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220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220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真要兴兵攻打猥琐在半岛西北的高丽国,却又实在得不偿失,先不说汴梁一战已经消耗太多的物资,短期内无法再度出征,单说那地方穷山恶水、地狭民稀,即便出兵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甚至还可能会陷入山地剿匪的泥潭当中。

    唉~

    真是鸡肋啊!

    将玉玺和奏折统统丢回盒子里,武凯决定暂时将这事搁置,等过两日大朝会的时候再抛出来,看看能不能群策群力想出些更好的办法来。

    如果实在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只能先捏着鼻子,认下这个藩镇了——毕竟眼下最重要的敌人还是金国。

    好在上次从大宋搜罗了不少工匠、劳力,等到他们培训完毕各就各位,出云、甲斐两处工业园区,以及各屯田点的产出,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届时兵精粮足一鼓荡平金国,还愁那拓俊京不乖乖交出兵权?

    正琢磨着以后的宏图霸业,宋徽宗却已经唱完了一出定军山,带着一脸的油彩下得台来,毕恭毕敬的向武凯施了一礼。

    起身时目光不经意的落在郑氏胸前,眼见着那黑黝黝的大脚,几乎整个探入妻子怀中,将个素白色的胸围挑开大半,在那软玉一般的丰润里乱拱,心中也不禁生出些羞恼之意。

    只是转脸瞧见武凯似笑非笑的面孔,顿时又如冷水浇头,忙摆出低眉顺目斜肩谄媚,再不敢有半分火气。

    武凯将他这番变化尽收眼底,不由得嗤笑一声,干脆坐直了身子,一把将那素白胸围扯下,随手丢到赵佶脚下,混不在意的笑道:“昏德公,前两天你家老九派人漂洋过海而来,说是要以重金赎回母亲韦氏与妻子邢氏,这事儿你怎么看?”

    赵佶本来正愣愣的打量着那素白胸围,忽听儿子要赎回母亲、妻子,却偏偏没提他这个亲爹,心中又是恼怒又是凄凉,却不敢在陈涉面前表露出来,只谨慎的道:“竖子行事无状,全凭陛下做主便是。”

    “啧~”

    武凯咂了咂嘴,似乎颇为为难的道:“我与你那儿子也算有些情谊——罢了,你且帮我回书一封,就说刑氏年初刚刚产下一子,出行颇为不便,等明年我再送她婆媳南下。”

    年初刚刚产下一子?

    邢秉懿如今不是才刚刚有八个月的身孕吗?

    难道……

    宋徽宗忽地灵光一闪,忍不住在心里破口大骂,这武凯果真是无耻之尤,竟想用自己野种冒充赵构的太子!

 第64章 儿子变兄弟

    自北宋覆灭之后,长江以北便呈现出群雄割据之态。

    山东归于大明统辖;湖南、河南、安徽皆为宋土;山西被反贼王庆所据;河北刘豫在金国扶持下,自立为齐王;陕西折家虽然对外宣称仍是大宋臣子,实际上却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

    此外,太行山左近,还有田虎旧部为祸一方;河北刘豫麾下,尚有郭药师的怨军听调不听宣……

    但这般纷乱的局面,自建炎元年夏日开始,却维持着极其微妙的平衡,彼此之间或有嘴仗,却并无干戈之实。

    不过这微妙的平衡,注定无法长久下去。

    公元1127年,大明建元三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天会五年,春三月。

    大明山东省总督林登万奉诏,兴兵五万讨伐河北刘豫。

    齐王刘豫闻讯一日三惊,求救信雪片似的乱丢,莫说是金国与王庆,便连身大宋东京留守宗泽,亦曾收到过他几封声情并茂的求救信,力陈唇亡齿寒之理。

    宗泽虽对其‘唇亡齿寒’的说法甚为不屑,却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一边在河南整军备战,一边使人八百里加急飞报杭州,言称:伪齐胜,则攻逆明;伪齐败,则乘势攻打淮西王庆,然后挟大胜之威震慑陕西折家。

    不得不说,宗泽打了一手如意算盘,可惜杭州城内的君臣,却已被另一桩公案绊住了手脚,那还顾得上中原乱局?

