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继续观察,再做决定。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候选
李桉的打算是从试镜玉娇龙的女演员里选出相貌气质俱佳的候选人,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对她们进行集中培训。
包括琴棋书画,官宦人家的礼仪和武打基础等各个方面。
按照李桉的说法,琴棋书画可以培养演员大家闺秀的气质,让她们静下心来。
在这个过程中继续观察她们各自的进步情况,并最终选出玉娇龙的扮演者。
这相当于淘汰赛,只有天赋好,又肯努力上进的演员才有机会。
如果吃不了苦,连体能训练那一关都过不了,怎么拍武侠片。
那些身手不灵活的演员也会被淘汰,武打戏份虽然可以用替身,但最好是演员亲自完成,否则拍出来不够真实。
吊威亚是武侠片演员的第一个挑战,恐高的肯定不行,身手不灵活的也不行。
还有试装,玉娇龙在影片中有几套服装,一套是在家里穿的宫装,一套是夜行衣,还有用来闯荡江湖的衣装。
宫装高贵典雅,夜行衣紧身,凸显出女演员的玲珑身材,闯荡江湖则需要一股潇洒利落的劲头,各有特色。
演员会逐一穿上这些服装拍造型,看看谁的造型更能符合角色。
有的演员或许够端庄,身材却不行,有的演员身材不错,却没有那股潇洒劲儿。
最终不是说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最合适的,或者说各方面最平衡的。
演员在训练的时候会有人跟拍,李桉随时关注演员的动向,从中发现他心目中的玉娇龙。
这么做花费不菲,光是这些人的食宿,请老师做培训,一个月下来就要几十万。
在国内,只有大制作的影片才有资本这么做。
电影才处于筹备阶段,演员还没有选好,光是选外景和试镜演员,香江制作团队的吃住,做服装和造型,几百万已经花出去了。
林子轩看着项目启动以来的开销情况,深刻的体会到,拍大片就是烧钱。
好梦公司以往最大的投资不过上千万,如今什么都没看到呢,一部电影的投资没有了。
李桉原本想选出二十名女演员进行培训,他想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选择。
林子轩觉得十名就够了,内地不是好莱坞,这么花钱太没谱了。
倒不是他太小气,不愿意花钱,而是作为制片人有责任劝阻导演这种浪费的行为。
当初姜闻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过这种做法,他选了三个女演员进行培训,一直到开拍的时候,才定下来是宁菁。
导演对女主角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们总想找到心目中的那个人,所以会格外的挑剔。
真的到最后别无选择了,才会选一个最接近的形象。
李桉和林子轩讨论的结果是选了十五名女演员,统一安排,统一训练。
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住在同一栋公寓楼内,日常的生活很简单,上午进行文化和礼仪方面的培训,下午是武术指导在健身房给她们讲解常识和体能训练。
每周只有一天休息,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试镜。
在这期间表现不佳,不肯努力的女孩会被淘汰,第二次试镜后只会留下五名表现优异的女孩,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也就是武打方面的训练。
徐晶蕾和章子贻是其中的种子选手。
徐晶蕾已经是国内的一线演员,还曾出演过《卧虎藏龙》的电视剧,章子贻演了张亿谋的电影,是新一任的谋女郎。
其他女孩要么是二三线演员,要么是幸运被李桉选上的新人演员。
她们对于出演这种大制作影片抱着极大的期待,渴望成为大明星,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李桉采用的是好莱坞的做法。
在好莱坞只要不是那种超级巨星,都需要为了一部大制作影片的角色展现竞争,经纪人和演员会使用各种手段引起导演和制片人的重视。
尤其是新人演员,为了上位更是加倍努力。
冯晓刚一直关注《卧虎藏龙》的进展,他想知道大片应该怎么拍。
他是拍小成本喜剧片起家,知道怎么省钱,但在怎么花钱上还没有太多经验。
