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462章

数据三国-第462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孙权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刚才战败的陈武浑身浴血也杀到桥前,对孙权大呼道:“主公可令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

孙权闻计大喜。原来由于时间匆忙,这小桥曹兵只拆了中间一段丈余距离,前后桥身还有木板,普通战马未必跳的过去,可是孙权的宝马快航却没问题。就见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马加鞭,快航纵身一跳飞过桥南。陈武紧随其后也跳过桥去。

帮孙权抵挡追兵的凌统年纪、武艺与曹彰都不分上下,曹彰见猎心喜,并不许士卒围杀凌统,而是与凌统斗将单挑。若是放在平时,凌统确实有与曹彰大战一百回合的实力,可是今日他为父报仇心切,还牵挂着孙权安危,周围又全是曹兵难免紧张,这就令凌统心态不佳,有些发挥失常。

曹彰、凌统交战到了三十余回合,凌统便落了下风。此时凌统望见孙权已然跃马过河,去了一块心病。他自知此次难以杀曹彰报父仇,便趁着还有体力虚晃一枪,拨马就走,身中数枪才杀出重围。曹彰岂能让凌统逃了,领兵随后追来。

凌统杀到桥边,见桥梁已断,曹彰又紧追不舍,暗道一声:“我命休矣!”便在此时,董袭、吕蒙引败兵到,救下凌统沿河而走。三人且战且逃,身后东吴士卒越来越少,凌统护卫孙权那三百余骑早已全部阵亡。眼看三人就被曹兵围上,只见河中船来,孙权在舟上相迎。

原来孙权纵马过河之后行了不远,便见蒋钦、周泰引后队人马而来。于是孙权急忙催促后队向前接应。蒋钦、周泰这才快马加鞭来到河岸,与孙权一起来接凌统等人。

董袭、吕蒙、凌统三人见到船来毫不犹豫纵马一跃,不过他们可不是想跳上船去,只听“噗通~噗通~”落水之声,三人全部连人带马掉入河中。

曹彰在后面见三人跳河就是一愣,更奇怪的是三将身后残兵也纷纷跳河。过了片刻曹彰才明白过来,只见三将领着残兵泅水上了孙权小舟。原来东吴将士皆通水性,虽无法顶盔掼甲游过河去,不过只游一段距离到船上还是没问题的。

夏侯尚、牛金此时也赶了上来,见孙权要乘船而逃,便命士卒放箭。不过此时孙权已然离岸退远,箭雨只杀死了一些没来得及上船的东吴败兵。

曹彰见孙权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跑了,心中着实难受。便对官职最高的夏侯尚道:“吴兵所剩已然不多,我等追杀过河,定能擒住孙权。”

夏侯尚确实也心有不甘,不过河上桥梁皆断,船只又都在南岸,如何追的上去?便对曹彰道:“我等无船,不能渡河,这便回城复命吧。便是未擒孙权,此战也是大胜,殿下当居首功!”

曹彰还不甘心道:“莫非我等不可寻船而渡?”

夏侯尚解释道:“待我等寻来船只,孙权已然在对岸列好阵势。吴军半渡而击,我等必败。何况南烨、刘备兵马将到,若在此耽搁反而失了许昌,是因小失大也!”

曹彰好战不假,可是却并不傻,听夏侯尚一说便知道有理。于是命士卒打扫北岸战场,将孙权遗下的粮草辎重、武器盔甲尽皆运回许昌。

东吴众将保护孙权回了南岸,蒋钦、周泰已然开始扎营。孙权望着对岸曹兵收拾自家粮草军器,心中郁闷就别提了。

待营盘扎好,孙权升帐,先是重赏凌统、陈武,而后对众将道:“此战兵马折损大半,士卒军心涣散,我还有何面目去许昌盟会?不如早还,诸公以为如何?”

孙权话音刚落,武将中便有一人挺身而出道:“主公万万不可!”众人以目视之,出言之人正是吕蒙。

第五十六回曹丕废帝篡炎刘南烨仗义再兴兵(9)

孙权败给曹彰一阵,折损了数万大军,吓的心惊胆颤,便欲收兵而还。此时吕蒙出言阻止了孙权。

吕蒙对孙权和帐中诸将道:“主公此次发兵是为大义讨逆而来,若败一阵而还,如何能见讨逆决心?此其一也。其二,主公已与光华国师和关中王有约在先,若约期不至,岂不失信于人?其三,主公若还,我等此战除损兵折将一无所获。若不还,待许昌城破主公可与国师、汉中王平分秋色。故而此时回兵徒惹人笑,不回才是上策。”

孙权想要回兵一是见曹兵厉害,二是怕在南烨、刘备面前丢了面子。可此时听吕蒙一说,发现领兵而回比前去盟会还要丢脸,于是便绝了回兵的念头问吕蒙道:“子明所言极是!可我与国师、玄德约定各领十万兵来,如今却只余四万,若那二人问起如何作答?”

