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61章

唯一战胜国-第261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食物方面的匮乏问题,则采取实时监控的方法,若是竹子开花枯死,则进行人工投送食物的办法来解决。

    主要的问题就是钱,有钱一切都好办,为了保护大熊猫,夏钧在大熊猫保护方面拨给一千万元的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保护区内的居民迁移,以及对生态的恢复,以及大熊猫的保护措施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程度还不是太高,在西部进行居民迁移的费用同样也不高,这为保护大熊猫方面节省了很多经费,因此圈定保护区的面积也就显得比较大了。

    ……

    一个摄影组来到了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汶川县,境内大熊猫数量较多。

    摄影组属于华东电影公司,导演叫张志林,是一个纪录片导演,纪录片导演并非是主流导演,商业性程度不强,不过政府的扶持力度高,每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的奖励很高,而且纪录片的拍摄费用可以向政府报销一半。

    此次拍摄大熊猫的纪录片,是政府下达的任务。

    张志林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是需要较长周期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五六年的时间。

    如果运气好,两三年就能够完成。

    拍摄这种纪录片,得满山跑,跋山涉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的不停的跋山涉水去追踪野生动物的踪迹。

    所以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是一个非常累的活,相比那些拍摄商业片的导演,工作环境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过这也是一种兴趣爱好,对于探索这种连中国人本身都知之甚少的野生动物,张志林有极大的兴趣。

    摄影小组刚到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第一天,他们就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到了熊猫的踪影。

    保护区的繁育基地里已经捕捉到了十三只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在繁育基地里繁育出后代后,基地便会将繁育出来的大熊猫放归自然。

    划定出保护区,让大熊猫自生自灭自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华东政府所采取的是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的双重路线,以保障大熊猫的数量增长。

    各地动物园也跑到了大熊猫保护区,他们闻风而来,都想弄只大熊猫回去。

    不过暂时没有政策开放,除了杭州的国家动物园运走了两只大熊猫以外,其他那些私营动物园只能慢慢等了。

    ……

    两只大熊猫到达杭州杭州的当天,在杭州引起了中外媒体的轰动,此前曾有媒体质疑华东政府花上千万元去保护动物是否小题大做,当人们见到大熊猫之后,这种质疑慢慢消失了。

    大熊猫是很可爱的动物,而且生性温顺,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自然深的人们喜爱,加上此时大熊猫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上千万元的保育经费并不算什么,毕竟这是国宝。

    经过宣传部的宣传,人们很快接受了大熊猫的国宝地位。

    而西方媒体也疯狂的对大熊猫进行大拍特拍,并做为特大新闻发回国内。

    很快大熊猫的出现就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这种可爱的动物迅速走红。

    而在中国,很快大熊猫就走上了大银幕,几家电影公司与国家动物园达成了协议,大熊猫将在电影里出现,以更好的宣传大熊猫。

    夏钧还带着儿子与女儿前去看大熊猫,不过动物园里人山人海,夏钧只好从动物园的后门进去。

    在动物园里玩了大半天,夏萌萌和两个小家伙在动物园里看着大熊猫依旧不愿意走。夏萌萌说大熊猫比家里养的小黑还要可爱,他们想要养一只。

    夏钧家里养了只黑色的改良型中华田园犬,属于警戒犬,对熟悉的人很温顺,而且很喜欢玩耍,也是三个小家伙的宠物。

    自己养一只大熊猫?

    这自然不行那些大熊猫保护区内,一个县也就一百来只大熊猫而已,哪里能个人养,三个人小家伙很快被夏钧强行拉了回去。

    西方国家得知大熊猫的存在,也有一些国家想要弄几只回去。

    其中包括美国,就想向华东政府讨要几只。

    西方国家以为这是大白菜,夏钧自然不给,大熊猫数量本来就少,自然是不能随便送。

    此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完全不需要去巴结谁,所以向其他国家赠送大熊猫,一定是要关系十分良好的国家才行。

    为了使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法律化,华东政府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动物和植物。并制定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配套法律,并通过《刑法》补充案,对走私投机倒把大熊猫的要严重处罚:“将判处3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没收全部财产,情节严重者,可判无期徒刑和死刑。”

第一卷 第两百二十八章:夏收到来

    第两百二十八章:夏收到来

    不知不觉已是入夏,华北、华中地区的麦田里一片金黄,麦田里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经过一个春天和初夏的生长,这些小麦都很快就可以收获了。

    去年冬季,华东政府农业部规划了1。5亿亩小麦种植面积,实际种植面积达到1。6亿亩,受灾面积203万亩。

    这些小麦除了农垦公司的种植,还有很多是地主与自耕农所种,他们同样使用机耕作业,不过自耕农的数量正在减少,很多自耕农都把土地交给农垦公司来经营,而他们则以土地换取股份,有的地主同样如此。

    今年的小麦长势特别喜人,相比往年,今年种植的又是新品种的高产小麦,是最新培育出来的二级高产小麦,粗放种植亩产达到六百公斤,精耕细作的亩产可达九百公斤。

    农垦公司在北方还属于扩张阶段,很多省份都还未正式纳入华东政府管理范围,因此精耕细作的也很多,加上北方经济不是那么发达,因此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法还是比往年更加赚钱。

    随着华东政府逐渐向北方扩张,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最终也将被淘汰,毕竟个人产值太低了。

    今年小麦总产,预计将达到1亿吨以上,这是大约足够养活三亿人口的粮食,当前世界人口是十七亿。

    这么高的小麦产量,其结果就是以低价向世界倾销,从而冲击其他国家的农业。

    今年的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但种植面积却是减少了,因为粮食种植面积很多被拿去种经济作物了,还有很多被退耕还草、还林。

