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朱门风流 >

第612章

朱门风流-第612章

小说: 朱门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得很。被引入花厅之后,就有人奉上茶来,看到杨稷急令人去里头通报,他连忙开口阻止。

“杨世兄不用着急,杨府的文会赫赫有名,我和世节当时也是在文会上相识,待会儿倒是想悄悄去瞧个热闹。再说,我俩今天拜见杨阁老是一,也想找你帮个忙。”

杨稷正想说都是些穷酸瞎卖弄,听见张越说他和万世节也是在这杨府文会上相识,于是到了嘴边的话立刻吞了回去。他虽没什么文采,但人却机敏,因此对那些口上称他大公子,心里却鄙薄他肚子里没墨水的所谓才子极其不感冒。而和张越打的寥寥几次交道,对方的态度却让他觉得如沐春风,而万世杰的不拘小节更是极对他的脾胃。于是,一听两人拜见父亲只是其一,另外还是来找他帮忙。他立时生出了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张世兄万世兄莫不是说笑吧,我能帮你们什么忙?”

张越见花厅中没人,便轻咳一声说:“我听老万说,杨世兄你在詹事府旁边玉河中桥附近的一条巷子开了两家小饭庄,专做五府六部那些衙门的官吏生意?”

一听这话,杨稷顿时面如土色,忍不住瞪了万世节一眼,这才满脸堆笑地说:“张世兄千万行行好,若是让我爹知道了,那一顿家法可是难熬得紧。我也是听万世兄说了之后才知道,那些靠俸禄吃饭的京官都穷得很,常常连个家仆都没有,来回都得自己造饭,所以就开了这么一个小本生意。每份饭食也赚不了几个钱,官员们多半是让人装盒送上衙门。另一家店是专供小吏的,东西又要次一等,只是胜在便宜,六部都察院的皂隶书吏几乎都会光顾。两家店加一块,一个月也就是几十贯钱的收益,小打小闹而已。”

起初张越还只是含笑听着,可到后来他的脸色就僵住了,见万世节笑眯眯地打开了折扇,那得意劲就差没直说这是我的主意,他不禁犯起了嘀咕。这不就是大明朝的盒饭快餐店,还附带免费外卖服务?因此,他便神色不善地对万世节问道:“老万,里头可是还有你的本钱?”

“没错。”万世节一收折扇,坦然承认了下来,“虽说你替我打点了一份产业。可那是你的好意,我总不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杨世兄上回和我说无事可干,我转念一想就寻思出了这么一条门道。午饭只是小利,晚饭往往有人愿意买上几份回家给家里人捎带上,如此就不用开伙,所以一个月的利是里头,倒有三分之二是晚饭挣下的。不过你放心,我和杨世兄自然不会自个出面,那两家店明面上的东主受过小五的救命之恩,人可靠得很。”

听到这拐弯抹角的关系,张越恨不得揪过万世节问他这些话为何不在路上说清楚,此前竟是只告诉自己,他和杨稷的关系如何铁,怎么带挈人家近朱者赤,那家店每日里的生意如何红红火火,半个字没提自己入了本钱,店主还和小五搭上了关系。不过,他也只是气恼某人的知情不报,并不觉得这桩生意有什么问题。因此,看到杨稷满脸紧张,他就笑了笑。

“杨世兄说笑了,这点事情我怎么会去惊动了杨阁老。杨世兄愿意自己做些事情。这是大大的好事。所以,我今天求你帮忙的就是和这两家小店有关。”

杨稷唯恐张越在父亲面前戳穿自己这得意的小本生意,一听他非但不会惊动父亲,而且还夸赞这是好事,至而更是提出帮忙,他几乎是喜出望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三人在花厅中嘀嘀咕咕老半天,外头方才有仆人来报,说是杨士奇请张万两人留下用便饭,他不好撇下文会的那些人。听到这话,张越就势起身。说是打算去花园看看,杨稷就连忙上前陪了两人,一路走一路抱怨个不停。

“为了上朝方便,皇上赏赐的几座宅子里头,爹硬是挑了这座上朝最方便,地方却最小的,那个花园也小的可怜,挤那么一堆人实在是难为了。而且,爹若是食三份俸禄,家里也能宽裕一些,可他硬是辞了兵部尚书的俸禄!正二品太子少傅和正五品华盖殿大学士的两份禄米加在一块折钞,也就是二十四石加上十石米,总共每月三十四石,一大家子哪里够……”

念叨了一通,杨稷又冷笑着加了一句:“我爹至少还是食双俸,俸禄还算高的,可即便这么着,折钞之后的那些宝钞也只能给家仆贴补贴补,什么都用不上。就好比万世兄,一个月十石米,够支什么用?一个县令一个月的本色俸禄才六石,就这样还有人要克扣!”