吕蒙笑问道:“主公此来是为何事?”

孙权一愣道:“自然是来讨逆贼曹丕。”

吕蒙道:“这就是了!主公来讨曹丕,又因与之交战而损兵折将,国师和关中王岂能埋怨主公未曾出力?何况此战曹军也非一人未损。主公便说也斩杀了曹军数万,削弱了城中兵马,看那二人还有何话说。”

孙权闻言一愣,而后哈哈大笑道:“是也!是也!此战乃是三家军马进攻许昌第一战也!我为三家先锋矣!”

事情有时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之前孙权将这一战算为盟会之前,觉得其余两家各带十万兵马到许昌城下,自己带四万丢了面子。可是吕蒙却将这一战算在盟会之后的攻城战里,认为三家各出十万兵马伐曹,曹丕首先袭击了孙权,这才令孙权损兵折将,而非兵马不到。一念之差谬之千里,大概就是如此。

孙权听吕蒙说完,也觉得此战中的人员伤亡与攻城时出现的伤亡并无不同,没什么好丢人的。于是便下令继续进兵,还命人将此战经过通知南烨、刘备和守家的周瑜。

南烨选择了经过豫州兵进许昌这条路,因此早就与刘备合兵一处。孙权的信使一到,南烨、刘备便都大吃一惊。没想到面对大军被动防守的李儒还能主动出击。

刘备打发走了信使皱眉对南烨道:“不想曹彰如此勇猛,竟令孙仲谋损兵折将。”

不等南烨说话,张飞就在一旁道:“兄长无需多虑,曹彰一黄口小儿罢了,俺愿上阵为兄长擒来。”

南烨笑道:“曹彰自然不是翼德对手,可你若出马岂不是以大欺小?李儒又岂会令曹彰来战你?”

诸葛亮手摇羽扇道:“国师所言不差,那曹彰再勇也不是诸位将军敌手,只是那李儒坐镇许昌多年不曾有失,着实不易对付。不知国师可有妙计破城?”

南烨最不喜欢的就是打攻城战。假如是野战,南烨的技能可以提前发现埋伏敌人,也可防止被敌军埋伏,可是攻城战中却无法用技能取巧,他还等着诸葛亮想办法呢。于是对诸葛亮道:“我尚无破城之计,若孔明先生有妙计在心,我当按计而行。”

诸葛亮见南烨愿意听自己的计策,不由微微一笑道:“国师尚且无计,我又能有何计。不如先到许昌汇合东吴兵马再行定计不迟。”

南烨、刘备暂且无计,只能先往许昌。二十万兵马就这样浩浩荡荡到了许昌城下安营扎寨。当日孙权兵马也到,三家兵马分派一番,南烨扎营城南,刘备在城东,孙权在城西,独留北门出来,标准的围三阙一之法。

曹彰在城上望见三家兵马围住三面,便对李儒道:“我观南烨等辈不过如此,三家人马若合兵一处,我等不是敌手。如今各自提防,分兵三面,正好一一破之。我愿趁彼军立足未稳,今夜下城一战。”

李儒观望一阵笑道:“殿下莫急,此乃南烨等人诱敌之计也!”

夏侯德疑惑道:“三路兵马,围三阙一,中规中矩,如何是计?”

李儒道:“孙权之前败于我等之手,如今却与南烨、刘备一般独守一门,二人也不派兵相助,诸公以为如何?”

夏侯尚道:“必是三家不合,无法齐心。孙权兵少,我等正可出城攻之。”

李儒笑道:“依我之见,这是南烨示敌以弱,以孙权为饵,诱我等出城。想必孙权营中早有埋伏。”

曹彰道:“文优先生既已看破南烨之计,那我等可弃了孙权去攻刘备。”

李儒摇头道:“南烨居中策应,若攻东西两营,南烨皆可救援。若攻南烨中营,左右也可呼应。我等不出才是上策。”

城中按兵不动,可苦了城下小心防备一夜的孙权。三路人马各守一门确实是诸葛亮一计,看似公平的分配方式中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为的就是诱敌出城。没想到却被李儒看破。

孙权熬了一夜眼睛通红,次日一早便来到南烨帐中,与刘备、南烨开会。他一见诸葛亮便埋怨道:“孔明先生之计对曹军无用,我等又该如何?”

