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426章

数据三国-第426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烨、诸葛亮出了营帐,诸葛亮忍不住问南烨道:“不知国师如何五日造箭?”

南烨微笑道:“我可不会掐算天时,用不了孔明先生之策。先生自去借箭,我另有他法。”

诸葛亮闻言一惊,他怕的就是南烨与自己计策相冲,毕竟传闻中的南烨国师大道通神,便是能知天时也不奇怪。曹操不是傻子,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两次被骗,假如南烨先去借箭,诸葛亮自己就危险了。诸葛亮没想到南烨不但算出自己借箭之法,还另有其他办法五日造箭,不由暗叹南烨厉害。

二人说话之间,便见鲁肃追了出来,诸葛亮见了鲁肃便埋怨道:“我曾嘱咐子敬休对公瑾直言,免得他要害我等。子敬不肯为我等隐晦,如今果然又出事端。五日之内如何造的出十万支箭?子敬若不救我,我命休矣!”

鲁肃为人豪爽耿直,诸葛亮若不道破周瑜之计也就罢了,如今道破鲁肃难免脸色一红道:“先生本有十日期限,如今自取其祸,我又如何救得了你?”

诸葛亮道:“还请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再束草人两千分布船只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五日包管有十万支箭,只是不可又让公瑾得知,否则我计必败。”

鲁肃闻言不解其意,可还是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鲁肃并不像周瑜一般急于除掉南烨与诸葛亮,他更希望先顾全大局,利用二人除掉曹操再说。对于鲁肃来讲,南烨和诸葛亮若真能在五日之内造出二十万支箭来,对于接下来的战局没有坏处,只有好处,鲁肃也乐见其成。

听完了诸葛亮的请求,鲁肃又问南烨道:“不知国师造箭有何所需?”

南烨笑道:“十万支箭最短也要十日造出,若要五日内完工,只有日夜不停赶工,如此一来工匠必有怨言。不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打算出三倍工钱重赏造箭工匠,并出三倍价钱采买物料所需。之前我曾答应公瑾此战出些物力,这三倍造箭开销我出三分之二的赏钱,公瑾只按造箭原价出资便可,但要先将银钱交付给我。”

鲁肃觉得南烨所需倒是比诸葛亮的简单易懂,同时他也觉得南烨之言似乎有哪里不对。这就好比一个人可以用一分钟挖个土坑,六十人用一秒钟却办不到。有些事情理论行得通,实际却不一定能成功,那些工匠就算重赏也不可能五日不眠不休。不过鲁肃无心反驳南烨,同样答应了南烨所求,回报周瑜。

诸葛亮所需的船只、军士、草人鲁肃便有权调拨,再加上诸葛亮嘱托,鲁肃便隐瞒不提,只说南烨需要用钱重赏工匠。

周瑜心中也明白五日造十万支箭绝对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微微一笑道:“我便先给国师造箭之资,且看他五日后如何拿得出箭来。”

第五十二回刘表身死失荆州曹刘孙南战赤壁(25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了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布幔、草人等物尽皆齐备,听候诸葛亮调用。南烨所需银钱也在第一时间给南烨送去,免得南烨、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找理由推脱。

诸葛亮得了船只却丝毫不见动静。南烨则正好相反,第一时间命典韦、周仓去采买原料。不过由于周瑜作梗,箭竹、翎毛、胶漆等物全都采买不到,军中工匠也就无法开工造箭。

南烨和诸葛亮的反应虽然不同,但是结果却是一样,五日期限一直过了四日,两个人谁都没有动工。直到第五日四更时分,诸葛亮才密请鲁肃到自己船中。

鲁肃这几日心情左右摇摆不定,一方面希望南烨、诸葛亮造出箭矢逃过一劫,另一方面又觉得二人无法交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鲁肃担心二人造不出箭矢来找自己求情,因此这些天一直避而不见,没想到诸葛亮最后一日前来相请,这就让鲁肃不得不来。

鲁肃一见诸葛亮便道:“孔明先生不去造箭寻我作甚?若是求情我可无能为力。”

诸葛亮笑道:“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鲁肃奇道:“何处去取?”

诸葛亮道:“子敬莫问,去了便知。”说罢命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便要往北岸进发。

船队刚要出发,就听有人喊道:“孔明、子敬前去取箭何不叫我一道?”

