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一品 >

第312章

大唐一品-第312章

小说: 大唐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丝异样的神色来,不由的望着韦挺,双眼中更是迷茫之色。

    “陛下此举到底是何用意?”韦思仁不由的失声道。不光是他,就是其他众人脸上也是充斥着一丝疑问,前脚命蜀王卢恪、越王卢承烈代替天子祭祀,这边却是建立了东宫六率。东宫六率一般都是太子单独开府之后才有的权力,这也表明着太子已经正式成为一国储君,定下了君臣名分,就是亲王皇子见了太子卢承祖都得行君臣之礼。在东宫六率之后,想必就是置下文武官吏,诸如洗马、祭酒等等官位,足见一个相当庞大的幕僚团队,也可以参与国事的处理。

    “天子多时喜怒无常,帝王之心,高高在上,根本不是常人能够猜测到的。”好半响,韦挺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疑问来。其余众人也都点了点头,脸上也都露出一丝惴惴不安的神情,眼珠转动,却仿佛是在思索着什么。

    “好了,好了,都散了吧!”韦思仁脸上一脸的阴霾之色来,不耐烦的站了起来,挥了挥手,对待大厅内众多官员,众多关陇世家子弟,如同驱猪狗一般,尽数将这些人都赶了出去。众人虽然心中微微有些异样,但是却又没有办法,如今的关陇世家势力弱小,三大天下财阀之中,关东世家势力最大,江左有个岑文本,还有一个陈叔达,势力也是很强悍的,只有关中,只有一个韦挺入了宣德殿,成了宰辅,这些人也只有寻找韦挺来庇护,连带着韦思仁三兄弟也水涨船高,也成了众人不敢得罪的对象。

    “好了,都退下去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得倦怠了政务。否则莫说陛下,就是本官也会对尔等进行严惩。李瑗的案情一定要深挖深刨,不能放走一个罪犯。”韦挺也站起身来,忍不住皱着眉头吩咐道。

    “遵大人吩咐。”既然韦挺都发话了,众人更是不能停留在这里,纷纷告辞而去,一时间大厅内,只剩下韦挺等人,相坐无言。

    “韦大人,您说陛下这是为什么?若是要重用太子殿下的话,这次也就不用让蜀王和越王殿下去胜州了。”韦思言站起身来,不满的说道。

    “无他,平衡尔!”韦挺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迟早是要开府的,东宫六率也是按照规矩建立起来的,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崔仁师此人在朝中有许多的实力,或为明或为暗,这些都是陛下所担心的,为了防备崔仁师,才会让凉王领着蜀王和越王去胜州,就是借蜀王和越王之手,来牵制崔仁师。你们想想,若是这个时候,陛下要建东宫六率,近两万兵马进入东宫,壮大了东宫的力量。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但是皇后家族却是不弱的,那些朝臣们一旦见到太子实力大增,还不都跑出巴结太子殿下了,以为了以后能得到一个好的位置。所以陛下才会抬出两位王子来,用来平衡朝廷中局势。”

    “照大人这么说,那大皇子是没有希望了?”韦思仁惊讶的说道。

    “老王爷一去,大皇子就失去了支柱了,根本无缘太子之位,哼哼,就算老王爷还在世他也是没有机会的。”韦挺冷笑道:“他不过是阴氏所生,当初,陛下可是灭了阴氏一族的,更何况,对阴氏的感情更是在诸位皇妃之下,阴氏所生的皇子,又岂会入陛下法眼。再说,大皇子生性残忍,非明主之相,陛下英明神武,岂会将大位传给他。倒是这个越王,越王,很有可能。”韦挺说到最后,脸上更是露出复杂的神色来。

东宫之争 第二百六十七回 本官很忙,过几天再说

    第二百六十七回 本官很忙,过几天再说

    “儿臣拜见父皇。”坤宁宫内。卢承祖面色英俊,酷似其母,双眼如寒星,行走之间,却是有着几分威严。已经初现一国之储君的风范了。只是面上的线条柔和,没有英武之色,倒是显的柔弱不已。

    “听说你今天去过东宫了?”卢照辞指着对面的锦凳,笑呵呵的说道:“怎么样,东宫你可看的习惯?”

