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对比太强烈,通过出版社和媒体的宣传,韩含红遍全国,红得发紫。
华国电视台的《对话》栏目想邀请韩含和教育专家、社会学者进行一场对话,他们还会找一位品学兼优的同龄人和韩含交流。
“你们是什么立场?是批判还是单纯的探讨?”林子轩直接问道。
“林总,就是探讨教育体制和成功的标准,没有批判的意思。”编导解释道。
林子轩对此不敢认同,华国电视台的节目一向都会预设立场,他们邀请韩含的意思就是当作反面教材。
毕竟目前的社会环境,好学生才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差生是批判的对象。
要不要参加节目林子轩不能帮韩含做决定,这可是华国电视台。
上了华国电视台的节目,韩含的知名度会再上一个台阶,还能促进小说的销量,无论是出版社还是韩含本人恐怕都不会拒绝。
“那行,我会转告韩含,参不参加让他自己决定。”林子轩答应道。
这位编导打电话给林子轩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林子轩转告韩含,节目组自己就能通知韩含,他是想邀请林子轩和韩含一起上节目。
林子轩既是畅销书作家,还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也是挖掘韩含的人。
最重要的一点,林子轩进了富豪榜,成为国内的大富豪。
他的热度比韩含高多了,两个人一起上节目更有话题性,收视率有保障。
而且,林子轩很少接受采访,也极少上电视节目,只有一次是慕姗姗还在华国电视台的时候,采访了《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
对于观众和读者来说,林子轩有种神秘色彩,邀请林子轩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你们做节目,我去干嘛。”林子轩推脱道。
“知道林总你忙,一天时间就成,再说,你不是怕我们为难韩含么,你过来监督我们好了。”编导极力说服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子轩不好拒绝,他和这位编导的关系还行。
“到时候看吧,你们把人联系好了告诉我一声。”林子轩没有把话说死。
“我们配合你的时间,只要你答应就行。”编导保证道。
能邀请到林子轩,这期节目就成功了一半。
挂了电话,林子轩心里感叹,生活就是这样,往往是身不由己。
………………………………
第五百八十章 现象
和葛尤从香江回来,两人在香江待了一周,为《大腕的葬礼》做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影片在香江的七家影院上映,首周票房不过四十万港币。
目前只有不到两百个座位的影院还在全天候的放映《大腕的葬礼》,其他影院每天只放映一场。
估计这部片子在香江的总票房难以突破百万港币。
这和内地四千万人民币的票房完全没法比,让冯晓刚颇为泄气。
“两地观众的观影习惯不同,能有这个成绩不错了。”林子轩安慰道。
这是实话,前几年,冯晓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等电影在香江的票房也就几万港币。
内地导演的电影在香江往往水土不服,几千、几万港币的票房比比皆是,香江的观众难以接受内地的影片。
张亿谋的电影在香江也只卖到一两百万的票房。
即便同属粤语地区,电影版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在香江的票房依然惨淡。
所以,林子轩根本没有重视过香江的电影市场。
《大腕的葬礼》在香江的评价和口碑还行,加上前期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的宣传和关之林的因素,才能卖到几十万港币。
这和近些年香江电影市场的不景气有不小的关系。
就算是香江本地当红明星的电影也只能拿到几百万的票房,除非是像程龙那个级别的演员才能有几千万的票房。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冯晓刚对《大腕的葬礼》寄予厚望。
有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运作,香江和好莱坞演员加盟,三千万投资的大制作,他本以为能博个开门红,从此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大导演。
为了配合宣传,他特意前往香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可以预见,《大腕的葬礼》在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的票房不容乐观。
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冯晓刚还需要继续摸索。
“教训啊,太乐观了,首映式上来了一帮香江明星捧场,看了之后都说好,我现在明白过来了,人家那是客气呢,我给当真了。”冯晓刚感慨道,“后来问观众,观众说你这片子不够闹,不好看,他们喜欢看周星持和王京那样的喜剧片。”
周星持和王京的电影是香江喜剧片的代表,剧情和演员的表演都较为夸张。
剧情不一定非要符合逻辑,更注重娱乐效果,怎么搞笑怎么来。
相对来说,内地的喜剧片太规矩,不够娱乐,自然不合香江观众的口味。
“没事儿,一步步的来,不用心急。”林子轩沉稳道。
“说的也是,对了,我在香江和周星持聊了聊,他有进入内地的意思,想和咱们合作,你觉得怎么样?”冯晓刚询问道。
周星持的电影在香江是票房保障,不过由于题材的原因,很难进入内地的电影市场,不像程龙能在内地赚取票房。
程龙的影片在香江的最高票房也就五六千万港币,在内地最高超过一个亿。
内地的电影市场有广阔的前景,吸引着香江电影人的关注。
尤其是在香江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要么向日韩和北美地区发展,要么是打通进入内地的渠道。
不过,周星持想要进入内地,就要改变电影题材。
那类赌片或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片子肯定通不过审查,怎么让电影进入内地,用什么方式和内地电影人合作,同样是香江电影人要考虑的问题。
好梦公司在内地有实力和名气,民营影视公司不像国企那么死板,合作方式灵活多变,成为香江电影人的首选。
“他想怎么合作?投资电影,还是说只是演员方面的互动?”林子轩好奇道。
“没有深聊,就是一个意向。”冯晓刚解释道,“里面也有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意思,他们投资了周星持的片子,想在内地上映。”
“那让他们过来谈吧,具体怎么合作,弄个章程出来。”林子轩决定道。
“你觉得让周星持和葛尤一起拍部片子怎么样?”冯晓刚提议道。
“他们的表演不是一个风格,搭在一起不太协调,客串没问题,要是两个人都是主角那就难办了,戏份不好分配。”林子轩分析道。
