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89章

燕王朱棣-第89章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达自失的一笑,摇了摇头:“话?。。。。。。道衍大师却是没有。只不过在应天时,他曾来寻我,与我长谈了一次。”

  朱棣心中更加吃惊了,也不禁诧异,道衍和尚素来虑事极深极密,从不犯错,他这么贸贸然地去寻魏国公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老臣做什么呢?朱棣眉毛挑了挑,嚅了嚅嘴想说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于是假意举杯饮了一口茶掩了过去。

  徐达呢,仍旧是神色不动,十分沉静的模样儿,淡淡地说:“我原以为他要与我谈佛法,不想说的都是朝务。更骇然的,还是他对朝政、对天下大事洞若观火的见解,听其一席话,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啊。看着此人才具,比之当年的诚意伯刘伯温,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迁秦晋流民来北平、调李彧来北平做承宣布政使,也都是他的主意。如今看北平的形势,这两步棋都下到了棋眼里,很有做活大局的味道啊。殿下有这样的朋友,可不是一大幸事吗?”

  朱棣听得一愣,原来迁徙流民、调李彧做布政使都是大头和尚的主意啊,可堂堂一个魏国公为什么会对道衍言听计从呢?是道衍和尚有苏秦的辩才说服了他,还是。。。。。。还是徐达其实已然看清道衍的身份和用意,也有要助自己夺嫡的意思呢?

  想了一会,朱棣也觉得摸不清头绪,但不论如何,无论是魏国公徐达还是和尚道衍,那都是自己很信得着的人,也不急于在这上头较真,故而一笑,转了话题:“哦?哦,哈哈哈。这些都是琐碎之事罢了,不说也罢。此次用兵,不知魏国公是如何想法呢?本王也想学上一学呢。”

  徐达也只淡淡一笑,点了点头:“用兵之事,光是闲坐清谈是学不着什么的。殿下若是有意,明日可以带上府上的护卫来中军大营,随我们这些老骨头们摆一摆沙盘如何啊?”

  


第十四章 【燕王从军】


  北征大军的中军并没有随大队人马去密云,而是在离云平驿场不远的牛栏山设了中军大营,由总兵马云和参将周鹗、吴立领着一万精兵依着品字形安下了营寨,留下偌大的操演空地却是直直的正对云平驿场。显然这个品字阵防的不是北边,而是云平驿场、或是云平驿场身后的北平府。

  此时日近酉时,燕王朱棣领着郑和、邱福、朱能、张武、柳升、谭渊等一干近卫来到了营寨门口,却被一队满副盔甲的兵丁手持长矛给拦了下来。朱棣等人下了马,朝里面瞟了瞟,原来里头军士正在出操,时不时传来喊声震天。

  燕王朱棣虽然从未征战,却常在中都军营里摸爬滚打,年少时朱元璋忙于征战,朱棣因得不到看顾,也时常在军营里使刀弄枪,很讨军士喜爱,故而虽见徐达军营规整肃然,却也并不稀奇。只见朱棣与身旁的一众护卫相视一笑:“魏国公虎威不凡,看来咱们还是得下马求见才是。”

  众人都知徐达与他的关系,情知是在玩笑,也不以为意,邱福已是上前一步,朝军校抱了抱拳,指着一旁的朱棣道:“这位是四皇子燕王殿下,来此与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颍川侯傅友德商讨北征用兵事,有劳通报!”

  军校一听是燕王造访,抬眼看了看居中稳稳站着的敦实男子,但见他一身不怒自威的贵气,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已是信了,忙带头领着兵丁跪了下去:“卑职拜见燕王殿下千岁,征虏大将军正与左副将军、右副将军正在大帐议事,卑职这就去禀报!”说着就一溜烟小跑着进去了,却仍是留下朱棣等人侯在营寨外面。

  只过了移时,营内忽然擂鼓大作,接着就是“蹄啼啼”地脚步山响,紧接着“吱嘎”一声营寨的中门大开。朱棣等人举目看去,只见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颍川侯傅友德领着马云、周鹗、吴立等十余名中军将佐大踏步迎了出来。徐达一行人穿着鲜亮的甲胄来到朱棣等人跟前,屈膝跪了下去:“征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汤和、右副将军傅友德率北征中军将校人等跪迎燕王殿下千岁——”,语毕,徐达等人都生生地将头叩了下去。

