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125章

文艺生活-第125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

    讨论在一片喧闹中结束,各方并没有达成一致,该反对的还是照样反对。

    华影公司下定了决心,要在十一月中旬上映这部好莱坞大片。

    由于京城电影放映公司的强烈反对,在京城,只有海淀区的影院才能看到《亡命天涯》,其他地区的电影院拒绝上映。

    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沪城、花城、津门、山城等少数城市愿意作为试点,因为这几座城市的电影公司的老总都是改革派,推进起来阻力较小。

    围绕着这部好莱坞大片,地方上的各方势力和上层意志展开了一场角力。

    林子轩走出华影公司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六点多,这一下午除了看电影就是听吵架了。

    在这样的讨论中,作为一家还没有制作一部电影的民营影视公司,他没什么发言权,只能在一旁看着,亲历这个时刻。

    在华国电影的发展史上,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

    无论是改革者还是反对者,初衷都是在为国产电影考虑,当然,其中牵扯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才是大家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

    可以想见,今天的讨论只是一个开端,这段日子怕是不得安宁了。

    好梦公司,几位高层凑在一起议论好莱坞大片。

    “这种场面真是多年难遇,我说咱们的宣传还做不做了?”冯晓刚提出道。

    这几天凡是和娱乐相关的报纸和版面基本上都在报道好莱坞大片的消息,其中大多是抵制的声音,不少电影圈内的前辈纷纷发言。

    京城里各大艺术院校的讲师和教授们同样不甘寂寞,站出来摇旗呐喊。

    电影制片厂和演员们从国产电影这个行业会遭受打击的角度来抵制好莱坞大片。

    艺术院校的教授则从艺术性上抵制好莱坞大片。

    他们认为好莱坞大片不具有艺术性,不能陶冶人的情操,只有娱乐功能,看了之后只能使感官上受到刺激,不会触及心灵。

    支持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忙的不亦乐乎。

    在这种大环境下,《甲方乙方》的宣传效果不大,再说了,档期对不上。

    《亡命天涯》安排在十一月中旬上映,《甲方乙方》虽然快拍完了,可后期制作还要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到十二月中旬才能上映。

    “停下来吧,咱们不凑这个热闹了,这回太乱了。”林子轩决定道,“就是冯哥少了一个一战成名的机会,太可惜了。”

    “拉倒吧,别损我了,我虽然没看这部好莱坞片子,可也在美国呆过,知道大片长什么样,想要和它拼票房,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机会。”冯晓刚摇头道。

    “你们说这片子能有多少票房?”葛尤好奇道。

    这几年,国内电影市场低迷,大部分的国产电影票房难过100万人民币,好一点的电影票房有几百万,超过一千万票房的电影屈指可数。

    “要是只放映一周的话,一千万到顶了,不然就太可怕了。”冯晓刚猜测道。

    “估计不止,两千万不是没可能。”林子轩断言道。

    这个话题不光他们感兴趣,凡是和电影行业有关系的人都有兴趣,报纸上做了不少预测,对第一部引进国内的好莱坞大片,大家既担心又好奇。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

    京城的三环路边,有各种密密麻麻的楼房,在一片家属楼内,有一处白墙红顶的小楼。

    从外边看,根本弄不清这栋小楼是干什么用的,既没有挂牌子也没什么人进出,显得很神秘,只有走进去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电影公司。

    这是姜闻给自己的电影公司找的办公地点,公司的名字叫做阳光灿烂制作公司。

    目前,公司的资料刚刚申报上去,营业执照工商局还没有批下来,这儿暂时还不能开业,不过已经开始装修了。

    “这边我准备弄个放映室,要豪华的那种,不能太寒碜了。”姜闻指着一个大房间介绍道,“那边是剪辑室,我受够那种手摇式的机器了,要从德国买一台新式的。”

