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151章

文艺生活-第151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林子轩的确捧红了不少演员,不过那都是在国内走红,想要成为国际影星需要的资源太多了,过程也太长,成功的几率不高。

    每年从各类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那么多,能走红的只是极少部分,更别说是成为国际影星了,除了天赋和资源,还要有机遇。

    只是,一旦成功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影视公司愿意培养有潜力演员的原因。

    冯晓刚说的人是徐晶蕾,林子轩显然把资源对徐晶蕾有所倾斜,光是《卧虎藏龙》就需要几年时间的打磨。

    如果再拍上几部电视剧和电影,徐晶蕾想不火都难。

    “先看看吧,又不急,一个国际影星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成的。”林子轩回应道。

    他们是在一个饭局上,这是一位老前辈的寿宴,来了很多人,还有前来慰问的领导。

    说实话,林子轩和这位老前辈并不熟悉,可他不能不来,否则就有不尊重前辈的嫌疑,反正就是过来捧个场,意思一下。

    这两天关于巩莉的新闻太火,大家吃饭的时候难免议论一番。

    这时候,大厅中间搬来一张桌子,还有各种道具,这是要表演相声,听说老前辈喜欢听相声,估计儿孙们凑趣就请了人过来。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还有大款结婚请歌星唱歌的,父母过寿请戏班唱戏的。

    在旧社会,这叫做堂会,解放后被禁止了,现在又流行起来,主要是图个热闹。

    有个穿着长衫的青年走了上来,看模样就二十出头,寸头圆脸微胖,说相声的面相不能太过周正,要有自己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印象。

    这青年是上台暖场的,不是今天的主要演员,负责活跃气氛,顺带引出主角。

    看他的装束就知道说的是传统相声,和春节晚会上的相声不大一样。

    青年人说了两个逗乐的小段子就下台了,没引起多大的反响,只能说是一般,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有记住他的名字。

    林子轩倒是记住了,这人叫做郭德钢,原本是津门人,刚来京城闯荡,混口饭吃。

    “这个叫郭德钢的有点意思,冯哥你看能不能让他在咱们的新片里客串一把,弄个小角色。”林子轩商量道。

    “嘴皮子倒是挺利索,让他来一段也行。”冯晓刚疑问道,“他不是你家亲戚吧?”

    “可别埋汰我,光看长相就知道不可能是亲戚,这是第一回见,等饭局结束问问看,咱们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不是。”林子轩解释道。
………………………………

第二百九十八章 类型

    郭德钢看着林子轩留下的电话,在心里琢磨起来。

    他知道这帮人是搞影视的,拍的电影票房不错,不过彼此并不熟识,他看过《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从相声演员的角度讲,那就是一个个段子的组合。

    他们是看上我的表演了?

    想到这儿,他心里挺高兴,毕竟得到了认可,说明他说的相声还不赖。

    郭德钢在津门相声界小有名气,但在京城这个地界还属于新人,没有闯出名堂。

    相声界较为传统,讲究师承,你的师傅是谁,谁把你领进门的,这都是有讲究的,也分成各个圈子,想要挤进去并不容易。

    比如在京城,京派相声里最大的圈子是侯派。

    只要在京城说相声的或多或少都和侯派有关系,要是能和他们搭上线,出去演出报上侯派的名号,就会比较顺畅。

    侯派在京城经营了那么多年,无论是春节晚会还是各个剧院的演出,都有人脉和资源。

    为什么在春晚上说相声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那些人都是师徒关系,大多都是侯派传人,或者和侯派有深厚的交情。

