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303章

文艺生活-第303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洞添认为李桉的创作态度很严肃。

    比如影片中武当派的剑术,打法很正宗,是地道的武当剑术,而那些香江武侠片中的武当剑术恰恰是乱打一气。

    从这个角度讲,李桉让武侠片回到了正宗,修正了武侠片的概念。

    观众对于武侠片的了解其实很片面,往往以香江武侠片作为模板,不符合这个模板的就是坏的,符合这个模板的才是好的。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与其讨论这部片子是不是商业片,是不是给外国人拍的,李桉有没有拍出武侠片的味道,不如讨论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更有意义。”郑洞添在报纸上发文章说道,“这么大投资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复制的可能,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是不是到来了?”

    他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投资规模,好莱坞的常规影片,每年是两百五十部。

    常规电影是指投资在四千万美金以上的影片,如果加上那些小成本电影,好莱坞一年制作的电影在五百部到七百部之间。

    国内每年制作的电影在一百五十部左右,一千万美金以上的影片几乎没有。

    想要和好莱坞大片抗衡,就要有大投资和大制作,目前华语电影怎么拿到投资比拍什么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没有一个好剧本也吸引不到投资。

    郑洞添是从电影产业的角度讨论《卧虎藏龙》,影评人更为关注电影本身。

    新闻发布会结束,林子轩和郑洞添闲聊了几句。

    “听说你们准备弄一部投资两千万美金的武侠片?这类片子在国外真的有市场?”郑洞添好奇道。

    国内的电影人对于《卧虎藏龙》在国外的真实境况不太了解。

    香江拍了那么多部武侠片也没见打入西方市场,《卧虎藏龙》真的行么?

    “美国的电影公司很看好李桉的片子,他们花了六百万美金购买北美地区的放映版权,还打算投入两千万美金做全球宣传。”林子轩回应道。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非常重视宣传。

    无论是参加各地的影展,还是在电视上投放广告,包括奥斯卡的公关,没有一两千万美金根本拿不下来。

    他们信奉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好电影是宣传出来的。

    “咱们拿两百万来培养青年导演,算起来不到三十万美金,真是不能比啊。”郑洞添感慨道,“你们给国内的电影企业淌出一条路,别管电影是拍给谁看得,先把这个市场做起来再说。”

    这是实话。

    只有市场做大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容得下各类型的影片。

    上映一个月,《卧虎藏龙》的总票房达到三千三百万,很难突破四千万。

    这和后期盗版光盘出现,以及种种争议有关,影片在国内的口碑不佳。

    时光网上,《卧虎藏龙》的评分是六点五,说明年轻观众不太认同这部电影。

    在好梦公司的调查中,知识分子偏爱《卧虎藏龙》,他们觉得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电影理论家认为这部片子值得借鉴和思考。

    武侠片爱好者和部分影评人是抨击的主力,集中在《卧虎藏龙》不够原汁原味和西化两个方面。

    青少年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看打打杀杀,图个爽快。

    他们感觉《卧虎藏龙》太墨迹,看不懂。

    这份调查对于《英雄》的制作会有帮助,虽然《英雄》同样是一部面向海外市场的武侠片,但也要顾忌到国内观众的感受。
………………………………

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

    周星持带着助手来到京城。

    他打算拍一部功夫片,把功夫和足球结合在一起,叫做《少林足球》。

    他找林子轩不是为了拉投资,也不是谈演员,而是想让好梦公司负责影片在内地的发行上映工作。

    准确的说是想让林子轩帮他打通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渠道。

    自从九七年香江回归后,由于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加上香江电影的独特性,香江制作的影片在审查上仍然拥有自主权。

    在拍摄题材和内容上非常自由。

    不过总局规定,如果是香江和内地电影公司合拍,或者要在内地上映的影片,必须通过总局的审查才能公开上映。

    说白了,就是让林子轩搞定总局。

    《少林足球》的投资规模在一千万美金左右,由香江的一家电影公司出资。

    在香江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只有像周星持这类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大明星才能拿到这么多的投资。

    林子轩对这次的合作兴趣不大。

    不参与投资获得的收益有限,相当于是一份跑腿的活,没什么意思。

    再说,总局是那么好搞定的么?

