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283章

文艺生活-第283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还不能休假,《大腕的葬礼》正处在关键时期。

    电影上映十三天,京城地区的票房突破千万,沪城的票房达到四百万,其他大城市的票房成绩都不错,全国总票房超过两千八百万。

    冯晓刚的电影能在南方城市拿到这样的票房非常难得。

    看起来形势不错,但是观众观影的热情在消散,影院内不再是场场爆满的景象,上座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前期热闹的场面得益于大力的宣传,以及观众对葛尤贺岁片的期待。

    三天的元旦假期本来是斩获票房的绝佳时机,可今年老百姓更热衷于出去旅游和参加各种庆典活动,电影院反而冷清了不少。

    再加上南方观众对《大腕的葬礼》只是看个热闹,过了元旦南方各地的票房锐减。

    总的来说,影片的票房后续乏力,没有更多能吸引观众的看点。

    宣传中的好莱坞明星观众没有印象,葛尤和关之林的感情线不够丰富,观众看到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难免会审美疲劳。

    他们看过一遍后不会再进电影院看第二遍。

    《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的票房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有观众会反复的到影院观看,有人甚至看了十六遍。

    好梦公司的市场部分析,京城地区的票房还有上升的空间,南方各大城市处于饱和状态。

    《大腕的葬礼》最终的票房突破三千五百万没有问题,四千万有点悬。

    如果差距不是太大的话,公司会花钱包场,把票房推到四千万以上,这既是冯晓刚的面子,也是好梦公司的面子。

    三千九百万和四千万给大众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后者明显比前者要高出一个档次。

    三月份影片在香江和宝岛上映,四月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院线,随后就是欧美等国家。

    有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操作,《大腕的葬礼》海外版权销售成绩很好,至少会在二十几个国家的院线上映。

    不管在那些国家的票房怎么样,这部贺岁片总算是走出了国门,版权费拿到手了。

    所以,即便国内票房后续不够强劲,林子轩和冯晓刚也不急不躁,心态从容。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劝说

    林子轩能够淡然处之,华宜影视的王钟军却有点着急了。

    在一次圈子里的聚会上,他和林子轩说起了自己的担心,事情出在姜闻身上。

    姜闻的新片已经拍完,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原本的投资是两千万,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姜闻发现要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一种特殊的摄影机。

    这种摄影机在美国的售价高达八十万美金,折合六百多万人民币。

    在国内拍电影,剧组一般是租用摄影机,用完了就还回去,一天的租金大概一两千块,还要看机器的品牌,好的牌子质量好,租金可能要三四千块。

    这是指使用三十五毫米胶片的机器,使用十六毫米胶片的机器租金要便宜的多。

    按照一部戏拍摄周期三个月计算,一天一千块,三个月就是九万,打折后也要七八万。

    为了省钱剧组会尽量缩短拍摄周期。

    好梦公司刚开始拍《甲方乙方》的时候就是租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机,一台普通的摄影机就要几十万。

    贵一点的要上百万,根本买不起,不过如今好梦公司自己就有好几台摄影机。

    姜闻需要的摄影机在国内没有,租都租不到,哪家公司也不会购买六百多万的摄影机,太奢侈了,又不是要拍大片。

    姜闻的这部戏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难度相当大。

    他又想在黑白胶片上加入彩色的镜头,对摄影机的要求非常高。

    王钟军被姜闻说服,觉得这是为电影好,能提升影片的品质,就拿出六百万从美国购买了机器,让姜闻顺利的把片子拍完。

    这样一来,电影的总投资就达到了两千六百万。

    对王总来说,这不算多大的事儿,他有广告公司的收益支撑,又跟风投资了几部热播剧,收获颇丰,不差这点钱。

    不得不说,王钟军的眼光很好,他或许不了解影视制作,却能把握住市场。

    市场需要什么,老百姓爱看什么,他就投资拍什么。

    同时,他注重品牌效应,会选择有名气的导演和演员进行投资。

    投资姜闻的新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但现在他有些犹豫,不是说姜闻的新片不好,而是因为这部片子太出格了。

    王总不懂拍电影,却懂得看电影。

    从目前拍摄出来的素材看,影片恐怕在国内很难上映。

    这部片子表现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题材敏感,姜闻又着重突出了百姓愚昧和麻木的一面,想要通过审查可能性不大。

    这也算不了什么,即便在国内拿不到票房,不是还有海外市场么?

    凭着姜闻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收回投资总没有问题。

    王总担心的是法国戛纳电影节对姜闻的新片表示了关注,邀请姜闻参加戛纳电影节。

    像这类大型的国际电影节每年都会关注各国著名导演的新作品,姜闻在国际影坛上挂了号,也是一个人物,受到关注很正常。

    去年张亿谋和戛纳电影节闹翻,今年他带着电影去了柏林电影节。

    大导演有这种待遇,不怕没人理会,你戛纳不欢迎我,我可以去柏林和威尼斯。

    “姜导的脾气林总你最清楚,要是影片不通过审查就参加戛纳电影节,我怕会出问题,你抽空劝劝姜导。”王钟军请求道。

    这种事对姜闻来说不是第一次了,《许三观卖血记》就是如此。

    上次总局从轻处罚,只是写了检查交了罚款,不允许使用国外资金,但作为导演,不能一次次的挑战总局的神经。

    “行吧,等他从国外回来我和他聊聊,估计效果不大。”林子轩回应道。

    姜闻正在国外做电影的后期,到春节才会回来。

    林子轩愿意出面劝说姜闻,他不想姜闻由于参加戛纳电影节被禁止从事导演工作。

    《卧虎藏龙》拍完,好梦公司准备筹备自己的武侠大片,也就是那部《英雄》。

    拍摄这部电影,资金的问题不难解决。

    林子轩坚持使用内地演员,在片酬上就能节省一大笔投资,香江的演员也可以,但一定要自降片酬才行,否则免谈。

    他对那种动辄用好莱坞片酬说事的演员没有兴趣。

    要谈好莱坞片酬去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谈,最好能一直在好莱坞发展,不要回国内圈钱,能在好莱坞闯出名堂,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至于说不用他们就没有票房号召力,这点林子轩相信。

