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144章

三国志乱-第144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都不向着他哥哥,由于他跟何太后是一个母亲生的,所以经常在太
后跟前说何进的坏话。

    他今天突然听到一个好消息,那个令他讨厌的何进完蛋了,而且
居然被是几个小太监给干掉了。这实在是大快人心啊,本着中国人喜
欢看热闹的心理,他决定出去看看热闹,顺便观察一下有什么便宜可
占。于是他带着几百名兵将从车骑将军府出发赶来看热闹。

    他不来,吴匡和张璋还真想不起来他,但是他现在来了,来得还
这么不是时候,让吴匡很是愤怒。尤其是吴匡觉得,你何苗好歹也是
大将军的兄弟,居然就这么看热闹?也太不仗义了吧。吴匡虽然愣,
但是他突然又想到一点,何进死了,将来大将军之位就该落到何苗手
里了,平常帮着大将军和何苗对着干的这些人还能有好果子吃。

    于是吴匡急了,而且是急中生智,对部下们说:“大将军之所以
死,就是因为车骑将军何苗串通宦官干的,你们说,我们该不该杀了
车骑将军,为大将军报仇。”

    这些士卒全是何进的死士,比平常的士兵待遇高多了,而且也都
知道何苗与何进之间的关系,一听吴匡这么说,那还有个不急的。全
都是悲愤欲绝,甚至有人竟然哭了出来,嚷嚷着要为何进报仇。

    吴匡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拉着他们就要上。正好这个时候董卓的
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也过来捡便宜了,何进生前对董卓不错,所以吴匡
就舔着脸跟董旻商量一起共杀何苗的事,董旻当然高兴了,如果何苗
不死,董卓再厉害也当不了大将军,但是何苗死了,何家就没人了,
董卓就有机会了,所以董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吴匡的要求,和他一起
进攻屯驻在朱雀阙下的何苗。

    何苗正在那里大做白日梦哪,哪里想得到正在进攻皇宫的吴匡会
突然掉过枪口来打他啊,尤其是他还听到吴匡手下的士兵还喊着:
“为大将军报仇,杀死何苗。”的口号。何苗更是觉得奇怪,居然莫
名其妙的想要出来解释。

    这完全是一种找死的行为,吴匡根本就没打算给他说话的机会,
离着还有几十步的时候就一记冷箭把何苗射下马去了。何苗落马,手
下的这些军卒当时就乱了阵脚,再加上他们本来人员就少,不一会儿
就被吴匡的士兵给杀散了,于是本来还剩下一口气的何苗就被吴匡给
杀死了,连脑袋都让吴匡给摘了,尸首就弃置在皇家花园里。

    可怜啊,本来没什么事的何苗,就因为想看热闹落得如此下场。

    吴匡杀完了何苗还觉得不过瘾,继续统兵进攻皇宫。但是董旻却
说自己的士兵拼杀了半天有些劳乏,撤了下来,然后派人给他大哥送
信说:“洛阳兵变,何进,何苗兄弟都已经死了,你赶紧进京。”

    董旻也是西凉一霸,京里大乱,这样好的机会,怎么可能就这样
算了呢?这家伙也是胆大,于是他首先打着何苗手下为何苗报仇的旗
号杀进了何进的大将军府,把男人杀了个精光,把能抓走的女人也都
抓了起来,准备带回营里去淫乐。

    但是他们抓来抓去,漏了一个人,就是那个刚进何家大门的儿媳
妇尹氏,她居然趁乱从后花园溜走了,跑到了我叔祖的府上。

    尹氏跑了,董旻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的收获不小,花了一个时
辰的时间,他把何家能抢得都抢得差不多了,男人更是没留一个活口。
于是董旻再次掉转枪口,直奔何苗的车骑大将军,代表大将军府复仇
的旗帜再次出现在了董旻的手中。

    ps: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
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皆流涕曰:“愿
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资
治通鉴卷第五十九》

    正文第三百二十五章受降京里乱得一塌糊涂,但是对我们并没有
多大的影响,因为消息根本就传不过来,就算传过来我也会按下不报
的。我的军队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全力备战,
消灭乌桓。

