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甘心。
我第一次在战场上吐了。在鸡鹿塞的时候,我第一次上战场,面
对几千具鲜卑人的尸体,我没有吐。在长社,面对血流成河的屠杀场
面,我没有吐。在我看到那数十万个头颅堆成的大山时,我依然没有
吐。但是现在我吐了,这焦糊的味道里还伴着浓浓的肉香,很像今天
早上我们饭碗里的东西。很多人跟我一样从今天起,至少一两个月都
不会再吃肉了,甚至不愿意再听到肉这个字。只要一看到菜里有肉,
我就会想起那个红红的下曲阳,想起那一具具烤得黑黑的尸体,还有
那浓浓的肉香。
皇甫嵩看来比我好不到哪里去,他今天的饭菜居然也是全素的。
最搞笑的是许褚,这家伙在对战的时候是个杀人魔王,杀得越多
眼睛越红,面对那几十万颗头颅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现在居然
跟女人坐月子一样卧床不起了。打死他都不起来吃饭,唯一能够逼他
动一动的就是对他说:“肉来了。”他一定吐的稀里哗啦的。虽然这
家伙的肚子里已经没什么食物可吐了,但是真看不出来,他的胃液和
胆汁还真是不少,被关羽他们折腾了这么多次,竟然还没有吐干净。
整个下曲阳打扫干净了。除了俘虏的那几千人,能够在大火里活
下来的还不到一百个,而且很多人已经精神崩溃了,他们在皇甫嵩的
命令下被人道毁灭了。陪同他们一起走向望乡台的还有逃出来的两个
渠帅,罪名是煽动造反,逼的官军火烧下曲阳,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
力损失,死不足惜。
在巨鹿太守郭典接收了下曲阳之后我们的任务也就圆满结束了。
回军的速度不用很快,只要战报能及时递回去就行,朝里还得讨论给
我们的封赏呢,太快回去反而不好,所以我们以一天几十里的速度慢
慢向京城方向挪去。
在广平郡,我再次拜会了沮授,这一次他的态度出奇得好,尤其
是得知最后一战,火烧下曲阳的计策居然是我的属下程昱出的谋划的
策,对我更是大加赞赏。我当然不会告诉他张角是我们刺杀的了,但
是他竟然猜了出来,这令我十分惊讶。
但是最令我惊讶的还不是这个,他在猜出我们的计策后竟然单膝
下跪:“您好像非常看重我的才华,加上今天这次,您已经三次来这
里请我了。我沮授虽然不是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但也有几分傲骨,所
以我上次用言语拒绝了您的邀请。不过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既然您这么有诚意,我也不是木头,我也会感动的。主公,我沮授沮
文则从今以后愿为主公出谋划策,誓死以报。”
天哪,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我自己都忘了这是我第三次前来拜
访了。我刚把沮授搀起来,他竟然又给我搞突然袭击,来了招我更没
有想到的。他要给我讲天下大势,这让我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难道
这家伙不是沮授而是诸葛?
正文第一百六十三章乱世沮授倒是没有拿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作为开始,而是把整个的中国历史数落了个遍,听着
也挺烦的。然后就进入正题了:“自桓帝以来,各地豪族势力急剧扩
张,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情况日趋严重,豪族势力往往都带有爵
位,在税收上和律法上可以不受朝廷管制。而地方上的百姓在土地流
失后,失去了生活来源,不得不依附于这些豪族,以辛勤的劳作来获
取微薄的收入,往往连生活都很难保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我心想这还用你说,难道我不知道?不过还是耐心地听下去,也
许他还有什么高论呢?
