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180章

三国志乱-第180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的吃饭问题谁负责啊?要按咱们主公的性子,恐怕连函谷关都过
不去,大军就都得饿趴下了。”郭嘉喝了口酒,慢慢地说。

    贾诩补充道:“这些是表面的,更深的东西你们还没看出来,主
公如果进兵拿下长安,杀死董卓,解救了当今圣上,那么咱们还能站
点儿上风。但是,如果咱们到了这里,又退兵的话,联军就会有话可
说。明明青州军有机会解决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坏蛋,为什么又退回
来了?因为陈青州手里有传国玉玺,因为幽州刘老头和他密谋要篡夺
刘氏天下。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窥伺神器,实属罪大恶极,前边
打董卓都是做给大家看的。那时候主公还不成了人神共愤啊?你还想
打袁绍?只要你敢动手,这罪名就做得更结实,那时候大概除了董卓,
天下恐怕已无人之罪可与主公比肩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怎么办啊?你们当初可是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我们才出征
的。现在进也不行,退也不行,你们倒是想想办法啊!”关羽也有点
儿着急了。

    “怎么办?还是主公拿主意吧。”贾诩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我,我要是在这个时候也惊慌失措的话,大
家肯定得乱起来,所以我装作非常镇定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酒,轻轻
的的泯了一口:“现在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我和众家谋士早就分析过
的。当初在河东的时候,我就以为袁绍是要借着河东粮荒,逼我退兵。
但是没想到,他给了咱们三万石粮食,还担负起了救济河东的责任。
这让我觉得肯定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里,虽然我也知道他会逼迫咱们退兵,却根本想不到会是三秦有痘疮
流行。所以我觉得这场瘟疫袁绍肯定知道,甚至有可能就是袁绍他们
搞出来的,要不然,以董卓的残忍好杀,这痘疮绝对不可能在三秦大
地肆虐起来。”

    正文第四百二十一章家眷我笑着说:“我不知道袁绍是怎么做到
的,但既然他做到了,咱们也就等于进入了他的圈套了。想要回军进
攻他,虽然可能获得胜利,但这绝对是他所期盼的,那时候他就可以
联络天下诸侯,给我定罪了。就算咱们不回军,他也一样有的说,甚
至可以以关中有痘疮为由而不给咱们送粮。所以现在对咱们来说,这
是个危局。不过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咱们不妨赌
一把试试。”

    李傕,郭汜自然是守不住第二座城池的,还没有建好的小城在一
天不到的时间里即被攻破,仓皇逃窜的董卓军跟着李傕,郭汜继续他
们的逃亡路程。本来以为我们会采取以前稳扎稳打姿态的董卓军,突
然发现青州军转换打法了,衔尾追击,一点儿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留。弄得他们一路上逃兵不断,还不敢多做停留,队伍的士气几乎降
到了冰点。

    既然有李傕,郭汜在前边开路,我们还怕什么,跟在他们屁股后
面打吧。一路高歌猛进,却不留任何的守军,完全是一种孤军深入的
劲头,连李傕,郭汜这样的沙场老将都看不懂我们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了。

    如果说想要一鼓作气吃掉他们,我们早就有这种机会了,甚至他
们俩还曾经派人请降,但是我们就是不许,十几万大军跟长龙似的掉
在他们后面跑,过关斩将就是不占地方。这一路过来,华阴,郑县,
新丰,阴般已经全都丢了,眼看着就要到长安了,李傕,郭汜明白,
这次能不能活命就看董卓老哥的态度了。

    长安城下,十万大军分作两营,于南面和西面两处堵住道路,却
偏偏留下东面和北面的不予理睬,这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这次战略追击,整整消耗了我们三天的时间,幸亏我的部下全都
训练有素,这才使得掉队的人数降到了最低。不占领任何城池,不代
表我们不卷走粮草,在收集了一些粮草之后,部队竟然绕过正面,留
下两个缺口给董卓。

    董卓知道青州军到了城下,但是他根本就不敢出击,他的长安城
里现在倒是有将近十万的兵力,好像可以与我一战。不过他自己也知
道,他所谓的西凉精骑在我面前什么都不是,青州的骑兵比他的骑兵
精锐的多,他可不敢拿鸡蛋去撞石头。

