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明-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百户先退下吧。”
裕王冲着孙坤挥了挥手,意思很明显,想要单独和曾毅说几句话。
羡慕的看了曾毅一眼,孙坤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没法子,他也知道,在政务方面,他的脑袋不如曾毅。
尤其是刚才的那一番说辞,更是实用。
且,他锦衣卫原本就不受人待见,除了皇帝外,就是皇子也不愿多和锦衣卫接触,生怕皇帝那边不乐意。
天家无父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曾大人到是好谋算。”
等孙坤退下之后,裕王冲着曾毅竖起了大拇指:“怕是湖州这边的事情,曾大人胸中早有打算了吧?”
曾毅不敢自得,现在可还没抱住裕王这大腿呢。
“臣这不过是些许小计罢了。”
曾毅苦笑,冲着裕王躬身:“若不这样,臣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法子了,只是,这法子,还要殿下您坐镇方可。”
裕王微微一笑:“准了。”
说完这话,裕王指着旁边的椅子,笑着道:“曾大人也请坐下。”
“本王初来湖州,有些事情,还是要向曾大人请教的。”
裕王冲着曾毅拱手。
若是不知道裕王脾气的,肯定会被裕王这态度吓一大跳,可若是了解裕王的,就会对此习以为常,
裕王实在是太谦虚,太过随和了。
而曾毅虽然从历史上了解过裕王,可那不过是文字罢了,并没有真的接触过,虽知裕王谦虚,可还是被裕王的态度吓了一大跳。
“殿下折煞下官了。”
曾毅屁股刚刚挨着椅子,就弹了起来。
“坐下,不必这么客气。”
裕王冲着曾毅温和的笑着:“本来来此,也是为了赈灾,说起来,咱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哪那么多的礼节,又不是在京城。”
“日后在湖州,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和本王说,咱们可以商量。”
第四十八章 拟个章程
原本锦衣卫这边就已经提前打探好了城中富户家中存粮的情况,只等有人点头,然后就行动了。
如今,裕王来了,而且裕王已经点头,不过半天的时间,城中各富户家中的粮食已经被运进了湖州府的粮仓当中。
当然,银子也是真的用了出去,比平时市价高出一成的价格。
在多的,肯定没有,谁不同意,没问题,锦衣卫好好和他讲讲道理,有把柄的说把柄,没把柄的,可以,以后还想干不想了,官府没事找点事给他们就足够他们吃饱撑着了。
这种情况,其实往常官府是不愿意做的,可是,曾毅却不在乎。
对于这些个富户们,他们正常情况下,哪怕粮价翻几倍都无所谓,可是,这种大灾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如此。
至于公平与否等,曾毅可不管这么多的。
“看来曾贤弟是早有准备啊。”
看着粮仓内一个下午就堆积了一半的粮食,裕王心情大好,原本路上还想着来了湖州以后该怎么开展赈灾呢。
结果,这早就有人把主意法子给想好了,万事俱备,就等着他这个主事之人来点头,当然,并非是在等他裕王,只要是能有权力点头的就行。
当然,若是换了旁的官员来此,未必会点头用这法子的。
裕王心情高兴之下,竟然称呼曾毅为贤弟了,这对于谦逊温和的裕王而言,到也算不得什么,可却着实是表明了一种态度。
曾毅连连躬身嘴里称着不敢,把一旁的孙坤看的羡慕不已。
“私下里没那么多规矩的。”
裕王笑着,双手扶起曾毅:“难不成,就不能本王私下里有朋友不成?”
裕王这话说的不假,如今不是开国年初,若是开国年初,皇子和那些个开国功臣之子都是以兄弟论称的,甚至,皇子面对开国功臣,私下里也是以叔伯相称呼的。
当然,这只是私下里,正规场合肯定不行的。
但虽然不是开国之初,可裕王这里,可是没那么多规矩的。
“这么多粮食够么?”
