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烂片之王 >

第81章

烂片之王-第81章

小说: 烂片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媒体关注的是梦工厂公布的另一条似乎不那么起眼的消息。

    “《飞越疯人院》男主角将由贾宏生担任。”

    这才是吸引媒体注意力的地方。

    贾宏生是谁?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影迷来说这个名字很陌生,只有那些有了些年纪的才会记得这个在上世纪曾经红极一时的人,但是每一个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也都知道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吸毒,精神病,麻烦……他那到现在都不知道有没有完全戒掉的毒瘾,反复发作的精神病,还有他不愿意拍电影的古怪态度,让每一个制作人都对这位上世纪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望而却步。

    特别是在现在,这位演员早就没了当初的名气,再加上浑身一大堆麻烦,更加是没人愿意碰这位演员。而杜安却在这时让这个跟“麻烦”几乎是同义词的演员来担当他新片的男主角?要知道,他的这部《飞越疯人院》早就不被人所看好了,如今还找了这么个麻烦来担当男主角……他是嫌自己死得还不够彻底吗?

    媒体们不知道杜安是怎么想的,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这可是大新闻!

    一篇篇的报道加紧赶制了出来,舆论风暴逐渐形成。准备掀起新一波的热潮。

    赶稿的同时,这些媒体人也都在心底默默地感激杜安:这位特立独行的年轻导演还真是新闻之源,时不时就跳出来一条劲爆消息让人可以大书特书。有他在娱乐圈一天,他们都不用担心没有值得报道的新闻稿可写。

    而此刻的杜安正在他金陵王府的家中。坐在沙发上,对面坐着的是一位身材姣好的大眼美女,旁边还陪同着一位男性。外面阳光正好,落地窗开着,阳光的暖意中初冬的寒冷无法抹去,冷峻的空气非常提神,让人不至于迷醉在这懒洋洋的午后阳光中。

    这美女是《电影周刊》的记者胡婕,此次是应梦工厂之邀来给他做专访的。旁边的则是她的同事。

    这也是杜安出道到现在第一次专门接受杂志的专访。

    自从上次的华表奖和这次的香江之行后,杜安意识到自己光顾着拍电影了,知名度没能及时跟上,于是和束玉商量之后,打算从现在开始注重他形象的塑造和知名度的提升,毕竟导演的知名度高了,电影的票房相应也能有所提高,而知名度也不是光靠作品才能提升的,其他方面可做的功夫不少。

    “……请问您的《终结者》什么时候能跟观众见面呢?”

    胡婕问道,手上的本子摊开。上面已经记了不少东西,可见访谈已经开始了有一会儿了。

    杜安琢磨了一下,答道:“后期特效还在制作当中。加上其他的后期制作,预计还要制作半年多的时间,应该会在明年九、十月份的样子。”

    胡婕看了看面前这年轻导演,抿了抿嘴,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众所周知,杜导您最近又公布了新的电影计划,《飞越疯人院》。自从您出道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已经有两部电影上映。一部电影在制作中,一部电影即将制作。很多人都对您越来越快的拍摄速度感到诧异,认为实在太快了。而中国又有句老话,叫做慢工出细活,您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杜安就知道要问这个问题。

    他摇了摇头,笑道:“胡记者,我对你的说法无法赞同。慢工出细活这句话是没错,但是本可以用两个月做完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拖到三个月四个月甚至半年来做呢?《电锯惊魂》和《风月俏佳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制作这两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再到下档,加起来总共是一年的时间,也就是每部半年的时间,但是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还不错,说明它们还是不错的,所以才能受到观众的欢迎。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半年时间足够用来制作好一部电影了。”

    杜安歇了口气,继续说道:“至于你说的越来越快,我更加不能赞同了。《终结者》从开拍开始算起,到预期的上映时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的速度不仅没有像你说的那样越来越快,反而是越来越慢了,按照你慢工出细活的理论,这部电影应该会更好才是。至于《飞越疯人院》,按照我们的计划最快会在明年暑假和观众见面,算一算也将花费半年时间以上,所以我觉得你刚才的说法有问题。”

    胡婕手上的笔刷刷地动个不停,快速地将他话中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才抬头看向他,问道:“既然杜导您提到了《飞越疯人院》,我也正好有个问题想问您。”

    杜安扬了一下手,“请说。”

    “根据梦工厂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公布的消息,《飞越疯人院》的男主角将由贾宏生担任,请问您知道这位演员有吸毒史吗?”

