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谋主 >

第18章

我要做谋主-第18章

小说: 我要做谋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声讨卫家的可不止我们三人,康成公也是站了出来的…如今天下世家涌入河东,康成公作为当世大儒如何能不亲自见证这场盛会?”

    管宁邴原纷纷点头。

    而王烈则是将目光移到了管宁的身上,“幼安,有一事忘与你说了,昨日听闻子鱼他也在康成公的车队里面。”

    管宁目光一愣,脑海中渐渐想起了那个一直与他同读的男子。

    早在五六年前,自己便与邴原,华歆被世人尊称为“一龙”,己为头,邴原为腹,华歆为尾。

    三人之交不可谓不莫逆。特别是那个华歆,要不是两年的那件事情自己可能会与华歆成为最好的朋友。

    但是那两件事事情确实一直淡泊名利的自己无法容忍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菜园土地挖出来的金块自己怎么也不会看上一眼,但是华子鱼却不同,当时他仔细观察金块的眼神已经被管宁收入了眼底。

    管宁知道华歆的眼神是一种渴望。

    圣人门下一心只读圣贤书,管他世界再多浮华?华歆将书放下去观望街上的车水马龙之时,自己已经决定了,是好朋友并不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华歆能够违背自己的初心。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管宁依旧会选择割席,他知道自己与华歆都没有错,错就是错在理念不同,但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又何必为了那友情而委曲求全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是从小的玩伴,管宁与华歆分割了两年再也没有对方的音讯,但是如今从亦师亦友的王烈口中听到华歆来到河东的消息,他差一点没有收住自己兴奋的眼神。

    “子鱼嘛…”管宁强行按住自己的激动…

    该死的初冬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阴天,现如今便下起了大雨,管宁小心翼翼的将车厢的火升的更旺一些,邴原已经叫回了王烈的童子与老仆回车厢,这个天确实是不适合赶路了…

    下雨天也许不适合大儒们继续前行,但对于过惯了军旅生涯的军人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问题。

    一名而立之年的俊美男子身起白马一马当先,他身后则是一个骑着黑马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他们是来视察大雨有没有造成前面山路被阻的,大雨之下这两人的组合像极了以为成名已久的老大哥带着刚刚出道的小弟。

    而且事实上确实也是这样。

    俊美男子看见前面之路依旧宽敞,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笑容,随机拍了拍自己良驹便要掉头。

    “玄德,走了,还得回去给师傅复命。”

    身后的男子简单的哦了一声,便随着自己的师兄往回奔驰,但是他很气恼,为什么自己的黑马如此不争气,不过才一息的时间就被自己的师兄甩的如此之远。

    复命之后,顶着大雨,三人还是带着不少的人马继续前行。

    这大概是此次来河东唯一一支代表朝廷的队伍。

    卢植官拜中郎将,朝廷长久被十常侍把持让他一直都在被打压,但他也明白精盐对朝廷对天下的重要性。

    虽然自汉武以后盐铁均收为国营销,但是现在毕竟不是西汉时候那鼎盛的大汉朝了,长期的党宦斗争已经耗净了大汉的国力,朝纲尚且不正更别说这些重要物品的销售权归谁所有了…

    这次是他请命来河东的,他与皇甫嵩朱儁不同,他不是纯粹的武将,与郑玄同为马融门下的他是正真意义上的儒将。

    因为儒将他更加关心民生,因为儒将他更加知道精盐的重要性,好在这次请命也没有张让等人的阻挠,在张让等十常侍看来巴不得早点把卢植这样的兵头赶出朝野,能走几日算几日!

    卢植看了看在身旁的两位徒弟,还是颇为满意的。公孙瓒俊美勇武,刘玄德年纪虽小却颇有人格魅力。借着大雨他突然想把所有郁闷一扫而空,一时间不由的加快了马速,想要好好的享受这雨中驰骋的感觉。

    但是身后的刘备可没有他师傅那样心情,他本来就是中山靖王汉室宗亲,家道中落能拜到卢植门下就是想干出一番事业。

    这次随着师傅出使完就要真正的出师了,一旦失去了卢植的庇护,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接下来的去出。

