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335章

大汉帝国-第335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鞍变法之后,秦国变强,六国不敢樱其锋芒。”刘彻眉头一轩,大声道:“究其原委,就在于商君之法甚得民心。在秦国做百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从不遗漏。六国其土地百姓,是秦国的数十倍之多,却是敌不过区区秦国,说到底,就是他们的国策有问题。六国之君用人,用亲不是用贤,赏罚不明,是以越来越弱。”

“太子所言极是中肯。”剧孟点头赞同:“商鞍被秦国百姓尊称为法圣,他行事,一切以律法为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商鞍渭水决囚,一日而杀七百余,天下震动,为天下读书人骂为残暴。然,究其实,这七百余人皆有取死之道,无一冤枉。即使这七百余人的家人,也不觉得冤。可是,读书人却是喊冤了,真是天大的笑话。祖师一开始很震怒,深入了解之后,反而赞赏商鞍。”

微一停顿,接着道:“做秦国的百姓。只要不偷懒,勤奋努力,总会过上好日子。而在六国,无论百姓如何努力,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忙到头,粮食全为权贵们夺去,百姓怨声载道。六国百姓,暗中流传一句话:悔不为秦人!商鞍、张仪、范睢、蒙武、李斯,哪一个是秦人?还不都是为六国不用,这才辗转而入秦。在当时,秦国的官员,三成中有两成是来自六国的,真正的秦人不到一成。这些人才,在六国不得志,不为人所用,这才入秦,成就了秦国的大业。”“三成中有两成来自六国?”周阳大是惊讶,这比例太高了。可是,这话是剧孟说出来的,周阳不敢有丝毫怀疑。

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广,人口最多的是楚国;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是魏国,秦国在人口土地、强盛上根本无法与之比,属于二流国家,而秦国却后来居上,一统华夏,并不是韦致,而是有其根本原委的。

糊夫,这是真的。”刘彻笑着肯定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要想得到民心,就先得人才,有了人才,方能有心民。方能有天下!前朝这点做得非常好。远非六国所能比。姐夫建议父皇培养人才,便是一个了不得的举措!”

“呵呵!是呀,是呀!”剧孟也来赞叹道:“太子说得太对了,要想得几心,就先得人才,有了人才,什么都有了。到了,这就是墨家总院。”

剧孟幕前一指,周阳一望之下,却不见房屋,只见一些黄色的物事,大是惊讶。刘彻率先问道:“在哪默怎么没看见?”

“那黄色的便是。”剧孟指点着道:“这些黄色是为通讯而设。祖师在世时,关心天下安危,于天下之事无不是了若指掌,全在一群信鸽。这些黄色的物事,便是吸引信鸽的,信鸽只要一到,便能找到地方。”

“哦!”周阳和刘彻恍然。

果然,朝前行走了一里路程,便看见绿色的城墙。这些绿色的城墙不是年久失修,长满的青苔,而是给人涂成这种色彩,远远一看,与环境融为一体,还真不引人注意。

“墨家总院依山而建,占地数里,每道石墙长约一里,就是比起战国时代的小国诸侯的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一点也不逊色。”剧孟指着墨家总院,为周阳和刘彻介绍起来:“里面共有六十余口水井,上千间房屋,数百亩田土。在这里,墨家弟子,不用出山,就能丰衣足食,要是有人想围攻墨家总院,妄图把我们饿死,那是休想。”

略一停顿,剧孟接着道:“祖师发现这里,与弟子们一道修建。历时四十余年,方才有眼前这般盛况。

这里风景优美,四季温暖如春,是隐居的佳处。”

他说得没错,这里的气温与他处“外巳经嘉隆冬时节。非常冷,而泣里却是一派联明记开的景象,处处有吐绿的草木,处处有盛开的百花,鸟鸣啾啾,暖风习习,周阳仿佛置身在春天一般。

“竟有如此仙境!”周阳大是感慨,造化之奇,让人惊讶。

“太美了!”刘彻一双明亮的眼睛,这里瞅瞅,那里瞧瞧,惊奇不置,赞不绝口:“怪不得,那些千古名士,宁愿放弃功名富贵,隐居在此处!如此美景,让人流恋,孤要是不做皇帝了,就来这里隐居!”

