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27章

三国志乱-第27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川书院的门口,这个已经快二百年的古代学院前。

    说句实在话,从外面真看不出这里有什么与众不同,门额上居然
只有两个字颖川。要不是有些读书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告诉别人这里
是教书育人的书院,肯定没几个人相信,我看怀疑这里是衙门的人会
更多。荀攸领着我往里走,书院内的绿化做得不错,这是我的第二感
觉,到处都有花花草草,盛夏之际引来蜂蝶无数,倒也别具情调。有
两个书生气质的人从身边走过,看来可能是书院的老师,荀攸躬身行
礼,叫着先生。

    “荀攸,怎么不在课堂读书,却在这里闲游,是何道理?”

    “司马先生,这位是我的表叔,乃是沛国相陈公汉瑜之子。近日
到颖川探亲,住在学生家里,知道我们书院的名声,特地前来参观的,
我只是引领之人。”荀攸很恭谨的回答,并且帮我做了介绍。

    我也赶紧躬身施礼:“无知幼童陈登,见过几位先生。”

    “可是那位人称半岁能语,周岁能文的陈公子?”看来这位先生
真是慕我之名已久。

    汗!!!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怎么好象什么人都知道似的。

    “此乃他人谬传,稚嫩之子岂有如此能耐。”

    “不然,看你年虽有小,谈吐已是不俗,不如随我等花厅一叙。
也让我司马徽见见这当世神童的风采。”

    巨汗!!竟然是司马徽!

    “学生敢不从命。”于是我们几个就随着司马徽进了一个偏门,
来到了一处客厅,厅中居然摆放着几盆花草,怪不得叫花厅了。

    各自落座,我不得不问问司马徽从什么地方知道我这个小孩子的
名声的:“不知先生从何处知道学生的。”

    “这且不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此乃我只至交,汉南黄公承彦
是也。”我们赶紧躬身行礼。又一个牛人,诸葛的岳丈也出来了。

    “吾求学诸门,其中就有你的舅父荀公慈明(荀爽),他现在避
党人之祸在汉水之滨,承彦兄时常能够见到你的舅父,向他请教学问。
你的舅父闲聊时早就把你小时候各种不同寻常的事说了好多给承彦兄
知道,我和是好朋友,所以知道。”

    “而且我还从别人那里听说过你的事情。你的叔祖现在是廷尉,
他结交的人很多,他现在最喜欢说的一件事就是你这个神童是陈家未
来的希望,还有就是你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地方。现在这些事情恐怕连
皇上都知道了,洛阳几乎人人都知道,你说我能不知道吗?”

    汗!!超汗!!!我要到洛阳找老师,这人还没到洛阳呢,竟然
已经有无数人知道我了,而且当今圣上也可能知道我,这样的状况我
跟本就没考虑过,不知道会对我的将来有什么影响呢?我不知道,我
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有个超大嘴巴的叔祖,居然把我象宝贝似的
说得天下皆知。

    正文第三十四章治国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又进来一个人,这个人
屁股后面还跟了一个孩子。

    “呦,陈先生怎么有空跑到这花厅来呢?”司马徽站起来很惊讶
的对着外边进来的人说。

    “我倒想不来呢,可是学生不让我舒服啊!来,你给我进来。”
那位陈先生把后面的那个小孩子叫了进来。

    那个孩子一进来,司马徽就乐了:“看来今天是你们荀家人的大
聚会啊。”

    那位陈先生闻听此话一愣,看了一眼我们这边:“荀攸也在啊!
这位童子不会也是荀家的人吧?”

    司马徽站了起来:“我来介绍一下吧。”于是我们所有的人都站
了起来。

    “隆重介绍,此乃我颖川大贤陈公元方,其父陈公仲弓天下知名,
乃‘颖川四长’之一。你的外祖父荀公季和就是‘颖川四长’的魁首,
你不应该不知道吧。”

    司马徽的后一句话就是对着我说的,我能说不知道吗?我刚要说
话,司马徽有一挥手:“再给陈先生介绍一下,这位虽然不是你们一
家,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这位小神童是沛国相陈公汉瑜之子。
想来陈先生已有所耳闻吧?”

    “那是当然,我早就听说了。他还真算是荀家的半个人呢。”

    我赶紧走上前施礼道:“学生陈登有礼了。”

    “好了,起来吧。不必多礼。”陈纪(这位可是很有名的,写过
《陈子》,是陈群的父亲。)把我扶了起来。

    “小神童之名我可是闻知已久,不想今日在此一见,真是幸运哪。”
陈先生看来对我的印象还不错。

    “愧不敢当,学生也是今日听德操先生提起,才知有此一说,实
在汗颜。”

    “别太谦虚了,这一套在颖川学院可不吃香。”司马德操说话了。

    “德操说的是实话,在颖川有没有真东西,大家几句话就能问出
来,所以装出来的学问在颖川没用。你们荀家就是凭着真才实学得到
的赞誉,要是没真本事,就没人去捧那臭脚了。”说着陈纪一笑。

    “咱们来考考他如何?”陈纪对着司马徽一笑,感觉坏坏的。

    “那就请陈公出题吧。”司马徽也是笑嘻嘻的。我心里讲话,‘
咬人的狗不叫’。

    “嗯。”看来陈纪的思维也很快,从他的表情上看得出来,这题
目已经想好了。

    “好,就拿今天的事情来做题目好了。”陈纪一指边上的孩子:
“这是你的表哥你应该认识吧?”

    “对不起,陈先生,我今天刚来许县,很多亲戚都没见过,故此
不知这是哪位表哥。请先生指点。”

    “这是你的表哥荀彧,最是淘气,今天的事情就是因他而起。不
过这也是你的题目。听好了啊”

    “今日说《论语》,讲道其中一段。”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
之。“这很普通吧,但是你这位表哥在断句是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断法,
你知道吗?”

