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286章

大汉帝国-第286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这事臣有咋。想法。”周阳大是兴奋:“大汉的口众之所以少,就在于疾病流行、幼婴死亡多。若是做好这两件事,口众自然就会多起来。说到底,就是大汉的良医太少了,得加紧培养

汉朝人口不多的原因,景帝是知道的,不住点头道:“此言极是。此言极是!此事,得抓紧时间来做。传仓公。”

仓公是名闻天下的神医,此等事自然是要他参与的。

没妾久,仓公给传了帝把周阳的想法一说。仓公不住点头。很是赞同。

“哎!”仓公叹口气,道:“头疼脑热,并不难治。难治的,是那些瘦病,一其流行开来,死人无数呀。”

“仓公不用着急。我曾经遇到一个异人,他教过我一些法子,兴许管用周阳先撒个谎,不让景帝他们起疑,接着道:“有一种办法。叫种痘,可以降低瘦病的影响。”

“种痘?”景帝和仓公惊奇的眨着眼睛。

种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自从在北宋年间问世以来,曾经救过不计其数人的性命。可以说。这一发明挽救的生命,可以用

“亿。为单位了。

种痘技术最早出现在北宋,然后传到欧洲,再传到美洲,全世界因这一发明而受益。

种痘之后,人体对天花具有免瘦能力。天花,是一种古老相传的疾瘦。死人无数,是人口杀手。若是能防止这种病,对汉朝人口的增加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阳略一整理思路,给仓公解说起来。种痘技术作用巨大,挽救过数以亿计人的性命,被称为中国除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发明。”可是,其技术并不难,一一道来,仓公和景帝听得眼睛瞪得老大。

周阳说的并不是人痘技术,而是牛痘技术。人痘技术不如牛痘安全。这是他的缺陷。北宋年间出现的是人痘技术,一直使用了上千年。

欧州的皇帝们专门派人前来中国学习。这才传入欧洲。最后,英国人在人痘基础上研究出了牛痘技术。人痘技术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用牛痴?这能行么?,小景帝有些不信。

仓公也是摇头:“行不通吧?”

“仓公,你是名闻天下的神医。你可知道,那些成天与牛在一起的农夫,一旦给染上了牛痴,再也不惧瘦病?。周阳微微一笑。

“啪!”仓公只觉灵光一闪,一个崭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重重一下拍在额头上,振奋异常的站起身道:“是呀!是呀!以前我发现过这种事,却是没往深里想。幸得大帅提醒,此事一准成”。

牛痘技术之所以发明出来,就是有人发现挤牛奶的人一旦给传染后。再也不惧天花。

汉朝有的是牛,农夫与牛打交道的时间多了去了,给染上后,不惧天花,哪里都有,周阳根本就不怕穿帮。

“仓公,这事你来做!,小景帝把仓公那副振奋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欣慰。

只要人口增加,汉朝就会更加强大。

周阳再说了一些瘦病知识,仓公听得双眼放光。要不是周阳早就说了,是一个异人教的,仓公肯定会把周阳称为良医。

这通解说,费时良久,仓公心满意足的离去。

“周阳啊周阳,你的脑子怎么长的?竟然还懂医术景帝笑呵呵的打量着周阳,每次见周阳,总会带给他惊喜。

“皇上,臣哪懂医术,只是死记下来罢了。”周阳忙着圆谎:“皇上是知道的,臣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嗯!”这么一说,倒也成理。景帝微微点头,道:“只不知那位异人高姓大名?”

“皇上有所不知,他不愿说,臣也不知。”周阳撒谎脸都不红。

“周阳,你怎么不提用兵的事?”景帝打量着周阳,突然问道。

如今,百越已经收复了,汉朝南方的威胁已解除,可以对匈奴用兵了。虽然三万新军太少,可以一边打,一边练。

不等周阳说话,景帝接着道:“用兵的事情,就别提了。走,去长信宫,你就明白了。”

景帝的眉头拧在一起,很是忧愁。周阳看在眼里,心中蓦然升起一股不祥之兆。

第九十六章 太后驾崩

司阳紧跟在景帝身后,赶尖长信一路上,景帝双眉紧锁,不言不语。心事重重,周阳看在眼里,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

很快来到长信宫,直奔实太后的寝殿。远远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药味。周阳心头一跳:“难道太后快不行了?”