裕王眉头皱着,看着曾毅。
“不够,远远不够。”
曾毅摇了摇头:“如今已经是该要育苗播种的时候了,不敢耽误,若不然,这大灾的后果可要拖一年之久。”
“如今,只能是保证下面灾民不被饿死,然后分发种粮及工具,让各家各户赶紧开始播种。”
“万不可耽误了这季节,若不然,事情更大。”
曾毅说的这个,其实很简单的逻辑,要是能赶上种植季节,那等收货以后自然无恙,可若是赶不上,那不必多说,要熬到明年收货,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可想而知。
“贤弟有何良策?”
裕王眉头皱的更紧,这可不像是现在弄些粮食来就能解决的事情了。
“先稳民心。‘
曾毅沉声道:“民心不稳,万事皆休。”
“民心稳住后,每家每户发种子,若是没工具的,官府这边可提供一些,不过想来,就算是大水,这些种地的工具不该毁多少的,倒是不会缺多少。”
“剩下的,就是买粮,然后分发各县,让各县开粥棚,持续到秋收。”
曾毅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别的并非是曾毅没想到,而是想到了可提出来也没用,这个朝代,赈灾也就是到这个地步了。
这个时候,曾毅甚至有些理解长兴那边粥棚的做法了,不是粥太稀,而是根本没米,至于那伙夫的态度,任谁一天天的面对那么多人,怕都是好不起来的,当然,那伙夫的态度肯定也有些过了。
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任何事情,不亲身经历其中的难处,终是不会理解的。
而且,如今这案子既然已经彻底查清了,那长兴县的县令在曾毅看来,倒是个好官了,知府这边没拨银子的情况下,那边竟然筹来钱粮,或许,真是变卖家产筹集的。
“具体的,贤弟拟个章程出来吧。”
裕王叹了口气,有些事情,说的轻松,可做起来困难,或者说,多数事都是如此,一句话就说出来,可真做的时候,这其中的难处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别看这事情曾毅说的轻松,可真要到了拟个完好章程的时候,那可就不容易的。
这还要根据银子的数量,时节,等等一系列还拟定的。
裕王一口一个贤弟,很显然,不管曾毅心里是怎么想的,最起码,在这个朝代的官员心里,曾毅是非常幸运的。
“殿下放心,微臣尽快将章程拟定出来。”
曾毅拱手,虽然裕王温和,可他不能顺着杆子就往上爬啊,最起码现在不能,还不熟悉呢。
裕王点了点头,又问了些别的,就离开了,毕竟身为王爷,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尤其是曾毅也是有能耐的。
历史上记载,裕王性格温和,尤其是登基之后,不说别的,但是一个知人善用就是十分难得的。
裕王舍得放权,只要下面臣子能把事情处理好,那裕王可以给你天大的权力。
这一点,从现在这事情上就能看的出来。
“曾大人,日后可是要多多关照啊。”
裕王走后,孙坤笑着凑了过来,冲着曾毅连连拱手:“裕王殿下可是对您非常看重啊。”
这话不假,不管裕王称呼曾毅为贤弟是拉拢还是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裕王看重了曾毅目前表现出来的能力,若不然,不值得拉拢。
虽说裕王和景王两人未定大位,也别看现在传的是景王占据上风,可真要是到了传位的时候,自然会有一帮子老不死的跳出来,坚持长幼有序的。
在长幼有序跟前,除非是绝对的实力,若不然,景王败得可能很大。
而目前,景王还没有这个绝对的时候,所以,别看裕王不占上风,可一个长幼有序,就是裕王最为坚强的后盾。
裕王如今的态度已经表示出来了,只要曾毅能抓住这个机会,日后裕王真要登基为帝,那曾毅最起码也要往上走一走的。
第四十九章 不同的见解
裕王对曾毅到底看重与否,答案的肯定的,看重,而且还是非常的看重。
曾毅虽然不像是裕王府中那几位朝中的先生一样出口成章,能引经据典,可曾毅的话却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在处理湖州这边大灾的事情上,更是让裕王看到了曾毅的能耐。
从裕王到湖州当天算起,不过三天的时间,湖州的情况已经被安定了下来,情况不在继续恶劣,甚至开始有企稳转好的迹象。
这次大灾,只是湖州这边最为严重,所以,想要买粮食,去远的地方还是能够买来的,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大问题,可对于官府而言,尤其是对裕王和锦衣卫而言,就算不得什么了。
只要有足够的银子,粮食肯定能买来的,只不过时间有些耽误。
原本,湖州最缺的是时间,可在让湖州的那些个富户割肉以后,这个时间倒是能够等的起了。
其实,不管是何地大灾,只要是能够先前预料到的,当地富户们肯定都有准备,只不过富户们多数都和官场也有些牵扯的。
所以,没有官员原因因为普通百姓而去得罪那些个富户。
而或许偶有愿意得罪的,可其能力却未必足够。
可曾毅这是背后有裕王点头,更是锦衣卫亲自出面,谁敢给自己找不痛快的?
