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大明 >

第6章

一品大明-第6章

小说: 一品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阶神情一颤,皱着眉头想了想,点了点头:“是了,有这么回事,不过也不是多大的官,九品官职罢了,去了太湖那边也就是看个风土人情,给陛下回来讲讲罢了。”

  徐阶的这个回答可谓是中规中矩,他孙女虽和严嵩的孙子成亲了,算的上是亲家,可其实双方都防着呢。

  严嵩可是害死徐阶恩师夏言的真凶,可当年,徐阶硬是看着恩师夏言被严嵩害死而未曾站出来发出一言一语。

  之后,徐阶更是和严嵩这个害死他恩师的凶手搅合在了一起。

  虽说徐阶这是为了自保,但是,在这个天地君亲师的年代,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徐阶此举,可就为世人所不齿了。

  甚至,徐阶平日的行为,传言就连嘉靖帝都曾在永寿宫大殿的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这八个大字。

  当然,这只是传言罢了,嘉靖帝喜好清词,而徐阶擅长清词,且能应和嘉靖帝,其实,他也是颇为得宠的,若不然,怕是严嵩早就容不下他把他给铲除了。

  毕竟,没谁会害了对方师傅以后,还把徒弟留下,除非是有所顾忌,由此,其实也能看出徐阶和严嵩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的。

  严嵩没事就喜欢给徐阶挖坑,徐阶在严嵩跟前,是提着一万个小心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

  严嵩微微摇了摇,神色凝重,眉宇间皱着的眉头竟然略微舒展了开:“陛下当世圣君明主,哪有什么闲心让臣子去看了风土人情回来解闷的?”

  “徐大人这话,可是不妥啊,也就幸亏是今个咱们内阁没旁人,若不然传到了陛下耳朵里,怕是让陛下不喜啊。”

  徐阶神情大变,原本他就防着严嵩给他挖坑呢,可没想到严嵩这老货,最近精神大不如前了,可这算计起人来,还是不比以前差的。

  他刚才的话,其实是没这么多意思的,或者说,就算是有这意思,那也没什么,可偏偏,经严嵩嘴里这么一解释,他徐阶刚才的话就是从心里对皇帝的不敬了。

  只是徐阶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严嵩给难住的,若不然,也不能和严嵩纠缠这么多年而不倒,甚至还成了内阁次辅。

  只是脸色未变,徐阶就冲着西苑那边拱了拱手,然后叹了口气,方才颇为无奈的开口:“圣上心思做臣子的哪能去琢磨?这可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的,老夫为官愚钝,不如严阁老琢磨陛下心思透彻。”

  徐阶这一句话就把严嵩刚才看似不可化解的罪名给化解了,而且还反过来将了严嵩一军。

  历来,做臣子的肯定都要琢磨皇帝的心思,只有琢磨透了皇帝的心思,这官职才能保住,才能官运亨通。

  相反,不肯琢磨皇帝心思的大臣,大多数都是前途坎坷的。

  但是,与臣子相反,皇帝是肯定不愿意让臣子们去琢磨他的心思的,这道理很简单,任谁也不愿旁人整天琢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所以,琢磨皇帝心思这事,其实所有大臣都在琢磨,尤其是内阁的这几位阁老,更是要琢磨皇帝的心思,可这事情,却是绝对不能直接了当的说出来的。

  徐阶倒好,一句他自认愚钝,不能很明白的理解皇帝的心思,等于是化解了严嵩扣在他头上的罪名,可同时,又给严嵩扣上了一定琢磨皇帝心思的罪名。

  “老夫如今年迈,精力不如以前了,小儿虽暂替老夫处理公务,可平日里,这内阁当中,已经是你这次辅当家了。”

  严嵩叹了口气,颇为忧虑担心:“内阁可不比旁的衙门,什么事情都能推过去,整个大明朝的大事,都要经咱们内阁,可是马虎不得的。”

  “旁的衙门还能容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可咱们内阁,却是万万容不得的。”

