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104章

燕王朱棣-第104章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看来,还是柳兄弟的法子好一些,既可照应李府,也可探听消息。还请殿下三思而行才是。”

  朱棣本就是深沉缜密之人,此时也早已品出里面的味儿来,冷着脸呆了呆,已是打消了亲探李彧的念头,却并不多言,沉着脸冷冷道:“给本王备马,本王这就回府!”

  柳升和房胜一愣,情知自己所劝奏效,也不再多辩,稍一准备便随着朱棣打马直奔燕王府。直送朱棣入了府门,柳升这才自去寻布政使李彧,却不想李彧并不在府里。柳升无奈,想着事体重大,也只得耐着性子在李府苦等,须臾不敢离开。

  此时的李彧早得了消息,知道自己大祸将至,早将府里的下人遣散了,妻子老母也都送往了苏州老宅,这才独自漫步,沿街踱往了燕王府西南角的大庆寿寺。

  大庆寿寺始建于金章宗大定年间,因内有海云大师九层灵塔和可庵法师七层灵塔,双塔均以八角密檐砖建,东西比肩而立,故而大庆寿寺有名曰双塔寺。寺内松树繁茂,树阴密布,景色十分秀美,更有流水横贯东西,前后以“飞渡桥”、“飞虹桥”相连贯通。

  此时因是傍晚时分,原本游客稀少的大庆寿寺越发的清幽僻静。李彧行至二桥边,但见“飞渡桥”和“飞虹桥”上的金章宗的题字遒劲刚猛、王气逼人,可曾经横行天下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辛辛苦苦建立的金朝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想想自己从张士诚手下名声鹊起,至张士诚兵败流落街头,差点饿死路边,亏得魏国公徐达将自己救起,又一步步做到明王朝的布政使高位,可如今呢,只怕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命运。如此起起伏伏,临到最后回头一想,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黯然滋味儿。人活一世,祸福交替,可到最后都免不了成为一堆黄土罢了,曾经的祸,曾经的福,又还有什么意趣呢?

  想着,李彧不禁万般感慨,呆了呆,悠然吟道:“宝刹都城内,今朝旷野中。浮图瞻宝志,书记忆刘聪。画屋烟花绕,青松雨露浓。徘徊增感慨,历落问英雄。”

  一阵冷风袭来,李彧只觉得一股凉意从心头而发直入骨髓,便在这时,忽然身后有人接口吟道:“书记去已久,令人动慨慷。但能成事业,不解制纲常。花落重城晚,云沉大野荒。

  卢沟三尺土,春雨树苍苍。”

  李彧闻声扭头看去,却是一名身着黑衣的中年胖大和尚,和尚身材很是高大,满脸惨白的病容,只一对三角眼闪着慑人的光亮,令人心底无端地发颤。只见这和尚嘴角吊着笑意,不紧不慢地趋步而来,口中调侃道:“这位施主好重的暮气啊。如此春色,生机勃勃,怎得就惹出施主如许黯然神伤呢?”

  “‘但能成事业,不解制纲常’。。。。。。大师好大的志向啊”,李彧打量着来人,一边反唇相讥道:“如此志向,倒不像是出家人了——”

  黑衣和尚轻轻一笑,毫不介意地来到李彧跟前,上前端详了片刻,忽然道:“施主气宇沉稳静娴,必是有才之人。眉宇间藏着贵气,怕是官身吧?”

  李彧一愣,冷冷道:“大师眼力倒好。只不知佛法普度的高僧,何时开始也学那些江湖术士,替人看命相面了?”

  “佛法可渡世人,可是何为世人?”黑衣和尚一笑问道。

  什么是人?李彧被问得也是一愣,又如何能答得上来?

  和尚得意地笑了起来:“世人皆有一副臭皮囊,此乃形也。世人所历之事不同,所读之书不同,气宇自也不同,此乃神也。形神兼备,则是世人。佛要普度世人,又如何能不知世人?”

  这确是闻所未闻的一番高论,李彧也不禁心服,这才恭敬了起来:“大师高论,令人耳目一新。不知大师法号?在这大庆寿寺里司何职?”

  “贫僧法号道衍,乃是此间住持和尚”

  “啊?原来是道衍大师?”李彧惊道:“哎呀呀,在下北平布政使李彧;来此正是有事要请大师帮忙的啊。不想在此遇上,真是缘法。”

  


第四十五章 【贪墨真相】


  道衍听说来人居然是这段日子里处于风口浪尖的北平布政使李彧,也是暗暗吃了一惊,心下想,人人都在找你,却原来到这大庆寿寺里躲清静来了。虽如此,道衍一时却拿不准这个即将被锦衣卫抓捕入京的李彧来找自己的原由,故而装作诧异的模样儿,挑着不紧要的事问道:“哦?哦。。。。。。原来是李大人,贫僧眼拙,还请恕罪才是”,说着躬身合十念了一声佛,心下却千回百转地揣度着李彧的来意。

  李彧一把扶住道衍:“大师乃是当世高人,何必多礼?在下如何敢当?”