    杜安点头,“我知道。”他挪了下屁股,把自己的身体摆到一个更舒服的姿势上,继续说道:“我跟他认识没多久,关于他的过往也都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吸毒,精神病什么什么的,不过我在现在的他身上看不到这些东西。我现在看到的贾宏生是一个想要拍戏、靠自己的力量养家糊口的演员,仅此而已,他让我看到了他的力量,我相信,以他的这种力量,战胜毒品对他而言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也有这样的决心。”

    “过去只是过去,现在的贾宏生,还有我相信以后的贾宏生,会是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人。”

    胡婕又问了一些和杜安切身相关的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自我感觉太好了,杜安总感觉面前这位美女记者在对他放电:她的眼睛眨动频率相比正常人而言过快了些,而且从进门到现在为止,这位美女记者已经捋了七次头发,还不时对他抿嘴微笑。

    虽然对这位叫胡婕的美女没什么意思,不过被人放电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百一十四节:专访(下)
        “……杜导,从名字来看,《飞越疯人院》应该是一部描绘精神病患者的电影,我们都知道,类似题材的电影很少,比较著名的有尔东升导演的《癫佬正传》,不知道《飞越疯人院》是不是和《癫佬正传》一样,是部人文关怀片呢?”

    不等杜安回答,胡婕接着问道:“众所周知,杜导你最擅长的是商业电影的拍摄,出道以来大获成功的两部电影都是商业电影,突然拍摄这样的人文关怀影片,是不是代表着您以后打算往这方面发展?又是因为什么事触动,使得您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根据时间来看,《飞越疯人院》的拍摄计划是在华表奖颁奖典礼之后,你突然转向此类电影的拍摄,是不是想要冲击明年的华表奖?”

    杜安刚才还认为面前这美女记者在对自己放电呢,结果转眼间就来了一通组合拳,着实不像是看上自己的模样,不由摸了摸鼻子觉得自己想多了。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商业电影,纯粹的商业电影,观众们可以看得很爽,”

    杜安开始满嘴跑火车——他觉得自己没有乱说,在他看来,《飞越疯人院》就是纯粹商业片模版框架的正统商业片,至于观众怎么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那是观众的事,他总不能拦着观众的思想吧?

    “其次,我从来不认为想要得华表奖就非得拍你说的那种电影不可。我相信华表奖评委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不会狭隘地因为影片的类型来决定给不给一部电影颁奖,他们是公正的,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只要达到了他们的标准,不管你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能得奖。最后,我倡议,我们电影工作者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怎样做好一部电影上。而不是为了某些奖项去迎其所好。当你做好了,自然会有奖项落到你头上。”

    杜安看到面前美女记者表情有些异样——非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吃了屎一样难受,显然是被他这番假大空、根本没人信却又冠冕堂皇的话给恶心到了。

    胡婕缓了一口气,恢复了一下,才继续问道:“贾宏生之前主演过一部自传性质的电影《昨天》,里面涉及到他在精神病院的遭遇,你是否因为是因为这部电影才会选中他来担任男主角?”

    她算是看出来面前这位年轻导演打官腔的本事不亚于外交部官员,于是也很干脆地不再继续在影片类型上面白花功夫了。

    听到她的询问,杜安不假思索地否决道:“不是。”

    “那是为什么?”