窦太后是一个不错的长辈,对周阳很是关怀与疼爱,打从内心把周阳当作亲人,这让周阳对窦太后很是感激。一想到这种可能,周阳的心不由得揪紧了。

“母后,母后!”

馆陶公主焦急的声音远远传来,周阳更加肯定了。

窦太后若是不行了,那就是国丧。按照古礼,国丧期间是不能征伐的,怪不得景帝不要周阳提对匈奴用兵一事。

眼下,汉朝南方的威胁已经解除,正是对匈奴用兵的良机,若是三年后再用兵,那是错失良机。可是,景帝已经下定决心了,再说也没用。匈奴还真是好运,窦太后竟然救了匈奴一劫。

“母后,母后!”

景帝急惶惶的,朝着寝殿冲了进去。周阳加快脚步,跟着进去。

一进寝殿,只见馆陶公主、阿娇、王美人、南宫公主、刘敌他们都在。个个一脸的愁容。

南宫公主看见周阳进来,俏脸上一喜,紧接着就是愁容满面,冲周阳淡淡一笑。

窦太后躺在榻上,一张脸苍白如纸,没有一点血色。整个人瘦削了许多,只有一只狗那般大。更严重的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人瘦不要紧,只要有生气就好办。一旦没有了生气,再胖也是没。

周阳瞧在眼里,不由得暗叹一声,这才半年没有见面,寞太后就成这样了,这变化也太大了。

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梁王是窦太后的爱子。寰太后不得不下令处死他,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打击,让她心疼,让她心碎,倍加折磨,身子越来越差。

“母后,母后!”景帝扑了上去,紧握着窦太后皮包骨的枯手,眼泪再也忍不住,滚了下来。

“启儿。”塞太后枯瘦的左手在景帝头上轻轻抚动,颤抖不停。

“参见太后!”周阳上前见礼。

“是周阳呀?”箕太后精神一振,精神头稍稍好转,支撑着要坐起来。慌得景帝忙扶起她:“母后,你这是要做什么?”

“周阳,过来!来!”室太后在景帝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右手朝周阳伸出。周阳握着她的右手,一阵冰凉传来,竟是没有一点热气,跟握住冰块没区别。

“姥姥,你躺着。”周阳扶着宴太后。

“不!”窦太后左手伸出道:“南宫,来,握着姥姥的手。”

“姥姥!”南宫公主伸出如玉般的素手,紧握着寞太后的左手,一脸的担忧。

“老身强撑着一口气没有走小就是放心不下南宫。”窒太后喘息不已,把周阳和南宫公主的手叠在一起,双手紧攥着:“周阳,南宫是个苦命人。你要好好待她!要好好待她!”

“姥姥,你放心。”周阳点头,瞄着伊人。南宫公主冲周阳浅浅一笑,一脸的娇羞之色,一颗螓首不由自主的低下了。

“嗯!”窦太后微一点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话一说完,窦太后身子一软,好象面团一般,慌得一众人急惶惶的唤着。

“呼呼!”箕太后呼吸急促。随时可能断气。

阿娇和南宫公主不住在她背上轻拍着,景帝、馆陶公主急得直搓手。刘最可怜巴巴的。却是束手无策。

“传仓公!”周阳忙道。

“不!”窦太后终于喘息过来,出声阻止传仓公:“皇上,老身这辈子没什么遗憾的。老身本是一宫女。蒙先帝不弃,母仪天下,生有两子一女,儿女孝顺,老身很满足了。”

窦太后是在吕太后时期进入宫里做宫女的。吕太后当政期间,为了拢络诸侯王,下令从宫女中挑选有才德。容貌美丽的宫女,赐给诸侯王。

窦太后也在入选之列,她想去赵国,因为赵国离她的老家近,她入宫多年,一直惦记着两个兄弟,尤其是弟弟窦少君更是日夜思念。

为了去赵国。罢太后找到管事太监,把事儿一说。管事太监很是感动,同意把她派到赵国了赵国,就可以回故里看看,与亲人团聚,窦太后万分欢喜。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管事的太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把她给分到代王府里。代王,就是后来的文帝。寰太后万分不甘心,却不得不去。来到了代王府里。由于她做事勤快,更难得的是,她极有英气,有主张,引起了文帝的注意。

后来,几经周折,她就成了文帝的妃子。寰太后虽是女儿身,却是巾烟不让须眉,做事极有见地,越来越得宠。最后给立为皇后,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箕太后。

