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黄勃不由得想到。
“比赛有什么劲,还不是老一套,有那闲工夫不如在场子里多唱两首歌,挣点钱找个女朋友,结束单身生活。”黄勃不以为意道。
“勃哥,这回不一样,能上电视。”一个年轻点的驻唱歌手不同意道。
作为年轻人,拥有热情和追求,不想放弃任何可能成功的机会。
“黄勃,这回真不一样,这上面的规则有意思,导师背对着参赛者,只听唱歌,不看长相,我觉得这一条是专门为你制定的,你是不是认识什么人啊。”有人玩笑道。
“去你的,你小子这是骂我呢,小心我晚上灌醉你,让你在台上趴着。”黄勃笑骂道。
大家在一个场子里混饭吃,彼此照应着,熟惯了,言谈之间没什么顾忌。
黄勃觉得好奇,就从对方手里拿过宣传单,看了起来。
他在京城待了四五年,虽然没混上大台面,却也听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对京城各个圈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姗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个他倒是知道,慕姗姗还是很有名的。
慕姗姗的丈夫是好梦公司的老总林子轩,黄勃有意向着演艺圈发展,没事的时候就去跑龙套,清楚好梦公司在演艺圈的实力。
跑龙套的群演都希望能进好梦公司的剧组,待遇好,不会昧了他们的工资。
可以肯定,这档节目不会是假的。
这个盲选有新意,不同于其他的歌唱比赛,看得出这档节目是想选出真正嗓子好的歌手。
不过,就算幸运的被导师选上了,观众还是喜欢看俊男美女,自己的希望不大,经过这些年的挫折,黄勃已经能平静的面对了。
“你们去吧,我就不给观众添麻烦了。”黄勃自嘲道。
“勃哥,只要能过了海选,就能上电视,还能接受那四位导师的指导,他们是我的偶像。”年轻歌手兴奋道,“我没想拿冠军,家里人一直反对我唱歌,我想让他们能在电视上看到我,听我唱歌。”
看着年轻歌手激动的脸庞,黄勃心里深受触动。
曾几何时,他也有着这样的想法,家里人越反对,他越想证明自己。
但十年过去了,家里人已经不再反对了,或者说明知反对没有用,就懒得反对了,可他仍然没能证明自己。
梦想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结果。
京城的机会很多,但等待机会的人更多。
青春早已远去,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就此放弃,还是说再搏一搏,也会还有机会。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选
像这样的场面在京城各大酒吧歌厅里上演着。
酒吧驻唱歌手虽然被称为歌手,但他们无疑处在歌手这个圈子的底层,比那些在地铁口卖唱的流浪歌手强上一些。
就算是驻唱歌手,也分为三六九等。
有的在各大酒吧歌厅混的时间长,和老板们熟悉,受客人欢迎,能拿到更高的出场费,也有刚出来卖唱的新人歌手,只能混个温饱。
甚至白天还要到其他地方打工才能在京城生存下去。
“北漂”这个词代表的不仅是青春和奋斗,还有艰辛和磨难。
《华国之声》这档节目的海选在驻唱歌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就是一种炒作;有人却心潮澎湃,认为终于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前者多是这个圈子里的老人,见多识广,也或者是心灰意冷,后者是年轻的歌手,他们对未来抱有期望,不怕失败。
也有人认真的研究了这档节目的规则,黄勃就是如此。
他没有被四名明星级别的导师吸引,也没想着能拿冠军,最终和音乐公司签约。
黄勃清楚以他的条件即便得到导师的认可,和音乐公司签约,前途也很渺茫。
他觉得这档节目有一点说的很好,那就是展现自我。
无论结果如何,我在这个舞台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电视播出被更多的人关注到,不只是为了能够让家人看到。
电视面向全国播出,兴许就会有人觉得这个黄勃不错,这就是机会。
他在京城这几年,欠缺的正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他会唱歌,会跳舞,会说笑话,这么多年在歌厅的历练,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不怯场。
黄勃琢磨了之后,决定前去报名,参加《华国之声》的海选。
大多数参加海选的人不像黄勃那么想,他们更关心怎么样获得导师的青睐,以及和音乐公司签合同,成为一名正式的歌手。
《华国之声》节目组和四家音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四家都是京城本地的公司,从事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推广工作,有一定的名气,但和海外的音乐公司还没办法相比。
这毕竟是一档新节目,就算联系那些大型的音乐公司,人家也未必会感兴趣。
而且,林子轩有着其他的打算。
一旦这档节目获得了成功,那通过节目成名的参赛者以后很可能成为国内的著名歌星,这些人会被音乐公司签下来,替他们赚钱。
这种感觉就像是替他人做嫁衣,那还不如自己开一家音乐公司。
《华国之声》这档节目在电视上播出,保证了参赛者被观众熟知,成为公众人物,然后签到自家的音乐公司,替公司赚钱。
这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目前姗姗文化和好梦公司都没有音乐制作部门,也没有培养和推广歌手的经验。
第一季节目只能和其他音乐公司合作,等到节目有了名气,就能自己运作了。
按照合约,这四家音乐公司会派人在音乐方面对参赛者进行把关。
比如在海选期间,音乐公司的人会挑选出那些声音识别度高的参赛者。
当大家闭上眼睛听歌的时候,有些歌手一听就知道是谁,有些歌手则需要仔细听才能分辨的出来,这就是声音识别度。
识别度越高说明声音越有特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值得培养。
除了对参赛者把关,还要对入围的选手进行声乐方面的基础培训。
四名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那就需要音乐公司的乐理老师出面。
很多酒吧驻唱歌手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只是通过磁带或者音乐光盘练习唱歌。
这只能说是一种模仿,而不是真的懂得了乐理。
