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同只是草签,陈常乐还要回到花城向领导汇报,立项目和拉投资都需要时间。
林子轩不需要立刻到花城去,他在京城还有任务,一旦合同生效,资金到位,他负责在京城的选角工作。
男主角由陈常乐找香江的演员出演,女主角就由林子轩面试挑选。
《外来妹》是一部女人戏,剧中几位到花城打工的农家女孩的命运是打动观众的关键,需要仔细挑选。
陈常乐走后,李虹陷入了思考。
“小轩,你说咱们能不能找商家拉赞助,解决资金问题。”李虹商量道。
“这个可以考虑,不过《编辑部的故事》就算了,这是咱们的重头戏,资金上没问题,就别冒险了,以后拍摄《我爱我家》的时候再试试看。”林子轩提议道。
广告植入的概念林子轩并不陌生。
在他那个世界,广告植入泛滥成灾,观众甚至会数一数一部电影里到底植入了多少个广告,他们觉得自己是看了一部广告片,而不是一部故事片。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编辑部的故事》来说,由于拍摄的时候资金不足,只好从一家厂子拉了十几万的投资,不过厂家要求每集都要有产品广告。
这家厂子生产的是矿泉壶,就是能制作出矿泉水的水壶。
这个就有意思了,只要在壶里放入矿物质,灌水进去,烧开之后就是矿泉水了,厂家还宣传喝这种水具有神奇的疗效。
甚至夸张到将黄浦江的浑水灌进矿泉壶后一饮而进的场景。
想想也知道,这就是虚假广告。
然而,随着《编辑部的故事》的热播,这家厂子在全国彻底火了,每个矿泉壶售价298元,就这还被疯狂抢购,供不应求。
在电视剧的带动下,矿泉壶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风潮,引领了时尚潮流。
林子轩虽然知道植入广告的事情,不过作为消费者,他有点抵触情绪,特别是那些虚假广告,更是深恶痛绝。
既然现在《编辑部的故事》不缺资金,就没必要搞这一套,成为日后的污点。
李虹想想也就算了,《编辑部的故事》是艺术中心的第一部电视剧,不容有失。
《我爱我家》是一部家庭剧,可以和生产家用电器的厂家或者食品类企业联系,兴许就能解决资金的问题,提前开始拍摄。
“要找那些有资质的,信得过的企业,咱不能坑了观众。”林子轩提醒道。
李虹赞同的点点头,她还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商人,自然不愿意坏了自己的名声。
晚上的时候,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起吃饭。
“听说你要选女演员了?”慕姗姗随意的问道。
“怎么?你有兴趣?”林子轩反问道。
“我才不干呢,就是提醒你别挑花眼了。”慕姗姗警告道。
“怎么听着有股酸味啊,这菜里醋放多了吧。”林子轩取笑道,“再说,我是挑选扮演农家女孩的演员,太漂亮的肯定不行,怎么着也得有股子泥土味吧。”
“你这是歧视,农村女孩就不能漂亮了?”慕姗姗反驳道。
“你这就抬杠了,不是说不能漂亮,而是太漂亮了观众不认可啊。”林子轩分析道,“你看尤哥,为什么《顽主》要找他演,就是因为他一看就是个不着调的社会闲散人员,这是观众心中的固有印象。”
“你这话我会转告尤哥的。”慕姗姗得意道。
“你又挑事是吧,上次你还说冯哥的坏话呢,说他演坏人都不用化妆,一看就是京城里厮混的老炮儿。”林子轩揭发道。
“那你上次还说那编剧的坏话呢,说人家写了一个段子,大家都不笑,就那编剧自己笑的前仰后合的。”慕姗姗不甘示弱道。
“你上上次还说你们组那化妆师的坏话呢……”
………………………………
第五十二章 领证
1991年3月30日,林子轩和慕姗姗请了一天假,带着户口本和单位介绍信到京城民政局办理结婚证。
这不是说他们这一天就要生活在一起,而是为了单位分房子的事儿。
有了结婚证才能进入单位分房的队伍,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呢,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是新成立的单位,李虹手里有几个分房的名额。
林子轩和慕姗姗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减少等待的时间。
不过也不能做的太明显,不能当天领了结婚证,当天房子就到手了,那样太难看了,会被人说闲话,总要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好。
