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105章

文艺生活-第105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起身关掉了电视机,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以后看电视剧要谨慎啊。

    他算是明白这部电视剧在华国火不起来的原因了,名字起错了,容易引起家庭纠纷。

    长夜漫漫,他们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打发时间。

    年假过后,好梦公司开门营业。

    冯晓刚继续拍摄《炊事班的故事》,估计一个月左右就能制作完成。

    空政中心传来好消息,春晚的小品获得了部队高层的认可,觉得这种表演形式新颖活泼,展现了新时代部队的新风貌。

    部队不能光有严肃的一面,还要亲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没有意外的话《炊事班的故事》能够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了。

    像这种电视剧一旦通过审查,空政中心使用行政力量推广开来,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播出,这个收入就极为可观了。

    以前林子轩估计能获利50万左右,现在看来要远超预期。

    这个时候,空政中心提出了一个要求。

    “空政的意思是他们要《炊事班的故事》的全版权,会给咱们一定的补偿,大概会有50万。”冯晓刚带回了这个消息。

    这在林子轩的意料之中。

    双方合作的时候签订的合同是各占一半的版权,播出不了林子轩要赔偿空政中心50万。

    因为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命运,空政中心有不少人并不看好。

    现在形势明朗了,《炊事班的故事》显然会成为一个赚钱的系列电视剧,演员和制作班底都是空政的人,一旦这部剧火爆了,他们就会自己制作续集。

    如果拿不到另外一半的版权,空政中心拍摄的续集要分给好梦公司百分之二十的纯利润。

    也就是说,好梦公司什么都不干就能拿到钱。

    不过事情不能这么算,这么做会和空政中心闹翻,要是林子轩不出售版权,结果就是两家都没办法拍续集,只能僵持着,没什么意义。

    “别在意这点针头线脑的小钱了,拿了钱咱们拍电影,后面的事情交给空政中心处理吧,人情要做足,以后兴许还会有合作的机会。”林子轩决定道。

    “那行,这种单位能不得罪就不要得罪,国粒说的那个韩三评靠谱么?”冯晓刚询问道。

    “应该靠谱,咱们先和他见见面,聊聊看。”林子轩琢磨道,“这次《甲方乙方》大概能找到200万的资金,冯哥你任务很重啊。”

    “就等着这一天了。”冯晓刚咧开嘴,笑得很灿烂。
………………………………

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

    二月底,元宵节过后,韩三评入京任职。●⌒,。

    京城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职位在京城不算是大官,因为京城的官员太多了,随便出门遛弯就能碰见几个科长处长。

    到京城饭店里吃顿饭,都能见到几个电视里常见的人物,这不稀奇。

    不过在华国的影视行业,这个职位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个年代,华国有八大国有电影制片厂,包括京城电影制片厂,沪城电影制片厂,长安电影制片厂,巴山电影制片厂等等。

    京城电影制片厂是其中的领头羊,在华国的电影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么多年来,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分配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京城电影制片厂,学生都以能进京影厂为荣,这是一块金字招牌。

    这个厂子聚集了无数的影视人才,在京城演艺圈里很有势力。

    比如葛尤家的老爷子就是京影厂的演员,唯一能和它抗衡的恐怕就只有京城话剧院了。

    韩三评调任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一个是他的确有能力,还有就是得到了上面领导的看重,能力和机遇一个都不能少。

    对他来说,这是关键的一步。

    巴影厂虽说也是华国八大电影制片厂之一,但偏居一隅,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发展机遇都不能和京城电影制片厂相比。

    更何况,来到了京城,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

    他有些迫不及待了。

    在拿到调任文件之后,韩三评了解过京城电影制片厂的状况,形势不容乐观。

    国有企业都会有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京影厂也不例外,在这些年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厂子亏损严重,面临诸多难题。

    比如拖欠工资,分房困难,没钱拍电影,人才流失严重。

    这一年,京影厂的账面上只有200万资金,拖欠了职工好几个月工资,年轻职工为了分房子天天找厂长闹事,出了名有本事的导演和演员闹着要离职。

    这不单单是京影厂的问题,这个年代华国的国有企业大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这两年国家的拨款减少,要求企业自谋生路之后,情况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住房的问题,京影厂规定分配到京影厂的学生在入厂前都要签一份协议,保证五年之内不要房子,这样才能进厂子工作。

    这就是韩三评将会面临的处境,他想在京影厂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的根基在巴影厂,虽说在京城也有些关系,却帮不上太大的忙,别看演艺圈的人交游广阔,其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

    这时候,米佳山和他提到了林子轩,以及林子轩开的影视公司。

    韩三评起初不以为意,电视圈和电影圈不是一回事,不过他和张国粒熟悉,就在过年的时候打电话叙叙旧,以后两人都在京城,会经常来往。

    在张国粒的介绍下,他对林子轩的这个圈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林子轩这帮人既不属于京影厂,也不属于话剧院,更不是学院派,而是这两年新冒出来的一批依靠拍电视剧起家的非专业人员,

    然而,正是这些非专业人员,却混的风生水起。

    葛尤没学过表演,跑了十年龙套,现在成了金牛奖影帝,冯晓刚中学都没上完,在部队做美术设计,如今成了著名的电视剧导演。

    林子轩倒是上过大学,可学的却是播音主持专业,还主持过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

    就是这样的组合拍出了好几部在华国极具影响力的电视剧,现在还要向电影行业进军。

    再看看他们的朋友圈,张国粒、姜闻、陈导明等人,都是很有才华的演员。

    而且,林子轩在华国电视台和新闻出版部门关系很深。

    这帮人在京城演艺圈无门无派,或者说是自成一派,他们和其他圈子都有交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谁也不得罪,埋头搞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京城演艺圈的一股新生势力。

