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锦年 >

第13章

重生之锦年-第13章

小说: 重生之锦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同瑞也不隐瞒:“以前营中都要晨练,习惯了。”
  孟云卿就笑,本以为他要聊些营中之事,她也做好准备听,他却忽然话锋一转:“孟姑娘,你想不想学骑马?”
  骑马?
  孟云卿当即愣住。
  “我教你。”
  言简意赅。


第022章 祈福
  “我教你。”卫同瑞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孟云卿颦了颦眉,一时想不透他的用意。眼眸却悠悠一转,应了句:“当真?”
  他见她皱眉,以为她会婉拒。却又见她眸间潋滟,试探地问了句“当真?”
  卫同瑞心情大好,便难得一笑:“韩翕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沈修颐昨晚去见了同窗,喝到三京才归,一时半刻也起不来。马匹就在马厩里,去不去?”
  原来——是只剩他们二人了,孟云卿也掩袖一笑。
  四目相视,忽然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既视感,又都纷纷笑出声来。
  孟云卿想了想,开口道:“既然是祈福节,时间又早,不如先去寺庙祈福,再骑马回来。”
  言外之意,说不等等他们都回来了,这二人也还没醒。
  卫同瑞从善如流。
  ……
  娘亲虔诚信佛。
  孟云卿记得在珙县的时候,每年初一,一家人就会早早出发去宁水寺。
  寺里有得道高僧,听闻十分灵验。善男信女都慕名前来,烧香拜佛,祈祷一年福顺。
  娘亲说初一的斋饭,吃一日,当一整年。
  于是一家人还会在佛堂里吃斋饭,听经文,待上一整日才会离开。
  宁水寺的斋菜其实很好吃,一日吃两顿都不腻。
  娘亲还说,菩萨的饭,每次要吃完三碗。
  ……
  她如此说,卫同瑞就安静听。
  凤凰寺在凤城城东。
  从驿馆过去,约莫要两炷香时间。他骑马载她去,等祈福完,回来的路上再教她骑马。
  孟云卿应好。
  一路上,他随意问起她为何想去祈福。而她口中所说,如同一幅平静安逸的画卷,细水长流,卫同瑞极力去想象。
  在京中,每逢大年初一,朝中要员都会携了家眷入宫问安,宫中会设宴庆贺。
  清晨入宫,黄昏过后才会乘马车回府。
  说是热闹,却也疲惫得很。
  父亲常年在外驻守边关,母亲有诰命在身,几乎都是母亲带他入宫。席间鸾歌凤舞,觥筹交错,和京中相好的王孙贵族走动。年年如出一辙,其实并无多少盼头。
  而孟云卿口中的佛堂斋饭,经文传颂反倒勾起了他的好奇。
  “那你娘亲呢?”想起沈修颐从珙县带她入京,她娘亲该是惦记的。
  孟云卿浅浅应道:“过世了。”
  他不再出声。
  片刻缄默。
  他在她身后,看不见她表情,只觉清晨的阳光携着暖意,剪影出眼前朦胧的轮廓。
  ……
  再过不久,周遭的人群慢慢多了起来,再骑马已经不便。
  他就跃身下马,只留了孟云卿一人在马上,自己牵着缰绳,怕冲撞了旁人,便顺着人群的方向,慢慢走。
  “我也下来吧。”孟云卿问。
  “不用。”离凤凰寺还有一段距离,她下来也是一样走。周遭的人多,不如呆在马背上。
  孟云卿就不多坚持。
  马背上,她能看到更远处。寺外衣襟连诀,摩肩接踵,悠远的经文颂声飘摇入耳,凤凰寺就在山间高耸。
  ……
  等到了寺庙前,有小沙尼上前帮忙安置马匹,两人就随人群涌入寺中。
