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朱棡多了几分忧虑。
第二十二章 【皇后薨逝】
洪武十四年的北征,明军取得大胜、燕王立下奇功,捷报传至京师,洪武皇帝大喜过望,加燕王护卫两千,恩赐金银无数。就连燕王府原先的几个贴身护卫,也都因此一战封了官爵。如邱福被封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朱能被封为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柳升则官复原职、仍为北平都指挥同知,不一而足,却都掌了兵权。
北征主帅、征虏大将军徐达则因爵位至顶,洪武皇帝无法加官进爵,只得特赐昔年为吴王时的旧邸与之,又命有司于旧邸前治甲第,赐其坊名曰“大功坊”。这其实虽没有得王爵,却已经得了王的恩宠。
虽如此,徐达却一再推辞,并上奏称北征军人数太众,耗粮甚巨,如今战事已毕,不宜继续驻大军于北平,云云。
这其实正是洪武皇帝得了捷报后日日耽心、却不便提及的事儿。一来是因为北元初败,皇帝远在京师,不了解边境局势,不宜擅自撤军;二来嘛,战事初胜立刻就将兵士遣至他处,也容易寒了军心。
如今这事却由军威最高的徐达主动提了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也说明北边局势已在掌控之下,因而洪武皇帝将徐达章奏印以邸报,大肆分发天下。这其实是将这么一件并不讨好的事儿,推给了主动要来背祸的徐达。洪武皇帝还在邸报后亲笔谕示曰“魏国公乃我大明沙场第一人,可与古之良将媲美,立下如斯功劳,恩赐之以吴王旧邸,乃是朕之荣宠,不可推脱。至于军马耗资巨大之言,实是老成谋国之见。然朕细思之下,却觉天下尚未大安,贼心亦未死也,用兵之事万不可轻废。”
至此,皇帝是将恩宠告之天下了,若是徐达再要推脱,那就有忤逆之嫌了。在此之上,朱元璋却顺着徐达的奏章给予了驳斥,又十足地招揽了军心。这种帝王心术,徐达这位沙场上的厮杀汉子,却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而才抛出这么一个题目,跟皇帝一起唱了这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
洪武皇帝的谕旨却还没完,又转了话锋,言:“如今天下初定,百姓生计凋零,民生一事乃是国本,关乎大明基业,亦不可不勉力而为。用兵与民生,乃国之根本,不敢轻言废除。为今之计,朕决意由颍川侯傅友德领原南征十万军马南下大理,会合蓝玉,务求将西凉、云南叛军一举而歼。原南征主将沐英征战边疆多年,劳苦功高,准予回京,慰朕思念之情。原北征将士仍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统领,务求于燕山、北平一带扫除元逆,构筑长城防务工事,使敌不敢轻进。其余有功人等,皆有封赏。魏国公可会同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颍川侯傅友德于北平阅兵,犒赏三军,威慑群匪,宣朕之仁德!”
至此一番旨意方才毕了,诸将自得奉旨行事。洪武十四年十月,北征大军在通州举行了极盛大的阅军。
皇帝的旨意里并没有提及燕王朱棣是否参加阅兵事,可参加北征的兵士、裨将、主将,谁不知道这次战役的胜负之手全赖这位皇子啊?正是因为他将五万军马分成了十队骑兵,才将兵力最盛的纳哈怵二十万人马冲得七零八落,这才有了最后的大胜。又有谁不知道正是这位年轻的燕王,带着骑兵闪电一样直入北元的腹地,生擒了北元知院李宣的两万部众,几万人马竟然如魔鬼一样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肆意在北元的地盘来回穿插,视敌军于无物。
有这样的一位王爷与自己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北征的将士无不觉得荣光。因而当燕王出现在阅兵场上时,数十万军士激动得无不举刀挥枪呐喊,一时间通州的点将台下山呼海啸,俨然已经盖过了魏国公徐达的风头。
徐达却并不在意,反而从心底里欢喜。因为朱棣在北平的威望,终于无人可以撼动了,此时的他,才是真正的燕王,才是真正的北平之主。只是这些心思却不能表露,徐达只是不动声色地陪着汤和等人检阅了军队,宣读了皇帝谕旨。送别了傅友德,徐达却又是一番的忙碌,除去扫除元军残余,便是安置流民屯田、从军、置办家业,再余下一些时间,也是与朱棣商议燕山的用兵之法、恢复民事之策。
如此这般,匆匆又过了一年,北平基业初定,京师却忽然传来噩耗——当今皇后马氏已于九月薨于应天府,各地藩王即刻回京奔丧,旨到即行。诸地守将,无圣旨不可擅动,违者以谋反罪论处。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皇帝在防备边患,也是在防备各地的守将啊。国家突临大变,但只要洪武皇帝朱元璋还在,任谁也没造反的胆子的。这一条,满天下的人都知道,因而虽然皇后薨逝了,京师悲丧之气极重,可朝廷各有司衙门、市井商贩、小民百姓,却仍旧有条不紊地做着事,没有一丝慌乱。
乍回这烟花之地,朱棣看着处处灯红酒绿、繁花似锦,只觉得像在做梦似的,曾经那么的熟悉,如今却如此的遥远。再看看街市上、衙门里的那些堆着笑得、带着苦的、或者仰着嘴桀骜得不可一世的、或是麻木犹如行尸却还苦巴巴自得其乐自欺欺人的,看着他们互相调侃、互相挤兑,朱棣只觉得可笑,而又厌恶。
这些人不就如草席上的虱子、臭肉里的蛀虫一样吗,除了窝在定点儿大的地方吸血攀咬,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又做过些什么呢?这些人,就是大明的子民?难道太子朱标每天念念有词的爱民如子,爱的就是这些人?就是这些嘴脸?
