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2章

三国志乱-第2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匹战马,其中最好的战马完全都是用小米喂养的!那么当时一匹战马
究竟值多少钱呢?研究绝对的价格没什么意义,因为当时的物价因为
一千零一种因素在波动,但我们可以看看相对购买力。在《通鉴纪事
本末》中记载,公元一一一年冬季,为了对付西羌的叛军,怀县县令
虞诩建议中郎将任尚让各郡民兵复员,代价是每人缴纳数千钱,每二
十人缴纳的钱共买一匹战马。如果以每人缴纳三千铜钱计算,一匹战
马价值六万铜钱!!!

    一匹战马就如此昂贵,那么古代的战争到底开支有多大呢?公元
一六八年,为了彻底消灭西羌的叛乱,护羌校尉段颎上奏章陈述他的
灭羌计划:动员骑兵五千人,步兵一万人,战车三千辆(注:按照当
时的三人战车标准应该有战车军九千人)用三个冬季和两个夏季的时
间(我认为很可能并非是长期攻击性战争,只是分别发动三个冬季攻
势和两个夏季势),约计费用四十五亿铜钱!!!!

    而且从以上的军种构成来说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汉军的强大,平均
每三名步兵就有一辆战车(日本陆上自卫队也不过如此)平均每两名
步兵就能分摊到一名骑兵,而且如此强大的混合军团由于大量的战车
骑兵的使用,它的移动力和突击力都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与罗马军团
交手我十赔一赌罗马人必败。

    再回到唐军的军营,在军营中,即使是骑兵也不是随时有权力骑
他的战马的,而且中国传统的骑兵的大多数时间恰恰不是在马背上。
《李卫公兵法》中要求在骑兵的营区一角建一些木马和土马,让士兵
在上面练习上马下马(所以我怀疑鞍马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笑)。在
各营区中还要留足足够操练部队和军事调动的空间。

    传统的军营中是严禁骑马奔驰的,级别不到就是手里有战马也不
准骑,安营扎寨的时候还必须选择有水草易于放牧战马的地方,因为
光吃辎重粮草的消耗是无论如何供给不上的。

    至于那些流星探马是否允许骑马入营汇报军情,史书中没有记载,
不过我认为不行。还有就是历代军营都是严禁女性入营,不过这一点
比较复杂,我们下面专门谈论。

    军神中国古代的军神是谁?有人说是关羽,这是有问题的,关羽
的封号缩写是“关圣帝君”,说是武圣人差不多,历代拜关羽的除了
青帮就是大刀会义和团(注:洪门起初不拜关羽,洪门拜的是洪门五
祖和万云龙大哥,后来大家都混黑道规矩也乱七八糟起来了,至于义
和团的信仰从西王母到猪八戒都有。我有空写一篇专题专门介绍历史
上的中国帮会和绿林规矩),正规军没有祭祀他的。

    岳飞也有问题,他只给封了一个“王”,离神好像差得不是一点。

    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军神是“蚩尤”。关于蚩尤有好多不同的说法,
比如是苗族的祖先等等。其实蚩尤本来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军神,秦国
人民对他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而蚩尤也特别给面子,保佑秦军
百战百胜,一统华夷。始皇帝赢政封禅之旅中祭祀的八个神灵都在山
东半岛(故齐国境内),这里有一个原因,最早“封神”的确实是姜
子牙,是他开始封了一大堆的神来祭祀,而这些神灵都流传了下来,
所以这些神灵祭祀的地方都在故齐国境内。(费了不少力气查到了姜
子牙封的八个神:一,天神,在渊水祭祀。山东省博市临淄镇南。二,
地神,在泰山,粱父山祭祀。梁父山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南。三,兵神,
在平陆祭祀。山东省汶上县北。传说是蚩尤的出生地,所以蚩尤是山
东大汉。四,阴神,在三山祭祀。山东省莱州市北。五,阳神,在之
罘山祭祀。山东省烟台市北之罘岛。六,月神,在莱山祭祀,山东省
龙口市东南。七,日神,在成山祭祀,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角。八,
四季神,在琅琊山祭祀。山东省胶南市南琅琊山)。

