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烂片之王 >

第159章

烂片之王-第159章

小说: 烂片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没有这个人中国电影能不能发展到今天这种成都还真是要两说了,若是从历史意义来说,他可远远不是张艺某所能比的。

    这样一个等同于历史的人物,自从01年的最后一部电影《女足九号》之后就正式退出了娱乐圈,回到了乡下老家安度晚年去了。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成为了历史,只等着从生理上也等同于历史了,却没想到他竟然还又重新出来上节目了?

    无法置信!这是记者们唯一的感想,而那位提问的女记者也迫不及待地立刻问了下去:“杜导,请问为什么解缙导演会答应出任评委?要知道他今年都已经82了,他还有精力录制这样的节目吗?还有,能透露一下解缙导演的出场费是多少吗?……”

    女记者的问题太大了,喋喋不休,杜安只好打断了她,不然的话也不知道她要问到什么时候去。

    “这位小姐,我们不要急,一个一个来。”

    杜安也没有说回答一个问题就换一个人来——看情形,就算他换人来问,估计也还会是这样的问题,干脆一次性回答完。另外,对于在《解放日》的开机仪式上回答《中国好演员》的问题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两家都是一个主人,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相信韩三坪也是这么想的。

    “首先,我要说说《中国好演员》这个节目。”

    “《中国好演员》不单是为《解放日》选角的一个节目,同时也正如其名,是为中国影视圈挑选好演员的一个节目,是挖掘新生代力量、促进中国演艺事业发展的一项举措,解缙导演也正是看到了这个节目对于中国演艺事业的推动作用,才会决定要上这个节目的。其次,解缙导演虽然今年82了,但是他现在身体很好,精神矍铄,感觉比我都还要强壮有活力,所以对于他是否有精力录制节目我有百分百的信心,相信你们以后从电视上看到解老爷子现在的身体状态也会同意我的话的……”

    杜安这嘴炮一开立刻停不下来了,节目意义上升到理论高度、意义非凡,评委品格无限美好、选吧方式将会新颖有效前所未闻值得期待等等等等,似乎你不去看这节目你就是不爱党、不爱国、不爱人民不爱世界,直要把这提问的记者妹子侃晕过去,让这记者妹子忍不住在心中怀疑到底杜安的履历是不是造假了——这货嘴皮子运作的速度哪像是个江南人氏?北金的爷们也没这么能侃的啊!

    可能是第一次举行开机仪式的缘故,杜安感觉自己对于这种新奇的形式感到有些亢奋,这也让他的状态很好,解决完了这位记者妹子关于解缙的一些问题之后还想再说点关于《解放日》的东西,但是接下来的记者完全不愿意听他那能把人侃晕但是回头一想却是官方语言的嘴炮了,直接点问了张艺某,这让他失去了用武之地,甚感惆怅。

    而在张艺某被问了之后,又轮到梁家辉,然后是巩俐、黄健新、朱茜……这就是剧组人员都是大牌的效应了,每个人都会被盯到,不会有什么人被冷落。等到所有人员都回答了一遍后,《解放日》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就结束了。

    从明天开始,《解放日》就正式开拍了。

第二百三十二节:廉价
        杜安打开门,出来,走上两步停住了脚步,拉了拉自己衣服的领口。

    有点热。

    他里面穿了一件长袖的单衣,外面套了件薄棉袄,下身是内裤外加一条加绒的休闲裤,比起昨天在北金的穿着已经是减少了很多了——要知道,他昨天在北金的时候可还是穿着秋裤上身羊毛内衣的——但即使削减很多还是热。

    这里是横店,四季精品酒店,也是《解放日》居住在横店拍摄期间的驻扎地。

    杜安在走廊上站了两秒后,又扯了一下自己的领口,回去打开自己房间的房门重新走了进去。

    横店的天气和北金还真是差不少,同样是11月中上旬,北金都已经入冬了,毛衣毛裤弄起来,横店却还是颇热——杜安刚才感受了一下,估摸着可能有二十来度呢。

    把棉袄换成了夹克,把加绒的休闲裤换成亚麻的之后,再走出来,就觉得舒服多了,不冷不热正正好。

    杜安满意地点了点头,下楼,已经有剧组人员在大厅里等着了。

    这家酒店虽说是名为四季,但是却多了精品两字,和世界知名的那家奢华连锁酒店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一家三星级的酒店,所以一楼大厅稍微有些朴素,也不是很大,一堆人聚在一起还是颇为醒目的,一出电梯就能看到。

