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向东摇着头笑,说:“你真成精了!”
老邝“哈哈”笑,说:“过奖了。过奖了。”
当推荐人的名单送到五人组会议时,李向东一言不发,由老邝主讲。他复述了这次推荐活动的整个过程后,又一一介绍了推荐人情况,然后,他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在这种公平公正的推荐下,能够排名第一,可见是适合民意的,也是出类拔萃的。因此,他同意黄接任秘书长的工作。
第二个表态的竟是钟市长,他说,他完全同意老邝的意见,说他负责招商引资期间,城郊区的工作是做得最好的,虽然增长指标不是全市县第一,管理却井然有序,在全市县各镇中,是企业最满意的镇区。由此,也可以看出黄的管理水平。
李向东多少感到意外。事先,他跟老钱谈过,已经拉到了他那一票,因此,并不担心黄不会大多数通过,但还是没想到,钟市长抢了先。这是李向东来当市委书记后,钟市长第一次不是逼于无奈支持李向东,于是,李向东便向他投去感激的微笑,他也回了李向东一个微笑,那微笑是很由衷的,或许,他希望通过这个微笑,让李向东感觉到,他钟市长以实际行动支持你了。
当然,最后一个表态的是李向东。
他说,大家都知道我和黄的关系,也一定认为,我会投黄的赞成票,所以,我没有先表态,让大家真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不表态,也已经是四票大多数了,如果,我投反对票,反而不好了,反而会让人觉得,我对这次推荐有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我也只能投赞成票了。
秘书长便在会议记录本上写下了五票一致通过。当然,他还按发表意见的顺序记下了各人的意见。李向东的意见便有点显得无奈了,让人觉得,他是在绝对多数的情况下,不得不站在大多数这一边。
这次会议也讨论决定了秘书长任政协主席候选人。也就是话,或许,这次会议后,秘书长将退出五人组,而黄的加入更壮大了李向东的实力。
第五九五章冲在最前线
张建明涨红着脸走进李向东的办公室。这是他第一次进李向东的市委书记办公室。李向东正地看文件,一抬头,见是张建明,便没有动,也没问他干什么。张建明掩饰着自己的尴尬,“嘿嘿”笑,拿出一张鲜红请帖说,枝子的公司要开张了,她邀请你参加她的开张仪式。
李向东反问他:“你认为,我会参加吗?”
张建明说:“我,我只是派请帖的。”
李向东说:“交给我秘书就行了。”
张建明很没趣,有一种马屁拍错地方的感觉,但还有些许不心甘,还想没话找些话说,站了一会,见李向东不再理他,也找不到要说什么,就只得往外走了。快到门口,李向东把他叫了回来。
张建明脸上的笑不再那么僵硬了,问:“李书记有什么交代?”
李向东问:“枝子的公司设在什么地方?”
张建明说了那公司的地址,便是小姨子以前开的那家美容院的隔壁。李向东记得原来那好像是文化事业局的地盘,空着没租出去。当然,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张建明说:“是的,是的。”
李向东问:“是你帮她找的?文化事业局那边给了她什么优惠?没打着我的旗号吧?”
张建明说:“没有,应该没有。那地方,一直都没找到好的租赁户,这两年总断断续续的。枝子一下就跟他们签了三年。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向东最看不惯他这种虚张声势的嘴脸。他板着面孔问:“枝子为什么对我们这里这么有信心?这广告生意是地方越大越好做,越有得做,她怎么就这么好看我们这小地方?”
张建明忙又收敛了,说:“我也跟她谈过这事,她说是看中了我们这里的潜力。”
李向东问:“什么潜力?”
张建明摇了摇头。
李向东说:“你就不能问问?你跟她不是同学吗?也算是有点交情吧!”
