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五十二章 得失之间
《文化访谈》这种节目形式给华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个节目不是正襟危坐的讲大道理,而是像朋友间聊家常一样,主持人和嘉宾都很放松。
观众看的同样轻松,还能了解一些电视剧拍摄的幕后趣事,感觉上很亲近,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过去了,让人意犹未尽。
他们不知道录制节目时的辛苦。
那些观众觉得放松的状态、有趣的话题、逗乐的瞬间看似自然而然的发生,其实是反复排演的结果,这和拍摄电视剧没什么区别。
林子轩他们录制了大概八个小时,最后剪辑成一个小时,选择的都是最好的状态。
不管怎么说,观众认可了这档节目,重新记住了慕姗姗。
实际上,在前段时间华国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寻根》中慕姗姗就出现了,不过喜欢看纪录片的观众不多,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今随着《京城人在纽约》的火爆,慕姗姗带着新节目强势复出。
和《方大综艺》时期相比,这时候的慕姗姗褪去了青涩,更为成熟和稳重,给人感觉很有文化内涵的样子,而不是当初那个活泼的女孩了。
观众通过节目了解到她在纽约参与了电视剧的筹备,采访海外的华人,拍摄了纪录片,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对慕姗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慕姗姗的形象从一个单纯的主持人转向了制作人,观众看到了她的成长。
《文化访谈》播出后,收获了不少好评,被认为是华国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慕姗姗的主持风格亲切稳重,贴近观众。
“怎么样?有没有重回巅峰的感觉?”林子轩说笑道。
“我又不是新人,刚主持《方大综艺》那会倒是会在意报纸上的评价,看到夸奖就高兴半天,看到批评就会心情低落,现在倒是看开了,一档节目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众口难调嘛,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慕姗姗轻松道。
“这是因为报纸上都是夸你的,要都是骂你的,估计早就急了。”林子轩取笑道。
“你这是以己度人,我不和你一般见识,快过年了,有不少事要忙呢。”慕姗姗淡然道。
这一年,元旦和除夕离得很近,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
今年慕姗姗不用主持春晚,春晚主持人还是三个,其他两位主持人没变,另一位主持人正是接替慕姗姗主持《方大综艺》的那位小姑娘。
那位叫做杨兰的小姑娘很有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人生没有完美,一个人不能占据所有的好处,有所得就会有所失。
慕姗姗成功转型,开始了新的主持生涯,对于春晚,她没什么遗憾,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她现在更为专注节目的制作,而不是名气。
“这次咱们可以一起在家里过年了。”慕姗姗如此说道。
当《京城人在纽约》在华国电视台播放结束的时候,林子轩意外的接到了胃药企业石总的电话,石总请他吃饭,在京城饭店。
京城饭店是京城的标志性建筑,非常豪华,经常用来接待外宾。
林子轩和石总平常联系的并不紧密,人家毕竟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总,平时忙的很。
从电话里可以听出石总很高兴,这次主要是为了投资了《京城人在纽约》的事情,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石总请客是为了双方合作愉快。
林子轩和冯晓刚一同前往,在京城饭店的一个包间里和石总见面。
以林子轩的工资想在这里吃顿饭很难,京城不是没有奢华的地方,只是他消费不起,也只有石总这种大老板才能在这儿常住。
“小林,你们这部电视剧拍的好,我每集都看了,感触很深。”石总端着酒杯,感慨道,“不过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公司的业绩涨上去了,说实话,我投资你们的时候没多想,就是觉得这故事特别好,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收获。”
“那是石总你慧眼,看得准,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了。”林子轩附和道。
“我当初带着科研成果和500万借款南下创业,一转眼快十年了,说起来还真是靠着我的眼光。”石总回忆道,“以后有机会咱们还合作,我看人很准,小林你是个福将啊。”
“您过奖了,都是运气。”林子轩客气道。
他想了想,就把建影视基地和拍电影的事情说了出来,以石总的财力,愿意投资的话一切就好解决了。
“电影的事我不懂,国内看电影的观众不多吧。”石总思考道,“你说的那个影视基地倒是可以考虑,过了年你把影视基地的布局和规划给我看看。”
石总在公司里担任总裁、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大权在握,说一不二。
不过,他的钱也不是风吹来的,拍电影不靠谱,投资太大,还不一定能上映,如果是电视剧还行,投资不大,电视观众基数大。
至于影视基地,这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东西,属于目前火热的房地产行业,大有可为。
1992年,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出现了大量的商机,石总的公司制定了以医药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想要进入其他行业分一杯羹。
吃饭的时候,石总意气风发的谈论着他对未来的设想。
他把企业定位成为跨行业、多功能,外向型的企业,公司要不断的向外扩张。
林子轩直觉上这么做很危险,摊子铺的太大,贷款太多,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很多公司都会经历的困境。
不过他和石总的关系还没到那种程度,可以看得出石总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贸然出言劝说,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这就是交浅言深了。
再说,他能看到的问题,或许石总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还是以后再说吧。
吃完饭,林子轩和冯晓刚走出京城饭店,来到街头。
“真是奢侈,一顿饭抵得上我半年的工资了,这吃的太心疼了。”冯晓刚回头看着灯火通明的京城饭店,感叹道。
“以后兴许咱们也能在这儿包房常住呢。”林子轩玩笑道。
“那估计只能是在梦里了。”冯晓刚摇头道。