    很多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国际影星去的,在他们眼里能在好莱坞混的才是真正的大腕儿,没有这些演员加盟票房肯定不会高。

    但要说不用他们这部片子就毁了,内地就拍不出大片了,林子轩表示怀疑。

    内地有优秀的导演,有演技精湛的演员,缺少的是资金和制作大片的经验。

    一旦《卧虎藏龙》取得成功,形成示范效应,这类电影会成为投资热点,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在社会上筹集资金,都不是问题。

    对于《英雄》,林子轩仍然会使用香江的工作人员。

    不同的是,《卧虎藏龙》是由香江的工作人员主导,《英雄》则是以内地的工作人员为主。

    在拍摄《卧虎藏龙》期间,林子轩让人关注了香江工作人员的态度,把他们区分为对内地友好和对内地不满两类。

    前者是合作的对象,好梦公司会把后者列入黑名单。

    姜闻和冯晓刚都是林子轩属意的导演人选,他还在观察几位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姜闻的优点在于舍得花钱,拍大片就不能怕花钱,他不是乱花钱,是对影片的高标准。

    冯晓刚以前比较小气,怎么省钱怎么来,现在有了底气,不缺投资,胆子变大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花钱就拿不到高票房。

    如果姜闻由于新片被总局给禁了,林子轩选择的余地就小了。

    他知道姜闻不怎么听人劝,不过总要试试看,无非是讲事实摆道理。

    “要是林总说话也不好使,那真是没辙了。”王钟军无奈道。

    林子轩和姜闻的交情圈内人都知道,从九二年拍《京城人在纽约》开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许三观卖血记》,两人交往好多年了。
………………………………

第五百六十三章 偶像

    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在沪城圆满落幕。

    由于是跨越新世纪的一届比赛,主办方做了充足的准备,有将近两万人报名参赛,参赛者分布的地域更广,参赛水平更高。

    关键是,主办比赛的九所全国重点大学会提前破格录取符合条件的获奖者。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只有六所大学参与,每所大学录取的名额是七名,第二届有九所大学参与,录取的名额增加到十五名。

    也就是说,这一届会有一百三十五名获奖者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

    这对于那些高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即便从九九年全国大学开始了扩招,大学的录取率从百分之三十上升到了百分之五十,但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也不高。

    与其在学校里努力读书,不如写两篇作文碰碰运气。

    当然,大学破格录取附带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是高三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不能太差,否则进了大学也很难跟得上课程。

    其次是品格问题,大学也不想招收那种顽劣不堪的学生。

    还要通过学校的面试,把把关,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韩含在第二届作文大赛上获得二等奖,证明他有写作上的才能,至少得到评委们的认可。

    第二届作文大赛比第一届的规则更严格,现场复试的成绩占了更大的比重。

    虽然这届比赛有不少一等奖的获得者,不过媒体对韩含格外的关注,在这些获奖者当中,韩含这个名字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考试不及格、留级、差生、作文大赛获奖……

    这些贴在韩含身上的标签注定了他会成为媒体的焦点。

    出版社同时发布公告,韩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将在二月一日出版上市。

    高一学生出版小说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加上这个人是韩含,具有双重的新闻价值。

    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甚至包括不少主流媒体,大家对此评价不一。

    有人觉得韩含或许有些写作才华,可高中生能写出什么值得出版的作品,不值一读。

    也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儿,鼓励年轻人创作,就算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写的第一篇文章不见得就是经典。

    要有容得下年轻人创作的气度,给他们机会成长,不能一棍子打死。

    韩含能写出第一本小说,才会有第二本,你不让他写第一本,永远不可能出现第二本。

    还有人觉得这是出版社的炒作,利用韩含赚钱。

    不管怎么说,天才少年作家韩含的首部小说《三重门》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这年头,出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只要花钱就行,正规出版社的书号大概两三万块钱,加上校对排版等费用,印刷一千册不会超过五万块。

    这叫做自费出版。

    只是,这种图书没什么销量,就是自己哄自己玩的。

    不少附庸风雅的领导干部会把自己的诗集和文章自费出版,有空就拿出来显摆。

    以前大家觉得能出版小说的都是大作家,现在国内的出版行业进入了平民化的时代。

    即便如此,韩含的小说也备受关注,主要是他顶着一个“天才少年作家”的头衔。

    这个头衔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出版社和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弄出来的。

    有了这样的热度,韩含接到了沪城本地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一档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和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讨论素质教育的问题。

    节目探讨了当下教育界的一些热点,包括上学无用论,高考改革,天才的教育方式等等。

    实际上,韩含和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

    他只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面,对专家讲的专业名词一知半解,对教学改革这种话题插不上话。

    节目邀请韩含更多的是因为他具有话题性,并没期望他能发表什么深刻的见解。

    韩含在节目上批评了学校的教育,他不是从理论上分析,而是讲述个人的主观感受。

    这给观众一种叛逆少年的印象,就是那种不听话、不爱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