    “还行,只是儿臣不喜欢一个人呆在东宫之中,父皇和母后都不在那里,儿臣一个人呆在那里不喜欢。”卢承祖拱了拱手说道:“只是崔大人总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独立,还说父皇当初在十八岁的时候,就纵横关中无敌手,说让孩儿学学父皇。他建议儿臣尽快搬到东宫去。”

    “那你的意思呢?”卢照辞脸上仍然是一脸的笑容,却是看不出他心里到底是在想着什么,或者干脆就是父子之间的闲聊而已。

    但是坐在他的旁边,皇后崔莹莹却是将心都提了上来。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她如何不知道自己枕边人的心思,所以在当初挑选太子的时候,她这个做母亲的就是反对立卢承祖为太子的。这皇家哪里有什么父子亲情的。一次小小的谈话,其中都是充斥着刀枪箭雨,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变数。

    “承祖,你也不小了,也是位列太子,不但要做诸兄弟姐妹们的表率,也要做群臣们的表率。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更是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不对的。”崔莹莹训完之后,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卢照辞一眼,却见他脸上并没有任何的不悦之色,这才放下心来,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儿臣明白了。”卢承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一番话,引起了自己父皇的反感,幸亏母亲在关键的时候点醒了自己,赶紧朝崔莹莹点了点头。

    “崔仁师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到底你的年纪太小了,还是等几年再说吧!”卢照辞叹了口气,道:“你身子弱,多好儒学,但是要知道,有的时候,仅仅是读些圣贤书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读书仅仅只是让你明理而已,而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你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卢承祖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样吧!待过几日,承烈回来了。你和他去大将军府,去拜大将军为师。好好的锻炼一下自己,你一个人在大将军那里也很孤单,就让承烈陪你吧!”卢照辞想了想,才说道。

    “父皇,听说大将军从来不收弟子的,他会收下儿臣吗?”卢承祖小脸上露出一丝担心之色来。正现着一丝懦弱之相来,让卢照辞又皱了皱眉头。堂堂的太子殿下就应该气度森严,英武而圣明,这种模样岂能当好一个太子。

    “朕会加封他为太子太傅的,让他指导你习武,掌兵。”卢照辞叹了口气道:“朕本就是马上夺取天下的,前隋末年,天下烽烟骤起,朕凭借族中千余私兵而战天下,才有了今日。虽然马上夺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若是不懂兵事,又如何能治理天下,统治天下呢!七月初六,武学中第二批完成学业的学子们就要奔赴各地军队之中。到时候,你和朕,恩,让越王也跟着一块吧!一起去看看。”

    “儿臣领命。”卢承祖赶紧应道,只是从他的神色中看的出来,他的心中并不愿意去见那些所谓的武学学子。还不如让他多读几本书来的实在呢!这种神情看的卢照辞夫妻二人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

    “好了。好了,你先回去吧!”崔莹莹看的明白,忍不住挥了挥手道:“这些日子,好生注意了,免的到时候,让大将军心生不快了。”

    “儿臣遵旨。”卢承祖赶紧站起身来,朝二人拜了一拜,方在宫女的带领下,出了坤宁宫。

    “陛下,你看这承祖?哎!”崔莹莹脸上的忧色更浓了,叹了口气道:“若是知道当初颉利不能攻破长安,也不会立他为太子了。更是不会引起朝野动荡不安了。”

    “哈哈,你这话可就说的天真了,若是不立他为太子,那立何人为太子?”卢照辞安慰道:“你为皇后,这就决定着他就为太子。这是改变不了的,除非你是不想当这个皇后了,算了,算了,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幸好承祖年纪尚幼,还是有机会慢慢让他改变的。呵呵,不要担心。”

    “臣妾倒不是担心他,臣妾担心的是大唐江山。”崔莹莹深深的吸了口气。道:“陛下历经艰辛万苦,才创下了千古伟业,手下文臣武将无数,各个都是英雄豪杰,要是要御使这样的人才,非盖世英主不可,非性情刚毅者不可,承祖性情懦弱,如何能驾驭的了他们。”

    “放心,会有办法的,就算没有办法,朕也会有万全之策的。”卢照辞想了想,叹息道:“崔仁师对太子的影响太大了。还想将自家女儿嫁给承祖,哼哼,朕可是听说了,你们崔氏是不愿意和皇家联姻的,今日怎么又想着和皇家联姻了?在他们心中,这个天下还是关东几大世家的吧!”

