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大明星 >

第114章

文艺大明星-第114章

小说: 文艺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椅子上,董老将桌上的一个文件夹打开,然后扔出天文报告出来,“你写的《流浪地球》大概并不是完全幻想,我们这边的天体物理学家在银河系里面发现了非常多的流浪行星,可能就是未来的地球。”

    林翰诧异的打开这个报告,天文学家指出他们在银河系里面找到了五百多颗与行星类似的天体,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行星徘徊在恒星系统之外。

    这些流浪的行星缺少恒星提供热量,存在生命的几率比较弱,也有可能因为其本身温室效应而较好保留住星球内部元素衰变的热量,从而形成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这样的流浪星球,数量大概是恒星的两倍左右,整个宇宙估计有4000亿颗左右。”

    董老补充着说道,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要不是他的小说先发布,自己还以为林翰抢先拿到了研究报告。

    林翰看了看这个报告的结论,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董老,我这都是碰巧而已,地球有一天变成这样的流浪星球,那一天我们早就不在了。”

    “不管怎么说,你也算得上是大预言家了,流浪行星真的存在,或许某一颗流浪行星下面就存在着一个沉睡的文明。”

    在小说《流浪地球》里面,人类带着地球在浩渺宇宙中航行的时候,就是生活在地底,因为地表生态已经被破坏得一干二净,而且十分的危险。

    这些流浪行星就是小说里面真实的写照,所以这些人才会佩服林翰,他的想象切合实际,能让人看到希望。

    面对这样的夸奖,林翰只能认了,这真的只是凑巧而已,他根本没有想太多,至于这些流浪行星们的发现会有什么影响,他并不是特别在意。

    每一颗流浪的星,都有着万万故事。

    ******************************************

    最近颓废了一些,但喝了几碗心灵鸡汤之后,作者菌满血复活,重新开始爆发!

    成绩不够爆发来凑,今天五更求订阅跟月票呀,月中大家应该产生了月票才对,还望投给本书,拜谢~
………………………………

第212章 男女均衡(700月票加更!)

    “光看这些资料也没什么用,要不要去看一下我们用天文望远镜捕捉回来的图像?”

    董亚辉一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印记就更加深了,他虽然老了,但雷厉风行的态度一点也没变,迅速站起身来朝着外面走去。

    林翰紧跟在他身后,他平时看到的东西都是航天局这边经过筛选之后放出去的,很多原始的图像就是秘密,厚着脸皮也要进去一看究竟。

    此时的大厅里面,忙碌的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记录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这里通常是举行一些大型项目的地方,他们并没有在这里停留。

    这里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骨干们,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已经退居二线,正式将工作交给了年轻人。

    大厅旁边有几个小型的视频放映厅,董亚辉对着里面的工作人员说道:“小赵,帮我把最新拍摄的太微193b流浪行星的图像调出来看一下吧。”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天体物理学微引力透镜和光学重力透镜的合作,那颗被新命名的行星图像便出现在屏幕上面。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近距离接触到小说跟电影里面的东西,林翰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双眼,然后拼命记忆下来,准备留着以后当写作素材。

    “这颗星球体积大概是木星的七倍,年龄在5000万年到1。2亿年之间,表面温度预计在400摄氏度左右,可能有生命存在。”

    林翰早就把会客区的李文渊给忘记了,他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这只有最顶级的天文望远镜才能从黯淡的星空找出这颗流浪行星来,就像是在一堆茅草里面寻找针尖。

    董亚辉开玩笑的说道:“要不然你再预言一下?”

    “这些都是要有科学依据的,我哪能信口开河,之前都是瞎猫碰见死耗子。董老你说笑了,今天过来收获挺多的,看到了这么多的最前沿发现,我这个科幻作者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周围都是专业人士,林翰贸然开口的话,只会贻笑大方,他又不是从未来过来的人物,根本不懂这些。

    “今天找你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部《火星救援》不是要拍摄了吗?当初你们拍摄那边请我们的技术员过去当技术指导,我寻思着吧,你到时候就帮忙在中间调解一下,可能拍摄的时候有些地方不那么科学。”

    林翰一直都知道嫦娥影业来头颇大,没想到竟然连航天局都不得不借人借物品,国家上层有姓黎的?