诸葛亮回头一望,正是南烨、庞统带着典韦、周仓前来。鲁肃更是奇怪,问道:“国师可是与孔明先生同去取箭?”

南烨笑道:“正是同路。”

诸葛亮也奇怪南烨如何造箭,于是便道:“既然如此,便请国师同往。”说罢几人一同登船,往北岸而行。

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两人对面不能相见。好在驾船水手经验老道,大雾之中也不至于失了方向。这片大雾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将高山大川,水中战船全部隐于雾气之中。

一队扁舟渐行渐远,待到五更时候,船已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命水手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而后便让士卒在船上擂鼓呐喊,一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弥漫。

鲁肃虽说因为大雾不知身在何方,可是他多少也能分清南北,知道此处距离曹操水寨不远,当时大惊道:“此地接近曹营,若是曹兵齐出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道:“我料曹操于大雾之中不敢轻出。我等只顾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有国师在此想必我等无忧。”

南烨早知诸葛亮此行目的,可是真当他身临其境,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勇气。曹操水寨之中可是有数千条战船,诸葛亮敢带着二十只船在曹操眼皮底下晃悠,除了说明他智谋高人一等之外,也说明诸葛亮胆识过人。南烨这次跟着诸葛亮并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借机出周瑜大营,诸葛亮请来鲁肃同行也是出于一样的目的,假如没有鲁肃跟着,南烨和诸葛亮恐怕都离不开周瑜大营半步。

此刻曹军水寨之中已然听到了擂鼓呐喊之声,乐进、李典二人慌忙回报曹操。曹操登船一望,只见江面大雾弥漫,江中只见船影,却不知有多少战船。

曹操传令道:“大雾迷江敌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你二人各领一万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乐进、李典得了将令不出水寨,只引弓弩手寨前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全都射向江中战船。

南烨等人在船中便听到“嗖嗖~哚哚~”之声不绝于耳,吓的鲁肃面如土色。虽说有船板阻隔,弓箭射不进船舱,可是片刻工夫战船便开始倾斜,显然是一面受箭太多的缘故。鲁肃慌张道:“孔明快走!船要翻了。”

诸葛亮却毫不惊慌,只命人将船调转方向,头东尾西,继续擂鼓呐喊,逼近水寨受箭,使得船身渐渐平衡。等到天明雾散,诸葛亮下令收船返航。二十只船的两边草人上已然排满箭支。诸葛亮令船上军士齐声叫道:“谢曹丞相赠箭!”

乐进、李典得知中计,一面命人追赶,一面回报曹操。可惜诸葛亮早有准备,战船早就开出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得知消息顿时懊恼不已。

二十条战船离了曹军水寨,诸葛亮便走出船舱,站在船头手指插满箭矢的草人道:“我观每船上约有箭支五六千。如此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战时来射曹军,岂不方便!”

鲁肃见状感慨道:“孔明先生真神人也!先生怎知今日如此大雾?”

诸葛亮笑道:“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庸才也。我于五日之前便算定今日大雾,因此约定五日为限。公瑾命我十日造箭,工匠料物却都不应手,分明是要降罪杀我。如今苍天相助,公瑾焉能害我?”

鲁肃见诸葛亮已然识破周瑜之计,心中拜服,又问南烨道:“孔明先生十万支箭已然齐备,国师之箭又到何处去取?”

南烨道:“既然已到北岸,可绕道夏口取箭。”

诸葛亮闻言便命船队先开往夏口,果然见江边停靠一队船只,船上遍插震远镖局旗号。那船队见了这二十只插满箭矢的战船马上跟了过来,待到近前一看,船上正是诸葛瑾和张白骑。

原来南烨命典韦、周仓采买物料是假,联络镖局送箭是真。如今南烨大军就在荆南驻扎,调拨十万支箭再方便不过,周瑜给的造箭费用直接被南烨收入腰包用来买箭,这笔军火买卖南烨就算包邮依然稳赚不赔。

诸葛瑾见了诸葛亮不由笑道:“国师命我等在江边等待插满箭矢之船路过便来送箭,当时我还奇怪世上怎会有这种怪船,原来是贤弟在此搞鬼。”