    而秦以后历朝历代对于军神也没什么说法,军神从此默默无闻,
除了蒙古人祭祀一个啥都要管的“长生天”。(即腾格里)

    军妓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军队使用军妓的历史之
悠久堪称源远流长。追究最早的军妓在哪儿出现毫无意义,古罗马帝
国的军队携带过军妓,古巴比伦更是认为妓女是人类最高尚的职业,
啥事情都挡不住一个高尚,如果说古巴比伦军队中没有这种人类最高
尚的职业,您相信吗?中国战国时期那个卧薪尝胆的家伙就使用过军
妓鼓励士气,那是在夫差陷于对齐国作战的北方战线的时候,史书对
这一段历史语焉不详,只说勾践征召妇女慰劳士兵,我估计当时还没
有职业军妓,这些妇女中搞不好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勾践抓来的良家妇
女。在这方面功勋卓著前无古人的是齐国的管仲,他开办了中国史书
记载的第一个妓院,而且是国营的,当然以后妓院的所有制从全民转
为集体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色情业的发达使中国基本上没有职
业军妓,于是这个优良传统飘扬过海到了日本。对了,解放前的妓院
之神就是管仲,但苏杨一带也有供奉梁红玉的。到了汉代,在《史记
》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军出征匈奴的时候,不少军官把妓女藏在
辎重车里带着一起上路(原文并没有指出是军官,但我认为这是很显
然的事情,这种好事士兵想也别想),李广亲自把这些妓女一一搜查
出来全部杀死。那么这些妓女很可能就是当时的职业军妓了,可能军
队驻扎的时候允许携带军妓而出征时不允许吧。也不排除这些军官胁
迫驻地妓女一起上战场,反正中国历代都有囚犯到边疆服兵役的传统,
可以想见军队里那帮家伙决非善类。

    到了宋代,我记得一份奏章上面反映的问题很有意思,上面说因
为连年战乱,国家对军队的供应又非常富裕,造成了军队的腐化奢靡。
驻军的地方粮价要比正常粮价高一倍以上,军营周围全是酒楼妓院,
官兵们在那儿报效国家乐不思蜀。这种情况的一个最有名的人物就是
韩世忠,韩世忠本来是个地痞流氓,可能还有黑社会背景,他当兵以
后四个夫人都是从妓院找来的,其中梁红玉排名第二。不过当时上自
君主下到官兵,人人乐此不疲,政治腐败可见一斑。从当时的诗词就
可以看出,不论军官政客,赠妓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香艳风流的事情。
在这方面管的最严的恰恰是清代,官员将领们纳妾可以,但嫖妓就要
被监察御史参上一本,丢官是小事,坐牢都有可能,所以清朝前中期
这方面风气很好,就算是晚清,在这方面也比明朝好多了。

    说个个人的奇谈怪论,我认为“嫖”这个字在古汉语中和现代汉
语中完全不同,证据就是刘邦有个女儿,这位长公主姓刘名嫖。(长
公主是公主里最高的一级,通常现任皇帝的姐姐封长公主,大清称为
固伦长公主,而一般的公主称和硕公主,亲王的全称应该是和硕亲王,
亲王的女儿古称翁主,与公主相区别,但清代好像没有这种称呼)

    营啸说到“营啸”就不能不说到“监啸”,所谓“监啸”是指中
国古代监狱中往往在深夜或凌晨突然爆发出犯人的尖叫,继而大量犯
人发狂,互相撕打殴斗,甚至于互相咬噬,种种恐怖的疯狂都爆发出
来,而且监啸之后,犯人往往大量死亡,这种东西连狱吏都不敢弹压,
认为是狱神发怒或者太岁临门。营啸的情况与此类似,中国古代军营
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
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五十四斩”,
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传统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
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
弹压着。

    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
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营啸的起因可能只是一个士兵作噩梦的尖叫,于是大家都被感染
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一
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
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
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
的跑不了。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记载营啸的是在东汉对西羌的战争中,
记载于《通鉴纪事本末》,估计有更早的,但是在下才疏学浅,还没
发现。