等他们到战场上打上一战,看看滚落的头颅,看看溅到脸色的鲜血,能有点血性的时候的再说吧——想着,朱棣嘴角扬了扬,猛抽了一下马鞭,直奔东安门外的燕王府而去。
…………………………………………………………………………………………………………………………………………………………………………………………………………………
最近太忙了,没时间更新,周日也没时间更。
只有半夜把今天抽空写的录下来发了,明早六点就得起,他妹儿的。
过两天就好了!
第二十三章 【纪纲奏事】
东安门外的燕王府自朱棣就藩之后就遣散了家丁奴仆,平日里也无人打理,彻底闲置了下来。这是道衍和尚的主意,说是为了避开嫌疑。其实暗地里,都是由纪纲在派人看护着。此番朱棣回京奔丧,行脚匆忙,便分成了三拨:先由郑和在前面打点,留下王妃徐仪华以及长子朱高炽由朱能护卫着乘舟走水路缓缓而下,自己则骑马日夜兼程赶回应天。
先行的郑和一到应天,纪纲就与他接上了头。纪纲如今暗地里掌握着极大地势力,应天府但有一些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因而早预备了一批信得过的丫鬟、婢女,只等郑和一回来便送进了燕王府,帮着整肃内外。因而当朱棣到府时,燕王府早已经归置得十分干净齐整。
朱棣匆匆入内,由丫鬟们伺候着成汤沐浴,洗去了风尘,又换上了白白的孝服,这才趋步到了书房见早在里面等候的纪纲。纪纲也是许久没见燕王,此时见一身白服的朱棣进来,慌忙拜了下去:“纪纲拜见殿下千岁!”
朱棣从郑和手里接过清茶,呷了一口,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这才摆了摆手,淡淡地叫起:“纪纲,你起来吧”。言语间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魄,惊得纪纲也是一个激灵,暗叹这位年轻王爷的气宇越发的迫人了。
纪纲随着朱棣的话爬了起来,想说些讨好机巧的话,舔着舌头要说,却觉得在这位燕王面前心底有些无端的慌乱,便又生生地咽了回去,只是垂首侍立,却还是忍不住拿眼偷偷觑着朱棣的脸色。
只见朱棣的脸庞黝黑、消瘦了不少,也还没续须,一对卧蚕眉下的凤目炯炯有神,内里却藏着冷酷,寒意逼人。
朱棣端端正正地坐在太师椅上,比之从前的沉稳更多了些许冷静和无畏,却也正拿眼打量纪纲,仍旧是那副英俊潇洒的模样儿,只是外里少了以前的机巧,多了一些深谋远虑似的气度。想来是因为掌了这偌大权利的缘故。一个人掌权久了,久而久之就会深沉一些,这是谁都避不了。
朱棣远在北平时,其实常常会担忧这位轻浮的花花公子,一朝掌权之后会不会横生枝节、多出许多变故,亦或者另投他人,又或者自立门户?他如今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力,而且他知道的秘密也着实不少,他真的可靠吗?朱棣并不十分地有把握,因而暗地里几次三番给道衍和张玉留意此人行迹。因道衍回复均是此人可信,朱棣也这才渐渐就放下心来。
如今见纪纲恭敬的模样儿,朱棣算是彻底放心了,不禁十分齐和地笑了起来:“哈哈哈,好你个纪纲,敢这么瞧本王的,可没几个人啊。看来当初本王并没有走眼,你果然是个胆壮的汉子,全没有那些小人辈的猥琐与瑟缩。好!好啊——”
纪纲也不料燕王不仅不怪罪自己的失礼,反而夸奖自己,不禁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朱棣放下茶杯,起身踱了两步,抬起了双手,郑和会意、连忙上前替他整理衣裳。朱棣闭目沉吟,一边说道:“本王得赶紧进宫为皇后守孝,恐怕得有一阵子不能回来了。你有什么要紧的事儿,或是觉得有什么该让本王知道的事,捡着重要地说了吧。”
纪纲掌握着天下耳目,钳制了数以百计的官员,他所能收罗到的明里、暗里的信息是最多的,也是最全的。此时听朱棣相问,忙蹙眉沉吟了一下,将要紧的事捋了一捋,也不多废话,直接说事儿道:“嗯,前些日子,永嘉侯朱亮祖被万岁召入京,与其长子朱暹两个,被万岁下令鞭死了。朱暹还被剥了皮!”