诸葛亮上前见礼道:“国师未卜先知我不及也!兄长还请船上叙话。”说罢便引诸葛瑾上船,众人同回周瑜水寨。

第五十二回刘表身死失荆州曹刘孙南战赤壁(26

诸葛亮借箭的船只和南烨运箭的船只一同到岸之时,周瑜已然派遣了一千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南烨送来的箭矢成捆,十分整齐,很快清点完毕,数目丝毫不差。诸葛亮借来的箭矢只多不少,却要收拾一番。一千士卒忙碌半晌之后总算清点完毕,搬入寨中交纳。

周瑜没想到南烨、诸葛亮二人竟然都在一日之内如约将箭造好,不由大惊,细问鲁肃二人造箭经过。鲁肃说罢,周瑜不由感叹道:“国师、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破曹还需二人之力。”说罢便请南烨、诸葛亮入帐议事。

片刻之后南烨、诸葛亮、庞统入帐,三人与周瑜见礼之后,周瑜便道:“国师与二位先生神算令人敬服。昨日我主遣使催促进军,我却尚无奇计,还请国师和二位先生教我。”

诸葛亮被周瑜算计了两回不再出头,谦虚道:“亮乃碌碌庸才,都督尚无妙计,我又岂能有计?”

周瑜闻言又看向南烨和庞统,这回南烨、庞统也学精了,跟着诸葛亮一起藏拙,只说无计。周瑜见状不悦道:“我三家合力抗曹,便该齐心协力,用心定计。不瞒三位,我已思得一计,只是曹操水寨严整有法,不知此计可否,这才未敢轻言。敢问三位是当真无计可施,还是不曾用心?”

诸葛亮道:“都督言重了!昨日我观曹操水寨也非等闲可攻,苦思良久得一计策,同样不知可否成功,绝非怠慢战事。”

南烨看了庞统一眼道:“我与士元也有一计,只是此计难行,不敢轻言。”

周瑜闻言差点气歪了鼻子,心道:我说无计,你等也无计。我说有计,你等又都有计。等会儿我说出了计策,你等再说与我计策相同,岂不是偷懒糊弄我?这可不行!定要想办法逼你等用计。想到此处,周瑜道:“既然国师与二位先生皆有定计,不如我等各自写于纸上,且看是否相同。”说罢命人取来笔砚。

诸葛亮接过纸笔书写一番,南烨、庞统、周瑜也各自写了。四人写罢同时放笔,而后各自亮出纸上文字互相观看,结果同时大笑。原来四人纸上所写皆是一个“火”字。

周瑜笑道:“既然我等所见相同,可见此计甚妙。诸公切勿漏泄。”

诸葛亮道:“此乃机密岂有漏泄之理?曹操之前与我交锋,两番中了此计,如今都督行事曹操还要中计。”

南烨笑道:“所谓妙计无需奇险,只要好用便是。”

庞统道:“国师所言是也!”四人说罢又是一番大笑。

却说曹操被诸葛亮骗了十余万支箭去心中气闷,便也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也好找回场子。荀攸献计道:“江东有周瑜与刘备军师诸葛亮合谋用计连连得逞,皆因刘备久在荆州熟知我等军情,我等却对江东将士一无所知。如今可遣人去东吴诈降,做为内应通传消息,知己知彼方可用计图谋。”

曹操先是水战失利,而后自断臂膀杀了蔡瑁、张允,又被诸葛亮骗去箭矢无数,心中对江东也加了提防,不敢再如最初那般大意。闻听荀攸献计便道:“此计正合我意,只是不知何人可去诈降?”

荀攸道:“蔡瑁前日被诛,蔡氏宗族若怨恨丞相理所应当。蔡瑁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军中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二将,遣往江东诈降,必不惹人怀疑。”

曹操听从荀攸之言,当晚唤二人入帐嘱咐道:“你二人可引少量军士去江东诈降。若有动静便遣人密报,事成之后必有封赏,莫怀二心!”

但凡世家大族皆有长幼嫡庶之分,少不了勾心斗角之事。蔡瑁一死,蔡中、蔡和二人在家中地位不降反升,并不怨恨曹操。此时曹操分派任务,二人以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当时应承道:“我等妻子皆在荆州,岂敢怀有二心?丞相勿疑,我等必取周瑜、诸葛亮首级献于麾下。”

曹操壮其言,重赏二人。次日蔡中、蔡和便带领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往南岸投诚。

周瑜正在帐中与众将商议如何进兵,忽然士卒来报:“江北有船来到,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来投降。”

周瑜闻报便将二人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