听到这抱怨,万世节忍不住对张越一摊手说:“所以,我那一丁点俸禄你都拿去生息了,我和杨世兄那笔买卖的本钱我也凑了半天,差点还得动用小五的私房。元节,我人是要走了,你如今既然已经是说话算话的部堂,这一茬可千万力挺岳父。每石米折钞减十贯,十石就是百贯,一百石就是千贯钞,别看这些宝钞只值两三千文钱,对于不少官员来说都是要命的。”

杨稷只是替杨士奇鸣不平,而万世节则是想起朝中议论纷纷的薪俸变数,张越听着也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尽管清朝的官俸也不高,但相比明朝在明文制定的俸禄上头还要玩什么本色折色,每朝每代的皇帝还在折色的花样上头动足脑筋。也怪不得到后来是贪者益富,清者益贫。如今的官员操守还算好,甘于清贫的人不少,但到了后来吏治败坏的时候,这俸禄微薄就成了贪赃枉法的最好借口!

“爹他们已经出来了!”

正在沉思的张越闻声抬头,就只见一行人正从那边花园的月亮门出来。为首的老者六十出头的年纪,身穿一件佛头青的茧布袍子,下头踏着一双半旧不新的平头黑履,瞧着瘦削,腰板却是挺得笔直,说话尽管没有刻意高声,但那平缓的声线还是随风飘了过来。

“落第也好,没能赶得上今科会试也好,你们都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者,科举上名扬天下,未来做官时默默无闻的也有的是。才名只是身外之物,学问扎实,治事有能,日后选官考评亦能占优。至于荐举之事,我可以明确地回复各位,为杜绝其中弊病,日后吏部用官会更遵循制度,这荐举之门应该不会开了。”

此话一出,张越就听到那边有人附和,有人称赞,但也有人满脸沮丧扼腕叹息。毕竟,布衣一跃而公卿的神话,向来是无数读书人最大的盼望。见杨士奇说话间已经朝这边看了过来,但只是冲他点了点头,并没有对他介绍这些人的打算,他也就停步没有过去。而那边的士子们瞧见作陪的是杨稷,张越万世节又都是一身平常布袍,于是都误以为是迟来的人,没有太在意,在甬道处和杨士奇拜别之后就各自离去了。

见那些人出了前头那道门,杨士奇方才走了过来,见张越和万世节并肩而立,依稀又想起了当初红梅园中的光景。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少年已经长成,他不禁欣慰地捋了捋胡须,随即又扫了一眼杨稷。

“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去房中读书?”

尽管杨士奇的言语并不十分严厉,却是透露出了一股冷峻的意味,杨稷也不敢多说什么,冲着张越使了个你且放心的眼色,就连忙蹑手蹑脚地退下了。他这一走,杨士奇便示意两人虽自己去书房,一路走一路说道:“十年了,你们两个都已经是国之栋梁。要是杨稷能够有你们一半能干,我也不用这般操心。早知道如此,早年就该把他接到京城,如今却来不及了。世节,有些事情你也不要一味瞒着我,他调戏民女你替他收拾首尾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万世节听到前头这话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自己和杨稷的小本买卖竟然被这位大佬知道了,听到后头这话,方才醒悟到是另外一件事纸里包不住火。说来也怪不得杨稷,小店开在那地方,一位豆腐西施瞧见杨稷出入了两次,以为那是有钱人的公子而投怀送抱,所以想借着春风一度飞上高枝。要不是杨稷还不算太傻,他又管得及时,这事情决计小不了。想到这里,他连忙打了个哈哈想要蒙混过去。

张越倒是不知道这回事,因而就岔过话题说:“杨阁老也不用太过担心,有道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世兄在学问上兴许进益缓慢,但其他方面未必就不成器,只看有心无心而已。对了,我今天来,除了是回京之后第一次拜见,也为了世节的辞行,还因为我正巧得知了一个消息。据称都察院顾都宪大人收受了皂隶的钱财,于是在农忙时分把人放回家了?”

