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武大郎 >

第190章

重生武大郎-第190章

小说: 重生武大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行了,我会好好想的。”耶律延禧不耐烦的道。

耶律大石感觉不妙,回去之后急忙给完颜阿骨打写信,告知现在的情形,并且向完颜阿骨打讨教,看有什么好的合作方法。完颜阿骨打那是盖世豪杰,政治眼光远远超过他,或许只有完颜阿骨打才能继续达成双方合作的事宜。

辽阳城中,花荣已经送走了李纲,他很快得到辽国的情报,知道辽国又组建了数十万的联军,他心里面很惊讶。只是耶律大石没有任何的情报传来,他只得让人密切注意那边的情形。

李纲此刻正在一路朝着高丽而去,不久之后从千里长城穿过,进入了高丽境内。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第二百六十二章农业大丰收

和辽东的荒凉不同,刚刚进入高丽,眼前就是一派丰收景象。

这个时代高丽主要种植的是小麦,一直到了后世清朝中期朝鲜人才引进水稻。现在小麦已经收割,地里面到处都是麦茬。在各个村庄中央的平地上,无数的农民都在碾麦,有的已经碾好的麦子被农民抬到了车子里,准备运回家中。

所有的农民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有人手里抓着小麦,嘴里则是在傻傻的笑着。

“看样子今年的收成很好啊?”李纲路过一个村庄,不由得笑着道。

“何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今年的粮食产量几乎是往年的两倍!”旁边陪同李纲一起到来的高丽盐川县的县长道。

“两倍?这么多?怎么可能?”李纲吃了一惊,眼中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来。

他也知道现在高丽农民的地位很高,许多种粮好的人已经成了劳动模范,在全国开始推广这些人的事迹。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可能让粮食的产量达到以前的两倍啊?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于是李纲转过头,有些怀疑的看向了盐川县的县长。

“李大人,我真不是骗你,你可以去问问这里的农民!”盐川县县长道。

“好!”李纲点了点头,当下就朝着几个农民走去,询问今年的收成。按照那些农民的说法,今年的收成确实远远超过以前,大部分家庭的收成都接近或者超过以前的两倍,有的家庭甚至达到了以前的三倍。

李纲眉头紧皱,他心里面仍旧很怀疑,他觉得这里的村民可能是受到了盐川县令的威胁,或者是被盐川县令收买,故意在他这个军机处大臣面前说这样的话!当下他沉默不语离开了这个村庄,朝着下一个村庄而去,到了这里之后,他也不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立刻开始询问这里的收成如何,结果这里和上一个村庄一样,收成也极好,远远超过了往年。

李纲不信邪,又接连走了十几个村庄,调查各个村庄的庄稼收成,最后许多农民都把他带到家里看自己今年的收获,看到那些黄灿灿的粮食,李纲终于还是相信了。

“难道是因为今年的气候比往年好的缘故?”晚上他们在一个小镇中休息,李纲已经吃过饭,坐在院子里,有些困惑的问道。

“李大人,今年的气候和往年也没有什么差别,基本上还是这个样子。”盐川县令摇头道。

“是不是只有你们盐川县的收成好呢?其他的地方呢?”李纲又道。

“据我所知,整个高丽,今年的收成都远远好过往年。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了大丰收。”延川县领导。

李纲心里面十分的惊诧,其实去年高丽就有了粮食大丰收的迹象,但是还没有像今年这么明显。今年的粮食产量竟然是往年的两倍,实在是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为何粮食产量会突然增长了这么多。虽然今年确立了许多农业劳模,很多劳模的种植经验也开始传播开来,但是毕竟时间太短,那些优秀种植经验传播的范围很有限,不可能让整个高丽农业突飞猛进。

“想不通啊!实在是想不通啊!”李纲摇头道。

就在这个时候,招待他们一伙人的那家主人走进了房间,他也听到了李纲和盐川县令的谈话,当下咧嘴笑道:“两位大人,其实主要还是土地是俺们自己的了,所以干起活来特别来劲!浑身上下都有用不完的力气,起早贪黑的干农活,今年的收成自然远远超过往年了!”