    ——分割线——

    三月初。

    钱塘江畔细雨如霏、小舟似梭,两岸船娘渔歌不断,间或传出情郎对唱,尽道缠绵之意;亦有那劣绅恶少巡音而来,辨其形貌之后,或失望而归、或畅意而辱;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搞出人命官司的,更是引得污吏上下其手,令富者破财、贫者破家。

    但到得三月二十二这日,钱塘江畔‘祥和无比、其乐融融’的氛围,却被十余艘头角狰狞的战舰撞碎了。

    只见那战舰每一艘都在千料以上,前置撞角、腰衬金铁、甲板之上三杆五帆迎风漫展,更有那黑底血纹的‘明’字大旗夺人耳目!

    等到市舶司的官差闻讯敢至,便见那十几只战舰在江心一字排开,城垛也似的船舷上斜竖起无数粗大的铁桶。

    “大人。”

    为首的差役眯着眼睛打量半响,脑中忽然灵光一闪,顾不得什么体统尊卑,慌忙扯住市舶司提典苏瑾的官袍,颤声道:“您看那……那‘明’字,莫不是北边儿吃人的魔王来了?!”

    经过南宋朝廷的渲染宣传,明军在江南等地的风评,已经‘不逊’于唐初的食人魔王朱粲,武凯这个匪首的凶名,更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瑾身为朝官,对明军的了解自然远超身边的胥吏,此时那官袍下的两条腿,早已软的棉花也似,被这差役拉扯之下,险些便从防洪堤上跌落。

    他忙挥袖甩脱那厮的纠缠,半是恼怒半是给自己壮胆的喝骂道:“蠢货!就算是那伪明的贼人又如何?驻守杭州的禁军不下十万,区区几艘小船,难道还能攻下杭州不成?”

    说着,他抬手点指着那十几艘战舰,冷笑道:“你等且看,这些贼人便连岸边都不敢靠近,只在江心徘徊,分明是在畏惧我大宋天威!”

    此言一出,甭管心里信不信,周遭百余名吏员、差役皆都点头称是,更有那善于趋炎附势的,立刻顺着苏瑾的话头,将那十几只战舰贬斥的狗屎不如。

    轰、轰轰、轰轰轰……

    便在此时,那战舰上斜举着的数百铁桶,忽然齐齐发出雷鸣般的吼声,紧接着,便见无数头颅大小的弹丸破空而来,落地之后又是轰隆隆一阵巨响,只炸的堤岸上血肉翻腾烟尘漫天!

    等到云消雾散,再看那市舶司官吏所占之处,竟已整段垮掉,过百名官吏更是无一幸免,俱在那弹幕中死于非命!

    见此情景,却还有那个敢在岸边徘徊?

    不论老幼妇孺、士农工商皆狼奔猪突,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片刻的功夫,两岸便已只闻涛声不见人语。

    到得此时,那为首的旗舰上才缓缓放下一条小船,上面除了持桨的水兵之外,还有南宋太后韦氏、皇后邢秉懿、以及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

    ——分割线——

    半日后,皇帝寝宫。

    砰~

    赵构一脚将身前的春凳踹出丈许远,略显娘气的瓜子脸上尽是戾色,他不顾脚掌上传来的剧痛,一瘸一拐的向着邢秉懿走去,口中切齿有声:“那武大安敢如此欺我?真以为寡人不敢杀了他的野种么?!”

    当初他偷窥完母亲韦氏与武凯的好事,便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离开汴梁时,正妻邢秉懿仍是完璧之身,此时她怀中所抱之婴儿,自然是武凯的野种无疑!

    想到邢秉懿在武凯身下婉转承欢的模样,赵构心中便如万刃穿心一般,想也不想的伸出双臂,就要夺过那婴儿一把摔死在地上!

    “计奴【赵构乳名,虚构的】!”

    便在此时,韦太后却忽然拦在了他身前,面色尴尬的道:“这孩子……这孩子其实并非刑氏之子。”

    顿了顿,见赵构似有不信之意,便也顾不得许多,干脆破罐子破摔的挑明了真相:“这孩子……是我……是我为武大产下的,只是暂托在刑氏名下。”

    “什么?!”

    赵构当即就傻眼了,原本以为是武大给自己弄出了个‘便宜儿子’,却哪里想到这襁褓之中的,竟是自己的亲兄弟!

    他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悲声道:“母亲,你……你……”

    “计奴!”

    韦太后上前攥住儿子的手腕,凄然道:“你要相信,为娘做这一切,也都是为了你好——你是不知,那武大当真有鬼神之能,所造火器便连女真铁骑也难挡锋芒,更兼训练方便,只数月便可成军!”