“按我说的将就一下不就完了么?小徐的表现不错,这么一弄几十万没了,到头来还是只能选一个,其他人的培训费都白花了。”冯晓刚抱怨道。
“你就一拍喜剧片的命,和人家好莱坞来的大导演在格局上就不同。”姜闻讽刺道。
在花钱这方面,姜闻认同李桉的做法。
他觉得这才是大导演的做派,国内的导演都太小家子气,没有花钱的魄力,投资人也不行,扣扣唧唧的,不够爽利。
他的新片预计是两千万人民币的投资,不到三百万美金。
王钟军的华宜兄弟愿意拿出一千两百万,这是华宜进军电影圈的第一步。
他以前投资过电影,不过都是一两百万的小投资,试试水,主要还是在电视剧方面发展。
这次他大力支持姜闻,一个是看好姜闻以后的发展前景,拉拢姜闻,还为了获得利益。
姜闻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内地票房五千万,那还是九五的时候,《许三观卖血记》虽然被禁了,但拿了大奖,海外的版权卖的不错,不算赔本。
在王钟军眼里,姜闻无疑是一支潜力股,没有不投资的道理。
所以,在没有看剧本的情况下就答应了投资,他相信姜闻的眼光。
华宜不太了解国内电影圈的实际操作状况,电影圈和电视圈不太一样,玩法不同。
姜闻就喜欢王钟军这样的,给了钱还不管事,挺好。
他现在正在找其他的投资,不少影视公司愿意投资姜闻,但他们要先看剧本,才能决定要不要投资,投资多少。
这是姜闻不满意的原因,觉得那些影视公司太小家子气,就是几百万事儿,还要研究。
“我下一部片子就比你的投资高,我准备投资三千万。”冯晓刚反击道。
“三千万?你靠票房收的回投资么?”姜闻怀疑道。
“我加广告,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加一块儿投资就回来了,这年头谁还靠票房啊,你这个思维落伍了。”冯晓刚得意道。
“你们这些商业片导演啊,迟早毁在广告手里。”姜闻痛斥道。
姜闻自诩是文艺片导演,不稀罕在电影里加广告,他要走艺术家的道路。
………………………………
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学会
十月底,《借枪》拍摄完成。
张嘉绎拿到了十万块的片酬,加上拍戏前提前支取的三万块,总共是十三万。
这十三万相当于他过往七年收入的总和。
在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影视剧,由于他不是主角,片酬不高,再加上拍戏的机会少,收入稳定却没什么起伏,只能吃饱不饿罢了。
拿了片酬,他没有立刻回长安,而是先和京城的同学聚一聚,请他们吃顿饭。
这不是说他有了钱想显摆一下,只是这些天一直没时间。
有了《潜伏》的成功,《借枪》的开拍备受关注,选角成了媒体议论的话题。
张嘉绎成了《借枪》的主角,媒体难免把他和王志闻作比较。
两人都是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王志闻是八八年毕业,张嘉绎是九一年毕业,算起来他们是师兄弟,可名气差的太远。
王志闻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男演员,张嘉绎还混在二三线演员的层次上。
媒体普遍不看好张嘉绎,觉得《借枪》没办法和《潜伏》相比,主演就是个问题。
虽然负面评价较多,张嘉绎却也上了报纸,被介绍了一番,在京城演艺圈露了脸。
那些同学知道他来了京城,纷纷和他联系,想要聚会一次。
张嘉绎婉拒了。
主要是因为《借枪》刚刚开拍,媒体不看好,他的压力比较大,只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角色上,把这部剧演好。
当然,不是绝对没时间,抽空吃顿饭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过,张嘉绎觉得这时候见面有些尴尬,他来京城不和同学联系,就是不想借助同学的关系,他要这个面儿,想自己先闯一闯。
实在闯不出名堂了,他不介意和同学联系,至少他努力过了。
如今,他成了《借枪》的主角,按理说在同学面前算是过得去了,可他担心自己演砸了。
这部戏投资六百万,在国内的电视行业算得上大制作了。
林子轩愿意让他这个三线演员做主角,这是一份信任,他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他要是把《借枪》演砸了,在京城的第一部戏就毁了,别人还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么?