“等打完匈奴,我就来隐居了周阳大是赞同刘彻的说法。

“请!”初来此处的人,都会如此感慨,剧孟见得多了,也不以为奇,侧身相邀。

每道城墙都有一道门,有几个墨家弟子值守,他们身着墨衣,腰悬佩剑,身板壮硕,站到那里,就象出鞘的利剑一般挺拔,周阳暗中赞叹,墨家不愧是享誉数百年的显学,底蕴厚实,才有如此气象。

刘彻在眼睛在值守弟子身上溜来溜去:“如此壮士,屈居山中,不去破击匈奴,实是可惜了!可惜了!”

“的确如此!”周阳对这话很是赞同。

“别看他们长得壮,他们却是不错的工师,说到打匈奴,远不如在工算之道上拿手剧孟笑着为二人释疑。

“可惜了!可惜了”。刘彻很是惋惜。

“剧大侠,此言可真?,小周阳的声调陡然转高。

“句句属实剧孟很是诧异的打量着周阳:“墨家总院的弟子,十有**都是工算了得之士,要是在山外,就是朝廷的那些良匠也不过如此”。

“太好了!太好了!”周阳心头一跳,一个念头闪电般掠过大是欣喜。

“姐夫,有什么好事?刘彻眨着明亮的眼睛,打量着周阳。

“走,去见了晃错再说。”周阳兴奋得紧紧握着拳头,用力一挥。

“姐夫,姐夫,给我说说。”刘彻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拉着周阳的胳膊。

“太子,你是知道的,大汉比起匈奴。最大的优势便是技艺。大汉能造出陌刀、新的盔甲,而匈奴却是造不出,虽然匈奴一心想拥有这些东西。”周阳脸上泛着红光:“太子,你想呀,这里有这么多精于工算之学的人才,与其让他们老死于斯,不如要他们下山去,调教出更多的工算之士。”

“这想法好是好,可是,他们不愿去。”剧孟笑着给周阳泼冷水:“昔年,皇上驾临之时,就提出过此事,最终只能作罢。”

“真的?”周阳眼珠一转,笑道:“看来要费些手脚了,可是,并非没有办法,我一定要让他们下山去。”

这可是现成的“教员”周阳绝对不会罢休。自从景帝采纳周阳的建议之后,招收了各行各业的人才,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耳是,周阳远远不会满足,因为这些人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基础很差,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

周阳到是有不错的理论知识。可是,周阳军务缠身,没时间来处理此事。一路行来,周阳见识了墨家那么多的奇巧之技,对墨家弟子有了大概的了解,依他们掌握的工算之术,只需要稍加点拨,就可以教人,在汉朝办一所“科技大学。不是问题了。

要是在汉朝办起了“科技大学”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良工,汉朝就会有更多的工具,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汉军就可以驰骋天下。

这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周阳之所以一直没有做,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教员”。如今,来到墨家总院,周阳这想法更加炽烈了。

“好啊!好啊”。刘彻大声叫好。

剧孟摇摇头,没有说话。这些弟子连景帝都请不动,周阳能让他们下山吗?周阳打仗是有一套,说到这事,就不那么拿手了。

一个身着青衣的长者,大袖飘飘而来,一身的飘然之气,让人一见便生出好感,一股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见过门主剧孟冲青衣人施礼。

“剧大侠免了青衣人挥挥手,动作优美流畅,极具美航他的声音清越动听,一点也不苍老。

“这就是晃错?”周阳心中一震,打量着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卓越政治家。

晃错一身青衣,一派仙风道骨之慨,眼睛明亮有神,清澈若泉,浑身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见过先生。”刘彻冲晃错见礼道:“刘彻代父皇向先生叩头”。跪在地上,咚咚的叩起了响头。

晃错与景帝名虽君臣,实则父子般的情谊,景帝对晃错的呵护教导之恩,一直深藏心底。这次,特的叮嘱刘彻,要向晃错问候,刘彻哪敢不以后辈之齐匕相见的。

“太子,快快请起。”晃错忙来相扶,刘彻叩完头,站起身。

晃错扶起刘彻,这才盯着周阳,眼中精光四射,在周阳身上溜来溜去,瞧个不住,好象周阳宝贝似的。

第三十五章中华瑰宝

…错脸卜堆着笑容。笑呵呵的道!久闻大帅!名,如可洲斗,今日方得一见,实慰生平,草野之人,这里有礼了。”冲周阳抱拳行礼,言来颇多赞赏之色。

晃错,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与贾谊并称汉初最有名的政治家,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他不惜溢美之词。在汉朝初年,群臣赞美灿烂文治的时候,晃错就提出了,汉朝若想击破匈奴,就先得解决内部问题,就是诸侯尾大不调的问题。