    首纪由于国情的不同,世界各国军队计算战功的方法也不一样,
蒙古是割耳朵,日本是人头加耳朵鼻子(丰臣秀吉第二次侵朝时日军
为报战功疯狂割耳朵鼻子,后来这些耳朵鼻子被埋在京都郊外,称为
“鼻冢”,至今尤存),中国军队的传统是割人头,美其名曰“首纪”。
在明代的史料中记载有抗倭瓦氏军的资料(关于瓦氏军的问题很有意
思,不过放到抗倭战争中去详细解释):士兵“以七人为伍,每伍自
相为命”。打仗时“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这说明每个小队
中还有专门割人头的小组,不过我估计比较合理的是在格斗中受伤的
和疲惫不堪的轮换下来割人头,大家轮流才能保证旺盛的战斗力,而
且估计割人头小组还要负担杀死敌军伤兵和处理敌军俘虏的业务。

    我记得戚继光在《练兵纪要》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在邰州九战的
战役中,一个士兵提着一颗人头跑回戚继光的马前(我认为这儿有问
题,在古代的战场上不奉号令擅离队列者杀无赦,别说跑到中军,就
是回头看一眼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估计这家伙起码也是个参将以上
的军官)他说他斩倭寇首领一名,首纪在此。这时又一名士兵哭着跑
过来(我还是有疑问),哭着说这是他亲哥哥,在战斗中被伤,还没
死,因为军官指挥部队前进,他不能过来救援。被前面那家伙活生生
砍死,割下人头前来冒功。所以当时战场上的明军如果连老百姓都找
不到了,就只能砍自己人来领战功了。

    喝兵血关于什么是喝兵血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的一种是指军
队中的军官吃空头饷,就是士兵阵亡或者退伍了不上报,照样按照原
来的花名册领军饷,甚至伪造花名册骗军饷,当然好处都流进军官的
腰包。这和今天的死了人不报,凭空吃劳保有异曲同工之妙。

    尔浒之战明军预计出兵四十万,如果真是四十万的话努尔哈赤输
定了,问题就出在吃空头饷上。由于明军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吃空头
饷,以至于军队集结的时候军官搞不清自己有多少士兵,有的甚至整
营人马都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这样的结果是明军预计的四十万大军实
到二十万(也有说十几万的,最少说十二万),这样的军队还要采用
“分进合击”的战术,一分下来每路兵马不过一两万人,而且无论官
兵都是老奸巨猾之辈,虽然有一些忠勇无双的悍将,但是如此腐朽的
军队能打胜仗才叫怪事!

    事实上吃空头饷由来已久,所谓“东边有圣人出焉,西边有圣人
出焉,其心同,其理同”。还是拿东汉的镇压西羌叛乱的战争来说,
到公元一四五年为止,东汉政府三年间居然为那些专打败仗的军队支
付了八十余亿钱,费用居然是上述伐羌计划的两倍!吃空头饷的问题
正式出现在东汉政府的三府奏章上。

    作品相关各主要民族融入汉族的历史1。匈奴匈奴属于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王室是夏桀子淳维的后裔,国民以突厥… 吐火罗混血居多。

    前3 世纪末,刘邦与匈奴和亲,冒顿单于与翁主(诸侯王的女儿
叫翁主)刘氏(刘姓诸侯的女儿)生子稽粥,后继位为单于,史称老
上单于。老上单于又娶翁主刘氏(刘姓诸侯的女儿),生二子:军臣
单于和伊稚斜单于。伊稚斜单于生三子:乌维单于、句犁湖单于、且
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生子虚闾权单于。虚闾权单于生子稽侯,即西
汉晚期著名的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生子囊知牙斯,即位后称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
若鞮单于生子比,任右日逐王,领南边八部。右日逐王比为冒顿单于
的第10代孙。当时,正值两汉更替,而匈奴族内部也争斗激烈。公元
46年,单于舆去世,按匈奴族兄终弟及制,应传位给王昭君所生的儿
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