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荣尊天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相对缓和些,认为唐景太过书生气,天真可笑,朝廷不必和他计较。所以,他们事实上也不支持唐景的论调。
知道朝臣们的态度,和荣第一次开始急了。一直以来她都知道,大清江山要稳固,必须得到天下汉人的心,当年圣祖爷四次南巡,亲谒明太祖陵,不就是为此?如今,大清看着天下太平,然打着“反清复明”大旗的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始终难以真正剿灭,或者说即便暂时灭了,没多久它们便又死灰复燃——不过他们却不是和荣的担心所在,真正让她戒备的则是欧洲强国和没多久便会崛起的那个超级大国山姆大叔,虽然大清现在已经开始变强,但是人心在很多时候比任何武器都更有破坏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清始终是少数满人统治着绝大多数的汉人,政府和百姓人心不齐,总有一天会招来亡国之祸。
于是,在乾隆返回北京的途中,和荣也离开泰陵亲自游说了几位宗室亲王,不支持“华夏”之说也罢了,但至少不能在乾隆回京后大力反对。因有先帝临终遗言,那些老王爷对和荣此举和她的劝导都慎重以对,几番思索,倒也觉得她的话有几分道理,“朝廷做一点点让步,便能让更多的汉人归心,大清江山则会更加稳固,我们何乐而来为?”
乾隆十六年七月,离京近半年的乾隆返回紫禁城。在第一时间审问过方君仪和唐景后,他极为平静地放了二人自由。不过后来和荣却给惊得一身冷汗,因为乾隆当时就派了几个暗卫盯着方唐二人,若不是粘杆处的暗卫中早就有龙门的势力在里面,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乾隆自然不知道这些,没发现方君仪和唐景二人太大的不妥之处,再加上永琏等人的引导,宗室那边也没有强烈反对,于是朝堂上轻描淡写的一句“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这名字和中国一样,都很不错。”至此,“中国”“华夏民族”之说随着《中国心》的传唱在大清彻底传开。满汉之分当然还是存在,只是久而久之,当百姓们提起国家和大清时,想到最多的还是“中国”“华夏民族”这些神圣存在。
回京没多久,乾隆便在两个女儿大婚之前突然下了立后的诏书,那拉氏开始了她做为继皇后的一生。紧跟着,和荣也由和硕公主进封为固伦公主,与这道诏书同时发出的便是永璜永琏进封亲王的诏书,至此大清多了个定亲王和荣亲王。嗯,乾隆还是将最疼爱的儿子封为荣亲王了!这样一想,和荣就能很淡定地看待历史上荣亲王换人这一事了。
封后大典没多久,新后那拉氏便被查出有了身孕,乾隆自然大喜,又因两个女儿都要出嫁,乾隆随即下旨大赦天下,这年九月初更是带着皇子公主去天坛祭天。
因方君仪和唐景一事,和荣最近很是低调,只在永和宫乖乖待嫁,当然,也顺便给那拉氏和容嬷嬷洗脑。
十月初十,大吉,宜婚嫁,宜远行。北京城西,在新落成的公主府,和荣和敬分别完成了各自的大婚,皇子亲王送嫁,十里红妆的空前盛景为这场筹备三年的大婚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亦掀开了大清史册新的一页。
二月乾隆巡驾西北,三月发生“大清中国之争”,五月西宁会盟,六月出“华夏之争”,八月行立后大典,九月祭天,十月公主大婚……乾隆十六年注定要轰轰烈烈。
作者有话要说:要不要让乾隆抽呢,这是个问题——
边疆内陆齐变革
乾隆十六年底,固伦和敬公主一行至科尔沁,一月后,前去送亲的果亲王弘瞻返京。
乾隆十七年二月初,固伦和荣公主一行至青海准噶尔部,汗王喇嘛达尔扎亲率族中子弟到百里外迎接,初见,公主即对汗王行子侄礼,待准噶尔众人亦和善有加,仅三月,众人皆言公主仪态万方敦厚可亲。
十七年六月,公主车驾终抵封地“乌苏格日”,汉语亦称“桃源”,“桃源”东靠阿尔泰山,南临渤海,东北约百里与罗刹国相接,曾经是喀尔喀蒙古与漠西准噶尔蒙古最惹争议的地界。境内下辖民众千户,大部分属漠西蒙古的散户。
初至封地,公主便在“乌苏格日”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首当其实便是创办义学,教化民众。在乌托邦,凡四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儿童少年,无论男女,均可免费到义学读书。遇有牧民不愿子女进学,学堂便会有人前去劝说,有时公主亦亲自到民众中游说。