    所以虽然我见到了苏仆延的使者,却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我对
那个使者说:“我很高兴,你们的大王苏仆延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了
投降,这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如果他采取正面对抗,以你们现在的
实力,将被我的军队瞬间化为齑粉。但是虽然我很欣赏他的睿智,却
并不能完全答应他的要求。我现在希望他投降,但并不是象他要求的
保留辽东的土地和王位,而是完全无条件的投降。”

    “这恐怕很难接受。”从眼神里就可以看出,苏仆延的使者有些
敢怒而不敢言。

    “乌桓背弃了大汉,所以作为大汉的臣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消
灭乌桓,让她彻底的消失。我消灭丘力居以后你们的民族将不会再存
在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自然不会再在辽东留下你们的大王。但
是我可以保证,把所有的你们大王的臣下都转移到青州去,让他们变
成汉人。而你们的大王苏仆延也将在我的青州出任官吏,甚至可能得
到我们圣上的封赏。我想这样的让步应该足够了吧。”我的态度十分
的强硬。

    苏仆延当然不会答应我的要求,这样的要求确实太苛刻了,连那
个使者都恨不能直接跟我翻脸。但是他忍住了,回去报告了苏仆延,
苏仆延听到我的条件以后,根本没有再派使者来,而是打算在汶县继
续死守,看看能不能有所转机。

    不过死守根本就不适合乌桓人,守住汶县纯粹就是痴人说梦,仅
仅是守了一天的城,苏仆延就快要顶不住了。左支右拙的,好像什么
地方都是漏洞,让我们打得根本就抬不起头来,要不是我想练练兵,
今天晚上就可以进城睡觉了。

    但是苏仆延虽然很困难,也还是在想办法抵御我们的进攻,尽管
处处救火,也没有放弃。更没有象难楼那么无耻,把汉人推向城头跟
我们谈条件,这让我十分欣赏。所以到了傍晚的时候,我在他马上就
要顶不住的时候,下令停止了进攻,把一封早就写好了的劝降信射进
了城内。

    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我十分欣赏他的人品,所以我不打
算让他就这样屈辱的战败,给他留一线的希望,让他能够主动的出城
投降,而不是战败后不甘心的投降。

    我的条件其实很简单,乌桓的族名我是不会让他们在保留了。在
战后,我将把所有的乌桓人迁居到青州去,让他们从此成为汉人。我
将同时给与他们不低于任何汉人百姓的待遇,分给他们土地和农具,
并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汉人的社会,学习
汉人的耕作技巧。而苏仆延本人,我将在军队中给他留下一个将军的
位置,让他带领一部分乌桓的骑兵,继续征战。至于爵位,我也可以
替他向皇上申请,不过成与不成,我却不敢保证。这是我所能够给他
的最后条件了,希望他能接受。

    人马全都撤了下来,书信也射上去了。我手下的将领们却有了些
意见,意见最大的就是吕布,他认为应该再接再厉,拿下汶县。

    但是他的话马上就被贾诩反驳了回去:“主公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样做,才是最快捷的方法。虽然吕将军的办法可能很快的拿下汶县,
但是这样做,真的不是最佳方案。主公是想用最快的方法拿下三座城,
同时还得到三座城内,所有乌桓人得人心……”

    我冲着贾诩一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文和也。”

    我的办法果然起到了奇效,第二天一早,汶县的城门大开,苏仆
延带着重重得黑眼圈亲自出城投降来了,看得出来这一晚上对他来讲
还真是挺难熬的,居然让他憔悴如此。

    汶县的投降具有充分的象征意义,同时苏仆延的归顺也带来了巨
大的实际效力,在他的帮助下,平郭,北丰皆传檄而定,没费我的一
兵一卒。整个辽东现在还在丘力居手上的就只剩下襄平和新昌了。

    正文第三百二十六章要他命可怜的丘力居现在是如坐针毡啊,公
孙瓒虽然人马不多,但天天在他城下堵着,讨敌骂阵,出来见了几仗,
只赢了一回,根本打不过。

    他襄平城里的兵马倒是比公孙瓒的人多,但是公孙瓒全是精兵,
如果真的正面对战还真不一定能赢。而且就算打赢了公孙瓒又能怎么
样?鲜卑人还堵在新昌城下呢。而且那个可恶的陈登据说已经把难楼
杀败了,如果再加上这支力量,我丘力居肯定就玩完了。

