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电一出,各省沸然。
北京、天津等地师生罢课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置身度外,随之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市民挥舞着旗子走上街头高喊:“响应国战,打倒日寇~”
北洋政府就算是出动军警也无济于事,许多军警甚至都对北洋政府置身度外感到不满,特别是帝制闹剧之后。
人民情绪激动,北洋政府内部同样乱成一团,袁世凯此时威信大跌,已无法完全镇住那些北洋军官。
袁世凯是不想掺和这场战争的,因此并未及时对民众做出答复。
消息传到四川,蔡锷接到电文,当即决定响应国战,随即发出通电支持,并承诺至少动员川军三十万奔赴山东。
蔡锷的决定当即得到了四川人民的支持,熊克武等四川军阀同样拥护国战,意见出奇的一致。
四川子弟同样以打国战为荣,从各地奔赴报名点参军。
四川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最为强烈的省份,出了什么事马上就是一群人,纪律性更是绝佳。
能吃苦,不怕死,这就是川军。
只是刚开始动员而已,四川子弟报名就如此踊跃,大大出乎了蔡锷的预料,按照这样的情况,动员三十万人奔赴战场之是小菜一碟。
唐继尧在十月六日通电全国,云南响应国战号召,将动员十万滇军。
就在四川响应国战之时,北洋军之中,吴佩孚看准局势,向曹锟建议出兵响应。
曹锟虽然没多少本事,但却知人善用,对吴秀才言听计从,于是曹锟突然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通电全国,宣布北洋第三军响应国战,即日奔赴山东。
曹锟的举动就如同溃堤一般,冯玉祥也紧接着发出响应通电,以应国战不少底层军官顿时躁动,甚至出现整个团私自往山东开赴的现象。
袁世凯得知消息,再次口吐鲜血,此时北洋军霎时间分崩离析,岂能让袁世凯不急,但急完也没办法了,只得下令向日本宣战。
再不向日本宣战的话,北洋就要垮了。
此时各省皆通电响应国战,北洋军内部同样出现分裂,在这样的时刻若是北洋政府无动于衷,无论山东战场是胜是败,等战后都会遭到国民的清算。
十一月八日,北洋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驱逐日本侨民,查封一切日本在华资产,并动员二十万人响应山东战局。
北洋政府的宣战,总算是把那些少壮派军官的情绪安抚了下去。
而在山东战场,日本在停止了炮击和派遣飞机之后,华东军也暂时停了下来,一场一处而发的战争又戛然而止。
四川、云南、北洋政府皆发出通电响应国战,紧接着贵州、广东同样发出了通电,此时中国主要省份皆响应了山东中日战争。
这些通电日本政府同样收到了,这是明码通电,毫无保密性可言,原本看似四分五裂的中国,突然间一致对外,这让日本政府的高层感觉心惊肉跳……
————
下午…还有一章。
兄弟们,月票在哪里?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日本一直努力的使中国陷入内战,并且试图用毒品来瓦解中国人的意志,并且消耗中国的国力。
这一切都是为了入侵中国而做准备,中国实在太大了,而且人口众多,日本在仓促间根本无法征服这个国家。
然而现在一切都在往日本政府的理想状态的对立面发展,之前贩毒网络被华东政府给打掉了。
现在中国各省也被华东政府号召起来一致对外。
在财力方面,日本政府目前不得不承认,华东政府所拥有的财力已经超越了日本,而且已经发展起了基础工业。
也正是如此,日本政府才会如此着急与华东政府决战,试图以军事行动阻止中国的发展。
日本政府知道,如果放任中国这样发展下去, 那么日本将会被远远甩到身后,首先人口、资源上就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如果想在未来进行扩张,首先就得确保亚洲第一强国的身份,如果中国强大起来了,那么以中国这个传统的宗主国身份,日本任何的扩张行为,都可能遭到中国的干预。
而且中国也是日本扩张的目标,毕竟他们已经打下朝鲜了,随时可以向东北三省扩张。
只是情况现在很糟糕。
本来日本政府再想山东增兵二十万,山东日本的人数上升到八十万,而华东军的数量只有六十万,虽然他们后面还有很多民兵。
但此时中国各省出兵山东,那么华东军的人力将变得十分恐怖。
四川承诺动员三十万,云南承诺动员十万,北洋政府承诺动员二十万,加起来就已经达到六十万人了。
虽然这些省份的兵马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华东军有武器、弹药,一群由绵羊带领的狮子会变成绵羊,然而一群由狮子带领的绵羊,却可能变成凶悍的狮子。
就算是这六十万人放在后面挖堑壕,也让日本有得难受的了,现在最让日本陆军头疼的就是堑壕战。
欧洲战场上的堑壕战此时打得轰轰烈烈,协约国今年之内对西线德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但都因为没有强大的火力掩护而被西线德军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抵挡了下来。
自去年打到现在,已经打了一年多了。
而欧洲战局在一年多之后依旧没有明朗化,唯一比较明朗的就是俄国败得很惨,俄国人动员了上千万士兵参加战争,结果还是一败再败。
在山东同样形成了一个堑壕战的格局,华东军在日本对面挖出了完善的堑壕体系,在堑壕布局方面的经验甚至不亚于欧洲的交战双方。
日本政府此时已经有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因为中国不断把人力派到山东,凭借着堑壕的防守能力,日本想要突破他们的堑壕,必须花费很多力气,或者说想些出其不意的招数。
不过日本政府方面,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没有谁认为日本会在山东输掉这场战争,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僵持不下。
美国政府则高兴了,现在华东自治政府与日本终于打起来了,而且从欧洲的战局来看, 双方都挖出了堑壕,那么战争很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僵持。
中日战争的僵持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在中日大打出手的时候占领更多的市场,接下更多的订单。