    杜安朝着那边凑过去。

    “杜导,早。”“早啊,杜导。”……

    之前还坐在沙发上的人纷纷站了起来跟他打着招呼,杜安也一一回应着,最后找了一张沙发舒服地坐了下来,随手拿过面前的一份报纸开始看起来。

    有boss在场气氛总会尴尬一些。已经到场的这些剧组成员们聊天的声音都刻意压低了下来,而且也不太敢闲聊了,打电话的打电话。联络车子的联络车子,个个都忙碌起来。杜安则是老神在在地看着报纸。

    《解缙出任《中国好演员》评委》,《《解放日》开机仪式昨日举行,现场众星云集》……

    随手一翻开娱乐版,就看到了这样的两则消息。

    虽说开机仪式是在北金举行的,但是这消息内容可是全国性的,也难怪横店这边的媒体也会报道了。

    报道中,关于《解放日》的班底媒体们又是着重强调了一遍有多么豪华:导演杜安,副导演张艺某黄健新。因为是个多主角的戏,男女主角也有多位,分别是老牌的影帝影后梁嘉辉巩利,新晋的影帝影后贾宏生朱茜,还有人气明星石中天。

    这三个导演当中随便拎出一个来到别的剧组都是绝对的一把手导演,但是现在却有两位大导甘当副手,而演员也是这般——两位影帝两位影后一个人气明星,随便哪一个出来到别的电影里都是绝对的主角,但是现如今却要五个人分一部戏,由此可见这部戏的阵容到底有多豪华了。

    别的不说。光这阵容就足够媒体大写特写上一番了,也让观众们对于这部影片的兴趣多少提升了点——虽说是主旋律影片吧,但是架不住明星多啊。总有人到时候愿意为了这些明星掏钱的。

    杜安的眼睛在这报道的字里行间穿梭着,很快也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除了对于奢华剧组阵容的惊叹外,该篇报道的记者也肯定了《解放日》的制作成本确实应该是有四亿。而在此之前,在韩三坪放出《解放日》四亿制作成本之后,有小部分媒体还曾就此提出过异议,认为存在水分。

    但是现在不会有人这样认为了——光是这些导演和演员就要用掉多少钱了?四亿制作成本肯定是真的啦,这位记者甚至还把每个人的酬劳都一一猜测起来:杜安他猜了个五百万加5%分红,张艺某也是五百万加5%分红,毕竟张艺某虽然名声地位都比杜安高多了。但是在这里他终究只是个副导演,而杜安才是总导演。所以不太可能让张艺某这个副导演的酬劳反而超过杜安。而最后的黄健新,他猜了个三百万加3%分红。酬劳和分红比例都比杜安和张艺某要低。

    在演员方面,这位记者是这样猜的:梁嘉辉两千万,巩利三千万,贾宏生一千万,朱茜一千五百万,石中天一千五百万,总共加起来就是九千万,再加上前面几位导演的酬劳,光是导演加主演的酬劳支出,就已经超过一亿了,这样的影片总成本到四亿,还算是颇为符合情理的。

    因为《解放日》剧组并没有把这些私人信息透露出来,所以媒体记者们也只好自己去猜了,杜安却是看着这里轻轻摇了摇头。

    哪里要一亿?。

    导演当中,张艺某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插手影片的制作,只是出个名头,所以对于酬劳也没作要求,象征性地拿了一百万,分红肯定也是没有的;黄健新则是抱着一个学习交流的目的来的,相当于是拿杜安做一个实验对象了,而且还有韩三坪的这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也没有多拿,也是一百万,也没有什么分红;而杜安自己呢,当初就觉得资金紧张,现在即使看到了两位导演这么客气也还是觉得资金紧张,再加上他作为投资人本就有分红,所以也不去计较这几百万的蝇头小利了,果断站稳脚跟,比这两位还要夸张,拿了个一块钱的酬劳。