  朱棣赶紧上前扶起徐达、汤和、傅友德等人,笑道:“本王是来此向三位老帅学习来的,岂敢受如此大礼呢?”说着又朝徐达等人身后的将校抱了报拳,高声道:“本王即日起就与诸位兄弟同吃同睡、同生同死,一处出操,一处杀敌,一处吃肉喝酒,不知可好啊?啊?哈哈哈”。

  这些个低级将校何曾见过这样的皇子啊?就算是一般的勋贵人家子弟,也常在他们面前颐指气使。如今这么一位皇子、一位藩王,竟然与自己兄弟相称,要与自己同生同死,众人脸上都放出光来,心中对朱棣大起好感,于是齐声应道:“好,好呀。。。。。。愿随殿下杀敌,同生同死。。。。。。”

  徐达和汤和、傅友德等人都忍不住相视一笑,忙让开一条道儿:“请殿下入营检阅中军——”

  朱棣一笑,在徐达、汤和、傅友德及一众军校的簇拥下踱入营寨,顿时“咚咚咚”鼓声又作,但见两排中军大旗迎风开道,旗后密密麻麻钉子一样站满了兵丁,眼见他们进来,立时单膝跪了下去:“燕王殿下千岁——”,声音整齐划一、齐声震天。

  年轻的燕王兴奋得心头突突乱跳、血气上涌,强自镇定着心头的激动,含笑着朝众军士点了点头,高声道:“将士们请起。本王得与众勇士们征战沙场,就算马革裹尸,也是一大幸事!都起来罢——”

  那些个粗野的军士许多人虽不明白马革裹尸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位王爷要跟他们一起征战沙场这句话却是听明白了的,也觉得激动,立时又是一阵叫好声震天而起。

  徐达面无表情随着朱棣来到中军大帐,替朱棣挑开了帘幕迎了进去,转身朝身后的总兵马云道:“马总兵,你去安顿一下殿下带来的护卫”,说着也要迈步入内,却停住了,又说:“中军的午操不可废了,你去督促军校,操演仍要继续,闲时少了一刻功夫,战时可就是生死大事了。周鹗、吴立守在营帐外,任谁也不许靠近营帐一步!”说完这才最后迈入大帐!

  此时朱棣已然在营帐内踱着步子,一边四处打量这座帅帐,却见里面除了宽敞些之外,与其他营帐并没有二致。只见帐内上首的正中摆着一张桌案,想是因帐内昏暗,案上点着一盏黑铁油灯压在地图上,灯上火光如豆,照得图纸若明若暗。桌案的后面除了挂着一柄陈旧的老剑,剑上什么挂饰也没有,就连一般武将都喜爱的红稠缎带都没有挂一条。若说这座帅帐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桌案西侧的空地上用一个无盖的大木箱装着一个沙盘,沙盘上丘陵、官道、湖水都用小旗一一标注,却是燕山一带的地形图。

  眼见朱棣看着沙盘纳罕,刚刚踱入营帐的徐达难得的笑了起来:“殿下,我在应天府百无聊赖,只有四个癖好打发时间,这四个癖好别无其他,就是钓鱼、读书、下棋,还有一个呢,就是摆弄这个沙盘,哈哈哈。若说起来啊,四个喜好里,下棋要数第一,一日不下就有如婴儿断乳般难受。下棋之后,就是摆弄沙盘了,哎,毕竟在沙场上过了大半辈子了,有的没的,还是不免会心痒手痒的——”。

  汤和和傅友德都是征战沙场半生的人,虽然性格各有不同,可都有同样的经历,也最能解得徐达胸中的寂寞之苦,听他如此说,也都不禁抚掌而笑。

  徐达是大明的棋王,这是满天下的人都知道的事,当年与洪武皇帝朱元璋对弈,不仅大胜,更是将棋局走成“万岁”二字,就连洪武皇帝都吃惊不已,从而将莫愁湖赏给了这位棋王,曾经对弈的小楼也因此得名“胜棋楼”。朱棣听他将下棋说成如婴儿断乳,也是失笑。

  


第十五章 【算无遗策】


  众人说笑间已是围拢在沙盘的四周,徐达将桌案的油灯拿了过来挨着朱棣照着光亮。朱棣好奇地观望了半响,忽然指着一处问道:“魏国公,咱们这中军大营可是在这里?”

  徐达赞赏地点了点头:“正是!殿下请看,这前是顺义,后是怀柔和密云,东侧一条水流直通密云水库,此处正是咱们安营扎寨的牛栏山!”