“呼呼!”窦太后才说了几句话,就累得不行,呼呼直喘气。

喘息一阵,略微好点,接着道:“老身这辈子只有一件憾事,一件错事。”

“母后,你说什么呢?哪有什么憾事,没有错事。”馆陶公主忙着宽慰一句。

“丫头,你别打岔。”窦太后气喘不已,一句话说说停停,费时老长方才说完:“老身千不该,万不该。要想做成兄终弟及,使得阿武有了凯觎之心,朝中小。家里不和,骨肉相残,纹是老身的错武!呜说到这里,眼圈一红,再也忍不住了,呜呜的哭了起来。梁王之所以一盯着皇个不放,就在于窦太后太过溺爱他,想搞兄终弟及,才有兵戎相见,骨肉相残之事,实太后不得不亲自处死梁王。

这不仅是窦太后的恨事。亦是天家恨事,景帝、馆陶公主长叹一声。对梁王这个弟弟,他们的感情特别深。

阿娇和南宫公主慌不迭的给窦太后擦眼泪,小声相劝:“姥姥,你休要伤心。”

“外婆,你真哭。你哭,人家都要哭了。”阿娇眼圈儿通红,随时会落泪,娇声娇气的说话,一副楚楚可怜之态。

“好你斤,阿娇,竟敢取笑外婆。”窦太后给她一说,竟然逗乐了。止住了哭声:“老身千不该,万不该,硬逼着中行说去了匈奴。中行说是个聪明人,在宫里喜欢上跳下蹿,老身看着不顺眼,心想你喜欢上跳下蹿,那就去匈奴跳吧。中行说不愿去,还放出风声,要是他去了匈奴,会做对不住大汉的事。当时,老身哪里放在心上,硬逼着他去。没成想,中行说真的成了大汉的心腹大患。这是老身的憾事。是老身亲手给大汉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中行说本是汉宫中的太监,因与寞太后不和,给窦太后硬逼去匈奴。当年,中行说放出狠话,说若是他去了匈奴,他就要对汉朝不利。可是,谁也不信他的话,包括文帝和窦太后,都没有放在心上。心想,一个小小的太监,你能做出什么事来?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中行说去了匈奴之后,竟然真的教唆匈奴,掳掠边关,为祸日烈。在中行说教唆以前,匈奴只是在边关掳掠,没有进图中原之心,更没有灭亡汉朝的打算。仅仅是把汉朝当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罢了。

中行说教唆之后,匈奴了解了汉朝的内情,胃口越来越大,不再满足于在边关掳掠,开始深入腹地。有了历史上的“凌辱之恨”尤其是伊稚斜当上单于后,对中行说更加信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准备灭亡汉朝,进图中原。

中行说之祸,可以说前所未有,愈演愈烈。说到底,就是窦太后造成的。

对此事,景帝曾经无数次暗中埋怨过。今日,寰太后亲口说出来,景帝还得宽慰她:“母后,你别多想了。中行说这奸贼,十恶不赦”

“皇上,休要为老身开脱。”寰太后摆手,阻止景帝往下说:“这是老身的憾事,老身一直没说,并非老身不明白。周阳,周阳”

紧紧攥着周阳的手,喘息着道:“你一定要活捉中行说,代老身向他致谦,就说老身当年不该把他逼去匈奴,是老身对不住他。”

“啊!”

所有人,包括周阳在内,忍不住惊呼出声。谁也没有想到,寰太后竟是说出这样的话。

“母后,道什么歉?”馆陶公主宽慰道:“他爱做奸贼,天生的贼骨头!”

“然后,当着中行说的面,把他的九族给诛了!再把中行说给剐了!”宴太后最后沉声道:“就算老身对不住他,他也不能不要祖宗,去做奸贼!”

汉朝怕过度的激中行说,没有对他的亲戚下手。若是当着中行说的面。处置他的亲戚,那是对中行说莫大的打击。

“姥姥放心,一定把他剐了!”周租忙道。

“不,要先致歉!”窦太后听出来了,周阳有敷衍她的意思。

“母后,你放心。”景帝接过话头:“抓住中行说,联亲口向他致歉,再诛他九族,把他剐了。”

景帝知道窦太后的性格,她说一是说一,没法更改。

窦太后给汉朝树了如此强大的敌人,她心里很难受。先致歉,再诛杀,这与她恩怨分明的性子相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