不过美国也没想到的是,华东政府竟然成功的将中国其他省份联合在一起,以此与日本发动战争。
特别是北洋政府对日本宣战,美国自然知道北洋政府不想参与对日战争,此时显然已经被逼迫得不得不宣战了。
北洋政府被民族大义的断头铡架到脑袋上,自然是必须对日宣战的。
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袁世凯又吐血了,他的身体状况很差,我想他的人生可能快要走到尽头了。他的皇帝们破灭了,显然他没有看清楚南方的华东自治政府的那位年轻人对他称帝是不服气的,而且南方的七个省的人民对他的称帝也是不服气的。在皇帝梦破灭的同时,他的部下也逐渐与他离心,并且那些少壮派军人开始倒向华东政府。因为华东政府正在与日本发生战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我想任何心系民族的人,在此时此刻都不会再支持他了,这也让袁世凯不得不在压力之下对日本宣战。
袁世凯之前并不想参与这次战争,在与他交谈的时候他一直都认为华东政府会在这场战争中战败,原本他的打算是华东政府战败之后向他妥协,以接受他的称帝。
能让袁世凯不得不向日本宣战,华东政府的手段的确让人惊叹,那个年轻人再次成功的制造了一次热潮,一次能让这个国家暂时团结在一起的热潮,以对外战争转移中国各势力之间的矛盾,甚至让之前还势不两立的双方成为战友。
我想中国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这个国家已经开始复苏了,他们此时爆发出的强大活力是任何国家所不能相比的。而我并不觉得中国此时会战败,因为此时中国的确拥有诸多优势,不仅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而且那个年轻的自治政府元首并不是蠢货,他很懂得如何才能打赢一场战争,并且更加懂得如何在保持声誉的同时扩大地盘。
现在我感觉,在中国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革,中国当前的各方军阀将可能不复存在,各个势力都会在这场战争之后进入一个洗牌阶段,而他们此时的并肩作战,也许会让这场变革变得温和一些……11月8日,天气糟糕。”
……
夏钧在杭州并不对山东战局感觉有什么忧虑的地方,特别是在各省响应国战之后,意味着中国已经暂时的团结到了一起。
这无疑是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的,更是能鼓舞国民士气的。
同时更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矛盾上,当这场战争过后,也许内斗会少上很多,彻底改变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状况,因为今后将是一个外斗频繁的时期,而且国家可以进行一次比较温和的变革。
此时北洋政府垮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算是能够勉强维持。
大战已经快要爆发了,夏钧也这次又飞到了山东,准备亲自坐镇指挥,这次倒是没什么人反对。
为了应对各省军队进入山东,最高指挥部专门开了次会议,主要就补给问题方面进行讨论。
“四川三十万,北洋政府二十万,云南十万,贵州一万,广西三千……零零总总加在一起,会有将近六十八万人进入山东战场。”
“以我们现在的财力和物力,物资方面倒是没有任何问题,想要多少吃的穿的和药品都有,军饷和抚恤按照华东军的规格标准给都没问题,就是这武器方面……”刘文洪在报告时有些忧虑的说:“如果我们给他们换上最新的装备,很可能在战后对国内的安定产生影响。”
“这的确是个问题啊”夏钧点了点头,吃的穿的绝对不缺,此时的华东政府有大量的物力,粮食和纺织品、革制品多到大量出口,军需上能轻易满足。
问题就是这武器了,这些响应国战的军队当中很多都是来打酱油的,这一点夏钧还是清楚的。
这次对日战争对他们来说来打酱油的确是好事,反正打赢了打输了他们都没什么太大的损失,还能来镀个金,到时候可以到处炫耀:“老子打过国战”
“区别对待吧”夏钧想了想说道,“那些来打酱油的部队给他们下发拉栓式的步枪就行了。那些真正来打国战的,则给他们下发制式单兵装备。”
“校长,那最少得有三十万把09式步枪用来装备川军和部分北洋军。”刘文洪提醒道:“我们现在也就只有三十万把的库存,而且有十万把是南美国家订购的,可能过几天就要运出去了。”
夏钧并不是太了解09式步枪的库存情况,本来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是完全够用的,至于出售09式步枪,这也没什么。
能把09式步枪卖出去才叫成功啊
因为各国所用子弹不同,09式步枪能大量售出,意味着一些国家接受了中国的子弹口径,那么今后做这些国家的军火生意就更容易了。
不过也不是哪个国家都都能买,像南美那些不太可能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国家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就组建二十万人参战吧其他的留在后面压阵就行了。”夏钧决定道,既然要交货的那就不要算进去了,战争要打,生意也不能丢。
像其他省份这次支援山东的士兵之中,很多都是临时征召的,虽然满怀热血,但作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他总不能把他们组织到前面当炮灰吧这完全是没必要的留血行为。
就算是装备起来的那二十万人,也属于谨慎投入的部队,万一出现大量阵亡,到时候抚恤金就是一大笔钱。
不过这些军队远道而来,不让他们上战场确实却说不过去,所以一部分上战场,并且负责作战强度低的区域最为合宜。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
第一百六十七章: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
十一月八日,复兴报上发表了名为《国战,国战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的文章。
“中国乃统一之中国,国战亦是各省之国战,四万万同胞之国战,胜则奠定中华之国运,四万万同胞皆可受益,今各省一致之对外,定无失败之理由……”
这篇文章彻底的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