  “魏国公为何将中军大营安在了这牛栏山,却将左右两军布防到了密云水库?这。。。。。。两下里相距十余里地,岂不是指挥不便?”朱棣从徐达手中接过油灯,靠近了沙盘一边看一边诧异地问道。

  这其实也是汤和和傅友德不解之处,因而二人也都抬头拿眼看向徐达。

  徐达仍旧一副面无表情的淡然模样儿,也看了看汤、傅二人,方才淡淡地说:“北征前皇上曾召集我、信国公和颍川侯三人密议,已定下了用兵方略,那就是侦察为先,诱敌深入。元兵善骑射,在草原大漠四处奔杀,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不易得其行迹。如今我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急的是元兵,处于劣势的也是元兵。所以我们当以稳为先,切忌用兵太急太奇,此所谓以正抑奇啊”。

  朱棣听了心下暗服,这些多年的经验对着沙盘这么讲出来,越发的透彻,这确是对元用兵的不二宗旨了,却皱着眉想了想,忽然又道:“魏国公,所谓正奇之道,似乎与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所用之法有些相似,不知是也不是?”

  徐达万不料朱棣举一反三、如此敏捷,愣了一下,旋即点了点头,却不善赞誉言辞,只是淡淡地说:“嗯,殿下这话说得极恰到好处。中华千年史书,里面什么学问没有啊?若说起草原轻骑,最好的材料莫出自于汉唐两朝。然在行军打仗上,唐出于汉。汉击匈奴,却起于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两位奇才。只是这舅甥二人的战法却有些不同,卫青善阵法,行的是正。霍去病善奇袭,行的是奇。这两人一正一奇,相辅相成,溃击匈奴千里之地。扬雄曾赞此二人‘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何其威风啊。殿下日后守在北平门户,少不了要与元兵打交道,很可以读读《汉书》,想来会大有裨益的。”

  朱棣见他敦敦教诲,心下不仅不以为杵,反而十分感动,不禁默默点了点头。

  徐达兴许也对卫、霍二人极为尊崇,说起二人典故,也是长吁了口气,抬眼间汤和等人都在看着自己,这才发现自己跑了题,干咳了一声继续道:“咳,所以。。。。。。按着皇上的旨意,北征大军不宜轻举妄动。应先选好立足之地,派军出塞刺探敌情,若有埋伏,则诱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击之;若无埋伏,则以精兵直捣其营,占了要地,以备反攻。”

  说到这儿,已将这次北征的宗旨点得十分清楚了,这也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方略,众人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可也对徐达对战略拿捏如此透彻而钦服!

  徐达石头一样立在沙盘边上,愣愣地端详着沙盘出了一会神,舔着有些发干的嘴唇又接着说道:“如今皇上分拨了南北两路出兵。西凉、云南的元兵极弱,可南路却分了二十万兵。北路有太尉纳哈怵屯领兵二十万犯金山,还有老将朵儿不花兵犯永平,都是极难对付的角色,可是咱们北路军只分了七万多兵。所以皇上定是要以迅雷之势平了云南和西凉,而后才是北路军与元兵决战之时。所以,按着皇上的方略,北边一时半会只能打小战,不会有大战。既如此,咱们远到北平,我也有五年不与北平的将士见面了,可若是大战打起来,北平的军士定然也是要参加的。所以,如今安定北平,布好燕山防卫才是根本,在此之后才是派奇兵出塞,引敌深入。所以中军大营,如今绝不能离北平太远。定在这牛栏山,后可定北平,前可接应怀柔、密云的左右两军,也可防卫流民,这才是我的本意啊!”

  一席话说完,众人都有焕然大悟之感,万不料这位有些消瘦、面容沉郁的魏国公须臾之间竟然思虑得如此缜密,安排得这么周详,想得如此透彻,难怪他战无不胜,被称为大明的战神,建了不世之功了。

  朱棣顺着沙盘看了又看,掂量着要控着北平、又要挨着燕山、还要便于出奇兵侦察元兵、还得防卫流民闹事,哪里还还能寻得着比这牛栏山更好的地方啊?也是讷讷称奇,许久又问:“魏国公,这牛栏山确是驻中军的好去处。只是你为何要将左右两军派往怀柔和密云水库呢?这里面可是还有什么文章?”

  见朱棣巴望着看着自己,一副求教模样儿,身为岳丈的徐达哪里还有不说的道理?

  只见徐达靠近了沙盘,一边指点着一边说道:“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