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1章

三国志乱-第1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样的转世,不一样的重生。一样的三国年代,一样的烽烟滚滚。

    却有不一样的豪情,不一样的柔情,和不一样的战争,不一样的
治国方针。

    就前期部分而言,您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一部三国前传。

    作品相关鲜卑故事一、檀石槐军事联盟的兴衰西汉初,东胡自被
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鲜卑和乌桓一样,成为匈奴奴隶主政权统治和
奴役下的对象。如檀石槐之父投鹿侯就在匈奴中服兵役三年。

    东汉初,鲜卑仍役属于匈奴,但逐渐与汉朝发生关系。建武初,
鲜卑曾与匈奴、乌桓联合入扰汉之北边,“杀略吏人,无有宁岁”。
此后“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合强盛,数入塞”。公元45年(建武
二十一年),匈奴与鲜卑分兵侵犯北边,匈奴掠上谷、中山,鲜卑扰
辽东。辽东太守祭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乃利用鲜卑的力量
以对抗匈奴和乌桓。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内迁到边郡塞
内,鲜卑势力南延至老哈河,与汉“始通驿使”。鲜卑大人偏何至辽
东归附,祭彤嗾使其反击匈奴在伊育訾部。从此,匈奴与鲜卑岁岁相
攻,势遂衰。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率种
人属汉,被封为王和侯。系鲜卑接受汉朝封号之始。同时,祭彤又赂
使偏何出兵袭击徙居渔阳的赤山乌桓。公元58年(水平元年),偏何
攻下赤山,斩乌桓大人歆志贲。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
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鲜卑在塞外渐占优势。

    随着鲜卑势力的增长,反抗匈奴奴役的斗争也不断爆发。公元85
年(元和二年),鲜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诸族联合起来,对北
匈奴进行全面攻击。至公元87年(章和元年),鲜卑又“入左地,击
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 匈奴' 皮而还”。公元89—91
年(永元元年至三年),北单于从蒙古草原迁出,西走中亚,鲜卑乘
机占据匈奴故地。遗留在草原上的匈奴10余万落,皆自称鲜卑,鲜卑
由此大盛。公元1 世纪末,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
四郡内移动,与原居其地的乌桓杂居,以便与汉朝进行互市。公元2
世纪初,东汉统治者许在乌桓校尉治所宁城互市,并筑有南北部质馆,
使互市顺利进行。此后,鲜卑和汉朝之间,以及与乌桓、匈奴之间,
时有冲突发生。

    当时,汉朝的政策是依恃乌桓,联合匈奴,共同攻击鲜卑。由于
鲜卑内部不统一,经常出现此和彼战的现象。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
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缓,令至宁城通互市,“因筑
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120 年(永宁元年),
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至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附,汉封乌伦为
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义侯。未几,其至鞬复叛,不断扰边,双方又展
开连续10余年的征战。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日益强大。为适应统治蒙古草原的需要,解
决各部落生计,协调诸部关系及与汉地互市、军事征伐、掠边抢夺等
问题,鲜卑的政治组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至公元2 世纪中叶,以檀
石槐为首的鲜卑军事联盟应运而生。

    檀石槐(约157 —181 ),因被父弃之野外,后为外祖母家收养。
自幼勇键有智略。长大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被推举
为大人。东汉桓帝时(146 —167 年),建庭于高柳(今山西省阳高
县)北300 里之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歠仇水(今东洋河),
兵强马壮,才智过人,东西部大人皆归附。曾东败夫余,西击乌孙,
北逐丁零,南扰汉边,尽有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
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
联盟。东汉桓帝永寿、延熹年间,屡扰汉云中、雁门及其它边郡,拒
受封王号及和亲之议。他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约60邑,各置
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1。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
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一说即宇文莫槐)。

    2。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其大人为柯最、阙居、
慕容等,均为大帅。

    3。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0余邑,其大人有置鞬
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一说即燕荔阳)等,皆为大帅。

    各大人“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皆统属于檀石愧,拥兵10万,
较匈奴尤盛。正如蔡邕上疏所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
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
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檀石槐军事联盟之所以强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与檀石槐等注意
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如联合貊
攻幽、并二州,联合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联合上郡
沈氐与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等。又如166 年(延熹九年),鲜
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9 郡杀掠居民。灵
帝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177
年(熹平六年),再扰三边。汉出兵3 万,分三道出击,反为檀石槐
所败,汉兵死者十之七八。

    联盟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共同决定贸易事宜。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
生活的鲜卑人,在生产和生活上往往仰赖于中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
支援,特别是良铁和缣帛的输入,并且需要输出其牲畜马匹牛羊及皮
毛到汉地。而边郡人民也需要依靠周边诸民族畜牧产品作为生活的补
充,中原王朝更需要游牧民族的大批战马。因而发展边塞贸易是符合
各族人民利益的,双方统治者都以通市或禁市作为制约对方的手段。
鲜卑与东汉的和与战,也往往受这种互相依存的经济关系所制约。此
外,在诸民族之间以及各邑落之间,可能与乌桓相似,有许多约法,
如违大人言者,罪至死,若相贼杀者,令部落自相报,或出牛羊以赎
死罪等等。

