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3章

三国志乱-第3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10代孙。当时,正值两汉更替,而匈奴族内部也争斗激烈。公元
46年,单于舆去世,按匈奴族兄终弟及制,应传位给王昭君所生的儿
子也即单于舆的弟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但单于舆在生前将知牙师杀死,
而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蒲奴。48年,右日逐王比(知牙师长子)因不
满蒲奴单于继位,率匈奴南八部兵四五万人宣布独立,向东汉奉藩称
臣。从此,匈奴族分为南北两部,单于比即为南匈奴的第一个单于。

    50年冬,南匈奴单于比率部从离五原西部塞80里处的南单于庭继
续向内徙居到西河美稷(在今山西省西北、内蒙南部),以美稷为南
单于庭。单于比又将南匈奴的各部屯居在汉朝北部的北地、朔方、五
原、云中、雁门、代、定襄等郡。从此,南匈奴成为汉帝国的守戍边
疆者和编户齐民。匈奴族与北方汉族错居通婚,匈奴单于还派贵族子
弟到汉都洛阳学习汉文化。南匈奴自南下归属汉朝,就开始祭祀汉家
祖先。这样,南匈奴便不断被汉族和汉文化同化。大约在这时,他们
就以汉朝皇族后裔自居。刘秀… 郭皇后第二子刘辅的庶孙刘进伯官度
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之下,遂
居匈奴娶妻生子,其后裔被匈奴同化,变成了匈奴贵族。刘进伯后裔
谷蠡王尸利单于。

    91年,窦宪派遣耿夔、任尚攻北匈奴,在金微山(阿尔泰山)下,
北匈奴崩溃,只北单于在混战中突围,向西逃走。北匈奴在漠北不能
立足,只得向西流亡。四世纪时,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
族大迁移。北匈奴亡后,漠北故地被鲜卑所据,北匈奴余众10余万落
皆自号为鲜卑。南匈奴由于得到东汉的支持,接纳了北匈奴部分降众,
领户3。4 万、口23。63 万,胜兵5。017 万。

    但随着内部矛盾的加深,南匈奴政治危机也日趋严重。93年,南
匈奴单于屯屠何死,安国立。安国被杀,师子立。北匈奴降众15部20
余万人谋渡漠北,为汉朝击败,部众分解为左、右两部。左部降汉;
右部饥饿困迫,多为鲜卑所并,只有少部分归附于东汉。

    98年,师子死后,檀、拔、休利先后嗣位。因东汉政局动荡,140
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攻汉,被马续打败。因休利(南匈奴
第3 代第13任单于)不能制部众,被汉五原太守陈龟逼迫自杀。吾斯
立车纽为单于,引乌桓、羌胡等数万侵掠并、凉、幽、冀四州。张耽
将兵败之,车纽降,吾斯继续斗争。142 年,东汉虑战火日炽,扶立
久居于洛阳的休利的弟弟兜楼储(?)为单于,将其护送南单于庭,
又令马寔继续围攻吾斯,杀之,乌桓70余万人相继降。147 年,兜楼
储死,弟弟居车儿(?)单于继位。居车儿在位25年,传位给儿子单
于某。单于某在位6 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呼征。呼征单于在位2 年,
被汉中郎将经修擅自斩杀,汉朝并更立呼征单于的弟弟右贤王羌渠
(?)为单于。

    188 年,单于羌渠便派他的儿子左贤王于扶罗珍助汉讨平张纯和
黄巾军。但匈奴国内有一部分人反对出兵,便在美稷发动政变,攻杀
羌渠单于,另立其弟弟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因匈奴国内政变,
不能归国,只好自立为单于,留处汉朝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
于扶罗单于在位7 年,于195 年去世,传位给弟弟呼厨泉单于。于扶
罗生有2 子:长子豹,任左贤王;次子去卑,任右贤王。