  道衍定了定身子,打量着李彧的气色,却还沉着,只是眉眼间有些黯然和落寞:“李大人,方才您说有事要请贫僧帮忙?不知我这方外之人能为大人做什么呢?而且。。。。。。贫僧今天应该是与大人初次见面吧?请恕贫僧愚钝了,却不知大人又是从何处知晓了贫僧的法号的呢?”

  “哦”,李彧不置可否地应道,许久又叹了口气:“哎,昔日里在下常与魏国公闲聊,魏国公曾言及他与大师秉烛夜聊之事,说大师见识超群、智谋深远,实乃是不世出的高人。说起来,大师的法号,也可谓如雷贯耳了。”

  原来是刚刚故去的魏国公徐达说起自己的。道衍这才想起,徐达出征北平前,自己曾夜探魏国公府,与这位燕王的岳丈、天下第一战将说起了北平之事,并设谋迁流民于燕山、调近人掌管北平布政,这才有了后来魏国公请旨迁李彧到了北平,掌管北征后勤军需的事。只是如今魏国公无端暴毙,而这位布政使李彧也不日将被押解入京、生死难料,世间事真可谓变化莫测。

  想到魏国公徐达,道衍不禁满脸肃穆:“阿弥陀佛,魏国公贤德之人,得其谬赞,贫僧也是三生有幸了。”

  “嗯。。。。。。哎。。。。。。”

  因说起徐达,气氛顿时就僵住了。道衍觑着一脸悲苦之色的李彧,忽然问:“李大人,贫僧虽是方外之人,可最近也听到了一些流言,不知。。。。。。大人知道与否?”

  李彧没料到道衍都知晓了自己被举发之事,也是一愣,许久方沉郁地点了点头:“在下正是因为此事,才来此寻大师帮忙的。”

  道衍原本撵着佛珠的手不禁停了下来,一对三角眼闪着精光,不住在李彧脸上扫视:“莫非。。。。。。李大人是要贫僧来帮您脱此劫难?”

  李彧眉毛一挑,忽然似笑非笑起来:“嗯?嗯。。。。。。大师果然高人,在下来此正是想请大师给我出出主意,看能否逃出生天呢?”

  道衍嘴角吊着笑,并不十分信得及李彧的话:“嘿嘿,李大人太高看贫僧了,贫僧只是高人,又不是神人。如今皇上派来拿人的锦衣卫都已经在路上了,贫僧。。。。。。。也是无计可施啊。”

  “哦”,李彧似乎对道衍的回答并不意外,继续笑问:“嘿嘿,看来在下是免不了要去京师走上一走了,哎。。。。。。不过依着大师看,在下这一趟京师之行,吉凶如何?”

  “阿弥陀佛”,道衍并不拐弯抹角:“李大人此行恐凶多吉少!”

  “哦?”李彧一愣,旋即却狂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单凭此断语,大师便担得高人这一断语”。

  见李彧这副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气,道衍又是诧异又是赞赏:“李大人参透生死,真是令人称羡,也令贫僧折服。不过。。。。。。贫僧还是想冒昧问一句——传言御史余敏和丁廷举告发大人伙同提刑按察使赵全德、户部侍郎郭桓等相互勾结吞盗官粮,不知是真是假?”

  李彧又是一愣,暗想这胖和尚说话也太直来直去、不弄玄虚了一些吧,可如今事态紧急,也确是不愿多费唇舌打马虎眼,故而也豪气地一笑,无所谓地点了点头:“确有此事!在下自洪武十六年起便有贪墨之事。余敏和丁廷举虽然都是宵小之辈,可他们上的这份奏章,却并无半点虚言!”

