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群英三国 >

第248章

群英三国-第248章

小说: 群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方云这里的土地都是国有,这就使得地主阶级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
  倒是有不少世家承包了大批的土地,然后开出条件招募了一批雇农帮助他们耕种。一开始给出的工资几乎都是压榨型的,而大部分土地还在空置状态,所以农户们宁可另外承包土地自己当地主,也不给这些世家打工。
  连续两个月招募不到雇农,眼看就要错过春耕,政府自然要出面回收这些无法耕种的土地。至于世家原本支付的那些承包费用,退还大半,其他作为罚款没收。
  世家们这才意识到,这可不是有钱就能任性的地方了,没人耕种的话,那就算承包下来也有可能被政府回收了去。
  随着第一批承包的真正饱和,压榨型的招募制度,在不少良心农场主给出的高薪面前,再次败下阵来,大量耕农的流失使得世家不得不也调整了薪金。
  当然,也有少数火大的,直接带着家丁朝着那些良心农场主打过去。但却被警察发现,这些警察几乎都是退伍下来的士卒,本身就经历过一次次的血战,岂会害怕这种乡间斗殴?三下五除二的,就直接把那些世家的人都逮捕,狠狠的罚了一笔款子。
  这下子,大部分世家家主算什么明白了,世道变了……
  也不是没人有打算买通官吏的说法,但在以前,小吏几乎不可能有成为官员的可能。既然没办法升官,那就发财呗。也正因为这样,小吏的**程度往往比官员要严重得多。
  只是在方云这边的势力范围内,小吏都是大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才能上任,同时经过考成法连续三年获得优评,即可有升迁的机会。更别说,方云调整了官员和小吏的薪水,设置的绩效工资和工龄工资,同时配合社会的监管监督制度,使得小吏不敢轻易犯事。
  于是,官员居然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买通官员或者小吏。要不然,就是代价太大,还不如他们安分耕种要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乖乖耕种。
  然后少数聪明的,则不得不把目光看向了竞争最弱的工商业上面。食物若是不存在问题的话,显然唯有从商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以来货源的一般商人,和自产自销的作坊主,他们更多倾向于后者。
  当然,不排除,不少世家看着那么多人给自己打工,多少回找回昔日荣光的感慨。
  尤其郭嘉也举行了一次次的活动,进一步带动了并州的经济情况,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傻瓜,都会理智的做出选择。
  大量的世家,从地主开始向资本家转变。但就算这样。商业也不过是他们的副业。谁都清楚。只有读书习武入仕,才能够庇护家族。
  只是,目前势力范围内的学校较少,小学还好,至少普及到了各县。只是小学主要就是启蒙,先是扫扫盲,教导一些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然后就是一些基础算学。好歹不至于七加八都能算出十四来。
  目前,也只有各郡治所才会有一所中学,而且不少还在建设过程。考虑到师资的问题,每个学校大概可以招收一千人左右。好在方云没有强制要求六岁以上幼童,必须要义务上学,然后普及义务教育。所以能上学的,基本上都是有点家产的,至少也得是富农或者小商贩。但后者显然也不可能,那么轻易把家中的劳动力,送去学校。