    特别是北部靠近内蒙地区,那里的耕种基本上被禁止。

    内蒙和外蒙,此时已是华东政府的重点治沙地区,后世中国北方基本上已经被沙漠化所包围。

    2009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这些土地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 508个县级行政单位,百分之六十的贫困县都是沙漠化所造成的。

    治沙成为当前华东政府最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工作,这个年代的生态还是很好的,像青海地区还有大片的草场。

    此时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不断的缩减的,因为华东政府正在不断的对一些耕地进行整改。

    所以当前的耕地面积只有十五亿亩,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当前中国并不面临人口压力,因此耕地降低到十亿亩都很轻松,实际上两亩亿土地就能够保障粮食供应了。

    其他的土地则是用于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

    至于很多耕地存在的原因,那是为了冲击其他国家的农业,但如果搭上自己的环境问题,那就不划算了。

    粮食方面并不能产生太大的效益,主要还是战略上的原因,因此只能建立在不破坏国内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来对其他国家的农业进行冲击。

    当前华东政府正在迅速完善生态保护体系,北方和西北地区大量的耕地被废止,在生态未被破坏之前,就已将那里的农业人口迁走。

    此时北方和西北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迁移的花费很低,华东政府只要给迁移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就能迁移。

    后世北方经济衰退的一个很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效益消失后,经济效益自然也就荡然无存。

    发展经济要理智,不可破坏生态环境是当前最高的原则。

    一亿吨的小麦产量,如果要把所有粮食用海运的方式运出去,那么每天要有15艘两万吨级的运粮船从港口出发,才能在一年之内把这些粮食运出去。

    造船业是夏钧之前长期投入的一个项目,目前已经走上了快速扩张的轨迹,由于华东各省造船业将零部件放在内陆工厂生产,此时每个月便能制造出近五十万吨的商船,远远的将美国甩在身后。

    此时华东远洋公司的远洋商船吨位已经达到了九百万吨,这是每个月夏钧加大造船业产能,以及造船厂自己增加产能,以及夏钧直接从系统中购买商船所积累的结果。

    而其他远洋运输公司的商船吨位总量也达到了一百万吨,中国的远洋商船总吨位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吨的大关,而美国此时的商船吨位只有五百万吨,被中国甩开了一半的程度。

    这只是远洋商船吨位,而在运煤船、油轮吨位上,已经突破了八百万吨。

    造船业以及海洋运输业也是当前为中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领域,这个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大量工人的生计。

    除此之外,中国还承接了协约国的商船制造订单。

    因为首创船只零件内陆制造的模式,使得中国的造船业正以一个十分疯狂的速度扩充着,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需求就是动力

    加上夏钧不断作弊,运力问题并非问题,这是夏钧首先解决的,所以粮食产量虽然多,但却是能够运得出去的。

    为了应对夏收,夏钧还是继续从兑换平台上购买了二十艘三万吨级的集装箱运粮船。

    中国规格的集装箱码头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向世界普及,其中主要以华东集团在海外投资修建的集装箱码头。

    由于集装箱码头的优越性,其后迅速被其他国家所引用。

    就集装箱规格问题,华东政府在上海召开了各国行业会议,共同签署了以中国规格为标准的集装箱规格。

    此时集装箱码头在中国最为普及,若是采用其他国家的规格,那么中国的集装箱码头都得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协约国为了能与中国的贸易更加便利,自然是只能接受这样的集装箱规格,而美国当前又没有普及开他们的集装箱码头,因此美国在协约国接受了中国的集装箱规格后,他们自然也得按照这样的规格来做。

    集装箱码头的普及使得运费再次降低,中国的商品在外贸方面因为这样的技术,而消除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成本劣势,为很多原本不具备外贸条件的商品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海洋运输发展如此之快,也得益于德国造船技工的大量到来,否则产能也不可能增长得如此快速。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规模再次扩大,为应对夏收后的粮食运输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过运输量在未来还会增长,夏钧叫来王成义询问造船业的产能的扩大情况,王成义这些年淡定了许多,不再像当初那样,对于举债扩大产能提心吊胆,事实证明,委员长是如此有先见之明,欧战一爆发,造船业马上迎来了难得的黄金时期。

    “我们在今年之内,可以把每个月的远洋商船产能提高到六十万吨左右……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运输方面没有缺口,还能有部分的运输力用于其他国家的揽载业务。”王成义拿出一堆资料对夏钧汇报起来,同时他还对运输量进行了调查。

    夏钧这才放心了,粮食就算是运不出去也无妨,现在在搞粮食储备,今年多储备一些就是。

    就算是农业发达,粮食储备也是必须要做的。

    ……

    一年一度的夏收再次来临,今年夏收的规模更小,但粮食产量更多,今年的粮食价格比较平稳,没有再出现下跌的行情。

    粮食价格没有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原本就已经很低了,再则粮食种植面积是农业部规划的,产量属于可控范围。

    其次,粮食出口量增长,此时欧洲人正打得热火朝天,粮食又属于那种运了不太划算的类型,美国都不像欧洲运粮食。

    美国的商船吨位增长不如中国这么变态,他们的运力都很宝贵,自然不会拿来运粮食。

    而在中国,运粮食去欧洲是有利润的。

    虽然说运输公司所赚不高,但同样有赚,能把粮食出口到国外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因此向其他国家倾销粮食是全年都在做的。

    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