    津门和京城的相声圈子联系很深,但又不是一个路子。

    津门相声保持传统,更为市井化和生活化,极具讽刺性,段子里自嘲自贱的味道更浓,京城相声就不同了,相对来说更为文雅一些,不那么流俗。

    这和京城的文化氛围有关。

    京城讲究的是官场文化,在京城的剧院表演相声听众多是知识分子或者官员,就不能说的那么肆无忌惮,要收敛和平和。

    更何况是在春节晚会上,全国百姓都听着呢,太俗的相声也通不过节目组的审查。

    久而久之,就成了春晚相声。

    京城的相声界说的大多是这类题材的相声,阳春白雪,演员被称为相声表演艺术家。

    一个津门相声界的演员来到京城讨生活,首先要通过师承找关系,和京城的相声界搭上线,获得演出机会,还有就是改变说相声的风格。

    否则只能在小剧场和茶馆厮混,登不上大舞台,这是两地相声圈子的区别。

    郭德钢刚来京城没多久,倒是有一些演出机会,不过和在津门的时候反差很大,只能是混个温饱,想要出头很难。

    演出的资源就那么多,京城相声界自己都不够分配呢,怎么会给外人机会。

    再加上这几年小品的兴起,抢占了相声的演出市场,相声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不少相声演员都改行演起了小品,还有的进入了影视行业。

    郭德钢觉得这是个机会,自己也进影视圈试试水。

    连葛尤都能成为大明星,我为什么不能呢?我这模样怎么着都比葛尤好看吧。

    大家为什么喜欢葛尤,就因为葛尤激励了一代年轻人追寻自己的梦想,非常的励志。

    林子轩只是赶个饭局,身上没带名片,就给郭德钢留了个公司的电话,让他过了年到好梦公司一趟,大家聊聊。

    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做,只是既然遇上了,合作一把也挺好。

    如果在京味电影里加入一点其他的元素,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新鲜感。

    过年这几天,大家都清闲下来,李虹和慕致远来看外孙女的时间更多了。

    “你那部《卧虎藏龙》怎么样了?”李虹询问道。

    “还行吧,正在后期制作,有不少特效镜头需要处理,估计到四月份才能完成,赔本不至于,想大火有点难。”林子轩介绍道。

    他明白李虹的意思,李虹想问的是武侠剧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跟着拍几部。

    他也想这部《卧虎藏龙》能够一炮而红,从而掀起一股武侠剧的制作热潮,可惜那不现实,这部电视剧顶多是一种尝试。

    一个是资金不足,还有就是内地拍摄武侠剧的理念问题,观众需要时间来适应。

    有陈导明做主演,林子轩不担心这部剧会赔,只是下一部还需要继续改进,积累经验。

    他虽然不在艺术中心,却也知道一些中心的事情。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电视剧的集数逐年增加,在全国都属前列,可这两年都没有制作出那种造成轰动的精品剧集。

    尤其是在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艺术中心不进则退,被超越是迟早的事儿。

    还有一个是人才流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这么火爆,大家都想赚钱,在国有单位上班还不如自己出去单干,赵宝钢就有这种想法。

    以前影视公司能不能赚钱谁都不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放下心来。

    赵宝钢暂时还没有离开艺术中心的打算,不过他让自己的爱人在外边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先招揽业务,有合适的项目他再出面。

    这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李虹对此表示理解,都是多年的朋友,没必要挡着别人的发展。

    “以前那几部能拍续集的戏都停了,情景喜剧拍的太多,观众厌倦了,还有戏说历史的剧集,被专家批判的厉害。”李虹无奈道,“都市情感剧还有市场,可总不能都拍这种剧集,那样的话观众迟早会不买账。”

    电视剧拍来拍去就那几种类型,都市剧、历史剧、军旅题材、情景喜剧、武侠剧等等。

    李虹说的都是这两年市场反响不错的题材,不过每种类型都可以进行细分和创新。

    戏说历史就是从历史题材里分出来的,它又可以分为皇帝戏、大臣戏、太监戏、公主戏、宫斗戏等等,不断的推陈出新。

    都市情感剧还能分爱情戏,小三戏,婆媳戏,青春偶像剧。

    观众厌倦了男人,就拍女人,厌倦了女人,还可以拍太监,厌倦了太监,还有花样美男。

    题材就那么多,但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制作。

    “虽说不少类型没有拍过,不过尝试一下也好,市场还是要创新才行。”林子轩提议道,“过了年我琢磨琢磨,看看有什么好拍的。”