就算是一个不懂五线谱的普通人也能通过模仿唱的不错,却很难成为专业的歌手。
所以,选出有特质的声音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录制节目。
到了导师选择学员的阶段,那些被选上的学员会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培训。
这些培训都需要花钱,这是和音乐公司合作的一个原因。
作为回报,音乐公司有权利选择和参赛的学员签约,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
虽说《华国之声》不允许专业的歌手参赛,但音乐公司有可能会让旗下的新人歌手混进来,进行宣传炒作,提高知名度。
这就是猫腻和黑幕了。
好在只是第一季,谁也无法预料节目能不能火爆起来,音乐公司的小动作做的很节制,慕姗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明年的第二季,肯定会有更严格的规则,这种事杜绝不了,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公平。
黄勃到《华国之声》节目组所在的紫玉饭店报了名,填写了个人资料,参加了初选。
初选相当简单,就是看看唱的怎么样,有没有基本的唱功,把浑水摸鱼的参赛者淘汰。
这不是达人秀,而是歌唱比赛,重点看的是唱功。
这对黄勃来说是小儿科,很容易进入了初选,复选是挑出那些在声音上有特色,有一定培养潜力的歌手进入节目录制环节。
只有进入复选的选手才有机会上电视,还不是一定能上电视。
选手在录制过程中表现不好,出现低俗的表演,或者发生意外,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掉。
在复选通过后,黄勃拿到了一张更为详细的表格。
上面不仅要填写自己的简历,还要填写身体有没有疾病,有没有犯罪前科,有没有沾染毒品和赌博等不良嗜好。
要求选手如实填写,节目组会进行调查核实,一旦发现填写不实,会取消参赛资格。
《华国之声》是一档励志节目,不能出现丑闻。
如果节目在电视台播出期间,一名人气很高的学员突然被媒体爆出丑闻,那影响就大了,节目不仅可能被停播,还要赔钱。
这点不得不防。
说实话,在酒吧歌厅驻唱的歌手容易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大部分歌手是好的,但总免不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为了节目能够顺利录制,要先把这帮人剔除出去。
………………………………
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
《华国之声》的海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海选时间为一个月,八月中旬截至,接下来是半个月的培训期。
九月初开始节目的录制工作,十月份争取通过总局的审查并在电视台播出,总决赛放在二零零零年的第一天,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全国观众播出。
这是节目的时间进度表。
姗姗文化是第一次独立制作这种大型的综艺节目。
有了制作《鉴宝》期间海选的经验,以及音乐公司的参与,整个过程倒是有条不紊,没有出现太大的疏忽和纰漏。
就像审查选手的背景资料这一项,有犯罪前科的选手能够通过和公安机关配合查找出来。
但那些有不良嗜好的选手很容易瞒混过去,这属于个人隐私,不好调查。
对此音乐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不少歌手成名前都有在酒吧驻唱的经历,了解其中的内幕,都在一个圈子里混,总会听到一些传言。
黄勃不担心被调查,父母对他的教育起到了不小的约束作用。
喝醉酒打架的事儿他没少干,却没碰过那些不该碰的东西。
他知道圈子里有人吸毒,创作音乐需要灵感,或者只是简单的想要寻求刺激,有人甚至把吸毒当成了一种时尚和社交手段。
想要混进那些人的圈子,就要沾染毒品。
这个社会在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由于资金有限,宣传的力度不大,节目本身没什么名气,还有大众的不理解,京城地区报名参加《华国之声》的参赛者不到五百人。
经过初选和复选,只剩下五十人左右,其中大多是混迹在京城的驻唱歌手。
这五十人中能被导师选为学员的不超过二十人,这些学员经过导师的指导,两两对决,确定晋级还是淘汰。
最终产生节目第一季的冠军。
冠军将获得和音乐公司签约的机会,音乐公司承诺会为其打造一张个人的音乐专辑。
几天后,黄勃接到了节目组的通知,让他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为录制节目做准备。
培训不光是音乐方面,还有对于节目规则的详细了解,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
在酒吧唱歌为了活跃气氛,可能会比较疯,动作很大,录制节目的时候不行,选手唱歌和舞蹈表演都要正规化,不能给观众留下节目低俗的印象。
而且,无论是上台还是离开,都要保持最基本的礼貌。
节目组会根据选手的特点对服装和造型进行设计,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除了嗓子好,还要有卖相,才能吸引观众看下去。
接到通知,黄勃表现的很平静,从十六岁去酒吧驻唱,到如今已经过去十个年头。
可以说,他见证了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不少当红的歌星有过交集,看着这个圈子里的人来来往往,起起落落。
他想在世纪之交给自己的这个十年一个交待。
如果这次还不成,那就改行做其他的,人总是要生活下去。
林子轩对《华国之声》关注的不多,好梦公司有三部电影在同时拍摄,难免会出现问题。
比如《大腕的葬礼》,有冯晓刚和葛尤坐镇,应该是最稳的,可冯晓刚在拍戏现场突然感觉心里难受,被送到医院,查出心脏有毛病。
林子轩和医生做过了解。
说是心脏病有点严重,主要是过度疲劳,加上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心脏的负荷太重,时间长了身体难免会出毛病。
林子轩知道冯晓刚很看重这部戏,想依靠这部戏转型,为此费心费力。
此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还要到处跑着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