  其实也不是方云不想。只是各种物资尚未到位,而且也怕引起这些世家的反弹。最重要的是。师资不够。若是单纯让某一州普及义务教育,这就显得有点厚此薄彼,也会使得外地的百姓大量迁徙到该地,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经过戏志才的泼冷水和郭嘉的分析,方云也不得不承认,在短期内,他还不具备普及义务教育的可能性。再说,若非高薪而且教育部门也算是公务员,只怕想要让那些原本可以出仕的学子,跑去当老师什么的,这几乎都不看。
  一般的私塾,都是那些告老还乡,又或者知道自己没什么出息的士子,才会新建并且自任教习,主要也有造福乡里的意思。就算是这样的私塾,能够教导的弟子也不超过二十人,多了教习也没那个精力顾及到。
  倒是军校那边,报名的学子比较多。显然不少世家都意识到了,如今天下即将大乱,这个时期将是文官不如武官的时期,而且有可能会持续个几十年。这段时间,最有前途的不是去就读中学或者专科院校,而是报名军校。
  成为一个军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说不得封侯拜将,这样才能够真正庇护到家族。
  针对这突入起来的报名潮,方云不得不给出一个标准,那就是所有报名军校的学子,必须要中学毕业。毕竟军校出来的,只能是军官。作为一个军官大字不识一个那显然说不过去,更别说在打仗的事实,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数据资料。
  不否认,也有些人脑袋不怎么样,但英勇善战的。只是到底这样的人比较少,历史上的名将,几乎都有一定的出身。哪怕是隋唐所谓的‘三板斧’程咬金,其实也是世家子弟,而且别人用的是马槊,而不是板斧来着。
  再说,这种没头脑没文化的武将,其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的范围非常狭隘。方云需要的,是一种可以兼顾各种情况的军官,哪怕个人的无力再强,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意义。哪怕是他身边的典韦,统御如今都超过了63点,至少可以应付一些指挥工作,更别说他本身就有‘步兵擅长’特性。
  同样是先天武将的黄忠,统御高达95点,这也使得他能够担任一方镇守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个理由,方云觉得以后的军官,也应该以统御和智力为主,个人武力为辅。不忽略个人武力,但同样也不重视个人武力。若是真的有好苗子,大不了给他一个武魂便是了。而若是做到了纯武力的地对武将,也大可取其武魂来填补己方将领的武力不足问题。
  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忠诚性和服从性。纯武力的将领会比较骄傲不服管教,武力越高就越放肆,对于军队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榜样。
  若是没人可用也就罢了,军校都建立了还要给这种人擦屁股什么的,方云做不来!
  君主的喜好永远都是麾下百姓追捧的对象,自然而然的,方云的用人标准也影响到了治下百姓们的想法,所幸的是,这是一个良性的改变。
  而看着他们越来越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进行改变,方云也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无他,只因为自己做出的那么多努力,至少没有白费……(未完待续。。)
  ps:  要搅动天下势力,后备技术这些必须也要跟上,所以这几章都涉及内政。
  最后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二位一直以来的厚爱!
  感谢书友‘白衣阿风是我’、‘天音之韵律’和‘送包子’的月票!多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感谢各位订阅、投推荐票的各位书友,多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厚爱和支持!