    所以龟缩在城里不敢动弹,只是派出司隶校尉刘器跟我说了几句
话,从此免战高悬,不动窝了。说是免战高悬,实际上那个时候是没
有什么免战牌的,所以每天董卓都把朝廷重臣绑上城头,目的无非就
是不让我进攻罢了。

    我本来就没想进攻长安,只要能困住董卓也就够了。我现在自顾
尚且不暇呢,哪有时间理他啊。现在我要做的事情有好几件,只不过
除了医治天花病人以外,没有任何事情是能够让董卓知道的。

    我一路东进的消息早就派快马通知袁绍了,再加上九吾龙的水军
传递消息,想来袁绍现在也快得到信了,到时候看他怎么办?而我不
占领城池,却通知了当地的百姓向长安靠拢,青州军将尽一切的努力,
帮助百姓抵御瘟疫。

    这一条本来是谋士们最反对的,但是我说了,仙人告诉我一个方
法,至少能挽救大部分人的性命,于是这一条也通过了。就在这样的
情况下,大量的瘟疫患者跟在队伍后面晃晃悠悠的也来到了长安城,
不过他们却占据了东面。董卓看着长安城下几万人的天花大军,根本
就不敢有任何的异动。

    治疗天花,我是不行,但是我懂接种牛痘这类的方法。我要求隔
离所有的病人,把他们按轻重区分开来,再用轻症病人的痘浆作接种
的疫苗,在隔离区作接种试验,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至少七天之
后,隔离区里的医官们,已经全部不用再担心得天花了。

    于是这种方发开始在全军实行,几乎所有的第一批接种士兵全都
渡过了难关。各位将军和谋士在看到成效后,也二话不说,加入到接
种大军里。十几天的时间里全军十万人,已经有五万人渡过了接种期
的发热阶段,除了胳膊上的一小块疤痕,昭示着他们曾经感染过这种
天花病毒以外,好像并没有任何改变。

    当然隔离区里死亡的病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重症的病人,活下
来的并不多,轻症的却基本都了活下来。确实也有接种失败的,不过
高层官员里没有,全军染上天花的不过十几个人,而且他们都自觉地
进入隔离区,希望他们也能和那些与天挣命的病人一样早日康复。

    第一批接受人痘接种的士卒和他们的领军主将吕布和许褚已经派
了出去,他们的目标是董卓家眷所在地——郿国县。

    正文第四百二十二章北地郿国县现在可不得了,被董卓改了个名
字叫做郿坞,实际上就是郿堡的意思。整个郿国县现在城高七丈,砖
石无数,建得比什么城堡都坚固。领兵大将是董卓的从弟董璜,不过
手下士卒不多,只有伍千。

    这么少的人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郿国县太小,不足以装下太
多的人,五千精兵已经是上限了。城里到处都是粮仓宝库,全是董卓
近些年来搜刮囤积的,反倒是士卒居住的地方不大。

    这样一个地方确实难于攻打。不过我们根本不走正规渠道,那么
高的城墙谁去爬啊?那得死多少人哪?反正董璜没见过炸弹的厉害,
吕布干脆祭起了这一法宝,一阵哄响之后,郿国县的城门就被炸塌了。

    大军进城倒也不怎么烧杀,因为我事先叮嘱过,董卓的家人和城
内的粮草都是咱们需要的东西。这些粮草可是救命的玩意儿,咱们现
在粮草匮乏,就靠它们救命了,要是一把火烧了,你们就等死吧。董
卓家人的命在别的时候不值钱,可是现在却非常的值钱,一定得留下
来,朝廷臣工,甚至当今圣上的命就得靠他们保了。

    三天之后,留下一座空城的吕布和许褚就回来报到了,不仅带回
了董卓一家百十口人,还带回了两万多斤黄金,七万多斤白银,以及
整个大军两年多的粮草。这下,青州军算是一夜暴富了,所有的人在
城下庆祝了起来,比打下了长安都高兴。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带着人来到了长安城下,大军身后的马匹上
押的是董卓的家小,不过那么多人全都押过来我是不会做的,只是把
董璜和一些上了年纪的押解了过来。

    城头的守军得到消息,立刻报告给了董卓。董卓一听董璜被捉,
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董璜在郿国县啊,他要是被抓来的话,说明郿国
县已经丢了,这可怎么办啊?