    杜安想了下。把原因说了出来:“有天晚上我回家,看到他蹲在我家门口,问我有没有适合他的角色,然后我临时给他做了个试戏,就这么定了。”

    胡婕又问了些问题后,这次的专访就到此结束了,但还有些事要做。

    这是杜安第一次上杂志做专访,全国独一份,勉强也算是个历史性的时刻,《电影周刊》颇为看重。所以不仅派了工作人员专门跑来南扬上门拜访,还想让杜安给这期的《电影周刊》当封面。

    本着提高知名度的原则,杜安对于这个要求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所以在专访结束之后,他就跟着两人一块儿离开了家,来到了梦工厂。

    《电影周刊》的大本营在北金,在南扬并没有办事处,不过杜安友情提供了梦工厂的摄影棚出来拍封面照——当然,梦工厂并没有他半毛钱股份,他也只是借花献佛,还好束玉不计较。

    杜安让临时拉来的化妆师给他化了半天妆后,从化妆间走了出来。迎面走向在外面等了半天的胡婕。

    这女人本在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机,好像在玩什么小游戏。听到杜安出来的脚步声后抬起头看了眼,然后杜安见到她眼睛一亮。

    现在的杜安虽说不再像没发财之前那样穿着寒酸。但也只是在衣着上改善了下,平时并没有什么打理自己的想法,都是纯素颜示人,而现在一化妆,皮肤看着比平时光滑多了,鼻子更挺,眼睛都比平时要大一些,特别是发型做了一下,整个人凭空又帅气了三分,和当初演《风月俏佳人》时差不多了,也难怪胡婕会看得眼睛发亮,目不转睛。

    “杜导,你明明有这么好的一张脸,不当演员去当导演真是可惜了。”

    胡婕站起身来,半真半假地恭维了一句,杜安不以为意地笑了下,说了声“多谢夸奖”,对胡婕身旁的那个男人说道:“咱们进去拍照吧?”

    陪同胡婕来南扬的那位同事就是《电影周刊》的摄影师,听到杜安的话后,他点点头,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个相机,又拿出一个镜头现场开始装,装完之后招呼杜安进了摄影棚。

    杜安和他进入摄影棚之后,按照他的要求不停地摆着姿势,连续拍了约莫有百多张了还没停,却没有提出疑问。

    他也明白,这大概就和他拍电影差不多,实际拍摄的镜头往往有几千个,但是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却只有那么一千多个——这摄影师大概也是这样,拍摄很多张,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一张来当封面。

    就是苦了杜安,只是站着摆姿势,却感觉比演戏还累。

    好不容易熬到结束,才总算解脱,又请这两人吃了顿饭后,就把他们送走了。

    而没两天,新的一期《电影周刊》就上架了。

    或许对于全国观众来说,杜安这个名字还是不够响亮,但是对于那些会订阅《电影周刊》的人群来说,这个近年来火速蹿升、时不时就冒出来蹦达一下的名字还是有点力道的。尤其是这几天媒体又开始炒贾宏生的复出,连带着把《飞越疯人院》和杜安一起炒了出来,杜安这个名字就更引人关注了。

    整片专访还算是中规中矩,杜安对于贾宏生的信任,在这些观众们看来更像是官方词汇,没什么人信,他们更关注的是《飞越疯人院》的透露内容——这竟然是部商业电影?

    自从梦工厂公布了贾宏生担任《飞越疯人院》主演的事项后,媒体们就掀起了一波热炒,大多唱衰这头脑发热的年轻导演和这位过往历史不堪入目的过气演员,少部分不走寻常路地则开始故意对着干,表示看好贾宏生的回归,认为“他已经告别了过去,《昨天》就是他交出的答卷”,“贾宏生将成为《飞越疯人院》唯一的亮点”,“这位曾经的华表奖影帝提名人有能力让这部影片不那么难看”。

    而现在《飞越疯人院》类型的诡异性,更在这火上浇了一勺油,愈发火热了。毕竟,由于精神病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所有围绕这个题材的电影全都是聚焦在人文关怀这个角度上,还从来没有人尝试过在这个题材上来进行商业电影的拍摄,杜安这算是独一份了。

    他们之中有些人甚至开始期待《飞越疯人院》的上映,打算到时候第一时间进影院,去看看这部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