    “姜哥,你这个攀比思想很严重啊,一看就是照着张导的布局来的。”林子轩取笑道。

    张亿谋在京城郊区有自己的工作室,里面有拍摄电影用的各种器材。

    在华国内地的电影导演里,算得上奢侈了,如此能配得上他国际大导演的身份。

    姜闻显然眼热了很久,这次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肯定要比张亿谋的更好。

    他觉得这是作为导演必须的装备,如果以前有这些东西,他就不用为了后期制作又是跑柏林又是跑东京了。

    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经历让他有了危机意识,总觉得什么东西都要是自己的才好。

    “这怎么能是攀比呢,要是一个导演没有这套设备,工作起来多不方便。”姜闻辩解道,“打个比方说,如果来了国外的投资商,看了这些器材,人家会觉得咱们是专业的,投资也会爽快的多,这是门面啊。”

    “光是这栋小楼,还有你说的那些拍摄器材,没有上百万拿不下来吧。”林子轩估算道。

    “赚钱不就是为了花么,你们好梦公司就是太抠门了,连个像样的放映室都没有,投资商怎么可能对你们有信心。”姜闻反驳道。

    林子轩想了想还真是,好梦公司还是个空架子,《甲方乙方》的后期制作用的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剪辑室。

    倒不是他们不想添置器材,而是习惯了勤俭节约。

    林子轩和冯晓刚是拍电视剧起家的,拍电视剧资金少,不可能像拍电影那么奢侈,需要精打细算,就像拍摄《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他们还去垃圾场捡过道具呢。

    他们的原则是能用别人的东西,就不自个掏钱。

    这个优良传统不能丢,不过也需要适当的阔绰一些了,不然没有一家电影公司的气象。

    姜闻是败家惯了,有钱就用,没钱就四处找钱,现在过的也挺好。

    只能说,各人的性格不同,或者说各有各的活法。

    姜闻是从导演的角度考虑问题,林子轩则是从制片人和老板的角度思考。

    两人在楼里逛了一圈,姜闻讲了他的规划,并表示这儿将成为他电影的起步基地。

    “下回拍什么,有想法了么?”林子轩询问道。

    “那家法国电影代理商打电话过来,咱们的片子在欧洲卖得不错,他们想投资我的新电影,我这还没想好拍什么题材呢。”姜闻犹豫道。

    这个圈子就是这样,非常的现实。

    你没有名气的时候求着别人投资,你有了名气就是别人找上门来投资,姜闻已经证明了他的导演能力,自然会有人愿意投资。

    “行了,姜哥,你慢慢想吧,我还有事呢。”林子轩说着就要离开。

    他今天就是过来看看,认认路,他和姜闻不同,事情多着呢。

    “你那篇武侠小说写好了么?把稿子给我一份,我找找灵感,兴许就能想到要拍什么了。”姜闻要求道。

    姜闻虽然对武侠片没什么兴趣,不过却相信林子轩的写作能力,说不定就有感觉了。

    “已经寄给杂志社了,等刊载出来我拿份杂志给你得了。”林子轩回应道。

    他不需要把《卧虎藏龙》全部写完再寄给杂志社,只要写上几万字,加一个大纲就行了。

    杂志连载虽然比报纸严格些,却不会对作者有太多硬性要求,只要文章的质量不下降,字数方面倒是好商量。

    在这个年代,作者的地位不低,尤其是像林子轩这种有了一些名气的作家。

    十月底,《古今传奇》杂志社收到了一份稿子,编辑打开一看是一篇武侠小说,只有两个回目,还附有一份说明。

    说明中介绍了这部武侠小说是个长篇,如果受到读者欢迎,还会写前传和后传。

    编辑觉得这人有些好高骛远,你的小说还不一定会被杂志刊载呢,就想着前传和后传,感觉上有点可笑,不过当他看了下面作者的自我介绍后便不觉得可笑了。

    林子轩写了自己以前写的小说,虽然不多,却都有些名气。

    《顽主》和《活着》还被改编成电影,特别是《活着》,张亿谋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