他们今天领证,到了五月份再办酒席和婚礼,直接住到分配的房子里。
单位分配的房子有两种,一种是四合院,林子轩和慕姗姗家都是如此。
四合院又叫做大杂院,住的人家比较多。
林子轩家住的四合院拥挤了点,有七户人家,平常很热闹,但也有吵架骂街的时候,慕姗姗家的四合院就清静很多,只住了两户人家。
还有一种是楼房,这种楼房是单位为了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而建造的住房。
如果是临时性的住房叫做鸳鸯楼,是专门为新婚夫妻准备的。
单位分配的房子产权不属于个人,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个在单位上班就能一直住下去,即便是退休了也能住着。
一旦离职或者过世了,那单位就会收回房子。
相比较而言,四合院太闹腾,邻里之间纠纷多,不如楼房都是独门独户,较为安静。
还有个厕所问题,四合院没有独立的厕所,只有公共厕所,而楼房每家每户都有厕所。
四合院的好处是有个院子,房间敞亮,比楼房狭窄的空间住着舒服,不那么压抑。
各有各的优缺点,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在南方不少城市已经兴起了商品房,不过能买得起的人不多,花城那边甚至有了别墅区,那是香江人投资兴建,能住别墅的自然都是大老板。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过这个问题。
慕姗姗的意思是俩人都是在四合院长大的,住惯了,还是选择四合院好了。
林子轩倒是无所谓,他觉得四合院这种街坊邻居住一块的氛围很好,这时候的人没有多少坏心思,不需要太过防范。
而且,以后四合院可是升值的厉害,都是有钱人才能住的起。
李虹手里的分房名额中就有一间四合院,在华国电视台附近,只有四户人家,环境不错,林子轩和慕姗姗还悄悄地去观察过。
之所以这么小心,是因为那家人还没搬出去呢。
他们装作打听人进入四合院看了看,出来后俩人开始规划房间怎么安排,卧房里的家具该怎么摆放,壁纸用什么颜色等等。
就好像他们已经住进去了一样。
对俩人来说,这就是他们今后的家了,当然要费心思好好的设计一番。
他们一大早出门,坐公交车来到民政局,找到办理结婚登记的办公室,前面还有不少人,俩人就靠墙站着,静静的等待。
不知道怎么的,他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斗嘴,反而沉默着。
慕姗姗昨晚没有休息好,虽说按照习俗只有举行婚礼之后才算是结婚,不过一旦领了结婚证,他们就是合法夫妻了。
有点紧张和惶恐,感觉心跳的厉害。
她看了林子轩一眼,林子轩也看向她,两人默默无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林子轩心里同样不平静,结婚之后,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牵绊和认同感,以后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来。
责任或许是他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最大的收获。
“啊!你是慕姗姗?”这时候,旁边同样等着办结婚证的女孩惊讶道。
此时慕姗姗已经被华国百姓所熟知,尤其是在京城,被认出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她没有带口罩,现在不时兴这个。
被认出来也没什么,顶多是闲聊两句,这时候的粉丝还不怎么疯狂。
只是今天有点特殊,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到民政局办结婚证,这可是个不小的新闻。
好在现在没有手机和网络,否则热心的市民分分钟给你传到网上去,弄得举国皆知。
慕姗姗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
“你们是结婚吧?”那女孩还特意问了一句。
这是因为民政局办理结婚和离婚都在同一间办公室,这年头离婚的少,但不是没有。
华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结婚是个不小的新闻,要是离婚那就是大新闻了。