  行军之人,很少礼佛。
  这样的场景,他其实很陌生。
  孟云卿跪拜,他就在一旁看。
  孟云卿拜得虔诚,双手合十,少有开口。
  旁的妇人却念念有词,保佑家宅安宁,孙儿聪慧,媳妇孝顺,外出征战的儿子平安归来。
  也有拖家带口,捐了不少功德,祈祷家中子弟在秋试中高中,光宗耀祖。
  许是周遭耳濡目染缘故,卫同瑞也撩起外袍叩拜。
  父亲在外征战,母亲操持家中,他求的是双亲安康。
  ……
  凤凰寺中的菩萨拜完。
  又去围观了传说中凤凰涅槃留下的参天古木,古木上挂满了长长短短的红色绸布,布上写着祈福的话语。
  既来之,则安之。
  孟云卿兴致正好,请了一条红绸,提笔端端正正写下了“锦绣年华,福顺安康”几个字。
  字体娟秀,乍一看很是好看,卫同瑞莞尔。
  也依葫芦画瓢,请了一条红绸,写了“太平盛世”几字。
  孟云卿上前大量,而后便笑:“旁人求的都是家人和功名,卫公子倒是心系天下。”
  卫同瑞摇头:“家父驻守边关,太平盛世便是家宅安宁。”
  意思是,他同旁人无异。
  孟云卿恍然大悟。
  遂而拿了各自的红绸去挂。
  都说凤凰涅槃化作的古树有灵性,不能攀爬,也不能寻了木梯来,善男信女都卯足了劲儿往数端上扔。
  孟云卿个头小,够不着,跳了两次都无功而返,卫同瑞就上前代劳。
  卫同瑞常年行走军中,知晓力道拿捏,于是两段红绸都挂得极高,引来周遭的欢呼声,一时间,古树周围更为热闹。
  “是个好兆头啊。”孟云卿笑逐颜开。
  卫同瑞心底也豁然开朗,若真是好兆头,希望今年西北无战事,父亲可以早日班师回朝。
  ……
  离晌午还有一个时辰,寺中开始敲钟。
  敲钟便意味着要开斋饭了。
  寺庙里来祈福的人多,吃斋的人也多,斋饭需得开早才可应对,于是寺中敲钟一响,人群便开始往饭堂蜂拥。
  “去吗?”卫同瑞询问。
  “不去了。”孟云卿看了看日晷,时候不早,韩翕和沈修颐都还在驿馆,让他们等久不好。
  况且,还要学骑马。
  于是出了凤凰寺,就绕道从京郊回驿馆,京郊的人就不如早先多。
  他扶她上马,问她怕不怕。
  她摇头。
  这匹马驯良,很听卫同瑞的话,卫同瑞牵着缰绳,哪里有会有什么好害怕的?
  她是这般想的,却没有说与卫同瑞听。
  卫同瑞嘴角微微扬起,她果然和旁的小姑娘不同。
  “坐稳了。”他叮嘱一声,孟云卿立即正襟危坐,卫同瑞忍俊不禁。遂而不去看她,只是伸手抚了抚马的鬃毛,马屁便舒服得主动去蹭他的掌心,伴着惬意的轻声嘶鸣。
  “就像这样。”他示范完毕,“你来。”
  虽然安然坐在马背上,还有卫同瑞在,孟云卿还是迟疑了一下,缓缓伸手触到马匹,马匹稍有警觉,嘶鸣着跺脚走了几步。
  幸亏卫同瑞拉住。
  孟云卿悻悻收手。
  “不怕,再来。”卫同瑞眸间带着笑意,她也大抵安心,再伸手,马匹便仿佛习惯了她掌心的温度,她不禁笑开。
  “它叫什么名字?”孟云卿言笑晏晏。
  既是他的战马,应当有名字的。
  卫同瑞应道:“日初。”
  日初?
  孟云卿笑吟吟看他,这名字用在战马上倒是怪异了些。而“日初”听到唤它,仰着头嘶鸣几声,仿佛在应声。
  “它是在日初的时候出生的。”于是换作日初。
  “日初……”孟云卿又抚了抚马头,马儿来回溜达了几步,也不像从前那边认生。
  “来,坐稳了,慢慢骑。”卫同瑞牵了缰绳,走在前端,她在马背上听他耐心教授,如何握绳,何种坐姿,如何使用力道,如何与日初建立默契,等等等等。
  他说多,她其实也记不住。
  “万事开头难,回京一路就能学会的。”卫同瑞言简意赅。
  孟云卿颔首。
  ……
  这一路时间过得也快,等他牵马回到驿馆将好是晌午。