张建明说:“我问过不止一次,但她都不跟我明说。”
他不可能不问。他早知道李向东很想知道这事。他也很想打听到了,好有借口跑来向李向东汇报,然而,枝子一直闭口不谈。
李向东还是不相信地瞪着他。
张建明就很委屈地说:“我说的都是实话,真的,都是实话。其实,这阵,我跟她接触也不多,也没帮过她什么。只是帮她办证,这是我的份内事。只是帮她找了那地头,其实,那地方还是她自己看中的,我只是带她去了一下文化事业局,介绍她和那局长认识,也没多说什么,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李向东觉得张建明说的应该是实话,想自己回来当市委书记后,张建明早吓出了一身冷汗,早怕他把他撸了,尾巴夹得紧紧的,应该不会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但他还是说:“我不管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我警告你,哪些事可以帮她,哪些事不能帮她,你要有分寸!”
张建明说:“知道,知道。”
李向东便不管他了,打电话叫秘书进来。秘书进来后,见张建明还站在那,就问,还有什么事吗?张建明说,没了,没了。便狼狈地出去了,心里很悲楚地想,以为捞到巴结的机会了,竟还是捱了一顿臭骂!
李向东叫秘书通知文化事业局局长来一下他的办公室。那局长以为是谈交流轮换的事,脚步急急地赶了过来。虽然,那文化事业局是个穷单位,但也属大局,也不是最差的,如果,交流轮换到有钱的单位当然好,但也不是没可能交流轮换到更差的单位。
一进门,李向东就看出了他的紧张,似乎在门外刚擦了汗,头额有一撮发还汗湿的粘在一起。他说,坐吧,坐吧。心里却想,至于那么紧张吗?在李向东的记忆里,进他这办公室的人,还从没见谁有这么紧张的,想这文化人,是不是太神经质了。
那局长还没坐下来,就忙着检讨了,说他们文化事业局这些年,除了一些个人类的文艺创作还有点成绩外,其他都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他说,主要还是他们主观努力不够,不能多渠道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辜负了市委市政府的期望……
那局长以前极少被市委书记召见,每一次召见不是批评就是指责,所以,也就习惯了一进门就检讨。这次,就还按老思路说了一轮,刚说到一半,才发现,这不是在否定自己吗?不是貌似向市委书记申请交流轮换吗?虽然很期盼到更好的单位,但这种说法,不撤你的职就不错了。于是,他忙把话打住了。
李向东“哈哈”大笑,想借此缓解一下气氛,说:“今天找你来,不谈这方面的内容,只想向你了解一点情况。”
他说,听说,最近你们和一个广告公司签定了一个租赁合同,把一个空置多年的铺位租赁出去了。我想了解一下大概经过。
那局长愣了一下,想不到市委书记竟会问这个事,不会是这个事有人投诉吧?出什么问题了吧?忙就把负责往外推,说,我也不是很清楚,都是下面人干的。说,也不知道李书记你会问这个情况。说,我还是叫具体办事的副局长过来,让他向你汇报吧!
李向东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想你这局长管什么事?一个闲置多年的铺位一下子签了三年合同,你不清楚不管,那你还管什么?对别的局这可能是小事,但对你那个穷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然而,他不露声气,坐到茶几前泡茶冲茶,一边和那局长喝着,一边闲聊着,一边等那具体办事的副局长过来。
两年多前,李向东还是市政府秘书长的时候,曾具体负责组织建市周年庆典活动,与这局长打过交道。那时候,他给李向东的印象就不怎么样,是一个过于老实,办法不多的人,现在,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总循规蹈矩不是一件好事。都两年多过去了,他竟似一点没变,而且,还多了几分自卑,多了几分木纳。
因此,李向东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便有些目的了。
先问这些年,文化事业局是不是还像以前那么难?问市政府每年的拨款经费情况,问那局长当了这些年的局长,有些什么体会,说如果要改变现状,有什么办法,需要市委市政府给予哪方面的支持。
那局长也就东一句,西一句地回答李向东。
他说,文化事业局的难最主要是经费问题。那是个只化钱不产经济的单位,有钱的单位见了都躲着,没钱的单位也敢欺负。现在真正是穷的只有钱的时代了,文化事业局越来越没有地位了,越来越有一种人穷志短的感觉。
他说,需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也简单也不简单,那就是解决经费问题,办公经费、场馆修缮经费、文娱活动经费是不是可以多给一点?