“有粮不得食,有病无人医。正是此次张角得以作乱的基础,张
角的开仓放粮,正好解决了老百姓的粮食问题,他们打击各地豪富获
得的粮食更是多不胜数。尤其是张角一开始的时候以替人致病为幌子,
以太平道的教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大批信徒,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更
是成为了最好的宣传工具。可恨朝廷还不自知,让这种情况不断的蔓
延下去,才酿成了今日的惨祸。尤其是这些宦官,培植任用亲信,使
各地礼崩乐坏,加剧了朝廷和百姓间的矛盾,才让张角钻了空子,把
事情搞得这么大。”没想到沮授还是有点先进思想的,居然知道豪族
和宦官的双重危害。
“我知道大人是律令传家,家中之人对律令之学无不熟悉,但朝
廷律令大部源于暴秦,您有没有考虑过更改律令?让豪族和宦官势力
受到一定的限制,朝廷和百姓间的矛盾可以不要这么大。”沮授讲了
这么多,原来是想改律令,这位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改的应
该是政治基础,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律令。
我诧异看了看沮授:“沮大人,事情不像您想的那么简单,要是
律法想变就变,那朝廷成什么啦?祖制还要不要了?这简直是要皇上
的命根子,如果要按您说的去做,我立即就会成为天下公敌的。走不
了几步就会抄家灭门,您不会是想要害我吧?”
要不说沮授是个老油条呢,前边的话根本就是个骗人的,纯粹是
拿来装样子,他埋了一个非常大的伏笔,就等着我上当呢。“我既然
是为主公出谋划策,当然不会害主公了。但是现在的天下已经开始乱
了,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甘寂寞的人可不是您一个。”说着沮授拿眼
睛瞄了瞄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稍微思考了一下:“难道本初兄也派人找过您?”
沮授大惊失色:“主公竟然连这种事都能知道?”
我心想,这还能不知道,袁绍的那点儿家底都在我肚子里装着哪。
但是我也不能说出来啊:“本初这几年守孝守得也快出格了,都多少
年了,难道只是守孝这么简单吗?他们家暗助党人,明结宦官,要说
没有图谋,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我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觉着他们家
不对了,现在多少年了?我会看不出来?”
沮授看来是倍受鼓舞:“这才是我需要的主公哪,谢谢上天待我
不薄。”
沮授居然冲着屋外磕了个头:“主公啊,方今天下乱世虽未成,
但亦离之不远。宦官与外戚,世家大族的斗争日趋激烈,彼此间的碰
撞已经不是在朝廷里能解决得了的了。所以才会大肆的培养地方势力,
这次张角的叛乱您看出什么苗头没有?”
我一愣,还有什么苗头?我还真不知道:“先生请直言。”
沮授端起桌上的酒冲我一举杯,饮了一口说:“居豫州刺史王允
说,他在剿灭黄巾余党的时候搜到了很多张让等人交通黄巾乱党的信
件,已经交到了朝廷,但是圣上对此事居然并为追究,只是斥责了张
让一顿罢了。这是什么意思?说白了,这次的事情弄不好连皇上都有
份参与,只是圣上借助张让等人向世家大族宣战的一次演习罢了,张
让之所以被斥责,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和怪责张让不小心而已。”
ps∶豫州刺史太原王允破黄巾,得张让宾客书,与黄巾交通,上
之。上责怒让;让叩头陈谢,竟亦不能罪也。让由是以事中允,遂传
下狱,会赦,还为刺史;旬日间,复以它罪被捕。《资治通鉴●卷第
五十八》我听得目瞪口呆,我从未想过黄巾军的事会跟灵帝有什么瓜
葛。沮授接着说“但是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外戚不立,权柄不得,
他现在可不是任人摆布的三岁毛孩子了。而且世家大族占着那么多的
土地,皇上收不到一分钱,您以为圣上他能安心?为了把何进扶植起
来,必须得有一个名义,这就是黄巾乱党,皇上要兵权啊。有了兵权,
皇上又可以多一笔收入了。而且朝堂上一向是三方对立的,外戚,世
家和宦官,现在缺少了外戚就斗不起来了,皇上怎么能安心呢?所以
他一定要把外戚立起来,但是皇上选的人错了。”
我这个老丈人别的本事没有,要钱的本事绝对一流。沮授又喝了
一口酒:“但是皇上选的人真是选错了,张角并不听话,有了人马,