    他一向不关心这些问题,现在脑袋里面一点印象都没有,干脆等会儿再让陈佳璇打听一下,此时只有答应下来,在航天局跟剧组之间当一个润滑剂的角色。

    从基地开车出来之后,林翰还一直对这些事情念念不忘,甚至于在岔路口险些闯红灯,把旁边的李文渊吓得心惊胆战。

    “我说你开车还是要专心点啊,我们俩这么值钱的大脑不能毁在这里!”

    林翰踩了脚急刹车,他道歉着说道:“刚刚在想事情有些入迷了,话说航天局这边发现了流浪行星,就是不围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有点像流浪地球失去动力的样子。”

    要是小说里面流浪地球没有了燃料跟动力之后,大概也会成为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流浪行星,若干年之后再被另外一颗类地行星的人类发现。

    开车走神太不应该了,这完全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李文渊靠在椅背上,他特别悲壮的样子看起来视死如归,“快别想了,你后面的车又在大喇叭催你。”

    两人沿着导航一路到水库旁边后,才将钓鱼装备从后备箱里面拿出来放好。

    一边钓鱼一边玩手机、聊天,林翰发现网络上面对这个广播剧的评论都非常不错,或许这会成为一个新的赢利点。

    “啊,男主播声音太酥了,我耳朵已经怀孕”

    “原本以为我男朋友在听歌,结果他居然听广播剧,吓得我赶紧也注册一个账号听听。”

    “第一次听科幻方面的广播剧感觉还不错,萌新求问这本小说好看吗?”

    “我们想听林翰大大朗诵这本书啊,同意的顶起来”

    “广播剧做得很不错,情绪完全绷不住了,我们小伙伴都聚在一起哭起来”

    “看过小说之后再来听广播剧,感觉更加震撼,对于里面的一些描写理解更多一些,没听过的朋友可以去试试。”

    “突然感觉林翰多了许多萌妹子读者,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科幻小说的读者大多数时候都是男多女少,现在广播剧将女孩子们吸引过来让许多读者都高兴万分。性别失衡的问题居然在这里被解决了,这些女孩子在世界观跟宇宙观中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她们甚至更容易想象一些。

    甚至原本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是科幻小说的爱好者,现在却已经将这个爱好放下。

    当初的小读者们可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面寻觅跟科幻有关的小说,现在长大以后不知道是不是太忙或者情感趋于麻木,看很多东西都失去了触动。

    这并不是什么偶然现象,八零后九零后普遍都是这种状况,小时候因为无知而渴求各种内容的阅读感非常强,什么都能看下去,并且看得津津有味。

    长大之后,学会了各种注意,被价值观念束缚,看书的时间都少了许多,大多数时间都泡在网络跟手机上面。

    大多数人身边真正喜欢科幻的人非常非常少,按照网上某位朋友的评论说,上下班自己开车没法看,上班时间也非常忙没空看,至于下班和休息,基本上要陪着女朋友或者老婆,稍微有点时间就玩游戏,看小说真是强人所难。

    广播剧一出来之后,彻底解放了他们的眼睛,上班开车去公司可以听一部分,下班回来再听一部分,一部短篇小说就这样被碎片化阅读收听完成。

    现在这个《流浪地球》广播剧跟短篇小说居然能将听众跟读者们那份最原始的阅读感重新激发出来,所以才能格外的火爆,在B站上面弹幕吐槽的人非常多,喜马拉雅FM上面收听人数也超过了六十万人次,非常不错!
………………………………

第213章 科幻之声(为盟主真理守护者加更!)

    第213章新时代开拓者

    (本章为书友‘真理守护者’盟主加更,还有月票的朋友请继续哟,明天爆爆爆!)