换句话说,敢不给裕王面子的,未必敢不给锦衣卫面子,锦衣卫就是如此的霸道。
“估摸着是能赶上这次春种吧?”
裕王和曾毅两人站在田间地头,后面远处站着几个随从,这田间地头现在原本是该整地的时候了,可现在却没一个人影。
“能赶上。”
曾毅使劲点了点头,百姓们不像是朝中的那些个官员们惰政,对于百姓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只不过现在大水过后,没了种子,没了工具,甚至根本就没干活的力气了,所以,这地里才没人来盘整。
而如今,湖州府内受灾的几个县已经开始陆续开设粥棚了,最迟这一两日所有灾民不说温饱,最起码能不被饿死,不用背井离乡,能有一口饭吃了。
这种情况下,灾民们自然而然想的是春种,若不然,他们以后怎么办?
灾民是普通百姓受灾后的称呼,不代表他们愿意做灾民。
这个时候,朝廷若是给他们发下种子,工具,剩下的该怎么做,根本不用曾毅去操心。
其实,这些都是有规矩的,朝廷赈灾也是有朝廷赈灾的规矩的,只不过,这次的事情中间出了董宣及赵书元这两个混账东西,把时间给耽误了,若不然,现如今这些田地估摸着已经平整的差不多了。
不过好在这事有锦衣卫帮忙,且裕王的身份摆在那的,很多事情办起来速度加快了不少,若不然,还真有可能单独春播的。
一旦这个季节给耽误了,那,可是要拖到明年的,到时候,这湖州府几个受灾的县,可真就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也不知那两个混账刑部会怎么判他们。”
看着这尚未平整的田地,裕王就想起了董宣和赵书元这两个差点误了大事的贪官,话中不由得带着一丝恼怒之意。
“若非是父皇让人来查此事,就这么耽误了下去,明年这湖州受灾的百姓怕多要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裕王脸上带着一丝的悲容,这次可是董宣自己作死了,若是他没把事情做的这么过,没引起嘉靖的注意,这次就算是出事,上面估计也是能给他拦住的。
可惜,董宣这次太大胆了。
“若是真依律来定,肯定是没命的。”
曾毅呵呵笑着,大明律其实很严的,尤其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只不过,到了现在,早已经不是开国之初了,这律法,自然也就加进去了些人情事故。
裕王显然也是明白这些的,曾毅这么一讲,他不好在说什么了,毕竟,律法之事,不好说。
“贤弟这次的差错做的可是很好,回京后肯定少不了赏赐的。”
裕王笑着,其实,他是想把曾毅拉到他的裕王府的,只不过,除非是皇帝开口,若不然,他肯定不好开口的。
“全都是借着殿下您的福分了。”
曾毅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他不是那种不知分寸的人,裕王想怎么称呼,那是裕王的时候,可他不能乱了规矩,若不然被旁人听到了,记下了,日后指不定就是祸端了。
“这话听多了。”
裕王佯怒,摆了摆手:“又不是在京城,你不过是个九品官罢了,何苦学朝廷那些大臣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