  严嵩这话,已经是揪住徐阶不放了,直接左右开弓的打徐阶的面皮,这话分明是说徐阶是无能之辈,不配在内阁次辅这个位置上坐着。

  今个,严嵩来内阁,就是来敲打内阁的这些阁老们的,让他们都清楚,别看他严嵩老了,可这内阁照样是他严嵩当家做主。

  这是来立威来了。

  曾毅前脚被严世藩打个半死,后脚就被皇帝亲下旨封官了,虽然只不过是个九品的小官,可这对严系而言,却是个很不妙的兆头。

  所以,严嵩才在这个时候出来敲打内阁。

  饶是徐阶城府极深,有唾面自干的能耐,可仍旧是被严嵩说的脸色红白交加。

  只不过,徐阶对忍之一字的参悟是极深的,脸色红白交加不过片刻便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的冲着严嵩拱了拱手,甚至,脸上还带着一丝赞同之色,似乎严嵩刚话里的意思并非是冲着他来的。

  “严阁老此言甚是,咱们内阁,是绝对容不下尸位素餐的阁老的,别说是咱们内阁,就是其他衙门,只要发现有官员敢如此,那也是绝对容不得的。”

  说完这话,徐阶抬起右手捋了捋下巴处的胡须,带着一副吾与君所想甚同的模样。

  徐阶的这副模样硬是把严嵩差点给气乐了,不愧是能让皇帝在大殿内的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主。

  更不愧是能和他这个害死他恩师的仇人结成亲家,平日里对他恭敬有加的主。

  这脸皮之厚,就是他严嵩也是自愧不如的。

  “子升能有此言,老夫倒是放心了。”

  严嵩脸上带着一丝的笑意,子升是徐阶的字,他这个时候称呼徐阶的字,也就意味着,刚才的敲打已经过去了。


第十章 远行

  黄锦传皇帝的口谕,让曾毅三天内离京,那他就必须在三天内离京,若不然,就是不尊圣命,抗旨之罪。

  尤其是在得罪了严家父子的这个节骨眼上,曾毅可是不愿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第三天一大早,曾毅就收拾了东西,准备出发了。

  “到了那边可要小心些,别得罪了什么不该得罪的人了。”

  曾毅的大伯拉着曾毅不停的嘱咐着,在曾应年看来,他这侄儿还是太年轻了,有些冲动,这可是不好的。

  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万事图个和气。

  这边曾应年拉着曾毅不停的交代嘱咐着,那边曾老夫人则是不停的往曾毅的马车上装东西。

  若非是这次是奉旨离京的,不好带家眷仆人,估摸着曾老夫人都准备给曾毅配几个丫鬟了。

  没来京城的时候,老宅子那边,曾毅可就是有丫鬟伺候着的,只不过这次进京没带来罢了。

  “等回老家以后,让你大娘从家里挑几个合适丫鬟仆人给你送来。”

  曾应年叹了口气,也是有些伤感的:“你去太湖那边,自己将就些吧,出门在外,不比家里。”

  “虽说家里给你准备了不少银票,可财不外露你要知道,平日里用些散碎银子就行。”

  曾应年把曾毅拉到一旁,小声交代着:“别谁的话都信,陛下给你的那十个侍卫也别真个就信了。”

  “指不定他们是谁的人呢,记住没?”

  曾毅连连点头,喉咙处稍微有些哽咽:“大伯您放心,侄儿记下了。”

  拍了拍曾毅的肩膀,转过身来,曾应年冲着那十个在旁边等候的侍卫拱了拱手道:“诸位,我家毅儿不懂事,出门在外,还请诸位多多照应一些。”

  带头的侍卫赵宽慌忙躬身:“您这可万万使不得的,俺们都是保护曾大人安全的,但凡曾大人有什么话,俺们肯定都照做的。”

  侍卫有两种,一种是御前侍卫也就是如今的锦衣卫,不仅负责搜集情报等等,还负责宫中安全、看守宫门等一系列事情。

  而另外一种则是普通侍卫。

  普通侍卫的地位其实和衙役都差不多的,只不过,普通侍卫只存在京城六部院等一些重要衙门,而衙役则是大明朝各个衙门都肯定有的。

  之所以这些衙门存在侍卫,主要是保护这些衙门的安全。

  而赵宽则是他身旁这九个侍卫的侍卫长,地位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捕头罢了。

  曾毅他们一行是三辆马车两匹快马。

  其中两匹马车和两匹快马是按照朝廷规矩准备的,而另外一辆马车,则是曾应年给曾毅准备的。

  这些也并非是什么仪仗之类的,朝廷倒是没有那么严的规矩。

  侍卫长赵宽是和曾毅一辆马车的,顺带担任了马夫的的角色。

  其余的侍卫则是分别在另外两辆马车上及骑乘另外两匹快马。

  “少爷,您其实若是穿上官服咱们路上会更方便些。”