针对辖地牧民如游兵散勇的随意性,公主亦进行了改革,将乌苏格日的牧民重新分编为三个部族,部族之内又分成小队,轮流承担巡视出猎警戒等任务。
蒙古人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公主亦出资修建了后来著名的“知过寺”,劝导人们自省向善积极进取。
……
因公主的到来,乌苏格日内原无主的牧民与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关系日益缓和,牧民们每年有丰余的牛羊亦可卖给两部,遇有灾年,亦会受到两部汗王的慷慨救助,至于大清,更是不待牧民开口,各种医药粮食器物已经送到了各家的帐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向来逐水草而居,傍天吃饭的牧民们再也不怕水旱天灾风雪疫症,乌苏格日成了名幅其实的“桃源”。
乾隆十九年春,因久闻乌苏格日的富庶,和觊觎公主自大清带来的珠宝美玉,一直活动在清罗边境的罗刹国一支骑兵夜袭乌苏格日,因是蓄谋已久,匪军满载而归。
半月后,公主额驸的罪已书紧急送到紫禁城,帝大怒,朝野亦为之震惊。更有朝臣提出兴兵北上之建议,一个月后,一支出访罗刹国的使团自北京出发。
与此同时,帝准了公主在乌苏格日自练民兵的请求,经荣亲王建议,同时从皇家警卫营调集千人到乌苏格日和喀尔喀准噶尔两部蒙古助其训练民众,朝廷开始大力插手了蒙古各部对罗刹国的“战争”。
十九年底,因数年来错误的认知,罗刹国伊丽莎白女皇及其朝臣们对不远万里来到莫斯科的大清使臣态度很是傲慢不逊,背地里更是称大清为“长辫子妞”和“黄种小猴儿”。
这一次,大清朝廷是彻底震怒了,乾隆一度欲兴师北伐,经群臣和荣亲王等力劝,帝怒稍止,只是自此之后,帝于兵备改革一事更为关注,并时时告诫宗室朝臣不可忘记前耻。
值得一提的是,罗刹国不但对大清使臣态度傲慢,对大清的土地更是虎视眈眈,除了直接派兵入境进行残暴劫掠,他们还一直在漠西和漠北蒙古两部进行游说,妄图分裂大清。乾隆二十年,漠西蒙古和硕特部拉藏汗之孙阿睦尔撒纳在罗刹国的暗中支持下发动叛乱,叛军在与准噶尔蒙古旗兵发生两次接触战之后向北逃去,最终进入罗刹国境内。年底,阿睦尔撒纳在罗刹国病死,同年,在大清的支持下,准噶尔蒙古开始大肆整肃部族中的亲俄势力,进一步保证了部族的团结,也奠定了大清西北的稳固。
乾隆二十年三月,大清皇家海军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不同于康熙年间征台时的水师,皇家海军的组建在大清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但奠定了大清海军的基础,亦是大清融入时代大潮的标志性事件,更是大清与各强国在海洋上争霸的开始。
二十一年新春刚过,皇家海军第一艘军舰“爱新觉罗号”自天津港口入渤海下水试航,这艘集大清最尖端造船技术和武器装备于一身的军舰自此开始了它拱卫京畿的神圣职责。
至乾隆二十四年初,皇家海军已经拥有舰船百余艘,海军近万人,虽然远远比不上罗刹国的三百只舰艇和近百年的海军建设成就,但大清辽阔的海域再也不是他人可以随便觊觎的对象,大清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亦开始有了强有力的武力保护。
乾隆二十一年,罗刹国再次举兵入侵喀尔喀蒙古,因大清早有戒备,敌军在一天的苦战后主动退回两部边界。
二十三年夏,听闻大清皇帝的丰厚赏赐又送到了公主的封地,罗刹国骑兵因为贪婪再次袭击乌苏格日,然只半个时辰,他们便陷入了蒙古民兵的包围中,一场激战,罗刹国匪兵伤亡大半,余部向北逃蹿,喀尔喀和准噶尔两部蒙古趁机兴兵收复了以往被罗刹国武力强占的地界,因有大清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极强的斗志,蒙古骑兵竟是所向披糜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大清东北边境自此大为安定。
朝堂上,自亲领礼部的定亲王永璜在乾隆二十年提出“兴办义学,开启民智”的建议后,大清朝也开始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四年来朝廷在各省府兴办义学近千所,以三年为一期,教化学童近六万,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识字水平。
官府兴办的义学亦称小学,小学之上还有中学和大学,中学创办者除了官府,还有很多富商大贾,在朝廷和全国总商会的倡导下,商人办学在大清兴起,学制两年到五年不等,不同于小学的扫盲期,中学所学大多是专业性较强的科目。求学期间学子只需要付部分的资费,所欠学费在毕业后分若干年限还清,有官府做保提供就业职位,办学的商家倒也不用担心会收不回银子。