    说到这里,她略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咬咬牙直言道:“以为娘看,这天下终究是他武家的,若不早想退路,吾儿日后恐死无葬身之地啊!”

    那邢秉懿也期期艾艾的上前,与婆婆你一言我一语,将明军所用器械,乃至那些尚未列装的‘神器’一一道来,只听的赵构心凉如冰,跌坐在地上,半响爬之不起。

    “计奴。”

    韦太后最后才道:“反正你这身子一直不见个好,千秋之后也无人可传,不如便先……便先将这孩子立为太子,一旦事不可为,只需立其为帝,那武大看在父子情分上,或能容我等偏安一隅之地。”

 第64章 战书

    建炎二年三月底。

    宋高宗赵构立长子赵汸为太子,并改杭州为临安,意为临时安置之意,似有锐意进取之心,使得朝野上下大为振奋。

    然而数日之后,留守东京的老将宗泽却接到了一封密旨,严令他死守京畿,除非金、明两国打的两败俱伤,都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否则决不可动用一兵一卒。

    显然,赵构已然将对抗大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女真人身上。

    宗泽接到密旨之后,虽然忧愤非常,却终究不敢抗旨,只得将屯驻在山西、山东附近的兵马,又重新调了回来。

    ——分割线——

    同年四月初二,刘豫、郭药师所部兵马十五万有奇,与明军先锋所部一万三千人,酣战于华北平原。

    四月初三,怨军主帅郭药师中流弹而亡,所部多有溃散。

    四月初四,齐军全线溃败,刘豫仓皇而逃,身边仅有百骑追随,丢弃的载重不计其数。

    四月初六,明军主力赶至战场,接收俘虏六万有余。

    四月十三日傍晚,四万明军包围大名府,刘豫动员全城军民,立誓曰:若金国援军十日后仍未赶到,便主动归降明军,绝不牵连满城百姓。

    四月十四清晨,明军以五十门飞雷炮集火大名府南门,顷刻间破城,刘豫死于乱军之中,明军副帅张俊尽收其妻女,择其美貌者,押往南京供武凯备用。

    至四月中旬,河北全境皆为明土,女真、王庆所遣援军,皆止步于河北边境。

    ——六月底,南京——

    “陛下!”

    殿堂之上,只听御史右丞裴宣奏道:“河北虽已平定,但我大明却缺少能够治理地方的人才,旧宋、伪齐之官僚又多不可信,因此臣请陛下恩准开科取士!一来广纳贤才,二者亦可宣扬我大明之正统,三则……”

    这铁面孔目裴宣,也算是武凯麾下少有的文人,尤其他精通律法又铁面无私,深得武凯的信重,在文人一系中算是官位最高的一个了。

    也因此,文官一系才公推他出来,提出了科举之事。

    要知道这科举才是文官能够把持朝堂的根基,现如今科举之路迟迟未开,裴宣等人便觉如无根之萍一般。

    啧~

    武凯在龙椅上托着下巴,听他絮絮叨叨说了七八条好处,这才懒洋洋的回了一声:“准奏,不过考题什么的,就由朕来拟定好了,诗词歌赋大约占一成就好,道理文章占个三成,其余六成以数理化为主。”

    最近这两年间,新式教育已然在大明朝境内铺开,虽然遭到了旧有文人的抵触、抨击,可这大明朝堂本就是武贵文贱,武凯又搞惯了一言堂,哪里会在乎什么抵触抨击?

    因此裴宣对这数理化之说,倒也并不是很陌生,虽然觉得这类东西占了大头,很是有违圣人教诲,但看武凯不容置疑的模样,却也不敢当面反驳。

    只在心里盘算着,暗中请阅卷考官,对那些研读圣人文章的正统读书人稍加关照——反正阅卷考官只会从文臣里选。

    “对了。”

    武凯想了想,又补充道:“这次科举倭族、高丽族亦可参加,不过非‘华族’出身者,考评后先减二十分再酌情录用。”

    虽说这话搁在后世,有破坏民族团结的嫌疑,但武凯麾下文武官员多是汉人,即便有那么几个异族为官者,也都被赐予了‘华族’的身份,哪里会替什么少民说话?

    于是这一条便在‘陛下圣明’的赞颂声中全票通过了。

    “报!”

    武凯正琢磨着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就见一名金吾卫校官匆匆闯将进来,在大殿中央单膝跪地抱拳道:“起奏陛下,九州省总督府传来急报,言称有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