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锦年 >

第108章

重生之锦年-第108章

小说: 重生之锦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子的节奏很快,大部分人整整一个上午保持一个姿势,除了指尖和眼眸,旁的都没有动弹过,许多绣娘都道肩膀和眼睛酸疼得很。
  管事的绣娘就做主,先停下工来。反正都临近晌午了,先将午饭吃了,顺带休息些时候,晚点再几许做货。
  秀娘们都道好。
  孟云卿不用饭了,她想去音歌那边看看,迟一些再回绣房来,同秀娘们一道开工。
  主事的绣娘也不留她,今日的活重,她又是宣平侯府的小姐,能耐着性子陪她们坐这么久,也实属不易了,她也不盼着孟云卿能回来。
  等到药房那端,孟云卿才晓更为忙碌。
  绣房这端是静坐着不动,忙到屋里静得只有针线和布匹的声音,药房这边便更乱了些。
  进进出出的担架,喊疼的伤员,还有跑上跑下的看护人员,取纱布和药材的小厮,药房里乱糟糟的,没有一刻是清闲安静的。
  受伤的人员不少,有躺在床上呻吟的,有些伤了胳膊和腿脚,孟云卿不忍看。
  寻了许久,才在最里头见到音歌。
  照理说药房里的伤员多,要通风,以免得闷热导致伤口感染,但眼下是五月,正是热的时候,药房里满满是人,通风的效果也不好。
  孟云卿就见到好些包扎好的伤员都是抬到后院去的。
  药房这端就留了些待处理的人员。
  音歌忙得满头大汗,也顾不得休息,稍得空闲就擦擦汗继续。身旁还不时有人来问她,她也要抽空去关照旁的病人。
  于是来来回回,忙碌异常。
  音歌平日就能理事,跟在老夫人身旁,也能张罗,如今放在这里,倒显得利索能干。
  孟云卿没有上前打扰,就在一旁远远看她。
  “孟小姐好。”有经过的人同她招呼,她也轻声回礼,若是有些能搭手的活,她也搭手帮忙清点和盘算,总归比不过音歌这端。
  “孟小姐。”再有人唤她,声音就有些熟,孟云卿回头:“林大人?”
  正是林冕。
  “药房在照料李村抢修的伤员,下官来看看。”林冕在主理赈灾事宜,怕是只有在晌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林冕是抽空过来的。
  “听说在药房帮忙照看的,是孟小姐身边的音歌姑娘?”林冕问。
  孟云卿如实点头:“音歌会些包扎和上药的方法,恰好能帮的上忙。”
  林冕笑了笑:“此回衢州城这里倒是多亏了侯府上下。”
  孟云卿摇头:“能近些绵薄之力就好,说来还要感谢林大人,否则我和宣平侯还不一定能脱险。”
  “那下官先去看看,不打扰孟小姐了。”他本是抽空来此处的,时间不多,孟云卿也不挽留。只是远远看着,见林冕正是朝音歌那端走去。
  不多时,两人就一面说起话,一面去看伤员。
  离得远,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只是一个说得认真,一个听得认真,倒也算投机。
  “孟小姐,吃过了吗?”有人见她一直在这里,也没有去用午饭,手中正好拿了饭菜,想让与她。
  孟云卿笑了笑:“我就去。”
  那人才点头离开。
  见到音歌这里安好,她也帮不上什么忙,索性也不在药房这里多呆添乱了。今日绣房里忙,她想着寻个地方弄些吃食,就回去绣房那边帮忙。
  结果刚出了药房,就有小厮来寻她:“孟小姐,原来您在这里,先前一直在绣房附近寻您,没寻到。”
  是专程来找她的。
  “怎么了?”孟云卿就问。
  “哦,孟小姐,是老侯爷那边在找您,您看看去大厅一趟吧。”
  爷爷在寻她?
  孟云卿道了声谢,便往大厅那端去。远远就见爷爷和段旻轩站在大厅门口,说着什么,并没有在厅中。关进关大人也在,许是正好说完,关进就拱手告退。
  老爷子将好见到她,唤了她上前:“云卿。”
  “爷爷找我?”她也随口问起。
  老爷子笑眯眯道:“前几日,爷爷本来还说,让你和旻轩在下月初启程回京的。结果京中来了消息,让旻轩尽快回去一趟,爷爷边想着让你和旻轩一道回去。”
  衢州城离京中倒是不远,几日路程就到。
  只是若段旻轩先走,她再回京,老爷子有些不放心。
  只是,今日就走?孟云卿忽然想起段旻轩今晨收到的那封信,原来是京中的急事,连爷爷都让他要早些回去。
  老爷子又道:“只是音歌丫头这里,怕是还要在衢州城留些时候,刚才关进关大人也提到此事,包扎的人手不够,旁的人经验又不足,关大人是想留音歌在此处帮忙,爷爷正好问问你的意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音歌留下也好,孟云卿没有异议。
  “那你先同旻轩回驿馆收拾下行李,明日就出发吧。”
  孟云卿点了点头,正好晚间也要同音歌说一声,要将她留在此处。孟云卿又顺道问起,“福伯呢?”