    “陛下若是不喜,就不要答应好了。这皇后乃是关东世家的,臣却认为太子妃不应该是关东世家的了,甚至,根本不应该是世家的。”崔莹莹淡淡的说道:“世家子女心机深沉,一旦嫁入帝王之家。就会在皇室和帝国之间徘徊,有心之人,会想着家族,前隋杨坚之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那按照皇后的意思是?”卢照辞双眼一亮,不由得惊讶的望着崔莹莹,这个观念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更为重要的是,崔莹莹也是世家子女,但是言语举动之上,却是站在皇室的立场之长,这是相当难得的。当然这也是卢照辞立她做皇后的重要原因。

    “在大唐所有的低级将士,或者说民间选取。”崔莹莹凤目中闪烁着一丝威严来,看她脸上的决然,显然这种想法已经想了很久了。这也是她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远离世家的方法之一。也更是避免了自家儿子被世家大族所影响。

    “这种方法可行。”卢照辞想了想,方点了点头,赞许的望了崔莹莹一眼。外戚干政,外戚篡位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尤其是在汉朝,外戚干政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甚至还出现了外戚篡位的现象,就在前朝,杨坚也是外戚篡位的例子,甚至就是卢照辞,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世家大族通过后宫的一些影响,足够可以对天子产生一些影响了。但是若是低级将领,或者说平民百姓,虽然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到底是弱了许多,因为他们的圈子是很难成为一个庞大的世家的,更是没有多少底蕴能对帝国产生影响。

    “其实,当初臣妾就是不同意崔仁师入宣德殿的。”崔莹莹又叹息道:“此人一旦入了宣德殿,手中权力就会大增,依附的人就多了,若是可以的话,陛下就让他离开宣德殿,做个散官也是可以的。”

    “皇后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到底是功臣,朕不能埋没了功臣。”卢照辞双目中闪烁着莫名之色,笑道:“不若就从太子起,外戚官位止步于宣德殿外,这样就能避免外戚操纵朝政,只可惜的是,这样一来,还是会有许多的人才被浪费掉啊!”

    “陛下,这个时候的大唐已经不是前隋末年时期了,大唐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只是要认真发掘而已。”崔莹莹脸上露出一丝温柔来。握着卢照辞的大手说道:“陛下是开国之君,所行之事。为后代帝王的表率,陛下所下的决定,后面的历代帝王都必须遵守,只有在这个时候下圣旨,以陛下开国之君的身份命令后代帝王,这样才能保证后代帝王遵守这道圣旨。”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个时候若是不做的话,太子恐怕也是无力可做了。”卢照辞双目中露出一丝决然来。在如今的大唐,主要矛盾已经从与草原颉利之间敌对关系转移到国内阶级矛盾了。卢照辞如今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幅度的限制世家的权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此刻若是不做的话,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做了,也许还会让这件事情像历史中的那样,待到数百年之后,世家才会慢慢的淡出朝堂。无论是卢照辞,或者下一任继位的君王,都是不会允许这一点的。

    “不光是太子殿下,甚至其他的皇子们正妃都不得是出自世家之中。”崔莹莹又说道。

    卢照辞闻言神情一愣,扫了崔莹莹一眼,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太子妃不出自世家,那是怕世家干涉朝政,若是其他的皇子们取了这些世家子女做正妃的话,容易引起萧墙之祸,尽管如今已经出现这个苗头了,但是若是没有世家在其后,所牵扯出来的人要少的多。

    就在皇宫内,卢照辞夫妻二人正在为自家子女婚事做下决定的时候,刚刚被任命为礼部郎中的窦义却是已经回到家中。虽然成功做了朝廷的官员,迈入了平常商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进入的阶层,但是窦义回到府中之后,并没有大肆宣扬,反而是相当低调,命人关闭府门,不得令人进入拜访。

    “父亲,如今你也是朝廷中的一员了,为何还如此小心谨慎?”窦义之子窦宽望着窦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