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说,这个家庭的背景本来就复杂,是再婚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太稳定。
那么由于一件家庭矛盾引发的惨案就有了情理基础,能让观众信服。
十七年后,小红离开监狱,即将返回家中,她将要面临什么,能不能被社会和家人接纳,是这部影片着重要表达的内容。
这十七年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980年,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还没有开始,现在的京城,到处是高楼大厦,汽车遍地,电视机不再是稀罕事物,手机和电脑正在逐步普及。
小红在监狱里的这十七年,和社会脱节了,她出来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监狱不是说把犯人放出去就完了,还要帮助她们适应社会,重新生活。
于是就有了监狱女警官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代表着行政机关,要教会小红在监狱外边怎么生活,怎么和家人沟通,起到一个桥梁和引路人的作用。
女警官和小红两人互相支撑,如此这部片子的架构就较为完整了。
如果让小红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世界,她会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最终可能会酿成悲剧。
当然,这么拍的话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或许更有深度,却太过灰暗,审查上过不了。
所以说,女警官的角色不仅不能少,还要占很重的分量。
“这个本子挺好,就是还需要完善,尤其是细节部分。”林子轩评价道,“怎么把这段不长的回家路拍的不一样,你要仔细的琢磨,举个例子,小红在监狱里肯定是统一管理,有事情要向警官报告,这个习惯在出狱后一时改不掉,无论是吃饭做事都会报告,你要把她和女警官之间的互动拍好。”
“知道了,老哥。”林晓玲点头道,“我会继续搜集资料,把剧本写好。”
这个大纲能得到林子轩的认可,林晓玲挺高兴。
林子轩可是圈子里公认的金牌编剧,拿过金马奖,一个剧本卖出几十万的高价,说话自然有分量,说明这个剧本真的不错。
这下子,林晓玲更有信心了。
“行了,你开始筹备吧,我给你投资。”林子轩应承道。
按照林子轩的估算,这部《回家》是部小成本文艺片,投资两百万足够了,主要演员就四五个人,场景不复杂,没有大场面,后期制作不麻烦。
纪实风格的电影就是这点好,抛弃了浮夸的舞台和高科技,回归电影本身,直面生活。
说白了,就是省钱。
这其实是第六代导演的一个特点,他们自己写剧本,拍当下的社会生活。
“我会把预算做出来,提交给公司。”林晓玲认真道。
以前没毕业的时候,她可能觉得用林子轩的钱拍片子没什么,谁让他们是一家人呢。
现在她踏入了社会,就要按照规矩来,或者说是正规化。
她要做一份完整的拍摄计划和预算书,写清楚这部片子用什么方式盈利,而不是稀里糊涂的拿了钱去拍电影,拍完了才发现这片子赚不了钱。
林晓玲还要组建自己的班底,把在电影学院里合得来的同学拉过来。
每一位导演都是这么过来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
“别那么正儿八百的,就算赔了也没事儿,你老哥我还赔得起,好好的拍就行了。”林子轩好笑道,“有时间看看类似的片子,应该会有启发。”
这话倒是不假,即便不用好梦公司的资金,林子轩自己投资都没问题。
他今年的版税收入不低,不说《活着》的国外版税,光是《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内就有几百万的收入,最近《卧虎藏龙》的电视剧大火,连带着图书畅销。
到了年底,至少会有八百万左右的版税。
当然,就算是有钱,林子轩还没有奢侈到拿两百万让妹妹拍着玩的地步。
他觉得这部《回家》不一定会赔本,这个题材虽然沉重了点,却充满了正能量,说的高尚点就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和关怀,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电影通过审查在影院放映没有问题。
或许还能得到总局的支持和推广,这都是能够争取的。
而且,这类题材的影片在获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评委们对于能展现人性的片子有好感。
林子轩经过综合评估,觉得这个题材有潜力,值得投资。
看着林晓玲离去的背影,林子轩不由得感慨,妹妹长大了。
十月份,亚洲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
国际炒家把目标对准了香江的证券市场,与此同时,宝岛放弃了台币的汇率,台币大幅贬值,给香江股市带来不小的压力。
香江经济面临着极大的考验,香江的企业家纷纷拿钱出来救市。
这是大事,和林子轩没什么关系,他只是让于东暂停了和香江银行的接触。
在这种时候,银行肯定会收缩业务,不可能贷款给影视公司拍电影,香江的影视行业自身都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就这样,《卧虎藏龙》的融资工作停顿下来,等着这场金融风暴停息再说。
这次的金融风暴对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在对外贸易上,影视行业受到的冲击不大,除了几个合拍的影片停工外,大家基本上该干嘛干嘛。
今年好梦公司没有影片冲击贺岁档,下半年相当轻松,那部《外来媳妇本地郎》主要还是靠陈常乐在粤省的影响力。
林子轩把重心放到了电视剧上,《潜伏》正在拍摄之中。
………………………………
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言
闫昵在《潜伏》剧组里非常低调,每天来的很早,认真的做着准备。
虽然她是戏里的女主角,可在这个剧组里的演员要么是大牌明星,要么是有资历的老演员,她以前跑龙套的,没有资历可言。
只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做好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俞菲鸿拿到了威尼斯影后,对比就更明显了。
一部戏里,威尼斯影后演配角,你一个跑龙套的演主角,这要多大的谱啊。
在这种环境下拍戏,闫昵有很大的压力,不过她有股不服输的性格,越是这样,就越要把戏演好,不能给比下去了。
至少不能输的太惨。
剧组里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或者说是势利眼,她要是表现的太差,难免会被人说闲话。
即便是现在,也有传言说她是依靠拉关系进来的。
《潜伏》里的演员大多是好梦公司的签约演员,即便王志闻也和好梦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基本上都是自己人。
只有作为女主角的闫昵和好梦公司以前没有任何关系,她是空政的话剧演员。
大家不由得心里好奇,一个空政的演员怎么就成了女主角了呢?难道其中有什么猫腻?