第023章 北市
  从凤凰寺回驿馆将好是晌午。
  驿馆的管事匆匆迎了上来,替他牵马,卫同瑞就随口问起沈修颐和韩翕来。这两人,一个昨夜喝得伶仃大醉,一个非日上三竿绝对出不了房门。
  管事一脸笑意:“起了,都起了。”
  卫同瑞和孟云卿都很意外。
  管事就道:“早晨时候,卫公子和姑娘刚出门不久,就有人来驿馆送帖子。沈公子和韩公子收到帖子就一同去了。下官不知道卫公子和姑娘去了何处,这帖子实在无法递到卫公子这里,只能在驿馆等。”
  言罢,管事从袖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于卫同瑞:“这封是给卫公子的。”
  帖子?
  卫同瑞疑惑接过,他们几人是昨夜才到的凤城,除却沈修颐去会了趟从前的同窗之外,他和韩翕在驿馆早早就歇下了,并未多露面。
  谁会来驿馆送名帖?
  而信封上只有简单的卫同瑞几个字,也没有落款人姓名,信封上的字迹他也并不熟悉。沈修颐自然必不说了,什么帖子能把韩翕从床上拖起来?
  卫同瑞狐疑拆信。
  孟云卿离得远,她虽然好奇,但看不太清信上的字。只是留意卫同瑞脸上的表情有狐疑变为惊愕,继而蹙眉,慎重起来。
  “平阳王……”
  孟云卿只从他的自言自语中听出了“平阳王”这三个字。
  平阳王是谁她并不知晓,只是前一世时依稀听宋景城提到过。一字多是同姓亲王,两字多是异姓郡王,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方才卫同瑞口中的,是平阳王而非平阳郡王,说明是异姓亲王。
  能凭异姓做到亲王的,可见在朝中的地位,难怪沈修颐和韩翕接到名帖便出了驿馆,平阳王的名帖,的确耽误不得。
  卫同瑞应当赶紧出发。
  见他读完信,管事又道:“沈公子还有交待,说孟姑娘就别同卫公子一起去了,他留了沈文在驿馆等候,孟姑娘用过午膳可以去凤城的集市逛逛。”
  孟云卿点头应好。
  沈修颐的一席话,其实简明扼要。他们几人平日同平阳王走动很少,并不相熟,也不知平阳王相邀何意,她在场多有不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孟云卿心底澄澈。
  卫同瑞就从管家手中接过缰绳,跃身上马,临行前朝管事交待:“孟姑娘没到过凤城,你找人与她们同去。”
  管事应声。
  待卫同瑞策马离开,管事又亲切笑道:“孟姑娘,您先在驿馆用午膳,稍晚出去的时候,您招呼一声,下官安排驿馆内的是从陪同。”
  “有劳大人了。”孟云卿道谢。
  “哪里的话。”定安侯府的贵客,驿馆的管事自然不会怠慢。
  ……
  回到落脚的苑落,娉婷已经起了。时值五月,驿馆里的栀子花开得正好,满园香气,清新淡雅,倒是赏心悦目。
  娉婷就立在栀子花树下同沈文讲话,言笑晏晏。
  见她回来,沈文停下来行礼。
  娉婷也迎了上来:“姑娘可算回来啦。”开始时,听说孟云卿离开驿馆,的确让她好一阵担心,后来听说是同卫公子一道出去的,虽然意外是意外了些,但心中的担忧也随之去了十之八九。
  “嗯,去了趟城郊的凤凰寺,正好祈福。”孟云卿也不隐瞒,言罢,又从袖袋里掏出一枚护身符,“给你求的,收好。”
  娉婷喜出望外,“谢谢姑娘。”
  孟云卿莞尔。
  先前在凤凰寺,她一共求了三枚开光的护身符。一枚给娉婷,一枚给安东,一枚给沈修颐。沈修颐去赴约,娉婷的在这里,就环顾四周,寻找安东身影。
  并未见到安东,便又问起来。
  娉婷道:“安东哥哥早些时候回来了,在房间里休息。”
  该是赶了夜路,孟云卿点头:“那就先不叫他了。管事方才说,稍后会把午膳送来,吃过饭就去凤城集市逛逛吧。”
  娉婷眼前一亮,欢呼雀跃:“好呀好呀,这一路都在赶,可以好好在凤城逛一逛了。”掩饰不住的欣喜跃然脸上,兴奋不已。
  孟云卿哭笑不得,偏头转向沈文道:“沈文,在这里一起用饭吧。”
  沈文却之不恭。
  ……
  入了五月,日头渐渐热了起来。
  晌午过后,屋外就有些闷热。于是挑了中午的时辰在房内小憩,等晌午的闷热过去,一行人才从驿馆出发。
  凤城民风淳朴,城内一向太平。加之祈福节前后,更讲究和气生财,所以城中生事之人就少。于是算上孟云卿和娉婷,同行的侍从就只带了沈文一人。
  出门时,驿馆的管事便安排了驿馆的杂役小桂做向导。
  小桂是土生土长的凤城人,为人忠厚老实,讲话有些磕巴,孟云卿倒是很喜欢他。
  驿馆原本就在城中,街市分为南市和北市,离得都不远。南市以小吃和餐饮,客栈为主,北市才是街市。
  才用过午饭不久,还未消食,南市晚些时候再去吧。
  小桂应好,便领着三人向北市去。
  凤城的北市很有特色,因着凤凰涅槃的缘故,集市里的大多物什都同凤凰或鸟类的寓意相关。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