  他们提前走,福伯是不是也要一道?
  段旻轩开口:“福伯已经先行一步了。”
  老爷子也道:“侯府里有些事情要打点,老福先回去也好。”
  孟云卿点了点头,又迟疑道:“那爷爷这里呢?”
  老爷子捋了捋胡须,说:“衢州城这里还需要有人看着,爷爷正好在这里,等六月这里的事情忙完,爷爷就去老谢那里,总归八月就回京了。旻轩说你生辰在九月,爷爷还要在你生辰前赶回来。”
  孟云卿唇畔牵了牵。
  “去吧,我同关大人还有事情要商量。”老爷子也不多呆了,转身回了大厅。
  段旻轩问:“吃过饭了吗?”
  孟云卿摇头:“还不曾。”顿了顿,又补充道:“先前忙忘了。”
  是怕被他说道。
  眼下,衙门里的午饭当用完了,本就吃紧,余出来的午饭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见段旻轩拢了拢眉头。孟云卿赶紧转过头去,其实她正好有些饿了,腹中饥肠辘辘的。
  “拿着。”他递给她手中一物。
  红红的,还有些温度。
  “烤红薯?”孟云卿意外惊喜(大家不要纠结红薯什么时候传入的,这就是个架空文,嘎嘎),尤其是这般饿的时候,只觉口水都在喉间下咽了。
  “吃完再走。”他也不多说。
  前院有休息的石凳,两人就寻了空闲处落座,孟云卿满心欢喜,一边剥,一边问:“特意给我留的?”
  他怎么知晓她没吃午饭的?
  她目不转睛看他,眼底就像闪烁了琉璃光泽的玛瑙水晶。
  段旻轩就道:“上午换了三处地方,怕是顾不得吃。”
  原来如此,信以为真,孟云卿便笑了笑。
  段旻轩就也不说破,他知晓她喜欢吃甜食。
  今日的红薯尤其甜。


第141章 
  “姑娘明日就回京?”音歌在衙门里忙乎了一整日,刚回驿馆,就听到孟云卿说起明日离开衢州城的事。
  孟云卿也同音歌说起;关进和林冕两位大人希望她留下来继续照看病人。
  除了李村抢修;别处送来的伤员也不少;今日音歌帮了不少忙。所以关大人听说她和段旻轩次日离京;才会特意向爷爷提这个不情之请。
  “可娉婷还在茶庄子那里,我若也不在姑娘身边;姑娘自己一人在京中如何办?”音歌是有担心。
  老夫人让她和娉婷从燕韩跟来,就是伺候姑娘的。
  让姑娘一人去京中,音歌心中愧疚得很。
  “去京中只是照顾我一人,留在这里;可以照顾更多有需要的人。再说了;爷爷在这里;福伯又先回京中去了;音歌正好可以帮我照看爷爷。”
  话虽如此……
  音歌垂下头去。
  “听爷爷说,衢州城赈灾的事情,最迟到六月中也就结束了;左右不过十来二十天。我今日去药房那边看了许久;也帮不上什么忙;倒是好些人因着你们的缘故保全下来。若是外祖母知晓了,她也会高兴的。”孟云卿宽慰,“我也想着娉婷和沈通还在茶庄子那里将养,少则也要十天半个月。若是娉婷和沈通那边有些什么事,你还可以照应着,我也安心些。”
  她确实是这般想好的:“等到六月中,娉婷和沈通那头若是好了,你们就一道进京。”
  既然姑娘拿定了主意,音歌这才点头:“那姑娘一路上要好好照顾自己。”
  她才来衢州城一日,孟云卿就要走。
  孟云卿笑了笑,“放心吧,我在衢州城不也好好的。”
  也是,音歌嘴角也噙了一丝笑意。
  宣平侯府是苍月京中的名门望族,老夫人说比定安侯府在燕韩还要气派得多,哪里担心姑娘会没有人伺候。
  只是衢州城到京中还有几日路程,她怕姑娘不习惯罢了。
  “你家姑娘可没这么娇气,倒是你和娉婷,快些来京中就是了。”孟云卿打趣。
  翌日清晨,驿馆内备好了马车。