    他知道李虹是想让他写两部剧集,最好能引起轰动,给艺术中心带来活力。

    林子轩也想从电视剧市场捞点资金,为以后拍大制作影片做准备。
………………………………

第二百九十九章 睡前故事

    一九九六年的春节晚会第一次采用了三地互传的形式,在沪城和西京设置了两个分会场,三地的节目都能在电视上进行直播。

    春晚的总导演正是上次直播国庆焰火晚会的张小海。

    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在一起看电视,等着春节晚会的播出。

    慕致远和林伯清喜欢看华国新闻,这是在机关工作的人共有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

    林晓玲在给朋友打电话,约好了明天一起去逛庙会,其中就有徐晶蕾,因为拍摄毕业作品的缘故,两人的关系很不错。

    “老哥,那部香江电影的票房破五千万了啊。”放下电话,林晓玲突然说道。

    “怎么了?”林子轩不解道。

    对于引进的大片来说,这种票房是正常现象。

    人家的制作成本在哪儿放着呢,花那么多钱拍摄大场面,演员搏命演出,剧情惊险刺激,观众自然愿意进影院观看。

    “就是不怎么舒服,咱们自己拍的片子没人看,那还拍出来干嘛。”林晓玲郁闷道,“我那部片子到时候恐怕都进不了电影院。”

    林晓玲自从当了导演之后,开始关心国产电影的票房了。

    “你才知道啊,30万的小成本电影除非在电影节上获奖,不然没有院线愿意发行,影院也要赚钱。”林子轩解释道。

    “现实太残酷了,都让我不敢毕业了。”林晓玲哀叹道。

    “晓玲接着考硕士,硕士毕业留校任教的机会大。”慕姗姗在一旁出主意道。

    虽然平时有点忙,慕姗姗还在坚持上着京城广播学院编导系的硕士课程,今年就能毕业,她倒不全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书,而是真的能学到东西。

    社会在发展,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学习就会落伍。

    林伯清和郑秀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女孩子教书安稳,不用到处跑。

    “算了吧,我根本不是教书的材料,还是喜欢拍片子。”林晓玲坚持道,“大不了去拍电视剧,也能养活自己。”

    “你不用那么悲观,这几年国产电影市场的确不怎么好,等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林子轩分析道,“百姓的生活好了,手里有钱了,就会追求高质量的娱乐活动,电影行业就能发展起来。”

    “小轩说的有道理,国家不会让整个电影产业一直亏损,以后肯定会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你们只要能拍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电影,就不愁没有市场。”慕致远赞同道。

    慕致远的话结束了这次小讨论,这种感觉就像是领导做会议总结一样。

    相对于林晓玲的抱怨,贾章柯的境遇更为不堪。

    贾章柯的那部《小山回家》拍起来并不复杂,他们一帮学生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拍完了,拍完之后还要进行后期制作。

    他每天在好梦公司的剪辑室里剪片子,剪出了一个五十分钟的短片。

    林子轩看了看,很有个人色彩。

    怎么说呢,里面有社会上各种媒体的影子,比如广播、报纸、电视、广告等等,剪辑的手法有点像是电视新闻节目。

    按照贾章柯的说法,他想体现媒体对于人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我们每天生活在媒体里,被各种信息包围,越来越缺乏自主的思考和面对面的交流,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说实话,林子轩不太懂这种剪辑方式,他毕竟不是学电影的,不好评价。

    贾章柯剪完了短片,有点不知所措,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只做了一半的工作,如何让电影进入流通领域,让观众看到,那是另一半的工作。

    像这种地下的片子根本就进入不了影院,也没办法制作成录像带私自贩卖,那是违法的。

    他想了想,准备在电影学院里组织一场看片会,就在食堂门口的宣传栏上贴了一张纸。

    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