“什么?”朱棣原本闭着的眸子猛地睁开,这个消息太骇人了,永嘉侯朱亮祖那可是灭陈友谅、绞张士诚,随廖永忠平两广的老功臣了,怎么说杀就杀了呢?而且还是被鞭死,长子还被剥了皮,这得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才能落得如此下场啊?胡惟庸试图谋逆都没有受此毒刑。
“是什么缘故?”
“听说是在广东时朱亮祖受人贿赂,帮助当地恶霸危害乡里,被知县道同弹劾。朱亮祖得信后也上折子弹劾道同。由于朱亮祖用的是军马加急递送进京,他的奏折就先于道同被送至京师。万岁看到朱亮祖奏折后,因朱亮祖乃是老臣,觉得信得过,便命人斩杀了道同。哪里知道道同的奏章随后也送了进来,万岁至此方才知道了事情真相,便解了朱亮祖兵权并召回京师,鞭杀在了午门外。”
朱棣听罢不禁呆了呆,若论起事情来,这朱亮祖被杀也算是罪有应得了。洪武皇帝年轻时可是受了不少恶霸、官军的作践,因而最容不得欺负百姓之人,会鞭杀朱亮祖,也是情理中的事。当年就藩时,在山阳秦王朱樉的行舟上朱棣也曾见过这个朱亮祖,此人骄横跋扈,当时就已见的。只是,当时自己硬闯秦王的行舟方才撞见了偷偷与秦王相见的朱亮祖,否则至死也不会想到这个一个功臣也会依附于秦王的。所以,知道底细的,似乎只有当时行舟上的几个人。那些人里头,山阳县令徐旺已经被自己一刀杀了,其余人都是秦王府的宾客。如今朱亮祖被弹劾,进而被杀,秦王会不会因此怀疑是自己偷偷做的手脚呢?毕竟,帮太子朱标嫌疑的人是自己,破了栖霞山秦王私邸的人也是自己啊。
想着朱棣也不禁皱眉,沉吟着问:“秦王可曾回京?”
“秦王是和晋王一道儿回京的,已经回来三天了!”纪纲拿捏着回道,仰脸见朱棣无话,便又接着说:“还有一件事儿,殿下可能还不知道——”
朱棣正沉吟着如何与秦晋二王相见,听了不禁一愣,抬眼问道:“何事?”
“上次与我一同去山阳县逼问茹太素的那位大理寺丞徐贲,已经被秦王杀了!”
朱棣顿时一惊,推开一旁正给自己整理衣裳的郑和,踱了过去:“什么?徐贲被杀了?他不是去了广西做参议么?秦王为什么杀他?可有什么说法?”
纪纲虽并不喜欢徐贲此人,可也知道徐贲与朱棣的交情,此时见朱棣变了脸色,忽然觉得心慌,讷讷回道:“说。。。。。。说是徐贲负责转运秦晋两地军粮时,督促不力,致使守军断粮三日,便把他杀了,以定军心!”
“砰”的一声,朱棣一拳击在了桌案上,面目变得有些可怕:“欲加之罪,欲加之罪。。。。。。这哪里是冲徐贲去的,分明是冲着本王来到的。只可惜,哼哼,徐贲做了刀下冤魂——”
第二十四章 【王子座师】
皇后马氏的梓棺安置在坤宁宫的正殿,殿前设着几筵,四周挂满了白绫,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