    林子轩让公司的总经理于东和周星持等人谈谈,能谈拢最好,谈不拢就算了。

    到了年底,好梦公司拿到电影发行权的批文,就有了发行电影的资格。

    针对《少林足球》这部影片,他提出了两点意见。

    想让影片在内地上映,最好把片名给改掉。

    “少林”在内地是一个品牌,嵩山少林寺是国家星级的旅游景区,他们注册了商标,在版权上存在争议。

    要叫《少林足球》也行,先和少林寺达成协议,授权周星持使用这个称谓。

    只是恐怕少林寺不会同意。

    电影里把少林武功和足球放在一起搞笑有可能引起佛教人士的反感。

    如果是一部弘扬少林武术文化的电影,那就没问题了,喜剧片很难被接受。

    还有电影中关于踢假球和使用违禁药物的剧情,有映射的嫌疑。

    《少林足球》的故事背景是在内地,还是全国性的足球比赛。

    内地足球界有没有踢假球的现象,当然有,但这种事情不好拿来说。

    这么明目张胆的踢假球,完全不把足协放在眼里,这是在映射足协或者体育总局的官员有问题。

    至少是监管不严,甚至是同流合污。

    体育总局想必会反对《少林足球》在内地上映。

    光是这两点就足以给这部片子判死刑了,不改的话很难通过审查。

    林子轩给出了修改建议。

    片名可以改成《功夫足球》,然后在电影中安排一名形象正面的足协官员,由足协出面惩治大反派,还主角一个公道。

    这是内地电影的标准做法。

    只要周星持同意这两点,其他的都好谈。

    香江电影人对内地的电影审查流程一知半解,在审查《少林足球》的时候,除了文艺界的代表,还会邀请佛教、武术界和体育界的代表参与。

    如果佛教的代表认为有问题,那电影就要做出相应的修改。

    “你们出个价吧?”负责洽谈的香江人如此说道。

    《少林足球》就是打着“少林”的名号吸引观众,影片中用的都是少林功夫,这是一个宣传噱头。

    说起少林寺大家都知道,牌子够响亮。

    要是改成《功夫足球》,噱头没有了,在宣传上也没办法和少林寺挂上钩,效果会大幅降低。

    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修改剧本,太过麻烦。

    再说,周星持的喜剧片是夸张搞笑的无厘头风格,安排一名足协官员出场和整体风格不搭调。

    关键是他们不想改名字。

    香江人是用做生意的方式谈事情,他们觉得好梦公司是想找理由抬高价码,只要花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林子轩让于东不要再谈了。

    他在总局是有关系,事情有操作的余地,但因为你们不想改名字就搭进去他的人情和关系,不值得。

    在总局的人情可不是钱能换来的。

    虽然合作没有谈拢,但买卖不成仁义在,林子轩还是请周星持吃了顿饭。

    吃饭的时候,有香江人抱怨,说在香江听到好梦公司的名头很大,在内地电影圈子里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想到还是不行。

    他们会找其他电影公司合作。

    “我们要是办不成,在内地就没有几个人能办成。”于东如此回应道。

    这两天他负责和香江人谈。

    香江人自我感觉良好,把香江的那一套搬了过来,认为有周星持做票房保障,内地的电影公司根本不会拒绝。

    态度上相当傲气,就是不愿意改电影名字。

    他们的心态还处在香江电影昌盛的年代,觉得自己了不起,不看重内地市场。

    如果真的看重内地市场,别说是改名字,就是改剧情和换演员都会照做。

    林子轩不认为内地的电影审查制度非常合理,可既然想来内地赚钱,就要按照内地的规矩来,否则迟早会碰壁。

    除了心态,香江电影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变。

    不能把内地的观众当傻瓜,内地不是他们的提款机,缺钱了拍一部烂片过来捞一票,这恐怕是香江电影人的真实打算。

    这些话林子轩不会和周星持说,两人的关系没到那个份上。

    即便现在说了,也不会引起重视,只有等到他们真的想进入内地市场了,真的重视起来了,才能真正的谈合作。

    合作需要诚意,他没有看到对方的诚意。

    香江人并不相信于东的话,只觉得好梦公司名不副实。

    林子轩不在乎,有没有实力不是说出来的,好梦公司不接手,能把《少林足球》引起内地的企业真的不多。

    就算韩三评也不敢打包票,不是说这件事办不了,而是不值得。

    七月初,《卧虎藏龙》从全国的院线下档,总票房达到三千八百万。

    相对于八千万的投资,这个票房有点拿不出手,媒体上出现了唱衰的声音,认为好梦公司赔钱了,武侠大片没有出路。

    单看内地票房的话,的确如此。

    他们没有把海外版权的收益算进去,或者说故意忽略了。

    与此同时,《卧虎藏龙》陆续在亚洲各国上映。
………………………………

第六百零三章 学习

    黄勃站在建国门的人行天桥上,面带微笑,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

    他的表情很复杂,既带着希望,又显得迷茫。

    在这座大都市里,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容易失去生活的方向,随波逐流。

    “咔!”

    不远处的导演对着黄勃喊了一声,周围车来车往,噪音很大,不喊的话根本听不见,黄勃向着导演跑过来。

    “管导,这一遍怎么样?”黄勃询问道。

    “还行,咱们这样,你的情绪有了,可还差点什么,你要带上回忆,你想着当初从家乡出来的时候那股兴奋劲儿。”管唬比划道,“当然,不是让你真兴奋,而是回忆兴奋,你明白了么?”

    “回忆兴奋?那我再高兴一点?”黄勃琢磨道。

    “我说的可能有点抽象,咱们先别管是不是兴奋了,把情节捋一捋。”管唬耐心道,“你在京城做散工,认识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可还是决心继续在京城呆下去,这时候你想到刚离开家乡那会的心情,你就把这个情绪给演出来。”

    “我知道了,给我几分钟准备准备。”黄勃请求道。

    “五分钟吧,太阳快落了,现在的光线正好,等会就暗了。”管唬答应道。

    黄勃站在一旁,酝酿情绪。

    他演的这部片子快拍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是讲两个外地人来到京城打工,成为小巴车司机,是那种没有运营执照的黑车。

    这一行竞争激烈,为了揽客经常和其他小巴车闹矛盾,最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和黄勃一起来的同乡忍受不了,返回了老家,黄勃仍然在京城坚持着。

    以前黄勃在电视剧里演配角,没觉得有压力,感觉演戏就那么回事儿。

    一个是他演的角色简单,不重要,只要不是重大失误,基本上就过了,电视剧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高。

    再说,他没有碰到一个较真的导演。

    管唬这人性子不错,有耐心给演员说戏,不过在拍戏的时候爱较真,演员的表演要到位,不能随便凑合。

    这部戏投资不过一百万,小制作,可管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作为主演的黄勃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这个角色和他的生活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在京城打拼的外地人,他能融入到角色中去,算是本色演出。

    但在需要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他显得力不从心。

    不是他不理解,而是把握不好尺度,往往用力过猛。

    黄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管唬是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时不时的说些黄勃理解不了的专业词汇。

    刚开始两人交流有困难,现在好多了,管唬会用直白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