    刘玄德奋力的夹着马腹,想要让自己更快一点这样才不会落师傅与师兄太远,还只是二十一岁的他累得汗水与雨水早已分不清楚。

    或许就要回去家乡涿郡继续那织席贩履的生活,家道中落的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他微微想起幼年时所说的“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那一番话,现在的他才知道他离他的目标差了太远太远…

    看了看前面那个俊美的男子,刘备的心中只有羡慕与崇拜,就在今年他的大师兄公孙瓒因为平乱张纯有功已经被封骑督尉,后来又因为乌桓首领的归附,摇身一变成了中郎将,封都亭侯…

    他只是比自己大了八岁啊,已经有了自己的藩属地,而自己呢?凭什么我没有?刘备的无奈与羡慕慢慢变成嫉妒,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一刻的心里变化。

    就在这一刻刘备给自己定下了大概的计划,他开始狂笑,迎着大雨开始猛拍马背想要追赶身前的两人…

    但是那匹并不是很好的黑马似乎并不很明白主人的心理,慢慢有些脱力…刘备涨红了脸只能放慢马速融入大部队之中。

    理想多么美好,现实多么残酷…

    在怒吼的不止是刘玄德,他公孙瓒也一样在怒吼,但是他的怒吼并不是刘备那样的愤懑,他无时无刻不再展现着自己的骄傲。

    不知什么时候,公孙瓒已经发现自己酷爱白色的马匹,在他有了自己的藩地之后他便开始弄成了一只白色纯种马的骑兵。

    他想快,想更快,只有比那些游牧蛮子更快才能将他们屠杀的一干二净。中华大地永远都是汉人正统,只有死了的胡人才是好胡人这些理念早在幼年的时候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现在已经成了参天大树。

    公孙瓒不再怒吼,他英俊的脸上再次挂起了微笑,这次回洛阳就是给自己师傅贺寿的,正好遇到了师傅要出使河东,于是便于自己的小师弟刘备一起护送师傅来到河东。

    他根本不在乎精盐的销售权,他靠那些抢劫胡人的钱财早已经可以购买大批精盐,他要销售权做什么?他的家族只是豪强不是世家,老子有钱给老子军队买上足够的精盐吃就够了,管你蛋个销售权的划分。

    再说了再纯净的精盐难道有那些胡人的脑袋诱人么?

    公孙瓒回头看着后面那几百人的白马军队,他一直在烦恼给这只军队起上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但是这一刻他好像有了一些头绪。

    三人带领的兵马飞速的在河东境内奔驰,如果说现在河东正在下滂沱大雨,那么这一支军队就一定是那铺天盖地的白色闪电!

    “对了!就是白马义从了!”

    公孙瓒突然忍不住放声大笑。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

 第二十四章 在路上(三)

    按照道理来说,182年的程昱程仲德应该是四十一岁了,但是现在看他的面相不过才刚刚二十七八的青年。

    到底是不是卫语来到东汉带来的蝴蝶效应我们当然无从的得知,但是可以得知的是在这个大雨滂沱下午,程昱正在一处破庙之中烤火。

    他依旧忘不了在颍川书院做先生的日子,可以说那段时间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因为陈家与荀家的资助颍川书院俨然已经是天下最大的人才汇集地了,他虽名为先生但是同样也是在这所书院里学到了很多。

    程昱自诩聪慧,但是在颍州这几年里他发现了很多与自己并肩或是要隐隐超越自己的人物。

    程昱将已经晒干了的长袍重新披回自己的身上,俯下身子想要靠近炭火将自己烤的更暖和一些,从包袱里拿出一些干粮,又取了酒壶亲亲抿上了一口,最终还是不敢多饮。

    戏志才,荀家三若,包括荀仲豫荀公达甚至年纪稍微小一点的郭奉孝这些人都是他在颍川认识的人杰…他相信这些人到后一定能走的很远,但是他程昱和他们不一样,他年龄最大,他早就想去追寻自己的向往的生活了。

    早年的时候程昱就离开了自己的家族,常年的生活困顿已经让他明白的了世道多艰,他兖州程家早败落,他早已经不需要背负家族的人物,他程昱要为自己的理想而活。

    直到有一天他听闻了曹孟德这个人…立五色大棒杖杀蹇图的消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激动的颤抖,程昱对汉室正统不屑一顾,但是对于一些正义之士的人格魅力他却是向往不已。