他说,他们不是不想办事,不是没水平办事,主要是受制于经费,每干一件事,都要看菜吃饭,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单说图书馆每年购书一项,就够他呛,现在是书越来越贵,但经费拨给却越来越少。
李向东问到文艺创作的成绩,那局长双眼就发亮了。
他说,这是几乎不用化钱就能创造的成绩,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所以,在这方面只要一声号令,作者们就行动起来了。他每年不仅要求作者们创作的作品遍地开花,还要求出精品。
他说,他这个局长也只能干这点事了,干这点不化钱的事了。他自己就以身则,去年就创作了一个精品,创作了一个大型舞台剧,在全国农民大汇演评选中拿了二等奖。
他说,拿这个奖不容易,他是唯一一个县市级的作者拿二等奖的。今年,他又在创作一个新剧,争取拿一等奖。
李向东不由感到悲哀,想一个局搞得不咸不淡的,局长竟还要意思去搞创作,这是不是有点不不知轻重了?是不是把自己看低一线了?更可悲的是,那局长还沾沾自喜!
他想,你这局长把工作做好了,去搞创作,我一点意见没有,但是,你总强调其他不利因素,只管自己埋头搞创作,搞这种大型剧的创作,你这局长能当好吗?
他想,文化事业局毕竟不只是文艺创作这一块,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其他的工作比文艺创作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即使,你要把文艺创作搞上去,也不应该是自己来搞,你这局长是为作者提供服务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的。你自己钻进去了,还不像打仗的时候冲团长师长在最前线?
第五九六章没到那境界
李向东默默地不说话。想那局长不是不懂这些,而是没到那境界,他认为文艺创作是高尚的,认为自己创作比别人更容易出精品,所以,不愿服务别人,舍不得牺牲自己,其实,服务别人,牺牲自己才是更高尚的。一个写作者出身的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李向东便问他那几个搭档副局长的情况,那局长说,他那几个副局长都不能算是文化人,有两个是从外单位调进来的,对文化一窍不通。有一个也只能算半吊子文化人,书法写得还可以。开始,他还很好看他,把他提到副局长的位置后,他变了,不刻苦了,偶尔,还见他写字,却多是随意涂抹,为基层文化站(室)写一些应付检查的书法。
那局长很有一种狠铁不成钢的感觉,告诉李向东这样一个玩笑。
每一年,上级都来市县检查文化站(室)工作,既然检查吗?就要听汇报,看站(室)。听汇报还好应付,干过的照说,没干过的可以搭够了说,但看却是要看实实在在的东西,至少得把文化站(室)布置得像那么回事。所以,事先,他们总要化力气布置一番。
他不放心外单位调来那两个副局长,指定这工作由那半吊子副局长负责。因为没有钱,那文化站(室)的布置就要自己动手,那副局长从市局拉一批文艺骨干去忙乎。有搞美术的,有搞文学的等等。搞美术的就画些应景画,搞文学的就弄几篇短文诗歌填补橱窗板报。那副局长能写几个字,就写些当今最流行的政治口号、唐诗宋词的条幅裱好了挂在文化站(室)的墙壁上,说是既有政治色彩,又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他说,你看看,一个写字的人,竟干这些事。字写得多了,那些文化站(室)的条幅都是他涂抹的,每一年,上级来检查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今年到这个文化站(室)检查,墙壁上是这人的字,下一年到另几个文化站(室)检查,又是这个人的字。有人就问,这人的字在你们市县是不是很有名气?怎么到处都是他的。
我们这些陪同检查的人都忍住不敢笑。
那局长摇头感慨道,一个学书法的,也算是书法家吧!竟成天为应付检查涂抹,这水平还能提高吗?真是一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