    檀石槐统治时期,用汉人谋议,定法律,锻冶兵器、工具,俘倭
人“令捕鱼以助粮食”,促进了鲜卑社会发展。但由于当时形势所限,
鲜卑尚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为许
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二、轲比能统一漠南及与曹魏之关系曹魏文帝初“自高柳以东,
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
亦即漠南自云中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以东,分裂为
三个集团:一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据有云中、雁
门一带;二是被称为小种鲜卑的轲比能集团,拥众10余万骑,据有高
柳(今山西省阳高县)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内外各地;三是原属于
东部大人弥加、素利等所领的若干小集团,分布在辽西、右北平、渔
阳塞外。此外,在其西方和北方,还有鲜卑其它部分。

    在上述三个集团中,轲比能集团最为强盛。史称其“以勇健,断
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
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 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
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汉化较深,逐渐兼并其它两
个集团。

    鲜卑诸部与东汉及曹魏之间,既有朝贡、互市、册封等和平往来,
又有矛盾冲突,时有掠边、兵戎相见。建安中,曹操定幽州,步度根、
轲比能与素利、弥加、厥机等随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通市”。曹
操对东部大人,“皆表宠以为王”。轲比能还曾率3000余骑随阎柔前
往镇压河间郡民田银、苏伯起事。220 年(曹魏黄初元年),文帝即
位,轲比能、步度根遣使献马,封轲比能为附义王,步度根为王。东
部大人素利、弥加等各遣使贡马,均被封为归义王。翌年,文帝并以
牵招为护鲜卑校尉,田豫为护乌丸校尉,持节屯昌平,进行镇抚。当
时,轲比能志在翦灭诸部大人,统一鲜卑,所以对曹魏表示恭顺。此
后,轲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等部互相攻击。

    224 年(黄初五年),步度根为轲比能所逼,率众万余落退保太
原、雁门塞,“诣阙贡献”,厚受赏赐。

    228 —233 年(太和二年至青龙元年),轲比能先后兼并了“东
部大人”所管辖的各小部和步度根部众,统一了漠南地区。从“云中、
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但其统治并未能维持多久。鲜卑的
复兴对曹魏不利,因而曹魏尽力对柯比能加以离间和征伐。牵招在黄
初末年为雁门太守,利用轲比能与步度根的矛盾,命步度根攻袭轲比
能,杀其弟直罗侯;并针对轲比能已占领云中故郡,若逾句注山(今
太和岭)南下,雁门、太原诸郡岌岌可危,又联络河西鲜卑附头(即
蒲头)等10多万家缮治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主要是防轲比能。
继之曹魏借口轲比能“怀贰”,又“数扰幽、并”诸州,于235 年
(青龙三年),由幽州刺史王雄遣韩龙出塞刺杀之,更立其弟。自此
之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漠南少事”。后曹魏邓艾又“招鲜卑数万”,使散居雍、梁二州,以
防蜀汉。

    轲比能死后,东部鲜卑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并乘机
南迁,占有乌桓故地。

    241 年(正始五年),因部分东部鲜卑内附,曹魏置辽东属国,
立昌黎县居之。并置东夷校尉,驻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管理东
北地区鲜卑及夫余、高句丽事务。拓跋部也逐渐迁居漠南,占有轲比
能故地,与曹魏加强了联系。

    作品相关杂篇——军营,军神,军妓,营啸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和
战争的研究多如牛毛,只要是有人感兴趣的方面,就一定可以找到相
关的文章。但是对于古代军营生活和一些普通士兵的方方面面却没人
感兴趣,也没人真正了解古代军营生活的真实面貌,我想写的就是关
于这些方面的点点滴滴。需要说明的是,这方面本来资料就少,也没
人去考证,所以我写的错漏之处难免贻笑大方,不过笑过以后请给我
指出,先行道谢。希望本文能让大家对古代军营的真实生活有一点体
会。

    军营《李卫公兵法》中详细介绍了唐代军队扎营的全过程。军队
还在行进中,斥侯兵就必须把前方可能扎营的地方详细报告给军队统
帅。扎营实在不象我们通常所想的那么简单,唐军的军营四周要围起
一道临时的木墙。制作方法是先砍两排树干,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
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
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
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
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唐军的一个小队是五十名士兵再加
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
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要挖排水沟。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
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

    每个营区挖一个公共厕所,有意思的是兵法中对于军营卫生也非
常重视,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离水源和贮藏粮
食的地方远远的,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
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

    当时的军营还非常重视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掩
埋焚烧,重病患和传染病患要隔离等。

    军队的伙食也随级别不同而大大的不同。比如霍去病,在封狼居
胥山的那场战役中,他随身携带御用厨房,结果打完仗撤退的时候因
为嫌太重而将新鲜的肉类粮食大批抛弃,而因为深入匈奴境内太远,
全军后勤供给不上,士兵根本吃不上一顿饱饭,结果出塞时全军十万
余匹战马入塞时只剩下一万匹不到。而霍去病还要求士兵为他在沙漠
中修建临时球场(沙滩排球???)。其实古代的军队中士兵的命还
没有战马值钱,汉武帝刘彻在对匈奴发动总攻以前在边塞养了三十万
匹战马,其中最好的战马完全都是用小米喂养的!那么当时一匹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