    听闻曹操就要来河东了,他果断地辞去了颍川学院的先生的职位,一心想要来河东见识见识这个许子将口中的“治世之能臣”。

    程昱是不胜酒力的,刚刚喝了几口脸色便有些微红,为了保持等下要赶路时的清醒他又从包袱里摸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瓶子,从里面到处来一个小小的药丸,服下之后便觉得脑后一片清凉。

    五食散这种东西在颍川很流行,他能够让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所以在文人雅士之中更为受欢迎…当然这其中就包括程昱。

    记得他离开颍川的时候曾与戏隆,荀彧,两人好好的聊过过一番,当自己说出想去投奔曹孟德时候,两人都露出了诧异的眼光。

    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讨伐过黄巾,也没有刺杀过董卓,更没有发布矫诏会十八路诸侯于酸枣。所以即便是如此的优秀的两人目前都没有看出曹孟德有什么优秀之处。

    只记得戏志才在送别自己的时候特地说了一番话:“仲德兄此去,若观是那曹孟德真为明主莫要忘了来信告诉志才,届时志才必然投奔与你…”

    想到这里程昱突然爽朗的笑了一声,扑灭了火堆,拿起了包袱,门外的雨也小了,他翻身上马,便看了看远方。

    “河东,曹孟德,我程昱来了!”

    一人一马不断飞驰,他想以最快的速度先赶去闻喜,因为那里至少他的本家闻喜程家…

    …

    河东虽属于司隶,但是高岭名川不断,这里依旧盘旋的些许山贼。

    而最为严重的就是在杨县一代了,其匪患不断,加上治所县令昏庸无能,常常收受山贼贿赂。所以山贼下山滋扰百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这杨县东郊的一个酒水摊上,几个穿着棉衣的大汉正在撬这腿围着一个桌子饮酒,而旁边则是各式各样的武器靠在桌角。

    其中一个独眼大汉将一碗好酒直接灌下了肚,大喊一声痛快之后,便开始说话:“大当家的说了,马上就要过冬了我们这次下山借粮必须要管得到山里兄弟一个冬季的开销,不然老子回去大当家那里可不好交代。”

    一个精瘦贼眉鼠眼的男子一听便来了精神:“我说倪头,我冯老鼠下山的时候问过管粮的叶猴子,他说我们山寨的存粮在渡过几年都不是问题,为何还要这次还要多多接粮。”

    那个独眼的倪头还未说话,一旁满身肥肉汉子便一把拍在了冯老鼠的头上道:“我说你这冯耗子也忒多废话了吧,大当家的既然发了命令我们就去执行,你问这么多倪又知道个卵?”

    很显然这个满身肥肉的大汉别是这四个人中地位仅此于倪头的人名字叫做徐冉,有个诨号叫做徐三炮。

    “三炮,你他娘的也别欺负冯耗子,你倪爷爷还真知道这次大当家打的什么算盘…”

    说完倪头便让其余三人把脑袋向桌子中间凑拢开始小声说道:“前几日白波谷那边来了一个新的大王叫做郭太,这个郭老大刚刚到我河东各方山头的老大肯定是不服他的啊,其中就包括了俺们大当家。

    后来你知道怎么着?这个郭老大直接邀请了所有的老大去他白波谷,直接自报了山门。你们猜他是哪里出身?”

    只见其余的三个山贼摇头晃脑,那倪头说的一得意直接将桌子一拍,随后便说道:“那人便是太平教的大贤良师手下的渠帅!”

    “啊!”三个山贼吃惊的几乎合不拢嘴,太平教的名声虽然在河东并没有河北那么响,但是他们三教九流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听过…

    那倪头一拍桌子吓得摊主直接蹲了下来,周边的桌子都知道他们三人是山贼哪里还敢呆在这里…当然也有例外只有一个桌子上还有两名年轻人恶狠狠的盯着他们。

    且继续说这几个山贼,那冯老鼠平时滑溜惯了,一听到倪头这么一说便立马开了窍小声说道:“莫不是我们大当家的想要归附太平教,才叫我们下山都借点粮食最后一并送于那郭老大作为见面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