梁王武松的生日到了,吐蕃国、西夏国的国君各派出特使,携带极其丰厚的礼物前来大梁国朝拜武松,敬贺梁王生辰,席间,这两国特使对梁王执礼甚恭,竟然公开表示说要与大梁国通婚,武松只好婉言拒绝道:“本王膝下,目前只有一位公主,年纪尚幼,未出襁褓,此事且请以后再议吧。”
    梁王的生辰典礼结束后,济州城中百姓,和各地百姓均派出代表来到梁王府前拜礼,他们害怕道路拥挤,放下礼物,对着梁王府拜了三拜就走,梁王府守军清点礼品,数不胜数。
    朱武、卢俊义等人见武松如此得人心,便在朝议之时,再次集体劝进。
    梁山军的首席军师朱武拜伏于地,奏道:“梁王功德巍巍,宜早正大位,顺天命人心。自梁王殿下起兵以来,平定祸乱,为民谋福,四方敬仰,天下归服。梁王才武绝人,布恩德于四方,扫**灭八荒,拯救万民于水火,此等功德,岂非上天降下人间之主耶?臣等躬身劝进,请梁王制礼乐,登大位,开万世之太平,解万民之渴仰。臣等谨奉表劝进。”
    “请梁王早正大位,梁王若不答应,臣就跪死在这里!”武将之首卢俊义跪下就磕头,以头触地的声音非常大。
    “梁王若不肯即大位,我等就不起来了!”史进、武大郎等文武百官一齐磕头。
    “天生圣哲,就是为了拯救万民,梁王殿下如果不肯担负起拯救万民的责任,岂不大失天下人之望?天命所在,不可违抗,殿下如果不允,臣等只得以死相谏。”朱武说完,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武松端坐梁王椅,仍然未发一语。
    公孙胜出班奏道:“梁王谦让之德,已经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望梁王体恤四海生民之望,答应臣等之恳请。殿下若再不允,贫道无颜面对天下百姓,只得遁入空门,终老此生。”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武松只好开言道:“众卿屡次恳请,本王看来也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了,唉,都是你等,非要陷我于进退两难!本王虽然答应登基,但诸般事体,不可草率,还请众卿依礼而行。”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劝进大戏,终于落下帷幕。(未完待续。。)

第223章 龙登九五(下)
    一个现代人,机缘巧合穿越到古代,奋斗多年,把自己从一介寒士(古代吊丝)折腾成了龙登九五的帝王,武松心里的感受就似翻江倒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
    虽然他目前的领地只有东方这一大片沃土,但一旦登基称帝,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坐上龙椅后,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彻底成为了发号施令的帝王,而在名义上,率土之滨,若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当然关一点,所有和武松的并立的皇帝都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无论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要脸的。
    东边这片沃土,如今要有一位新皇帝了,这位皇帝将和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河北田虎、大宋朝廷,以及大辽、大金、蒙古等所有国家并驾齐躯,车马宫殿的配置也和他们完全一样!
    当年,武松从刚一发现自己穿越到古代成了武松之时起,就梦寐以求想在这个世界有所做为,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如今这个盛大节日终于来了,他朝思夜想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济州城中,处处张灯结彩,每个角落里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到处都弥漫在一片吉祥喜庆的氛围中,街道上的灰尘都被扫净了,还洒上了清水。而旧的梁王殿肯定不能用了,巍峨气派一座新皇宫拨地而起,准备迎接它的主人。
    这天,虽然已进入十月金秋,天气却十分温暖。
    文武百官和负责礼仪的执事、总管早已到齐了,他们谨慎虔诚。不敢有今天的大礼上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