当然,这只是无聊的八卦。
每个剧组都难免有这种小道消息流传,谁和谁拍戏的时候好上了,谁是投资商安插进来的,谁的后台硬,不能得罪。
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吧,这类消息被媒体得到,报道出去,就成了娱乐新闻。
有些是真的,有些只是剧组为了宣传炒作的话题,真真假假,娱乐圈的事儿说不清楚。
闫昵觉得自己挺委屈,她真没拉关系走后门,就是面试的时候被选上的。
说实话,她也不清楚林子轩为什么要选她一个跑龙套的话剧演员,至于说潜规则,林子轩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想要潜规则也轮不到她这样的啊。
闫昵不认为自己漂亮,在京城演艺圈,比她漂亮的女演员海了去了。
难道我真的有演戏天赋,被林总给看了出来,以后也能成为像葛尤那样的演员?
这么一想,她心里就好过了。
《潜伏》开拍了一个多月,前期王志闻和俞菲鸿去了威尼斯,只拍了一些不重要的戏份,闫昵觉得还不错,能应付的来。
王志闻回来后,拍摄进度加快,特别是和王志闻对戏,闫昵有种被压制的感觉。
同时也刺激了她,拿出最好的状态,跟得上王志闻的节奏。
闫昵明白机会难得,她要演好王翠平这个角色,如果这次不努力,以后可能就碰不到这么好的机遇了。
林子轩来到剧组的时候正碰上闫昵和王志闻的对手戏。
剧组拍摄的地点在京郊怀柔的影视基地,随着国内电视行业的繁荣,这座影视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基地内遍布各个时代的建筑群落。
当初林子轩所做的规划还是小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总局重新做了布局,准备打造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将来可能成为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
他们把每年的收益大部分投入到影视基地的建设之中,这同样是一种政绩。
实际上,这两年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影视基地,包括南方的沪城和浙省,西北的陇省等等。
大家看好这类项目,也看好国内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
剧组此时拍的是室内戏,王翠平来到津门这种大城市,对大城市的生活一无所知,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间谍训练。
她的脾气不好,口无遮拦,让余则成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她说错话,暴露了身份。
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他想让上级组织把王翠平调走,换一个靠谱的人员过来。
两人就这个问题发生了矛盾,争吵起来。
这个争吵很有意思,王志闻压低声音,生怕被别人听到,闫昵却没有顾忌,声音很大。
但声音大的不见得有道理,在王志闻的劝说下,闫昵停了下来,却还是不服气。
林子轩在一旁看着,感觉这俩人的对手戏还行,闫昵的气场偏弱一点,王志闻沉稳内敛。
余则成这个人物外表冷静,内心复杂,做情报工作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就算在王翠平面前也不能放松,他的神经会一直紧绷着。
王志闻对这个角色很有兴趣,对他来说这部剧是一个转型。
他以前的角色大多是正面人物,余则成虽然也是正面人物,却有着另一种身份。
一方面周旋于敌人之间,一方面从事着秘密工作,两种角色的转换很有挑战性。
这场戏结束,林子轩和导演谈了谈目前的拍摄进度,让导演先拍一段宣传花絮出来。
到了十月份,一年一度的电视金莺奖颁奖典礼又要开始了。
同时,也是电视剧制作单位卖片子的时候,《潜伏》和《将爱情进行到底》都会参加金莺节做宣传,吸引各地电视台购买。
现在宣传不是通过张贴海报了,而是会在现场播放电视剧的精彩片段或者宣传花絮。
林子轩要求把宣传花絮的情节拍得紧张一点,要有谍战剧的氛围,还要把各主要人物展现出来,大概五到十分钟就行了。
《潜伏》有王志闻和俞菲鸿参演,不愁买家,花絮更多的是宣传,也是为了抬高卖价。
这两部电视剧都要争取在华国电视台首播,这样才能造成轰动效应。
交代完了事情,林子轩和王志闻闲聊几句,他发现闫昵站在远处,似乎有意躲着他。
闫昵本来想和林子轩打招呼的,林子轩毕竟是投资人,给她提供了出演女主角的机会。
可想想剧组里的传言,她觉得这时候还是不要太热情的好,不然还不知道出什么事呢,所以她就站的远远的。
“小闫怎么了?”林子轩好奇道。
“在琢磨下一场戏吧。”王志闻回应道,“小闫很用功,进步快,不错。”
“这就好,我觉得她的可塑性很强,能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林子轩评价道。
王志闻听过剧组的传言,不过并不在意,他对林子轩还是了解的。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气象
林子轩有几年没参加金莺节了,他把重心放在了电影上,不怎么管电视圈的事儿。
不过这一次不同,这一届的金莺节做出了重大的调整。
以前这个奖项叫做《大众电视》金莺奖,是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和华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一个电视行业的评选奖项。
从这一届开始,变成了由华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华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名字也变了,叫做华国电视金莺奖。
看名字就知道,档次提高了,这个奖被国家宣传部门认可,成了国家级的电视艺术大奖。
既然改了名字,组委会就想把这一届的金莺奖办的隆重一点。
八月底,金莺奖组委会在沪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金莺奖的调整,并对前一年国内制作的电视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