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137章

文艺生活-第137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设定人物关系,如何制造矛盾,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等等,这是很细致的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这种依靠生活细节取胜的片子,要是没有生活经验,很难吸引观众。

    这是一个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故事,首先要了解双方的性格,林晓玲就生活在京城,她比较了解京城老太太的性子。

    那就是脾气倔,面冷心热,说话得理不饶人。

    这只是一种大体的印象,每个人都不一样,需要林晓玲细心的观察体会。

    能够做到哪一步,拍成什么样子,就看她自己的努力了。

    “咱们家就有四合院,不用找场景,还能省下一笔开销,你自己写剧本,写好给郑教授看看,让他提提意见,这部片子重点讲的是感情,你们郑教授在这方面是行家。”林子轩提醒道。

    郑洞添拍过不少优秀的故事片,在华国第四代导演中很有声望。

    林晓玲要做的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导演生涯做准备。

    “我知道了,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我明天和小组里的人说说。”林晓玲点头道。

    “你和贾章柯那个电影小组?”林子轩询问道。

    “是啊,我们大家都想拍部片子,要拍当下真实的生活。”林晓玲回应道,“贾章柯他们写了几个大纲,我觉得太消极了。”

    第五代导演喜欢追忆过去,想从过去的经历中反思生活,而像林晓玲这批年轻人则活在当下,他们想拍自己的故事。

    林子轩仿佛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

    这时候,郑秀莲喊他们吃饭,林子轩挽着慕姗姗朝屋里走去。

    郑秀莲现在住在四合院里,以后还会帮着他们带孩子,慕姗姗生育后还要出去工作。

    林伯清舍不得家里的住处,还住在家里,有时候会到林子轩这儿住上两天。

    郑秀莲则是两边跑,她在单位办了病退,倒不是真的生病,而是提前退休,她虽然刚过五十岁,还没到退休年纪,不过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很常见。

    再说了,退休后的工资不比上班的时候拿的少多少,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对于郑秀莲来说,照顾孙子比上班重要的多,而且,现在国有单位的情形并不太好。

    这一年,下岗这个名词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引起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在东北的重工业城市,工厂没活干,工人拿不到工资。

    于是,就有了下岗职工。

    工厂以买断工龄的方式结束双方的劳动关系,把职工推向社会。

    以前觉得牢靠的铁饭碗,现在也不牢靠了,这些人在工厂里呆了大半辈子,现在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早点退休,省得到时候下岗,抹不开面子。”郑秀莲看得很开。

    这是实情,不少下岗职工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每天还装作正常上班的模样,实际上就是在街上无所事事的溜达。

    想要重新开始并不容易。

    林子轩清楚这只是一个开端,以后下岗职工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下岗大潮。
………………………………

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

    七月份,最新一期的《古今传奇》刊载了《卧虎藏龙》的大结局,并注明了这部武侠小说还会有前传和后传,请读者耐心等待。

    这让原本对结局不满的读者多了一份期待。

    在《卧虎藏龙》的结尾,玉娇龙因为门第之见,离开了大盗罗小虎,孤身一人远走大漠。

    这种非大团圆式结局的武侠小说不太适合当今这个时代,通俗小说写悲剧故事一般来说没什么市场,大部分人喜欢看有情人终成眷属那种类型。

    只是,《卧虎藏龙》这个系列的小说都不是大团圆结局。

    比如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人明明喜欢着彼此,却因为传统道德而不能在一起,玉娇龙和罗小虎也是如此。

    江湖儿女原本应该洒脱随性,快意恩仇,笑傲天下,不受世俗名利的束缚。

    然而,在这部小说中偏偏写的很具有悲剧性,江湖文化和传统文化,以及贵族文化不断的冲突,给大侠们套上了道德的枷锁。

    说白了,就是这部小说有点虐心,不够杀伐果断,不够痛快。

    这就是王度庐被称为悲情武侠小说大家的原因。

    林子轩没有为了迎合杂志读者的喜好而改变结局的想法,就这样挺好,他下一部就开始写李慕白和俞秀莲相识相知的故事了。

    与此同时,《卧虎藏龙》的出版工作正在筹备之中,估计九月份就能在全国发行。

    这段时间,林子轩没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事情,把大部分时间用来陪着慕姗姗。

    也就是在家里写写稿子,和慕姗姗聊聊天,偶尔到公司转转,或者混个饭局什么的。

    倒也轻松自在,以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现在有人替他干了,不能让公司里那帮人闲着不是,不然白拿工资了。

    就像《卧虎藏龙》的电视剧剧本,林子轩就交给了公司里的人负责创作。

    他准备投资100万,拍一部15集的电视剧,先试试观众的反应,现在国内电视剧市场是戏说历史剧和都市情感剧的天下,武侠剧属于小众。

    张国粒凭借着戏说历史剧彻底火了起来,这两年拍了不少这类戏。

    不过,他现在有点苦恼,因为角色被定型了,想要转型可不容易,观众不买账啊。

    他成了扮演皇帝的专业户,虽说能够名利双收,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不算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张国粒还想着拍电影呢。

    观众看到他演的任何角色都会联想到皇帝身上,瞬时就会出戏。

    “小林,你这儿有没有什么角色,让我缓一缓,只要不是演皇上就行。”张国粒要求道。

    “张哥,我这就一个武侠剧的本子,等本子出来你看看,随便你挑着,看中哪个角色咱就演哪个角色。”林子轩仗义道。

    “那行,这回我挑个有个性的,过过戏瘾。”张国粒痛快道。

    张国粒倒不是真的找不到角色演,现在找他演戏的民营影视公司多了去了,只是剧本良莠不齐,别看给的片酬高,但拍这样的电视剧毁名声。

    他又不缺钱,没必要接这种戏。

    他对于林子轩的剧本比较信任,演不演主角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摆脱皇帝专业户的名号。