    而且现在最令他头疼的是鲜卑人居然也成了汉人的爪牙,跟着汉
人一起祸害他,让他有点儿走投无路感觉了。秽貊本来还支持他,但
是现在他们也自顾不暇,陈登已经把秽貊包围起来了,三韩就不用指
望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能够投奔的看来只剩下高句丽了。

    可是高句丽能接受我吗?这是丘力居最不敢确定的,虽然上次跟
汉人征战的时候高句丽因为自己国内动荡,政局纷乱,只给自己派了
几百人,而且这些人现在全都战死了,现在去投靠高句丽合适吗?

    丘力居在想这个问题,我也在想,这些高句丽人本来就是玄菟郡
的一个高句丽部,后来占领了东汉的高句丽县。建国之初仅在浑江、
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二郡,
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因此,除了对周边
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外,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穷山恶水出刁民’,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
下,这个操着阿尔泰语系语言,却长着一幅蒙古人黄色皮肤的民族顽
强的生存了下来,最后竟然在夹缝中不断的壮大了起来,而且还建立
了自己的国家。甚至最后趁中国内乱不断的侵蚀中国的疆土,不断地
扩大他们的国土,虽然一次次被再次强大的中国打败,纳贡称臣,但
是只要中国一起波澜,他们就开始躁动,随时打算再掠夺一些土地,
扩大自己的地盘。

    在这些躁动的人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自号太祖大王的宫,他居
然攻取了东沃沮和东涉,并迫使夫余称臣。不过现在的高句丽已经没
那么强了,经过几次跟东汉的征战,现在的高句丽经济下滑,国内政
局混乱,再加上又出了个昏庸的次大王,搞得他们国内天昏地暗,民
不聊生,军备更是废弛的可以。所以现在的高句丽,根本就不是汉家
军队的对手,要不是后来出了个晏留和乙巴素这样的能人,肯定得让
公孙是给灭掉。

    ps∶公元一零五年春,高句丽人寇略辽东六县,被太守耿夔击破,
斩其渠帅;公元一一八年,高句丽与秽貊联合寇汉玄菟郡,攻华丽城
;公元一二一年春,汉幽州刺史冯焕等击高句丽,被高句丽用诈降计
打败,死伤二千余人;同年夏,太祖王合鲜卑共八千人侵辽东,太守
蔡讽以下百余人战死;同年冬,太祖王合马韩、秽貊共万余攻玄菟郡,
汉军得到两万夫余军的援助,击退之;公元一四六年袭扰汉乐浪郡,
杀带方县令,掠太守妻子。

    实际上高句丽的内乱也是他们制度的原因,高句丽是由王和贵族、
平民和奴隶等构成的典型的阶级社会。个人的生活也要受到阶级框架
的一定制约。高句丽王是由名为“桂娄部”的特定部族产生的,慢慢
地,王室与其它贵族之间出现了显着的差别。虽然王室贵族们拥有巨
大的特权,但是有时也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在构成高句丽的五个
部族中,桂娄部以外的另外四个部族——沸流那部、椽那部、桓那部、
灌奴部等部族的首领和领导层也被编入高句丽的政治体制内,担任官
职,逐渐发展为高句丽的贵族阶层。贵族们通过世袭的方式把地位和
财产留给后世子孙的同时,也担负着发生战争时直接奔赴战场参加战
斗的责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临答夫,公元一六五年,椽那部出身的明临
荅夫发起了弑杀次大王、拥护新大王登基的革命。最初,新大王授予
他国相的最高官职。但是这种国内来回动荡的情况以高句丽的国力是
很难在几年之内恢复的。

    而历史记载公元一九一年故国川王为了改革纷乱的政局,下令官
员推荐新的人才。许多人都推荐了晏留。而晏留却推举了比自己更优
秀的人才乙巴素,才解决高句丽内乱的。我现在要是不趁机打死这只
病老虎,等他将来翻了身可就麻烦了。

    所以我现在最想干的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