李纲摇了摇头,觉得还是不可信,土地、人员、种植方法都没有改变,所以收成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提高!

众人都已经睡下,李纲仍旧在思索这个问题,久久难以入眠。

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后世的许多现象,肯定能够轻易的想通现在的这个问题——一切都是制度的缘故,就好比后世的中国农村,突然从农村公社变成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样的土地,农民还是那群农民,种植技术仍旧是以前的种植技术,但是突然间收成就大大的提高了!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吃不饱饭,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说饿死了几百万人,甚至有人说饿死了上千万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而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农民手里就有了余粮,又过了几年,农民开始有余力去做一些副业,许多农民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现在高丽的变革和后世的中国农村一样,因为制度的改变,农业生产力突然有了一个突飞猛跃式的发展,农业收成变成以前的两倍,可以预计,这样的制度一直实行下去,农业问题将会彻底的解决,并且会有很多人口从农业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工业或者商业之中去。

说起来,现在高丽的农业亩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在后世,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六七百斤,高的甚至可以达到八九百斤,而现在只有一二百斤。但是和后世不同的是,这个时代人均土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后世了。在后世,南北朝鲜的总人口加起来超过7000万,而现在的高丽只有500万人口。至于东北地区,人口就更加的少了,现在只有百余万,在后世这里可是有一亿人口的!所以现在的人均土地面积是后世的十几倍,如果东北开发出来,那东北的人均土地面积将是后世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第二天清晨,李纲带着侍从离开了盐川县,他心中仍旧有些蒙蒙隆隆的,隐约觉得是制度的缘故,但是也不敢肯定,他仍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一路从盐川往南而去,所过之处所有的乡镇、村庄都是丰收景象,农民们都异常的兴奋。除了将小麦运回粮仓之外,许多农民已经开始准备种植秋粮了。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玉米、番茄等作物,现在只能种植一些高粱、秋荞麦,或者种植一些白菜、萝卜等等用于冬天食用。

“老百姓的收成虽然远远超过往年,但是官府得到的粮食未必会超过以前!以前的高丽,农税超过三成,现在大都督只收一成!我看,今年的粮税顶多和往年相同罢了!”在李纲一行人中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青年长的和李纲有些相似,此刻撇嘴道。

此人乃是李纲的侄子,名字叫做王杉,原本在中原老家,后来也被李纲接到高丽,现在也跟着李纲干一些公事。

听到侄子的这话后,李纲摇了摇头,道:“你错了,绝不是这样的!今年高丽的农税收入也会远远超过以前的!你忘了,无论是大宋或者是以前的高丽,有很多人是不交农税的!”

“这……”王杉一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

在大宋还有以前的高丽,普通的贫苦农民当然要交税,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了功名,则不用交税!一般的地主家庭,因为家里有钱,所以子女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因此子女中常常有人能够考中秀才,甚至有人中举。一旦考中秀才,农税便是普通百姓的一半,而如果中举,则免除所有的农税。

大宋、高丽一大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士大夫的手里,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用交税,官府自然得到的农税很有限。也因此,无论是大宋还是以前的高丽都很难支持很多的兵力。大宋还好一些,商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商税作为补充,至于以前的高丽,商业也很落后,因此500万人口,10万兵力就让他们很难支撑。最后要不是面临灭国之战,根本不可能有20万以上的兵力的。

“这么多的粮食,能够支持数十万大军常年作战!加上我们梁山的士兵各个勇猛,不在那些悍勇的女真人之下!假以时日,这天下迟早是大都督的!”王杉少年心性,笑着道。

李纲点了点头,对此深以为然。如果仅仅是拥有士兵,可能未必能够夺得天下,现在高丽还治理的这么好,农业也这么发达,想要不得天下都不可能了。

他们一路上除了在地里看到农民之外,还能够看到很多官员。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了,很多官员都下乡检查秋收的情况,同时帮助农民处理一些田地里的纠纷。这在以前的高丽也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数日之后,李纲一行人来到了平壤,这里也是高丽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的人口数量不少,商业也十分的发达,到处都是叫卖的声音。

本来李纲等人在街上安静的走着,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似乎有无数人在欢呼着什么!