  衢州城附近虽然受了灾,但赈灾的银两和粮食等物资都是从京中,由户部下拨下来的,衢州城到京中的道路自然是畅通的。
  套好缰绳,也检查好车辆和马匹,车夫向段旻轩回话:“侯爷,可以启程了。”
  孟云卿便同一侧的音歌作别。
  音歌怕她路上饿,连夜备了些点心,衢州城还在受灾,做不了精致的,就了些馒头之类,还添了些咸菜,能寻到的果子也给她备了些,总归比不得别处,还能有些瓜子零嘴。
  “走啦。”孟云卿不让她送了,衙门那头还有人在等着音歌,音歌若是去晚就耽搁了。
  段旻轩扶孟云卿上马车,孟云卿就撩起车窗上的帘栊,同音歌作别。
  马车开始驶得慢,音歌眼眶有些红红的,马车跑,她就跟着小跑了:“姑娘,记得按时吃饭,也别偷偷吃太多辣的,夏日里上火,肠胃又该受不住了。”
  孟云卿是珙县人,习惯珙县的口味,无辣不欢。
  老爷子吃得清淡,她也陪着。
  晚间就会偷偷寻些辣的来吃,夏日里就容易上火,遭罪得很。
  她和娉婷都不在,怕没人提醒,音歌心头惦记着。
  “知晓了。”孟云卿使劲儿挥了挥手,“别跑了,小心摔。”
  等再驶出去一些,马车的速度就快起来了,音歌也跟不上,便只得停下来同她挥手。等再远一些,实在看不见了,孟云卿才放下帘栊,心中忽得有些不舍了。
  刚到定安侯府,老夫人就让音歌来伺候她,在定安侯的大半年都是同音歌一处的。等她从燕韩来苍月,音歌又跟了一路,饮食起居都料理得一应俱全,比娉婷还要心细些。
  她是当真有些离不开音歌了。
  只盼着娉婷那头没事,她和音歌能早些来京中。
  心里想着音歌这边,耳旁又听见段旻轩在同车夫交待,这一路要行快些,尽早回京。
  七日的路程,压缩到四至五日。
  车夫又问,侯爷,行夜路吗?
  段旻轩应的是安全就行。
  孟云卿也回过神来,料想他这头回京当是真有急事。
  等段旻轩折回,她也端坐在马车里。
  这次的马车行得快,不比从韩燕来苍月的时候。路上有些颠簸,她也不敢做旁的,就寻了舒服的地方坐下来。
  段旻轩递给她两面毯子,她迟疑接过,大夏天的,马车外鸣蝉不已,用毯子做什么。
  “马车行得快,靠着舒服些。”他解释。
  她才照做。
  屁股下垫高了些,又软了些,也不似先前坐着那么膈得慌。
  “此番着急回京,若是可以,晚上也要行路,会辛苦。”他也同她说起,许是也因着着急赶路,身旁的侍卫也没有多带,只有两骑跟在马车前后。
  “没事,不耽误事情便好。”孟云卿应声。
  她从燕韩带来的书也都在茶庄子那里,娉婷收着。眼下马车行得快,在车里看书也不得劲儿。
  不过四五日,一晃也就过了。
  同他在一处,她也没什么好怕的。
  马车内又没有旁人,段旻轩起身,就在她身侧落座,伸手揽了揽她:“靠过来,舒服些。”
  马车是行得有些快,她听话将头枕在他腿间,侧躺着。身下还铺着毯子,果然不似早前颠簸了。
  他也低头,伸手轻抚她的发间:“这几日在衢州城,辛苦你了。”
  日日同他和爷爷一道,缝补大帐自是不必说了,哪个绣娘手上没磨出茧子,便是在厅中抄录文书,一连十日也会手腕酸痛。
  她不说,不代表他不知晓。
  “其实还好。”她也不搪塞,“反而觉得心中踏实,好过无事可做。”
  段旻轩就笑:“你倒是与旁人不同。”
  她也只是笑,不接话。
  第一日,马车都行在衢州城地界范围内,路上能见到不少安置灾民和流民的场所,还有不少京中和衢州城附近来往的马匹和物资马车,和衢州城时差不了多少。
  等到第二日,仿佛就出了衢州城地界了。虽然也有各地往衢州城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