    当时,正值汉献帝被董卓挟持至长安。196 年,汉献帝从长安东
归洛阳时,呼厨泉单于派右贤王去卑率领数千骑兵前来侍卫天子,抗
击李傕、郭汜等叛兵,一直把汉献帝护送到洛阳,后又送至许昌新都。
216 年,呼厨泉单于来朝,被曹操留在邺地,改派右贤王去卑归南匈
奴监管其国。曹操为了削弱南匈奴势力,分其众为五部,每部选尊贵
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五部分居新兴(今忻州)、兹
氏(今汾阳)、祁县、蒲子(今隰县)、大陵(今文水),南匈奴国
家政权亡。晋武帝时(265 ~290 ),塞外匈奴有四次大规模内徙,
总额数十万以上,主要安置在平阳、西河(今山西离石)、太原、新
兴、上党、乐平(今山西昔阳)等地。综上可知,魏晋时期,匈奴在
山西地区的分布是,北起塞外以及雁门、代郡等边地,南达平阳、西
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

    迁居塞内的南匈奴人发生很大变化,先后分解出屠各胡、临松卢
水胡、铁弗匈奴三个重要分支集团。屠各胡散居于今甘肃、陕西、山
西三省和内蒙古一带,其中以居住于山西省的部分为最多、最强:
“临松卢水胡”居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铁弗匈奴”
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后产生的一个分支群体,原居于今内蒙古河套
一带。

    曹操封刘豹为南匈奴5 部之一的左部首领,250 年,刘豹之妻呼
延氏生刘渊。刘渊少时以上党(今长治市)名士崔游为师,遍习儒经、
又博览史书,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的器重。
265 年,刘渊以人质身份留居洛阳。晋惠帝继位后,杨峻封刘渊为建
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八王之乱爆发后,并州境的汉人很多流徙江南,
并州胡汉势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
“兴邦复业”。不久,东海王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
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
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
离石县),二旬之间,拥众五万。但刘渊未出兵赴援司马颖,而是建
立匈奴汉国。304 年刘渊自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
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以从祖父刘宣为丞
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匈奴汉国的建立,削弱了匈
奴聚族而居的状态,迅即又打破了魏晋以来五部分布相对集中的旧局,
使匈奴与各民族交往起来。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于今
山西文水县,大败,司马腾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
胜进军,接连攻下高平县、长子县、太原市等地。305 年,司马腾再
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
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
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县。
306 年,司马越为太傅,封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刘琨为并州刺
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
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
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
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太原市)。
刘渊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
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
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共同反晋的浪潮。308 年,刘渊称帝,
迁都平阳,国号为汉,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
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这年冬,刘渊派
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东海王越派参军孙询、将军
丘光率兵拒阻,匈奴军败还。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
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
旧制。

    310 年刘渊病死,子刘和继位。刘聪(刘渊第四子,母张氏)聪
慧好学,汉化程度高,被新兴(忻州市)太守郭颐辟为主簿,渐被提
升为匈奴右部都尉。八王之乱爆发后,刘聪先投靠河间王颙,后又归
依成都王颖。刘聪杀刘和自立,刘义为皇太弟,妻呼延氏为皇后,子
刘粲为抚军大将军。311 年,刘聪命呼延晏将兵2。7 万进攻西晋都城
洛阳,晋兵死三万余人,接着刘曜、王弥、石勒合兵攻破洛阳,杀西
晋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人,俘杀晋怀帝司马炽。洛阳被攻破后,西
晋奉原秦王司马邺(武帝孙、吴王司马晏子)即帝位,是为愍帝,建
临时都城于长安。当时,中原的衣冠士族大多南下江南,唯并州刺史
刘琨和幽州刺史王浚继续留在中原与匈奴汉国对垒。其时北方各州大
部分地区被沦入刘聪统治之下,刘聪命石勒主持冀、幽、并、营四州
军事,封石勒为上党(今长治市)公。不久,刘聪就首先对晋阳的刘
琨发起了进攻。刘琨枉杀奋威将军令狐盛,令狐盛子令狐泥投附刘聪,
刘聪遂以令狐泥为向导,率军进攻晋阳。刘琨匆忙向鲜卑拓跋猗卢请
兵,猗卢虽派出了援兵,但还没有赶到晋阳,刘琨太原太守高乔、并
州别驾郝韦已举城投降了刘聪。