    这位编辑第一个念头是有人冒充林子轩的名头投稿,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再说了,写通俗小说的作家大都向往着朝正统文学的圈子靠拢,而写正统文学的作家基本上不会去涉及通俗文学。

    随后编辑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这件事很容易查证,作者还留下了他的电话和呼机。

    林子轩没兴趣搞那种被杂志社退稿,再上门打脸的桥段。

    原本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何必搞的那么麻烦,他用真名不是为了显摆什么,而是为了让杂志社刊载《卧虎藏龙》。

    名气这种东西有时候很有用处,至少《古今传奇》杂志社不会退稿了。

    慕姗姗觉得这次林子轩用一个笔名更好一些,否则又要被那些正统文学的作家骂了。

    他们会认为林子轩不务正业,写起了上不了台面的武侠小说。

    “我原本就不怎么在乎他们的想法,当初写《顽主》的时候,他们把《顽主》和武侠小说一起说成是四大俗,可见我就是个写通俗小说的。”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

    这是实话,人活在这世上没必要太在乎那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儿,只要自己心里舒畅就好。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归传统

    武侠小说在香江兴起于六十年代,六十年代中后期是香江武侠小说最为鼎盛之时。

    到了七十年代,香江的武侠小说陷入瓶颈,宝岛的武侠小说趁势崛起,出现了不少大家。

    如果说香江的武侠小说属于正统的武侠,那么宝岛的武侠小说就明显有了变化,在故事情节和语言形式上更为现代,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

    比如注重心理描写、侦探推理、谐趣、以及艳情等等。

    可以说,宝岛的武侠小说丰富了武侠的内容,不过正因为太过现代,在八十年代后期,宝岛的武侠小说出现了不少变体,变得越来越不像武侠小说了。

    他们觉得这是新派武侠小说,认为自己为武侠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实际上,武侠小说被宝岛的一帮人给玩坏了,读者不买账,书商不愿意出版,武侠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进入九十年代,传统武侠小说走向了没落。

    这时候,香江有人尝试把武侠和科幻相结合,这种武侠小说和传统武侠小说不同,走上了一条玄幻武侠的路子。

    国内的武侠小说创作从八十年代开始,大体上是在模仿香江和宝岛,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影响力非常有限。

    而且,国内没有专职的武侠小说家,大多是业余爱好。

    杂志上刊载的武侠小说以短篇为主,长篇武侠很少,质量良莠不齐,精品不多。

    这和国内的创作环境有关,在国内写的武侠小说不能太暴力和阴暗,也不能太过香艳,只能是中规中矩,再者说,写武侠小说不被认为是一种正经职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子轩写了《卧虎藏龙》,这是一部极为传统的武侠小说。

    在《古今传奇》杂志社的主编看来,这部小说有“古意”。

    这个古意不是指承接了六十七年代的香江武侠小说,而是指带有三四十年代内地武侠小说的韵味,是最为正统的武侠小说。

    在三四十年代,华国出现了一批武侠小说大家,写了不少经典的武侠小说。

    国内的人总是在模仿香江和宝岛的武侠小说,却没有从华国的传统武侠小说中吸取精华。

    近代的武侠小说从根本上讲出自内地,而不是香江和宝岛。

    这部《卧虎藏龙》虽然只有两个回目,却带着浓重的京味,一看就知道作者有在京城生活的经历,有着京城特有的生活气息和语言风格。

    这种感觉是读港台武侠小说所没有的。

    主编觉得林子轩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子,不一味地模仿港台武侠,而是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推荐了。

    更何况,这部小说写的不错,看架构就是一部长篇。

    如果加上前传和后传,会成为一个系列,国内还没有如此规模的武侠小说,或许这部小说能够给没落的传统武侠小说带来一点转机。

    《古今传奇》杂志社联系了林子轩,和他确认了《卧虎藏龙》的连载事宜。

    双方口头约定,两个月交稿一次,一次大概七八万字,差不多占了杂志十分之一的篇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