    “张哥,你知道在导演里面有谁擅长拍武侠剧么?”林子轩询问道。

    “咱们内地拍武侠剧的真不多见,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对武侠小说很感兴趣。”张国粒回想道,“是华国电视台的一个导演,叫张纪钟。”

    “我记着了,还是等剧本出来再说吧。”林子轩如此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国内拍武侠剧的导演寥寥无几,他总不能从香江弄一个导演过来吧,那花费就太高了,还是用自己人放心。

    反正筹备工作还需要时间,不用太过着急。

    从姜闻那边传来好消息,华影公司终于有在全国放映《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计划了。

    这个还要感谢好莱坞大片,由于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冲击,愈发显露出国产电影的困境来。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振国产电影的士气,就要上映一部能够卖座的国产影片。

    《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是合拍片,但终归是国内电影人制作的电影,还在国外的电影节上拿过奖,质量上有保障,还有宣传噱头。

    当然,由于这部电影题材的敏感性,华影公司在发行上相当的谨慎。

    他们决定先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一轮小范围的放映活动,如果观众看完后反响不错,社会上没有那种强烈批判的声音,到时候会在全国各大影院铺开放映。

    电影上映的日期定在了九月一日,首映放在了沪城。

    这种小范围放映并不是同时,而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来,沪城过后才是京城等地。

    姜闻对此特别高兴,他准备带着夏宇和宁菁等演员前往沪城,做宣传活动。

    一个是自己拍的电影终于要和国内的观众见面了,从筹备拍摄到在影院上映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实在是不容易。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港台地区早就上映过了,票房相当不错。

    第二点就是电影的国内票房大卖后,他能拿到分账,就有资金继续拍电影了,这才是他卖力宣传的主要原因。

    这些日子姜闻没有闲着,开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后就琢磨着拍下一部电影。

    他弄了两个本子,给林子轩看了,一个就是那个讲叛徒的剧本,还有一个是关于喂猪的,说是喂猪,其实讲的还是人的事儿,里面有着隐喻呢。

    这两个本子林子轩都不看好,不是说故事不好,而是审查过不了。

    果不其然,姜闻把剧本递上去后就被枪毙了,说剧本的思想有问题。

    姜闻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拍下去,法国电影商对这类富有争议的剧本挺感兴趣,愿意出资让他拍片子,只是在国内,没有得到总局批准私下拍摄的电影都是地下电影。

    一旦这类电影拿到国外去参加电影节,导演会受到总局的严厉处罚。

    姜闻现在的状态很危险,往前一步就会触碰到总局的底线,他在想的是我要不要试试看呢,他骨子里有一种冒险精神。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上映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想让林子轩到时候和他一起去沪城参加首映式,林子轩没有答应。

    要是在京城还行,那时候慕姗姗应该刚生下孩子,他才没时间乱跑呢。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温情和冷漠

    傍晚时分,京城电影学院,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聚集着四五个人,桌子上放着些稿纸,他们正在讨论着什么。

    这种情况在电影学院很常见,学艺术的学生都富有激情,不是那种埋头苦学的类型。

    他们会就某部电影或者某个观点进行辩论,在教室、图书馆和宿舍里。

    这几个人正是林晓玲和贾章柯组成的电影小组,此时离林晓玲和林子轩的那次谈话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有了思路之后,林晓玲就把拍摄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想法告诉了小组成员。

    大家琢磨了一下觉得应该会有意思,通过租房把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房东和租户之间的故事,也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进入九十年代,外出打工成了一种潮流,流动人口逐年大幅增长。

    以前大家向往沿海地区,花城是他们的首选,所以就有了《外来妹》,92年之后沪城进入了浦东大开发时期,打工者多了一个选择。

    在京城,同样有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来到陌生的地方,租房就是头等大事。

    无论是打工还是求学,远离家乡,融入新的环境,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矛盾,磕磕绊绊。

    他们觉得并不一定要按照老太太和女孩子这种模式来,而是应该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讲述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冲突,租房子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学校里的学生往往喜欢指点江山,高谈阔论,一心想要描述整个变革的大时代。

    这只是前期的讨论,大家有了方向就去收集素材,也叫做体验生活。

    剧本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要深入生活,光有一个故事梗概还不够,还要填充细节,这些细节来自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

    有些电影一看就是假大空,是因为里面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不符合生活,观众没有认同感。

    即便是那些改编自小说的剧本也要有生活,编剧要实地走走看看,了解真实的情况。

    好的影视剧都来源于生活,又稍微高于生活。

    几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在京城里转悠,林晓玲是京城人,负责和房东一类的人打交道,贾章柯等人来自外地,就和他们外地的老乡们交流。

    他们接触了不少人,谈及了来到京城打工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有幸福。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和京城本地房东的矛盾自然不少,往往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多用了几度电啊,太吵闹啊,垃圾没有清理干净等等。

    出门在外,一般都是能忍则忍,以和为贵,互相宽容就是了。

    生活不是剧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冲突,更多的是妥协和忍让。

    不过也有些打工者无法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比较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京城的繁华虽好,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这些人成了社会的边缘人群,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在经过一个月的走访和体验后,他们把素材整理出来,准备创作剧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