    董卓胖大的身躯跌坐在炕上,一脑门子的官司,苦苦的思索下一
步该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小校又进来报告,李儒和刘备到了。

    现在这两个人虽说不能算是董卓最看重的心腹,却也是主要的谋
臣。李儒不用说了,在毒死汉少帝和何太后之后,董卓已经把他算作
自己的亲信了。但是刘备就不一样了,怎么说刘备也是汉氏宗亲,自
己这么对待汉家皇室,你要说他心中一点儿怨望都没有,打死董卓也
不信。

    董卓热情的根两个人打了声招呼,但是紧锁的眉头却暴露了他焦
躁的心情。李儒小声地问道:“主公是不是在想郿坞丢失的事情。”

    董卓重重的哼了一声,点了点头,面容变作一片狰狞。

    这种面容李儒见过,只要董卓一以这副尊容见人,那就是要杀人
了,所以李儒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但是刘备看着董卓狰狞的面容
却一点儿惧色都没有:“主公啊,不必担心,他陈登虽然抓走了您的
家人,但是绝对不敢加以伤害,我料他必然是以此威胁您投降,或者
善待皇上和百官的。”

    董卓欣赏的看了看刘备:“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你不知道,
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在郿坞下了很大力气,光是粮草一项,就足
够他陈登的大军支撑两年有余了。”

    李儒这时候缓过劲来了:“主公啊,这也不必担心。城外的饥民
甚多,而且痘疮横行,他陈登既要对付痘疮又要赈济灾民,他的粮草
一定支持不了太长时间的。而且染上痘疮的士卒一多,他陈登想不撤
军都不行,要是陈登自己也染上才好呢。”

    刘备摇了摇手:“不然,据我最近观察,城东痘疮横行之地不断
有人从里面出来,看样子陈登是找到了对付痘疮的办法。至于季臣所
言的饥民也不过就是附近和河东的这几股,他们都被主公杀怕了,决
不会跟主公一条心的。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支持到七月大收之际,这些
饥民就会变成陈登的一大助力,粮草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愁。反倒是这
长安城里,粮草虽多却无处补给,要是任由陈登这样围困下去,咱们
肯定会被困死的。只要粮草出现不足,城内必然有人起反心,到时候
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玄德说的虽然有理,但是却也有些偏颇吧?北面我们应该还可
以得到补给吧?那高顺难道会不听我的命令?”董卓有点疑惑的看着
刘备。

    刘备笑道:“主公这话有理,但是那高顺却是一大变数。伯平这
个人自小跟陈登相识,乃是在鸡鹿塞一起拼出来的老交情了。主公还
记得我去劝说高顺归降的事吧?”

    董卓说:“怎么了?”

    刘备说:“我就是打着陈登的旗号去的,这才说服了高顺。如果
单凭着您和他在对韩遂作战中的那一段交情,他不一定会归降的。就
算他不会进攻您,至少也会拉着人马回晋阳。而且谁都知道陈登的叔
祖和长公主是谁放走的,如果没有他,张济就把他们拦下来了。现在
陈登来了,为什么只占着西面和南面?东面大家都知道,全是痘疮之
人,谁都不敢去,但是北面呢?陈登虽然不占领北面,难道身在北地
的高顺就会听您的吗?”

    正文第四百二十三章授首刘备又奸诈的一笑:“不过,伯平这个
人太死板,讲究有恩必报,有情必还,所以他又是最不可能背叛您的
人。因此您现在不必担心他会反叛您,顶多了是碍于陈登的情面,不
能助您而已。您要是在北边征集粮草,我想他顶多了是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不会太过为难您派出去的人马。而陈青州也不会无缘无故的
冲击北地。所以这一边才是主公真正的退路,留下他是最好的。实在
顶不住的时候,还可以让高顺放我们一条生路,逃往鲜卑呢。”

    董卓还没说什么呢,李儒倒说话了:“这北地苦寒,颇多羌胡,
恐不甚太平。且主公之根基在西凉,如何投得鲜卑?”

    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