在解决诸侯问题上,尽管旯错有些操切,那无损于他对大局的判断,若不是他极力推动削藩,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问题,汉朝不可能有眼下的局面。即使周阳再能打仗,击败匈奴之后,恐怕马上就得面对诸侯王,而不是集中精力来练新军。

汉朝能有如今这般局面,晃错居功至伟。

他的功劳不仅仅在于削弱了诸侯,还在于,他推动了对匈奴战争的准备事宜,他提出了不少解决匈奴问题的办法,其中不乏远见卓识,就是周阳这个现代人,也是很佩服。

乍见晃错,周阳心里还真是有些激动。真有几分粉丝见到偶像的感觉。

听了晃错的赞赏之语,周阳不由得泛起一股自豪感,能得晃错如此名垂千古的贤人称赏,那感觉还真不错。

“周阳见过先生周阳虽然知道晃错的身份,可是,那层窗户纸没必要捅破,只需要心里明白便可,是以不称其姓,只言先生。

“大帅败匈奴,练新军,收百越,平定东胡,建功至伟晃错对周阳不乏溢美之词,一个劲的夸赞:“大帅深通兵道,用兵奇诡,孙小吴之辈不过如此,能见到大帅,实是在下平生最欣慰的事情了!”拈着胡须,笑得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仿佛周阳是偶像,他是粉丝似的。

把他的满足样儿看在眼里,周阳不由得大是感慨,能得晃错这个千古名人的称赏,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幸运的,笑道:“先生过奖了。先生为国操劳,削藩之策,便是一剂良药,若不然,大汉岂有今日之局?。

这是真心的赞赏,却勾起晃错的心思,叹息一声,道:“往事已矣!在下如今不过是山野一闲人

晃错是成也削藩策,败也削藩策。削藩一策,让晃错功成名就,成为千古名人。可是,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仅仅是他本人差点给杀掉,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因此而投河自尽,他是忠孝难以两全。

晃错当初极力推动削藩策,那是他具有远见卓识。可是,这是动了天家血脉,惹众怒的事,他的岳父岳母、兄弟朋友心中大惧,却不敢向他说。只好找他的父亲前来劝阻他,要他放弃削藩策。

晃错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自然是不会答应他父亲的要求。他父亲见说不动他,就投河自尽,这让晃错伤心不已。

对晃错的事迹,周阳也是感慨良多,正所谓成大事者,不顾家,非不愿顾家,实在是忠孝难以两全。

周阳打量着晃错,晃错打量着周阳,两人相视一笑,顿生莫逆之心,惺惺相惜之感。

“太子,大帅,请!”晃错侧身相邀。

“先生请!”刘彻和周阳随着晃错进了屋。

这是一间宽大的屋子,屋里陈设一点也不奢华,不外短案矮几这些汉朝寻常家什,还全是木制的。可是,这些家什做得极是精致,匠心独动,摆列有致,给人一种雅致的感觉,周阳暗中赞叹,不愧是千古名士聚集之地,不尚奢华,却是高雅自成。

在旯错的邀请下,周阳和刘彻坐了下来,剧孟在旁边坐了下来。

晃错拍拍手,一个墨家弟子端着茶水上来,四人面前一人一盅,施礼告退。

周阳用鼻子一嗅,赞道:“好香!真香!”

刘彻端起茶盅一品,赞道:“入口生津,满嘴余香,确为好茶”。

“太子有所不知,这茶是依孙脑遗法而制,采下细茶,经过烘焙,再几经制作,便有如此风韵旯错为周阳他们解释此茶来历。

“孙脑所制?”周阳万未想到,一到墨家总院,就品尝了大军事家,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者,孙胜的制茶之术。转念一想,这里是千古名士聚集之地,能吕尝孙脑的制茶之道,一点也不奇怪。

“没错!”晃错双手轻击一下,一个墨家弟子端着果品进来。每人面前摆上一小盘。

周阳一瞧,有李有桃,鲜香四溢,忍不住就生出一股品尝的冲动,伸手拿起一枚李,一瞧之下,眼珠差点砸在地上。

不为别的,只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