    而演员当中,贾宏生朱茜有杜安的关系在里面,在杜安不要脸地哭穷之后,这两位都非常大方地做了让步,贾宏生拿了三百万,朱茜拿了三百万;另外两位影帝影后,应该是韩三坪在里面出了力,让这两位的片酬也自降了下来,分别是梁嘉辉两百万、巩利两百万,这面子卖得可真不小。这些方面综合下来,一共也就花了一千两百万而已,跟媒体预计的一亿多可是相去甚远。

    当然,有一个人媒体们总算是猜中了,那就是石中天。

    石中天的片酬是一千五百万,和这位记者猜得一分钱不差,而会产生这个现象,则是因为石中天是杜安联系的,偏偏他和石中天又没有什么交情,人家也不会卖他面子——生意就是生意,所以石中天该要多少就是多少,这点杜安觉得没什么可说的。

    可即使是加上了石中天,整个剧组到现在为止人员开支最大的部分也就是只支出了两千七百万,按市场价来算也就是一个巩利的身价,却请到了这么多人,感觉说出去别人也不会信。

    所以杜安只是看着这记者长篇累牍数据分析,默然一笑,翻了过去。

    而等到杜安把这份报纸看完,剧组成员已经逐渐到齐,大家收拾一番也就出发前往片场了。

    《解放日》的拍摄场景繁多,主要分为普通摄影棚场景、特殊摄影棚场景、外景等:其中,中…南…海、罗布泊的军事基地等属于特殊摄影棚场景,没有现成的场景可利用,需要搭棚,而这些摄影棚现正在南扬仙林片场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外景则主要是西部的一些场景,这个也放到后面再说,现在他们来横店主要是拍摄一些普通摄影棚场景,比如说外星人研究中心的内景、蒋大卫所供职的北金卫星电视传播中心内景等等,相比起那些需要大动周章的特殊摄影棚来说,这些内景横店都有现成的大致的模板可套用,稍微改一改就行了。

    所以他们的第一站放在了横店。

第二百三十三节:第一场戏
        (今天事有点多,忙到大晚上的,来晚了,非常抱歉。等会还有一更,加上这一更,都算是昨天的。)

    “我们正在想办法……我明白,我也喜欢看《卫斯理》,但是你知道的,《卫斯理》只是小说,这个世界上暂时并没有发现外星人存在,所以今天的事只是设备问题,跟外星人没有关系……”

    镜头前是一位男性群众演员坐在桌子前面侧斜着身子在讲电话,一脸不耐烦,占据了镜头左半边的画面,在镜头构图的右半边是另外一位正在打电话的接线员,在空间上属于偏后的位置,以不至于抢走前面这位有台词的群演的注意力。

    在右边这位接线员身后是一面墙,墙上嵌满了电视屏幕,透过镜头可以看到七八幅电视画面——现在这些电话画面上要么是雪花,要么画面一闪一闪的呈现出收讯不良的状态,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没一个完全清晰的。而在两位接线员身后,不断有人走来走去——事实上成品画面此刻是应该有不少电话铃声和杂音的,但是真那样来的话演员的收音工作太难做了,所以那些背景音放到后期去做。

    在构图上处于一左一右位置的两位接线员中加所夹出的小空隙是一条外面通向此间的过道,而随着左边这位接线员的话语,镜头正中央的这条过道上出现一个骑着车的人。

    是在《解放日》中扮演电脑工程师蒋大卫的贾宏生。

    他一身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很有学者的气息,而一位学者骑自行车的运动状态,又让他这位人物多了一点和普通学者不一样的独特气息,很自然地就吸引了监视器后的目光——当然。能很自然地吸引到目光除了贾宏生本身的气质独特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构图的巧妙性。

    贾宏生骑着自行车从过道里完全出来把自己呈现在镜头当中后,就打了个弯。开始向右边骑,康俊安也开始转镜头。配合着贾宏生的速度不急不躁,如行云流水般始终保持贾宏生在镜头正中央,没有半分烟火气,技术没得说,就是一身打扮有些怪:他身上套了一件大型的古怪背心,看起来很厚实,背心上还有带子连出来到一个支架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