诸葛亮这第一计似是有意,似是无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南烨还是十分佩服的,要不也不会依计而行。城中曹军不中计,只能说明李儒小心谨慎,谋略出众,并不能说诸葛亮的计策不好。

南烨听孙权埋怨便替诸葛亮说话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先生之计是我等昨日认可的,城中守将不中计,仲谋何必责怪一人。我等再想计策便是。”

诸葛亮朝着南烨微微点首,算是谢过南烨解围。孙权也明白这事儿不能全怨诸葛亮,便对帐中诸将道:“诸公谁还有计,尽管直言。”

吕蒙听孙权发问便抢先道:“可差军士筑起土山攻城。”

魏延道:“可竖云梯,造虹桥,居高临下而攻之。”

张飞道:“何必如此麻烦?我军初到,士气方锐,正可一鼓作气奋力攻击。我愿领兵冲杀上城,一日内破之。”

第五十六回曹丕废帝篡炎刘南烨仗义再兴兵(10

众将为破许昌纷纷献策,可是皆不得其法。听得南烨、刘备、孙权连连摇头。南烨若是带着霹雳车来,其实也不用如此为难。可是由于此次是联合出兵,南烨不想将这底牌暴露在刘备、孙权眼中,这才特意没带。却不想许昌如此难攻。

三家兵马加在一处也不过二十余万,强攻许昌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众人又将目光转移到诸葛亮身上,就连孙权也不例外。

诸葛亮见众人望向自己却不想强出头,而是朝郭嘉拱手道:“早闻奉孝先生足智多谋,亮已技穷,不知先生可有妙计?”

郭嘉一直在南烨下手没开口,一是因为南烨让他藏拙,二是因为南烨觉得有诸葛亮在不必郭嘉费脑子。可是此时诸葛亮问起来,郭嘉却不能不答,便还礼道:“足智多谋可不敢当!依我之见此战非一时之功,可一面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命人城下搦战,切不可急于攻城。待城中守备松懈,再用计攻之。”

诸葛亮点头道:“奉孝先生所言是也,只是不知该令何人搦战?”

郭嘉道:“李儒老谋深算,曹彰年少轻狂。若要搦战,当激曹彰出战。曹彰乃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李儒未必可以约束,若擒他在手,也可令曹军士气不在。依我之见,可选营中小将搦战,曹彰必不服气。”

刘备、孙权闻言都以为计策不错。孙权帐下小将凌统与曹彰有杀父之仇自然出战。刘备帐下有刘封、关平,都是小一辈的将领。二人有了人选之后便问南烨道:“国师麾下可有小将能敌曹彰?”

南烨闻言点头微笑道:“正有一将可战曹彰。”

诸葛亮听三家都有人选便道:“曹彰出战必被李儒所阻。我等当趁李儒不在,曹彰守城之时搦战。只是时机不易把握。”

南烨笑道:“此事包在我身上。”

探知城中的布防对于南烨来说再简单不过,寻星、显星技能一放,城中情况一览无遗。李儒显然十分谨慎,六员武将被安排在了四面。夏侯德守城东,夏侯尚守城南,牛金守城北,曹彰、邓义、刘先三将守城西与孙权相对。

李儒的安排可谓十分周全。按说若要保护曹彰,将他安排在无人驻扎的城北最为安全。可是如此一来曹彰心中必然不快,甚至会更想出城一战,建立功勋。李儒让曹彰面对人马最少的孙权,又配了两员副将,可谓万无一失。不但考虑到了曹彰的能力也考虑到了他的心情。

将星录:曹彰,字子文。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出征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体力94。武力90。

南烨存星、取星之后发现曹彰果然勇武过人,所骑的宝马白鹤原是曹洪坐骑,一人一马给南烨增加了5颗将星。

知道了曹彰在城西,南烨便通知孙权最先搦战。凌统之前一战被曹彰所败,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孙权令他叫阵正合心意,于是只带士卒百人,策马提枪来到阵前高声叫骂道:“曹彰匹夫,还我父亲命来!”

曹彰得了李儒嘱咐并不出战,立于城头高声对凌统道:“手下败将,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