    韩三评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刚到京城,想要在京影厂大展拳脚,做一番事业,就需要有能拿的出手的成绩。

    这时候和林子轩这个圈子接触很有必要,有了张国粒这个熟人,相信双方合作并不困难。

    他听说林子轩正准备拍一部类似顽主的电影,投资大概在200万左右。

    韩三评很了解顽主,当初米佳山执意要拍这部片子,巴影厂其他领导都反对,只有他支持米佳山,最后投资了80万。

    虽然顽主的上映花费了不少周折,却实实在在的给巴影厂赚了钱。

    顽主这部小说正是出自林子轩之手,如果这次林子轩能拿出一个同样精彩的剧本,韩三评倒是愿意全力支持。

    他即便只是京影厂的副厂长,这点权利还是有的,否则就成了被架空的副厂长。

    来到京城的第一天,韩三评办好了组织关系,安排了住处。

    第二天,他见了上级领导,谈了谈以后的工作安排,和京影厂的几位高层吃了顿便饭。

    第三天晚上,在张国粒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友谊宾馆的一个包间。

    推开门,里面坐着三个人,葛尤他自然认识,那张脸华国百姓熟悉的很,还有一个三十多岁,身形干瘦的人物,应该是冯晓刚。

    中间坐着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相貌只能说是中等,却透着一股沉稳之气。

    看着张国粒领着人进来,屋内的三人站起身,林子轩上前走了两步,伸出右手。

    “韩厂长,久仰大名,你和张哥是朋友,那咱们就是朋友了。”林子轩热情道。

    韩三评听张国粒说过,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就是林子轩,别看他年纪轻,本身又有才华,却不恃才傲物,做事很有章法。

    所以他并没有因为林子轩的年纪而轻视,反而更为看重。

    “林总客气了,这么年轻就创业,真是年少有为啊。”韩三评伸出手,称赞道。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这一年,韩三评四十二岁,年富力强,林子轩二十六岁,风华正茂。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七章 水太深

    林子轩和韩三评的这次会面就是吃吃饭,聊聊天,互相认识一下。

    第一次不会谈合作,更多的是看看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值得结交,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真要是合不来,勉强没意思。

    这顿饭吃下来感觉还行。

    大家说了些演艺圈的轶闻趣事,对彼此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看得出韩三评的性格颇为强势,喜欢掌握主动。

    林子轩的性子较为温和,讲究与人为善,低调圆融。

    在华国,想要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如何,要么在酒桌上,要么在麻将桌上。

    酒品和牌品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性情,所以华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

    张国粒说韩三评有意思,是指这人不像其他领导那么刻板,循规蹈矩,而是懂得变通,他看似强势,其实很懂得做人和做事。

    在厂子里他是副厂长,要保持威严,在外边交际,他也会表现出风趣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几张面孔,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如果林子轩和韩三评都是性格强势的人物,那么合作起来会相当困难,好在两人都不偏执,有了张国粒的从中周旋,这顿饭吃的还算愉快。

    好梦公司,三位公司高层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

    “尤哥,冯哥,你们觉得怎么样?”林子轩征求意见。

    “我没意见,觉得这人还行,你们看着办吧。”葛尤表态道。

    一般情况下,葛尤很少发表意见,他不是个善于拿主意的人,可一旦拿定主意,就会非常坚持,怎么劝都不行。

    这就是常说的认死理,也是他的底线,坚持他觉得应该坚持的东西。

    “京影厂现在的情况不景气,就是不知道他能走到哪一步。”冯晓刚琢磨道。

    就算京影厂再不景气,也比他们这种民营的影视公司强上百倍,他们在京影厂有人脉,不一定非要和韩三评合作,每个厂子都有各个派系和圈子。

    韩三评属于过江龙,从外地调过来,在京影厂没有根基,如果他们选择和韩三评合作,就可能失去其他的人脉。

    这是个站队的问题,没有人可以一直左右逢源。

    “听张哥说,韩三评这人能力很强,在巴影厂的时候做了不少改革,引起了上面的重视,这才调到了京影厂,上面有人很看重他。”林子轩解释道,“我打听说,这是真事。”

    林子轩在总局有些关系,这些小事能打听的出来。

    韩三评受到重视不假,可他想在京城有一番作为并不容易,不说京影厂内部遗留的问题,光是其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够他头疼了。

    这儿毕竟是京城,京影厂里有不少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名导和明星更是一大堆。

    这些人的关系网不光是在演艺圈,真牵扯起来那就太复杂了。

    以林子轩为例,看起来只是一家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板,可他背后还有一帮人呢,得罪了他,还想在电视圈和出版行业混下去的难度不小。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句话,京城的水太深。

    “看来上面是想要改革京影厂了,那咱们就赌一赌好了。”冯晓刚揣摩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算韩三评没能成功,大不了咱们不走京影厂这条线了,还有其他电影厂可以合作。”林子轩打算道。

    京城有好几家电影厂,比如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是郑洞添,林子轩和他认识。

    当然,这几家电影厂没有京影厂规模大,资源多,只是后备计划。

    “这样也好,有了国粒的这份交情,要好谈的多。”冯晓刚赞成道。

    就这样,好梦公司决定和韩三评进行合作,加深彼此的关系。

    他们还讨论了一下电影拍摄的计划,《甲方乙方》要开始筹备了。

    拍电影不是说等钱凑齐了再开始筹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