    313 年,晋愍帝司马邺决定对匈奴汉国发动总攻势,收复中原,
命司马睿主持陕东诸军事,诏发三路大军进攻汉国,东路由司马睿亲
率20万大军进攻洛阳,西路由司马保率秦(天水)、梁、雍三州大军
30万人进攻长安外围,北路发幽、并二州10万大军进攻平阳。这年元
月,北路刘琨与鲜卑猗卢会兵晋阳,决定进攻平阳,北路讨伐大军分
两部,一部由刘琨亲自率军循西河(黄河南北流向)南上进攻西平
(今临汾市西),一部由猗卢率领直捣平阳。刘琨、猗卢两支北路军
在匈奴的严密防备下,推进受阻,被迫退兵。晋愍帝的东、西两路大
军的进攻也因司马睿拒绝出兵也被迫中止。西晋对匈奴汉国组织的最
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流产了。

    此后不久,刘聪以石勒为并州刺史,在并州形成石勒与刘琨二刺
史对峙、割据的局面。石勒通过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
了幽州刺史王浚和晋并州刺史刘琨。王浚被杀,刘琨兵败后投奔鲜卑
段匹单,至此,幽、冀、并的西晋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了。316 年,刘
聪派刘曜最后攻陷长安,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刘曜掳掠关中男
女八万余众退还平阳。

    刘聪除中央机构沿袭刘渊建国初的旧制外,创立了一套胡、汉分
治的地方行政体制,置左右司隶、各领民户20余万,1 万户置1 内史,
共设内史43,用以统治汉人;又设大单于左右辅,各领6 夷10万落
(户),1 万落置1 都尉。刘聪以子刘粲为丞相、大将军,以中山王
刘曜为大司马。刘聪的百官建制保存了大单于的职能,大单于一般都
是太子。在刘氏统治机构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汉人,但大权全部掌
握在匈奴贵族手中,其统治尤为残暴。刘聪虽攻克洛阳、长安,灭了
西晋,但他实际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
陇坂(陕西陇县)、北不出汾晋。曹嶷据青齐,石勒据河北,鲜卑拓
跋部据代北,皆各据一方。

    刘聪立近亲刘殷(太保)二女为左右贵嫔,以刘殿孙女四人为贵
人,又纳中护军靳准二女月光、月华为左右贵嫔。其时,河东发生大
蝗灾,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部民逃奔石勒的有20多万户,氐、羌
少数民族叛离者有10余万落。317 年,刘粲同靳准、王沈称太弟刘义
谋反,刘聪召来氐、羌酋长十余人严刑逼供取证,不久废杀刘义及其
官属十余人,坑士卒1。5 万人,平阳街巷为之一空。

    刘曜,是刘渊的族侄。刘曜父母早亡,自幼为刘渊收养。年轻时
游历于京城洛阳,因事犯有死罪,后逃至朝鲜,以后又返回并州,居
于汾阳的管涔山。318 年,刘聪死,由其子刘粲继位。靳准因其女得
宠于刘粲,逐渐窃取政权,不久发动政变,将居于平阳的匈奴刘氏宗
室无论少长皆斩于东市,遣使向东晋称藩。刘曜时为相国、镇守长安,
闻靳准叛乱,遂宣布即汉帝位,立羊氏为皇后,改国号为“前赵”。
刘曜同石勒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不久,靳准为部下靳明所杀,靳
明送传国玺于刘曜,平阳士女1。5 万人随靳明归降刘曜,刘曜斩归降
的靳明及靳氏男女。不久,平阳遂被石勒攻占。这时,刘曜同石勒已
成剑拔舒张之势,但因刘曜在关陇立脚不稳,有后顾之忧,所以不敢
同石勒马上翻脸。当时,关中、陇右一带有很多氐、羌族人未予归化,
常同西晋残余联合进攻刘曜。320 年,羌、氐、巴、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