这女孩看起来有点不怎么精明,或者看到慕姗姗之后有点迷糊,她旁边的男人拉了她一把,在她耳边说着什么,那女孩顿时慌张起来。
在人家结婚的大喜日子这么问的确不合适,容易引起误会。
“对不住,我不是那个意思。”那女孩道歉道。
林子轩和慕姗姗倒是不介意,有了这个插曲,俩人放松下来,聊起了明天拍摄婚纱照的事情,婚纱是从影楼租来的,摄影师请的是艺术中心的高手。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他们准备到野外拍摄几张婚纱照。
要是在影楼的话只能使用假的布景,既然自己有这个条件,不如拍的好看点留作纪念。
半个小时过去,终于轮到了他们。
在交上户口本和单位介绍信,以及一寸的黑白合影后,工作人员很快填写了结婚证。
然后,工作人员带着俩人来到一个房间,房间布置的颇为庄重,前面还有国旗和国徽。
“婚姻是件严肃的事情,你们是自愿结为夫妻的么?”工作人员站在台上,对俩人说道。
“是的。”俩人回答道。
工作人员在结婚证上盖上钢印,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林子轩和慕姗姗收好结婚证,离开民政局,来到大街上,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不管以前如何的惶恐和不安,从这一刻起,他们就是夫妻了,要一起生活一辈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他们走在京城的街头,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溢满了快乐。
………………………………
第五十三章 面试
陈常乐的效率很高,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立项和拉投资的工作。
这说明花城的闲散资金的确很多,这些资金能投入的领域并不多,国有企业进不去,只能在服务行业图谋发展。
包括房地产和餐饮住宿行业,还有就是逐渐放开的影视领域。
只要能确定《外来妹》有机会在华国电视台播出,拉投资是很容易的事儿。
当然,这一点李虹不会写进合同里,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一部电视剧一定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这牵扯到很多的因素。
上面政策风向的改变,电视台领导的更换,或者仅仅是电视剧中的一点小问题都可能被电视台拒绝,这就考验大家的眼力和信任了。
陈常乐相信李虹的能力,投资人相信陈常乐的信誉,这就足够了。
投资没有稳赚的,总要冒风险,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就是一笔好的投资。
林子轩收到了陈常乐的一份传真,这是一份合同,上面列出了演员的片酬和待遇。
其中女主角的片酬是每集200元,女配角的片酬按照重要程度每集80元到150元不等,在花城拍戏期间的食宿全包,有车辆接送等等。
还有一条就是演员有义务配合制片方的宣传活动。
这份合同要比京城这边的演艺合同严谨的多,规定的特别细致,包括违约金的问题。
在京城演艺圈,大家基本上都熟识,没有说答应了又反悔的事,也不会在片场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没有这规矩,基本上就是认认真真的演戏。
你要是敢耍大牌,那名声就臭了,以后谁还会找你演戏,这是自绝于圈子。
从这点上看,花城的合同较为专业,京城的合同则带着人情味。
再说片酬,花城人真是不差钱,葛尤和张国粒演《顽主》只拿到元片酬,这还是电影,张凯莉拍《渴望》片酬一集是120元,这就是京城演艺圈的价码。
陈常乐给《外来妹》的主演开出200元一集的价码,在京城这算是高价了。
为什么大家都想去南方打工,就是因为高薪的诱惑。
林子轩写了《外来妹》的剧本,还参与电视剧的制作,陈常乐开出了1200元的高薪。
十集剧本是500元,其他的是工作酬劳,《外来妹》预计要拍摄两个月左右,林子轩就是跟组看看,能拿到700元,相当于他小半年的工资了。
陈常乐是有意开出这么高的薪酬,一个是看重林子轩的才华,想交个朋友。
还有就是看李虹的面子,李虹把林子轩安排进剧组,陈常乐自然不会亏待林子轩,这就是互相照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