“怎么回事?咱们过去看看!”李纲好奇的道。

当下李纲大步朝着前方而去,一群侍从急忙跟着他往前。走了大概有两里地,只见前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戏台,十余名青年正在台上演戏,下面有许多青年、中老年人在看戏,刚才的欢呼声就是他们发出来的。

李纲也不由得停下了看了一阵,但是渐渐的他的脸色开始发生变化了。上面的戏曲内容竟然是大都督带领青年打倒高丽大王,同时还有无数的儒家弟子被打倒在地!整部戏曲中,竟然充斥着所谓的“人人平等”,所谓的“没有剥削”等等李纲看不惯的内容。

“怎么可以这样!”李纲心中狂怒。

当下他就要朝着台上冲去,旁边的侍从急忙将他拉住,所有的侍从都满头是汗。

“你们要做什么?上面的人演一些大逆不道的东西,本官想要阻止他们,难道也不可以吗?”李纲咬牙问道。

第二百六十三章青年串联1

?“大人,现在的高丽和以前不一样了!青年们很激进,在您看来大逆不道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却是无比的神圣。。您要是这么冲上去,即使您是军机处成员,恐怕那些青年也不会放过你的。”旁边的随从焦急的道。

“走,我们去县衙,去拜访平壤的县长!我要问一问他,为何允许这些大逆不道的戏剧在平壤上演!”李纲咬牙切齿道。

他带着一群随从大步朝着平壤县衙而去,平壤虽然是大城,可是在现在的高丽,它也只是数十个县城中的一个。现在的高丽,除了开京、仁川之外,其余所有的城市都是“县”,长官都是县长。

很快,他们进入了平壤县衙之中,在这里见到了平壤县令。这平壤县令叫做金强,是高丽族出身,本来也是进士的身份,以前就是平壤的官吏,梁山占据这里之后,因为他颇有才能,维持了平壤的秩序,所以才升为县长。

此刻李纲正双眼怒火的看着他,道:“金大人,那些青年们胡闹,上演一些大逆不道的戏剧,你也不去管管他们吗?据我所知,你也是儒家出身,怎么能容忍这些东西呢?”

金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此刻苦笑道:“李大人,那些青年们我可管不了!他们上演的戏剧都是梁山思想改造小组编出来的,而且是梁山思想改造小组让青年们在各处上演的!您最近一段时间不在高丽,可能不知道改造小组有多大的权利,身为平壤的县长,我根本不敢和改造小组做对的。”

李纲皱了皱眉,站起身来,道:“我这就回开京,一定要说服大都督!”

他这一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劝诫武栋,让武栋不要再推行所谓的“梁山思想”。之前的几天,他看到高丽丰收景象,一时间有些激动喜悦,所以险些都忘了梁山思想的事情。此刻这些青年们在平壤上演戏剧,让他再次清醒过来,他准备立刻赶路,一定要尽快回到开京。

在开京附近,武栋此刻正带着几个“故人”在欣赏田间的风景。

这几个“故人”当初可都是高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现在他们只能算是遗老遗少,平日里虽然过得不错,但是再也没有以前那样风光了。一个中年人,正是当初的高丽大王,王俣。他的身旁跟着两个老者,一个看起来接近六十岁,乃是当初的高丽重臣李浩然,还有一人已经七十岁了,头发花白,乃是当初的高丽太师金东清。

此刻他们都在田间,太阳很烈,王俣、李浩然、金东清都有些受不了了。

武栋则带着随从们和地里面的农民不断的交流,当他看到有一个老农已经60多岁了,仍旧背着锄头在地里干活,老农满头大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