  “什么?大人你。。。。。。”,此时就连道衍都吃惊不小。这些事原以为只是秦晋二王故意支使,背后诬陷罢了。却不想这李彧竟真的做了贪墨不法的事儿。这个情由,只怕燕王也是不曾想到的。

  “不错”,李彧似乎看透了道衍心中所想,神情间却竟还不无得意:“其实自洪武十四年起,在下就发现不少官员偷偷在做盗用官粮官银之事,户部侍郎郭恒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在下几次三番搜罗证据想要参劾,不想魏国公却忽然保举在下到了这北平做布政使。嘿嘿,北平要用兵,粮草自然最为紧要,追查贪墨的事在下就停了下来。到洪武十六年,北平用兵大胜,魏国公也被皇上调回京师养病。在下瞧着局势。。。。。。嘿嘿,与其继续追查这个案子,不如要挟郭恒等人,也分一杯羹来得实在一些。”

  “什么?大人这是。。。。。。”,道衍不禁愕然:这李彧原是要追查参劾郭恒等人,怎得到了最后又变成要挟郭恒、伙同贪墨了呢?这事儿透着稀奇,饶道衍智谋过人,也只是隐隐觉得李彧如此做法定有深意罢了,可个中情由,只怕李彧自己才能知晓。

  李彧忽然笑了笑,神情间有些凄楚,又有些得意:“嘿嘿,大师定是觉得在下若不是疯了,便是魏国公看走了眼,在下实是个虚伪贪财的无骨小人,是也不是?”

  道衍神情肃然,眼中冒着鬼火一样的光亮,动也不动地紧盯着李彧,似乎要从他脸上看透他的用心,猜透他的用意似的。

  “大师不用猜了”,李彧笑着摆了摆手,眼中却含着泪光:“在下宦海沉浮数十年,几经起落,早知人心的险恶,更知朝局的机关。哼,魏国公被调回京师,在下就料到他会凶多吉少了。魏国公于在下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情,在下苟延残喘,还愿意在这官场厮混,全是为报魏国公恩情,不愿让他失望罢了。哼哼,魏国公一去,在下这个北平布政使也是做不久的,也做不了什么事儿了。我知魏国公对燕王殿下的良苦用心,嘿嘿,这一条,想来大师也是知道的吧?”

  道衍听他话中深意,竟然知道了不少底细,心下也有些骇然,暗暗庆幸此人将被押解入京,离死不远,也就少了活口。

  李彧却不理会道衍,继续说道:“哼,说得不恭敬些,魏国公调入京师时,在下便料到了他的今日。当今万岁是何等样人?岂会容得下他这么一个功勋盖世、威望滔天的人?哎。。。。。。魏国公若去了,在下也自当追随,不会苟活的。所以。。。。。。在下想。。。。。。与其去弹劾郭恒等人,撞个鱼死网破,不如趁着如今还掌着北平布政,为燕王殿下积蓄些许粮草,也算是报魏国公的恩情了。”

  


第四十六章 【理财奇人】


  听李彧说自己贪墨官粮竟是为了替燕王积蓄粮草,道衍不禁愕然,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李彧:“什么?你说你贪墨是为了燕王?据贫僧所知,王府的一应用度都是由朝廷供给,何来积蓄粮草一说?”

  “我知你不信”,李彧莫测高深地笑了笑:“不仅你不信,我料定世人都不会相信的。嘿嘿,也正因为世人都想不到,我才敢做这件事儿、我才能做这件事儿。否则。。。。。。岂不是把燕王殿下拖入苦海么?”

  李彧闲适地踱了两步,望着远处的夕阳如血、出了一会儿神,似在回忆往事一般喃喃道:“几年前我就发现一些官员背地里在做贪墨官粮官银的事儿,而且这些人似乎都与秦王和晋王有些瓜葛。更奇怪的,还是他们贪墨粮草、却并不据为己有,而是偷偷地运往了秦晋之地。哼,在下曾悄悄派人去探察过。。。。。。大师就算是神仙,只怕也想不到他们那边是怎样一副光景?嘿嘿,看起来秦王和晋王留恋美酒女色、胸无大志,可是暗地里却在囤积粮草、打造兵器、圈养战马,嘿嘿,就算傻子,怕都能猜得到他们这是要干什么了吧?”

  这些事,其实纪纲早就传来过消息,只是道衍觉得洪武皇帝还在世,时局还没到那个地步,若是冒进不仅于事无益,反而只会惹祸上身,所以对秦晋二王的做法只是冷眼旁观罢了,不想这些事却将李彧惹了出来。

  “所以。。。。。。你就用收罗到的证据要挟他们,也要去分一杯羹,为燕王殿下出头、为燕王殿下积蓄实力?”道衍望着这位大祸临头的布政使,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敬意来。

  李彧点了点头,冷冷一笑:“哼,无粮不聚兵嘛。当年皇上若不是听了高升‘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如何能斗得过实力远胜于自己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呢?如今。。。。。。只怕又是一出三国梦呢。燕王殿下忠直英武之人,只管在战场上拼命杀敌,不似其他人那么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