两人说笑着,走进了京城的夜色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幸福感
新的一年,华国百姓很高兴,因为国家终于施行了工资改革。
华国前两次工资改革分别在1954年和1985年,这是第三次工资改革,也是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这次工资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了职级工资制度。
工资按照不同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
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构成的主体。
说白了就是以前的工资标准是看你工作了多少年,工作时间越长工资越高,现在则是按照职务和级别来定工资。
这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你的能力越强,责任越重,工资就越高。
基础工资是用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费用,这个是固定的,每人都一样,每月是九十元。
工龄工资按照工作年限来定,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工资增加一元钱。
由此可以看出,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在工资中占比很小,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才是重点。
以国家领导人的工资标准为例,在改革之后,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工资最高可拿到630元,级别工资最高是470元,基础工资是90元,还要加上工龄工资。
算起来每月的工资有1300块左右,这里没有算上各种补助和津贴,只是单纯的工资。
林子轩现在是艺术中心的副主任了,他的职务工资是116元,级别工资是111元,基础工资是90元,工龄工资只有3元。
加起来是每月320元,算上各种补贴有400元左右。
慕姗姗的工资是每月279元,加上补贴有360元,像李虹这样单位的一把手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共有900元左右。
这里没有算上单位的奖金。
按照这种涨幅来看,华国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成倍的增长。
这次的工资改革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没有一刀切,对于科研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和从事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照顾。
比如演员和运动员,会有各种表演津贴和获奖奖金。
最关键的是,不是说这次定下了工资标准,以后几年都不会变动了,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定期的对工资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以后每年都有可能上调工资。
林子轩和慕姗姗刚刚感觉三万块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一转眼,俩人的工资加起来都快小一千了,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这同样是华国百姓的感受。
这时候的老百姓很容易满足,不涨工资勒勒腰带也能过得去,涨了工资就会觉得很幸福。
大家至少可以松一口气,不用担心孩子明年的学费了,想喝顿酒吃回肉的时候也不用思量半天了,老百姓的心情都不错,这个年过得舒心。
林伯清和郑秀莲同样如此,觉得赶上了好时候,对林晓玲也不再过问了,随她耍去吧。
林晓玲被林子轩扔进了一个电视剧的剧组,整天不着家,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做父母的就算想问也问不出个门道来。
不过能看得出,女儿这些日子挺高兴,虽然每天早出晚归,精神头却不错。
年前的一天,林子轩和慕姗姗过来吃饭,一家人随意的闲聊。
“这晓玲怎么还不回来,都快七点了。”郑秀莲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着急道。
“估计是剧组有事耽搁了,我来之前和她说过,应该快回来了。”林子轩解释道。
“晓玲在剧组里会不会被人欺生啊,有次回来,我看她累的够呛,问她也不说,还嫌我烦,这丫头真是不知道好歹。”郑秀莲操心道。
“都是熟人,没人会欺负她,可能是赶进度吧,剧组里的人都差不多。”林子轩保证道。
林子轩不可能把妹妹放到一个陌生的剧组里,他就是让林晓玲见识一下拍戏的过程。
“小轩,晓玲这么瞎忙就能考上那个电影学院了?”郑秀莲担心道。
“这个说不准,我找电影学院的熟人打听过,那个导演专业招的人太少,就算做了这么多准备,也有落榜的风险。”林子轩实话实说道。
“那不是白忙活了,你认识那里面的人,咱花点钱,找找人。”郑秀莲提议道。
“这不是钱的事,到时候再说吧,要真考不上,我再想办法。”林子轩应承道。
“别弄那些歪门邪道,她不是逞能么,让她凭自己本事考,考不上就老实的去上大学,省得胡思乱想。”林伯清不满道。
他对这个一心当导演的女儿很有看法,觉得女孩子就应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你这是死脑筋,这都什么年代了,都讲究拉关系,走后门,找找人怎么了,又不犯法。”郑秀莲反驳道。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不良风气,走后门的现象愈发的普遍,被大众所接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爸,晓玲喜欢这行,咱家在影视圈里又有关系,就随她高兴呗。”慕姗姗出声帮衬道。
“你们就是太宠着她了。”林伯清无奈道。
慕姗姗帮着说话,林伯清不好说什么。
对于这个儿媳妇,他很满意,慕姗姗大方懂事,又有能力,没有娇气,如果女儿能有慕姗姗一半的优点,他也就放心了。
他们正说着话,外边传来晓玲同学的声音。
“我回来了,饭好了没,快饿死了。”林晓玲高声道。
“就知道吃,没一点正行,当心以后找不到婆家。”郑秀莲斥责道。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到厨房把准备好的饭菜端出来,不能把女儿饿着。
“这就不用您老操心了,现在流行自由恋爱。”林晓玲回了一句,抱怨道,“老哥,嫂子,你们评评理,每次回来都要接受思想教育,真羡慕你们的二人世界。”
她摘掉手套,把脖子上的红围脖拿下来,露出一张干净的小脸。
剧组的确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晓玲同学就显得干练不少,原本就是活泼的性子,现在更为开朗了。
“快洗手吃饭吧,这么冷的天还骑车子,早说去接你了。”林子轩催促道。
“别啊,你要开车去接我,让剧组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