小学和中学办学数量不限,一般视各省府的人口和财务状况而定,甚至鼓励多办学校。而大学——朝廷严格限制各省府只能有一所大学,所招学员多是中学里的极优秀者和在某一学科上极有天赋的学子,招生要求极高,宁缺勿滥。后来人们将大清的这种教育制度概括为:小学求“广”,中学要“专”,大学贵“精”,这种阶梯式教育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大清子民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为大清在最大程度上储备了尖端人才。
二十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大清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了这一点,难怪她能永远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兵部的军备改革让大清陆军开始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礼部兴办“义学”亦广受百姓好评。经过在山东等地试行,户部也开始在全国推行佃农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一年,全国农业产量便翻了一倍。因黄河的再次决堤,工部这几年也是忙翻了天,大清境内大江大河大湖的气候讯情等资料极为详尽地整(。。)理成书,这一辈年估计也不会很轻松,因为荣亲王早就说了,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患是朝廷世世代代都不可松懈的事。刑部因为有年轻一代不断加入,也开始一改以前那种散漫和暴力的工作作风,冤狱每年都在减少……
而龙门最难插手的吏部就让众人有些头疼,因为管着大清朝的人事变动,一个不慎,吏部的改革不是引起帝王的不快,便是让永琏失了人心。而这两种结果任何一个都不是和荣他们愿意看到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朝堂六部中,也只有那最尊贵的吏部众人日子还算逍遥。朝堂上察言观色唱唱赞歌,圣宠便源源而来,众人也只有艳羡却不敢有任何怨言,谁让别人一句话就可能让你能天堂掉到地狱!
对这些养尊处优的大老爷,永琏某一天竟然建议朝廷多赏俸禄从优养着,和荣也是想了许久才记起“高薪养廉”这一词的。吏治腐败历来便是一个国家的毒瘤,无关乎国家政权体制,法制极为健全的几百年后各国政坛腐败丑闻仍然层出不穷,在现今这个人治的君主集权社会,想要彻底消除腐败当然是天方夜谈。
经过三个多月的讨论,大清朝的“高薪养廉”制度浮出水面,又经过监察院的修订,大清颁布了《大清吏律》,在提高官员俸禄的同时,又从律法角度将官吏的廉洁和俸禄所得联系在一起,监察院更是成立了反腐倡廉工作委员会,直接受皇帝领导,对朝臣和地方官员的廉洁性进行考察评审,地方官员的考察结果在百姓中张贴公布,民众有异议可以写信或到监察院举报质询。
《大清吏律》颁布的当年,为了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同时让百姓参与监督,大清创办了《清廉公报》,次年,《北京早报》《每周快讯》等报纸相继诞生,接着全国各地的报纸期刊如雨后春笋在大清兴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宣传,国人眼界为之大开。
而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大清报业迅速发展,短短两年,全国报纸种类便超过百份,除了最初的政务类和时事类刊物,北京还最早出现了介绍全国人情风土的地理周刊,江南以及沿海沿江城市更详细的特色宣传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金陵荣光》《苏杭水乡》等报纸更是畅销国外,成为民办报业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领头羊。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章节结束了——
再回京城
乾隆二十四年夏,由大漠至北京的官道上,一行近百人的车队缓缓向前推进。因近几年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