正背手悠然前行的杨士奇一下子停住了脚步,站了好一会儿方才回过头看着张越,神情是非同一般地凝重:“这事情你还告诉了谁?”

“只有世节。”张越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岳父大人昨天晚上在内阁直房当值,所以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只对世节提了提。杨阁老,此前有都察院几位御史的上书触怒皇上,如今若是这桩事情再为人所用,恐怕都察院又得经历一场轩然大波。顾都宪毕竟是您举荐的,此事还望您多加留心。”

杨士奇却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深深叹了一口气:“顾礼卿上任之后,便一口气罢黜了二十余名御史,不少谪到了辽东,他虽大刀阔斧,却未免被人讽为刚愎自用,那些他选任上来的御史偏还不体恤他,闹出了前几天那么大一场,若是此事再宣扬开来,他在都察院如何立足?皇上这些天的气性越来越大,戴纶林长懋的事竟是乾纲独断……如今这纷乱要是再持续下去,那是得出大事的!”

见杨士奇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张越便坦然说道:“我也虑着这一点,所以有几句话,我不得不提。”

第十六卷 挽狂澜 第045章 制无可制

因是趁着衙门午休的功夫出来。因此张越在杨家并没有盘桓多久就和万世节一同告辞离开。经过玉河中桥之后,他还特意从那个小饭馆门前过,见一边络绎不绝都是皂隶书吏,另一边则是有好几个杂役伙计忙着装盒子往衙门送饭,不禁好笑地看了万世节一眼。

“亏你想得出来!”

“别人只盯着那一注注的横财,我却耐烦赚这些小钱。别看生意不大,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都得打点好了,没一点官面路子还不行。而那些有官面路子的,又有几个看得上这种小钱?勋贵都是又有地又有铺子,文官却都矜持,正好便宜了我和杨稷。对了,你让他干那种事,胆子也太大了!”

胆大?自从做官以来,我就没有胆小的时候!官员们瞧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但这些胥吏却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张越在心里苦笑了一声,随即便漫不经心蒙混了过去。骑马过了玉河中桥,到了东江米巷的太医院时,他就看到一行人匆匆忙忙地从另一头过来。那边一行人见两人都是寻常布衣打扮,也没细细打量,自是也不减马速,直接疾驰了过来。张越眼看这些人拐进巷子。擦身而过时却认出了其中领头的那个中官似乎是乾清宫的,于是不禁勒马看了看,见他们直接越过太医院,进了后头的钦天监,他不禁和万世节对视了一眼。

“最近似乎不曾有什么要紧的天象和星象吧?”

“没错,南京的地震似乎也少了。”

两人沉吟了片刻,便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张越心里不知不觉冒出了一个念头——莫非是为了卜算黄道吉日?带着这个念头,他一下子想到了朱瞻基那一天在御史们嚷嚷出正名分三个字时的暴怒。可以想见,这位天子见惯了祖父的强势,哪怕表面上露出的是温和性子,但是实质上绝不会容许百官违逆,这恐怕是要准备册立太子了。

兵部衙门靠近东长安街,五军都督府则是紧挨着西长安街,因此要办事极其方便,莫说骑马,就是走路也不过一盏茶功夫。每日里吏部有众多文官等着办理关领上任,兵部却有更多的武官等着候缺补缺,所以一条狭窄的巷子常常是人来人往,大门口的院子里更是从来没有少站过人。张越一进门,就看到了满院子身着虎豹和熊罴补子官服的武官,足有一二十人。

勋贵武将最受任用信赖的永乐朝已经过去了,从前四五品的武官也能凭借祖上的功勋在这里摆摆谱,但如今的兵部权威日重,纵使是官阶三品的武官,不得通传宣召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在院子里等候,彼此之间最多小声交谈几句。张越随眼一扫。正预备先回房去,就听见有人叫了一声张大人,他就抬眼一瞧,却发现发声的那人自己不认识,但那人身边不远处赫然站着王瑜,还有大姐夫孟俊。

尽管都是姻亲,但当着满院子武官的面,张越也只能冲两人颔首微笑,随即就往里头走去。兵部四司的司官办事在二门,而三位堂官办事则在三门以内,他才一进三门,就有一个书吏迎了上来,磕头过后就说道:“张大人,尚书大人正在和冯侍郎商量辽东军务,说是外头那些武官烦您斟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