葛尤和周星持都是那种具有个人风格的演员,不是不能合作,而是很难找到适合他们俩出演的剧本。
“我就是这么想想,确实不好弄。”冯晓刚考虑道,“不过要真成了,以他们的票房号召力,说不定能创造个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
也可能拍出一部四不像的烂片,林子轩在心里这么补充。
这话没必要说出来,没有实践的事儿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江至强暂时没打算投资新的武侠片,他要看看《卧虎藏龙》的反响再做决定。
如果《卧虎藏龙》的票房和口碑惨败,那短期内还是不要碰武侠片的好。
林子轩对此表示理解,在他的预算中,《英雄》的投资比《卧虎藏龙》要大,差不多要一亿五千万,折合两千万美金。
这么大投资肯定不会由好梦公司独自承担,他会拉上好莱坞的电影公司。
前提是《卧虎藏龙》在北美地区获得成功,好莱坞才会重视华国的武侠片。
三月底,韩含来到京城。
林子轩让人去火车站把他接了过来,在家里请他吃了顿饭。
相比上次在沪城见面,韩含看起来变化不大,头发长了些,还是不怎么说话,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背着一个背包。
只是,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一名高中生了,而是畅销书作家。
媒体和网络上都在议论韩含,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记者的报道中,韩含有才华,性格叛逆,无视社会的正常秩序,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十七岁少年。
说实话,林子轩不太了解韩含,两人交流的不多。
华国电视台《对话》栏目组为了这期节目特地前往沪城采访了韩含的老师同学和父母,想要了解这个天才少年作家的成长环境。
但那只是其他人眼中的韩含,他自己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
第五百八十一章 十七岁
常菜,饭是白米饭,就是平常的招待。
韩含带了沪城的特产小吃,各色的小糕点。
作为媒体工作者,慕姗姗对韩含很感兴趣,从传媒的角度讲,“韩含”目前的形象是被媒体包装出来的。
一旦成了公众人物,就会被不同的人群解读。
或者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韩含,他们解读韩含的目的不是真心的想要了解这个人,而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出发点。
家长会拿韩含教育孩子。
教育学家拿韩含推销自己的理论,媒体拿韩含制造话题,华国电视台《对话》栏目组拿韩含提高收视率。
他们以为自己了解韩含,其实他们了解的只是他们想要了解的那个韩含。
真正的韩含什么样,他们并不关心。
这正是现代传媒的特点。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各类新闻,都是包装宣传的结果。
正如粉丝和偶像一样,粉丝看到的偶像不是真实的人,而是媒体和娱乐公司想让粉丝看到的那个人。
偶像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团队运营的成果。
林子轩和慕姗姗在这个行业讨生活,自然熟悉各种包装的手段。
不过,像韩含这样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还不多见,需要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缺一不可。
高中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七门功课不及格,被留级,不满教育体制,写了一本畅销书,性格叛逆……
只要缺少一个因素,都不会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
吃完饭,林子轩开车送韩含去《对话》节目组为他准备的宾馆。
录制节目不是那么简单,会事先进行沟通,准备一些话题,让韩含考虑怎么回答,虽然不是直播,可现场会有不少观众。
一旦说出太出格的话,或者直接对骂,流传出去,将对节目造成不良的影响。
“节目组可能会问些尖锐的话题,你只要说出心里话就好,不用太过担心。”林子轩提醒道,“这是录播,不是直播,后期他们会把认为不恰当的部分剪掉,不会在电视上播出。”
“我知道了,谢谢林叔叔。”韩含回应道。
根据林子轩的了解,这次《对话》节目组邀请了一位华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和一所重点大学教育专业的教授。
还有一位同样十七岁的女孩子,写过两本书,钢琴弹得不错,品学兼优。
节目讨论的重点是韩含现象形成的原因,社会对于成功标准的定义等话题。
回到家里,林子轩和慕姗姗聊起了韩含。
“这孩子感觉挺内向的,看不出哪儿叛逆,报道不实吧?”慕姗姗怀疑道。
韩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
比如他认为上大学没有用,浪费时间,花那么长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不如自己自学感兴趣的东西。
他还说过什么都学的结果只能是平庸。
他甚至说《三重门》这本小说五十年内无人超越。
这些言论在大众看来就是狂言,大家觉得这孩子魔怔了,钻牛角尖儿。
华国社会一向讲究谦虚是美德,当然也出现过不少轻狂之士,但那不是社会主流,狂士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年少轻狂,这是不少人对韩含的看法。
“年轻人嘛,总会有些傲气,不服输,这是好事儿。”林子轩解释道,“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同了,他们追求个性,不像咱们那时候想追求都没得追求。”
“说的那么老气横秋,咱们那时候怎么没有个性了?”慕姗姗反驳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华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
大学里涌现了各种新思潮,写诗歌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比韩含还狂的人多了去了,出了不少著名的作家和诗人。
只是没有现在的宣传力度,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大。
那批人毕业后出国留学,下海经商,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只能说,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