  侍卫长赵宽虽然地位不高,可好歹是在京城这地界,就算是没见过什么,可总是能听到不少消息的。

  尤其是这次离京,他们的命运就等于和曾毅绑在了一起,若能平安归来,那自然没什么,若是中间曾毅出了什么好歹,那他们这些个侍卫也是要遭殃的,尤其是他这个侍卫长。

  所以,对于曾毅微服前去湖州府,赵宽其实是不太认可的,这年头,可是没那么太平的。

  “穿上官服去,还没到地方,那边就什么都知道了。”

  曾毅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又叹了口气,也在车厢外面坐下,两条腿提溜着,还带着一丝第一次坐马车的新鲜感。

  “这次本官去太湖那边,是奉了圣命前去的,若是最后回来递上去的结果不能让陛下满意,那后果……。”

  曾毅苦笑连连:“这次太湖大水,遭灾的地方可是不少,湖州府那边是最严重的,咱们偷偷的摸去,总能看出些东西的。”

  在曾毅看来,那些个受灾较轻的地方,糊弄起来也肯定更为容易,而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糊弄起来,肯定是最难的。

  当然,并非是曾毅只去湖州,别的地方就不去了,只要是受灾的地方,曾毅肯定都要去的,但是,第一站是湖州府。

  “大人说的这些俺都想不到。”

  赵宽摸着脑袋憨厚的笑着,他人是不笨,可只能是在普通人当中不笨,在他们侍卫当中不笨,可真要面对朝廷这些个官员,那脑袋可就不够用了。

  “你老家是哪的啊?”

  曾毅笑着,靠在了车厢的框上,侧脸看着旁边的景色和赵宽先聊着,毕竟是第一次坐马车,而且还是后世之人,对这一切自然带着好奇了。

  若是时间长了,日后怕是曾毅可就没这兴趣了。

  “家就是京城的。”

  赵宽咧着嘴嘿嘿直笑,别的却是不肯多说了。

  曾毅脸上挂着丝笑意,只不过眼睛却是微微动了一下,赵宽别的不肯多说,那肯定是有些东西不好说的。

  毕竟,他和赵宽才认识这几个时辰罢了,虽说他是长官,可这也不过是他随口问的罢了。

  其实,赵宽有什么不好说的,曾毅也能估摸着猜出一二来,应该是和他现在这个侍卫长的身份有关系的。

  要知道,京城内像是衙役侍卫这一类好的去处是没几个的。

  要属第一的,自然是锦衣卫,天子近卫,里面油水也足,而且权势大,就算是个普通的锦衣卫力士,旁人见了也是不敢招惹的。

  只是,这里面想要进去也不容易,有承蒙祖上庇佑的,等等,里面一个小小的力士指不定就能和谁牵扯上关系。

  而其二,自然就是这些个有礼部负责准备的随行钦差的仪仗侍卫了。

  而赵宽就是这第二种的侍卫了,只不过,这次是让他们直接去了吏部,然后就去见曾毅了,等于是给曾毅省了不少步骤。

  这虽然不合规矩,但谁让这话是从黄锦口中传出的,不管是黄锦说错了,还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主说错了,下面的官员都要照做,谁让黄锦传的是皇帝口谕呢?

  不过是一个九品小官的护卫罢了,坏了规矩也就坏了,没谁会因此揪着自找麻烦的。


第十一章 各自的算盘

  而赵宽虽然属于这第二等的侍卫,但是,想要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么是承了家中的福荫,要么,就是用了银子之类的。

  但不管哪一种,这事情,除非熟悉了,若不然,是没人愿意说出来的。

  曾毅这边在路上乘着马车晃荡荡的走着,而太湖那边,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京城传去的消息。

  下面的这些个官员们,其实大多数都是和朝中大臣有所牵扯的,平日里看不出有什么牵扯关系之类的。

  可一旦出事,就像现在这样传递消息的速度之快,就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了。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这事上面的人也怕被挖了出来,顺藤把他们也给摸出来,倒并非是有多么在意下面这些个官员的死活。

  除非是关系特殊的,师生、亲家等,其余的,不管是换了谁坐下面的官职,该他们的,一分都少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