    林翰一个人的出现,带动了整个科幻产业的发展,他拍过华语科幻电影,写过科幻小说,自己也把翻译版小说推广到世界上面,现在更是直接跟好莱坞大厂牌合作,开发众多版权。

    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中国科幻产业的巨大进步,他负责在前面开疆扩土,帮助科幻作家们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个时期的科幻作家只是在科幻圈子里面有知名度,在科幻之外,或许只是知道他的名字或者作品,就如同一些人知道《火星救援》要拍摄成为电影了,他们却连原著都没有看过。

    科幻文学创作一直维持在一个既有的水平而看不到突破性的作品水准上,科幻理论相对还需要完善和、科幻作家和科幻相关活动组织者还处在圈内交流和合作的阶段,科幻读者群常年处于小众的地位,相比其他读者群体的活跃度跟影响力都较小。

    总而言之,科幻还没有成为一种现象。

    林翰这个从异界而来的灵魂横空出世之后,“神作”的光环就一直笼罩在他的身上,简单来说看网上的评价跟销售就能说明问题。

    从短篇小说倒长篇小说,林翰作品最低评分就是8。5分,来自《人造美人》,最高9。2分来自《乡村教师》跟《我,机器人》,其余《火星救援》8。8,《侏罗纪公园》8。9,《流浪地球》9。1,甩开国内外大多数科幻作品几个身位。

    销量自然更不必说,科幻风潮就像是台风一般刮过来,国内都是百万起步,国外更是登上最有名的纽约时代销售榜前十,是少数几位可以在国际上销售的作家。

    更何况现在《侏罗纪公园》第一部即将上市,那些外国科幻读者们已经嗷嗷待哺,只等发售之后就去抢购。

    这大概是科幻界多年以来少有的盛况,国内有一批新晋的科幻读者,他们此前并没有读过科幻小说,启蒙读物一上来就是《我,机器人》、《火星救援》跟《侏罗纪公园》,然后趁着林翰左手拿着雨果奖右手拿着销售榜的时候,便借着鸡血的势头嚷嚷着崛起、封神什么的,等到他们再一深入接触到其余国内外的科幻作品时,却开始给林翰招黑起来。

    短短半年时间过去,中国科幻就从冷清到现在的热闹,科幻相关的出版物明显增加不少,但浮躁而饥…渴的氛围却在悄然升起。

    一部分年轻科幻作家借此扩大了知名度,科幻题材的作品出版不在局限于科幻世界等传统杂志为渠道和出版方,这帮助科幻作品为更多受众所接受打开局面。

    随着林翰开发小说的广播剧版权、电影版权、有声读物等周边,一部分老科幻迷却有些坐不住了,他们觉得这是在过度消费。

    但网剧、手游、页游、话剧都还没有开始,周边手办也没有动,这都让资本家、投机者看到了商机,想要一拥而上。

    各种盲目的乐观让他们忽视了事实,中国科幻的繁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多,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林翰撑起来的!

    一个新时代需要人去开拓,这也是林翰一直以来的目的,他用地球上的作品来繁荣这个世界的科幻作品。

    别人的猜测并没有让林翰有什么不安,他已经做到了自己的工作,带头作用现出来了,现在只缺少后面人跟上来。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开拓者也注定是孤独的。

    ……

    满载而归的林翰现在看着那些鱼范畴了,根本吃不完啊,今天难道要来一个全鱼宴?

    剁椒鱼头、鱼汤、水煮鱼、烤鱼、清蒸鱼,一个个菜名在他脑袋里面浮现出来,他下午完全就是在走神,谁知道就会吊了这么多起来。

    “要不然拿去送人吧?”陈佳璇可不愿意吃这么多鱼,要真全部放在肚子里面,恐怕未来一年都不想再看到鱼了。

    林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他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还真是应该送人,送给你们工作室的人吧,我朋友也不多,蚊子自己也钓了很多。”

    陈佳璇摇摇头,无奈的说道:“我们工作室那些人啊,都跟我一样,很少进厨房,别说煮鱼了,煮饭都是问题。”

    “我问问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