    这简直就是撞到枪口上的问题啊,陈纪刚想要说,我抢先了:
“可是”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

    一屋子的人全傻了。

    “呵,不简单,果然是神童。”陈纪乐了。

    “那你可不可以为我们推断一下那种断法是正确的?”

    “学生学识浅薄,若有推断不佳,请各位先生见谅。”我先谦虚
了一下。换来的全是鄙夷的目光,看来这个地方的文风还真是比较古
怪,也怪我没记住陈纪他们的话,自己找的,怪不得别人。

    “我认为两种断法都对,只是出发点不一样。”一句话,所有人
的目光已经发亮了。

    “先说‘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这话非常正确,我
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是这么干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颖川学
院的缔造者黄太守,他就是靠将朝廷法令传播乡里,使民众知道朝廷
法度而使全郡安然的。那个时候朝廷严刑峻法尚不能使百姓俯首帖耳,
可是黄太守只是宣传法令,让大家知道法令的由来,该如何遵守,戴
民以宽,却得到了其他州府乃至朝廷苛行律令都达不到的效果,这难
道不对嘛?黄太守同时还作了一件事就是颖川学院的建立,秉承的是
什么?孔子的‘有教无类’,什么叫‘有教无类’?就是士农工商,
不分彼此,全都教育的思想,这样才有了现在颖川冠于当世的文风,
难道不是吗?这句话这么断句没有错吧?”

    大家已经想鼓掌了,他们都以为我的话完了。

    “但是。”我加重了语气,为的就是压住他们想鼓掌的热情。

    “那么‘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这样的断法就错了吗?也
没有错,这是出发点不同所造成的。庄子说过一句话:”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也?‘多么精准的一句话,民众的乐趣不是当政的人想象的
那样,因为你跟他所处的位置差距很大,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知道那
么多的,知道了这些只会让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一点点变少,(看看老
百姓的幸福指数就知道了),干什么都不自在,不自由,限制了他们
的乐趣所在,随时他们都要担心自己超越了律法的界限。所以你觉得
你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是帮助他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朝廷的想法,等
等很多,你觉得你是在帮他们,你哪里知道你也是害了他们,你让他
们失去了快乐,你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你让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他们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他们只需要知道道德理念就可以了,一个大
家都以道德标准处世的社会绝对要强过法制强迫约束民众的社会,民
众只要知道敬老爱幼就可以了,知道男耕女织就可以了,让他们在饭
碗之前转,比让他们为朝廷的法纪发愁要好多了。知道的多了,反而
是破坏了他们的幸福,救世主不是想当就当的,尤其是害人的救世主。
’以德治国‘,永远要强于’以法治国‘,但是除了遥远的上古时期,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以德治国‘啊。“

    “所以两种断法都对,‘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适
用于‘以法治国’的当今社会,‘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适用
于‘以德治国’的理想社会,这是出发点不同造成的。不知道我的说
法,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正文第三十五章娶妻我的话完了,场中一片寂静,我自己也知道
这番言论的惊世骇俗,虽然我只有四岁,但是他们想要反驳我的这番
言论还是很困难的。

    就在这时,我的那位没经过正式见面的表哥荀彧说话了:“套用
你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你是世族子弟怎么会知道
百姓的想法呢?”

    “继续套用庄子中的话,‘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如
果你注意观察身边百姓的喜怒哀乐,你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
欢什么。庄子的书里面还有这样的言论,你可记得?”

    “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
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
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
糜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
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糜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
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
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就连辩论的胜负庄子也说无所谓胜负,实际上只要有道理就可
以了,你说我讲得有道理吗?所以要说完全把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弄清
还是不可能的,我也只知道大概。但是我可能是个世家子弟中的异类,
跟寒家子弟接触的更多,所以我应该在这一点上比较有发言权。”

    荀彧不说话了,我把他的话都堵死了,连胜负都不论了,你还想
怎么样?

    司马徽轻轻击掌,其他的人也开始附和:“说得好,怪不得可以
得到神童的美名,看来公子读书颇多,而且理解也别出心裁,在这么
大的年纪可以有你这样的成就的,我还真想不出有谁?”

    “先生缪赞了,鲁国之孔融让梨也不过四岁。”

    “真是不错,这个孩子我也喜欢。”陈纪说。

    “我要有女儿,现在就去沛国找陈公商讨婚事。”黄承彦如是说。
我心里讲话,黄月英确实有才,但是据说容貌。。。。。

    “黄先生错爱了,我估计我会找很多夫人的,您的爱女若嫁给我,
恐怕过于孤寂。”

    我这话说完,厅里又乱了,陈纪说道:“你怎知你夫人很多?”

    “我家虽然是世族,但是人丁不旺,如果我要是不多娶几房夫人,
恐怕子息有难。要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总不能让父母忧
心吧!”

    “再说了,《孟子》中有记载,乞丐尚得二妻,我只娶一个,是
不是有点对不住自己?不知各位先生觉得学生说得对吗?”

    几个先生全都笑了,司马徽更是击节叫好:“有理,实在太有道
理了。”

    “老黄啊,这样,只要你有了女儿我就替你去提亲,不管他有几
个夫人,都得娶你的闺女如何?”

    “行啊,这样的女婿谁不想要,只要你能把亲事定下来,我一准
把女儿送过门。”

    我心想,坏了,我的意思是不要黄月英,现在怎么反了?这下黄
月英变成我老婆了,汗!!

    “算我一份。”陈纪在边上也不甘寂寞!

    “喂,陈先生,同姓不通婚的,这您不会忘了吧。”荀彧也插嘴
了。

    “又有你的事,一边儿待着去,我是说我帮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