所以,张嘉绎婉拒了同学的邀请,认认真真的拍戏,把这部戏拍好了才能放心。
而且,拍好了这部戏,有了自己的作品,才算在这个圈子里有了立足之地。
从七月到十月,三个多月的时间,张嘉绎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住的宾馆到影视基地,非常的规律。
之所以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刘霖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耽误了半个月。
虽说剧组把刘霖的戏份往后挪了,可张嘉绎是主演,主要是他和刘霖的对手戏。
别的演员早早的演完了,他要撑到最后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后来进入角色,张嘉绎有一种感觉,他入戏了。
这个角色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他觉得自己演的还行,这是谦虚的说法,实际上张嘉绎觉得这是他演的最好的角色。
导演给了他充分发挥的自由,尝试各种可能,整部戏他扛下来了。
杀青之后,回到宾馆,张嘉绎才算松了口气。
在拍戏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放松,一直憋着这口气,这就是一气呵成。
第二天,他到好梦公司领取了自己的片酬。
好梦公司有两种发放薪酬的方式,对于自己公司的演员都是直接转到存折上,对于不是自己公司的演员,可以发现金,也可以转到对方的存折上。
张嘉绎还没有和好梦公司签约,他选择拿现金。
在财务处签了字,按了手印,拿到了十万块钱,把钱装进包里,走出好梦公司,他感慨不已,这些钱足够他在这座大都市生存下去了。
没在大城市生活过,不知道在大城市生活的艰难。
如果只是想吃饱不饿,在京城并不难,到工地上搬砖就能做到,可想要活的体面一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需要不断的奋斗才行。
剧组杀青后,就不会为演员提供食宿了,张嘉绎要在京城租一间房子。
既然想在京城长期发展,就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有联系电话,这样别人才能联系到他,才不会错过任何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要和同学聚一聚。
那些同学约了他好几次,现在戏拍完了,要是再不聚的话,会伤感情。
人家还以为他耍大牌呢,他哪儿有大牌好耍,就是想在同学面前要个面儿,不那么寒酸。
张嘉绎在电话里请同学吃饭,笑着听对方埋怨,大家都是同学,笑骂几句就过去了。
吃饭的地方在京城电影学院附近,选这个地方是觉得能回忆一下过去的青春,同学聚会,回忆过去的时光肯定是主要话题。
来的有男有女,一共七个人。
他们那一班总共十几名同学,如今在京城发展的就这么几个,有些去了外地,就再也没有回来,有的改行做了别的。
这七个人有的成名了,有的还在二三线混着,各有各得生活。
“我说张儿,你可真不够意思,在长安窝了六七年,好容易来了京城,咱们请你几回你都不出来,还以为不认哥几个了呢。”有人见了张嘉绎,出口抱怨道。
“是我的错,我赔不是,哥几个饶了我这回,这不刚拍完戏嘛,今晚咱们好好喝一顿,不醉不归啊。”张嘉绎笑着说道。
这件事他不占理,喝酒赔罪是应该的。
“张儿能来京城就行了,总算是从长安那地方出来了,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了,不像其他几个人,都好几年没消息了。”有女人替张嘉绎开解道。
“吆,孔大小姐这是看上张儿了,我记得当初在班里排戏老是你们俩一组,我们都羡慕着呢。”有人起哄道。
“瞎说什么,我这儿正感慨呢,张儿那时候见了女生就害羞,我性格好,老师觉得我们俩一起能互相促进。”女人不满道。
“我证明,当初的确是这样,来,咱们喝一杯。”张嘉绎举起酒杯,提议道。
几个人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