他的野心也起来了,真的想要杀官造反了,结果事情越搞越大,很多
人都受到牵连,连很多宦官的亲属都身家不保。事情闹大了的直接结
果就是,皇上不仅没收到太多的钱,反而赔钱了,他不得不动用西园
里的钱财去平叛。而且还在无奈之下,把党人也给解禁了。而他借机
扶植起来的何大将军做得更绝,不仅没有投向宦官一方,反而和世家
大族以及党人打得火热,整个朝廷现在已经完全失控了,这个乱世的
格局就要出现了。”
沮授很兴奋的又喝了一口酒:“这正是主公趁机而起的好时候。
但是又不应过快,在乱世未成之前,您需要的是坐山观虎斗,所以您
不宜待在朝廷,而是置身事外。而且您必须得有一块自己的地盘和一
支自己的军队,以后咱们可就得靠它了。”
正文第一百六十四章兑现真想不到啊,原来黄巾起义居然是灵帝
老大自己摆的乌龙。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官府明知道各地太平道势
力大涨,却偏偏不予制止,还一个劲地向上面吹嘘太平道教化万方,
帮太平道大肆宣传了。不少朝中的官员都提醒灵帝要小心太平道,连
我也向他提出警告了,他却一概置之不理,弄了半天这太平道根本就
是他搞出来的。对了,张角虽然在瑯邪宫待过,但是并未得到真传,
他如何得到的《太平清道令》呢?一定也是皇上拿给他的。
不过灵帝手下真的没有什么人,要不然也不至于用这两个人了。
张角整个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狼,灵帝把他培养起来肯定也花了不少心
思,他倒好,居然还没立稳脚跟就要反出灵帝的手心。他也不想想自
己那点儿本事,真的能行吗?最后还不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搞了
上百万人给他陪葬,何苦来的呢?
但是何进就更绝了,借着灵帝和宦官的力量起来了,却一点儿都
不给灵帝面子,居然和世家大族关系这么好,他到底要干什么啊?不
会只是不想让灵帝控制他这么简单吧。
总的来说灵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装傻充愣了这么多年,搞了个
鸿都门学被世家大族折腾得那么难看。搞了个黄巾起义,又碰上这么
两只白眼狼,想借机发财,居然还赔了血本,只是便宜了我们这些打
仗的,捞了不少军功。可怜啊!看来这大汉真的是气数已尽了。
不过弄了半天,我们消灭了近百万人,到底算为了什么呢?难道
只是为了这点军功吗?还是在为灵帝擦屁股呢?
我的沉思却挡不住沮授的话语:“主公可是在考虑皇上的事,这
完全不用您担心,张家三兄弟已经死了,世上知道这件事的能有几个?”
他要不说我还真忘了,我们以为杀掉张家三兄弟是在给我们刺杀
毁灭证据,没想到同时也帮助了灵帝。他跟黄巾军的关系,也被我们
毁灭了,史书上只会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罢了,根本就想不到黄巾起
义的原因是什么?
我定了定神:“先生接着说。”
沮授看了看我:“实际上我估计您也不愿意在朝廷那么肮脏的地
方待的时间太长吧?”
我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沮授很满意我的态度:“既然我们知道那
里的水现在太深,不适合呆太久,所以我们一定要出来,要为自己谋
取一块立身之地,这是我们在未来的乱世中得以自保的根本,这块地
方的选择就很关键了。按您现在的功绩,外派个刺史肯定是绰绰有余
了。”
这点我完全同意,只有强大的根据地才可能有强大的战力。而且
我现在的功劳还真是不小,要是外放的话,只给个太守肯定是说不过
去的,毕竟我原来就是太守啊。这么大的功劳,原地不动,那等于说
我有罪责,以功抵罪了。
“那么您心目中有没有比较合适的地方?”沮授在询问我的意见。
实话实说吧,谁让我到现在心里都没个准谱呢:“我也考虑过,
但是心里也没有个准地方,不过有几个州我觉得都不错。首先是青州,
这个地方离我父亲的徐州很近,彼此能够互相呼应。其次是荆州,人
口众多,而且土地肥沃。再其次是益州,道理跟荆州差不多,而且是
高祖龙兴之地。但是这几个地方也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沮授端起酒杯来又喝了一口:“您说得有道理,人口很关键,荆
州人口最多,仅南阳一地,就不是其他地方比得了的。益州人口相对
要少一点,但也比青州多。而且不管是荆州的地盘还是益州的地盘都
要比青州大得多,但是我还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