第63章 新材料使用

  曾几何时,方云以为只需要有配方,就能够研究出某种东西。
  由以前工程营为雏形搭建起来的研究所,随着势力的扩张自然也有更多的资源和材料投入进去,给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按说科研能力而言,应该走在时代前沿才对。
  当初他抽到了土法水泥的制作工艺,于是就交给了研究所进行研究。
  本想着一个多月应该已经试验出来了,谁知道等了大半年都没有答复。只是他也生气不起来,配方上面很多描述都是现代描述,无论是烧制的温度单位还是许多其他的单位,在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而且许多知识也需要相应的物理和化学,甚至是数学基础才能做到。
  很显然的是,这些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来自工匠,手艺是有,但文化却是差的可以。也就是还好典杰也加入到了研究之中,顺带的方云又派人给他们扫盲,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好歹是掌握了配方的完全制作工艺。
  然后他们就发现,烧制土法水泥用炭火或者柴火的话,效果并不好,于是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方云。方云又是无语,这煤都开始挖出来使用了,怎么就没想到呢?
  甚至于,若这样都还嫌温度不够的话,完全可以炼成焦煤再用嘛!只是话又说回来,土法炼焦的技术他都还不知道来着。
  系统至今尚未更新完毕,看来不到四月份还真没法通过任务获取抽奖机会,进而得到相关的技术。而从这也不难看出。系统至少还是有点局限性的。
  它可以帮助自己甚至是麾下的武将变强。可以通过抽奖。甚至是探索得到大量的好东西,但直接给予某种技术,甚至让自己如同那些开了挂的穿越者一样,一下子就把穿越前时代的所有技术都记在脑中什么的,似乎做不到啊……
  自己能知道什么知识至少可以直接使用,不知道的也只能抓瞎了。话说,这年头,有谁会专门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的记在脑子里的吗?除非是带着电脑穿越。否则只怕根本不可能有谁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吧?
  尤其,方云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这些玩意基本上就用不到啊!既然用不到,那还硬生生记在脑海里面,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时刻为了穿越做准备?
  无奈之下,只能把典杰叫了过来,告诉他可以考虑使用煤。
  典杰却是摇了摇头,表示普通的煤烧起来黑烟太浓,进而会使得烧出来的材料掺入大量的杂质,这样反而会影响到最终制作出来的土法水泥的效果。
  不否认。煤烧出来的温度的确是非常厉害,但是若是不能处理好那些烧出来的黑烟。就算是炼铁都没办法,烧出来的铁水里面也会掺入大量的杂质,进而打造出来的铁器或者钢制品都比不上传统手艺打造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快点而且大批量一些制作。
  “难道不会设置一个隔离间吗?然后通过烟囱把黑烟都给排放在别的地方?”方云气乐了,怎么那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想想。
  “设置隔离间的话,那如何给炉内鼓风?”典杰又提出了问题,毕竟隔离间开口的话,黑烟会泄露出去,不开口的话却没办法往里面鼓风。
  “可以在隔离间旁边设置一个鼓风装置,开一个古风口并且把周围给密封起来确保黑烟不会泄露不就得了?”方云无语。
  哪怕他也不知道这符不符合正式炼钢的要求,但至少他可以想到这种解决办法。要说古代人和现代人也没有什么区别才对,为什么他们就没办法想到这点?
  “这个属下立刻就去尝试!”典杰闻言,果然是兴奋了起来,显然是久久困扰他的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了,于是立刻起身告辞。
  “记住多动动脑子,多尝试尝试,不要给我省钱!”方云郑重的交代到。
  其实这也不能够怪典杰或者研究院的人,任何一种事物在诞生到被人接受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初青铜器横行的年代,工艺还未成熟的铁制品反而不被人认可。到了铁器横行的年代,钢制品自然就是大家追捧的对象。
  只是由于技术、工艺和材料的问题,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索并不容易。再加上国家不鼓励工艺的研发,相反却对浪费耿耿于怀,认为这是一种渎职和贪。污。
  这下可好,政府麾下的工匠自然不敢随便尝试研究,否则一个不好官职脑袋都没了。甚至于有些朝代比如明朝,工钱本来就低的可以,而且他们这些工匠本来就没什么捞外快的机会,甚至还要被上官克扣,下拨下来的费用更是只给一半。
  这样的结果,就是能够把东西打造出来,就已经不错了,还能指望它品质不错?至于改良工艺,那自然就更不需要提了。
  民间或许会出现各种工艺,甚至是最新的技术,但很显然的是,在这个世家横行的年代,这些技术要么失传,要么被世家据为己有然后进行垄断。最后能够推广出去至少也是二百年后,随着这门技术被大量运用,而且更好的技术被发明出来,才有可能被弃之如敝履,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推广。
  所以,讽刺的说,华夏出现新技术到推广一门新技术,运气好就是几十年的事情,但运气不好说不得就要上百年才能够获得推广,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变故而失传,最后被别人另外发明出来,然后再垄断几年才推广。
  发明和推广的速度不能同步,偏生方云这边的工匠也没几个朝廷那边的御用工匠。故而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技术明显落后这个时代最先进技术近几十年左右。
  再加上各种其他的原因,使得研发的难度比后世要增加十倍以上。
  于是,到了191年初,第一批土水泥这才被制作出来。方云得知消息,自然是兴奋异常,亲自前往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