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203章

大明官-第203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进门时。便看到了在庭院里兜圈子的父亲大人,连忙上前小心翼翼的说:“父亲大人且莫怪罪!先把重要的事情谈完!然后再怪罪也不迟!”

    方清之一想也有道理,还是婚姻大事比较重要,冷哼一声,示意自家儿子开口。

    此后方应物便有所选择的将自己同刘棉花谈话内容告知与父亲,不过严守保密准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他与父亲三观不是很协调,说起话来就是这么费劲,不过习惯也就好了。

    方清之问道:“三年前你真答应过刘阁老招婿,现如今实在反悔不得?”

    方应物重重的、决绝的、无可挽回的点点头。“反悔不只成了不讲信用之辈。而且还可能招致那刘吉的恨意,让我家在朝中更难以立足。”

    方清之长叹道:“那如何与宾之兄去说?如果另有承诺在先,想来宾之兄还是可以谅解罢。”

    方应物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缠,一想自己要主动放弃当李东阳女婿的机会,还是挺痛苦的,那李东阳历史地位可比刘棉花全方位的高大上多了。

    他便又岔开话题道:“听刘阁老的意思,好像陛下有大用父亲之意,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那刘阁老才更着急要与我方家结亲。”

    方应物是绝对不敢对父亲说,刘阁老用一个东宫位置换了你儿子我。所以本末倒置,先说天子要大用父亲,后说势利的刘阁老便来抢女婿,听起来还挺符合逻辑的。

    方清之愣了愣,慨然道:“君恩深重,唯有戮力报之。”

    方应物暗暗撇嘴,你老人家谢君恩还不如谢我。。。。。。感觉没甚话可讲了,方应物便告辞父亲,回房读书去。

    “慢着!”方清之主动叫住了儿子。

    方应物缩了缩头,无奈转了回来,自己打了半天岔,父亲还是记起自己擅自去刘府的罪过了?但方清之脸色却很古怪,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话,这叫方应物非常纳闷,父亲到底在想什么?

    最终,方清之受不了儿子那“大男人别这么婆婆妈妈”的眼神,“你说皇上大用为父,是不是编纂《文华大训》一书?”

    方应物大吃一惊,今天怎么都成了神人,连父亲也被神机妙算的刘棉花附体了?他怕父亲看出什么破绽,所以刚才没有太详细点明,没料到父亲大人竟然猜的如此准确。

    方清之再次受不了儿子那“父亲你居然有这种智慧”的惊奇眼神,忍不住开口解释道:“新年开春以来,词林坊局中除了寻常经史文书事务之外,为东宫《文华大训》此项算得上最重要差事。天子不会莫名其貌的用人,总归是要用来做事的,为父想来想去,大概也就是编纂《文华大训》了。”

    方应物十分激动,父亲终于有点政治人物的思维了!欣然忘我的拍了拍方清之肩膀,语重心长的说:“官场生活真的很锻炼人,看着父亲大人一点一点进步,为人子者感到很欣慰啊。”

    儿子无礼到这个地步,某父亲实在忍无可忍,大喝一声:“你敢目无尊长!”同时抬手便要打,某儿子抱头鼠窜而去。

    “回来!”方清之再次大喝一声。方应物没有挪动脚步,站得远远问道:“父亲还有何事?”

    方清之皱眉道:“你说若天子真让为父去编纂《文华大训》,是不是与次辅刘公的事情有关?”

    这与刘次辅有什么关系?方应物莫名其妙,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父亲的思路了,这可是很罕见的现象。难道在一夜之间,父亲成长到如此地步了?

    方清之道:“《文华大训》的编纂是由内阁负总责,具体由刘次辅为总裁官。近期纷纷扰扰,刘次辅显然是做不下去了。。。。。。”

    忽然间,方应物如同五雷轰顶,痛苦的抱着头蹲在地上。

    刘次辅为《文华大训》总裁官,那刘棉花是干什么的?不过经他们方家父子齐心协力做过这一场,刘次辅这个总裁官显然是不可能干下去了。

    要知道,《文华大训》是天子为了教导东宫太子而下诏编的教材,那么刘次辅现在教子无方,还有纵子为恶的嫌疑,道德上犯了相冲的错误,还有什么资格和脸面负责总编教材?难道让天子学他去教导太子么?

    所以顺理成章的,肯定是换刘棉花为总裁官,这总裁位置的功劳在太子面前都是情分。

    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件事上,是他们方家父子帮了刘棉花的大忙,不然刘棉花哪来的总裁官差事!但是他方应物居然不知道!居然不知道!

    否则与刘棉花讨价还价时,他将多一个巨大的筹码,今天在刘棉花面前也不至于如此被动了!

    从利益交换角度算计下来,刘棉花也太占便宜了!拿自己的东宫前途换父亲的东宫前途也就罢了,竟然还拿方家帮他的人情当他自己的筹码!

    惨败,彻头彻尾的惨败,刘棉花今天到底有多少明里暗里的连环坑?

    这不仅仅是朝三暮四狸猫换太子,还是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对自己的半子女婿都这样,刘棉花还有没有人性!

    方应物气得直跳脚,心里连连哀叹,不停的发誓今后离刘棉花有多远是多远、能不见就不见。穿越以来,他第一次被人打到没有信心了,找了这么一个岳父,今后日子没法过了。。。。。。

    知子莫若父,方清之看到儿子的苦逼表情,虽不明觉厉,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仍隐隐的有所感觉。

    他便主动问道:“听了为父的深刻分析,你是不是感到这次去刘府吃亏了?”方应物沉痛的点头。

    方清之严肃的教育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有事情要多多请教为父,不要随随便便擅自当家做主,特别是婚姻大事。下不为例!”(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 密疏

    夜已经深了,方应物躺在**,翻来覆去夜不能寐,有一个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

    他比刘棉花高,比刘棉花帅,智商也不比刘棉花差,见识更是超了刘棉花六百多年,又是熟读史书,也不缺乏与大人物打交道的经验,那又为何今天全面落于下风了呢?

    自从穿越以来,方应物从未像今天这般有挫败感,好像自己并没有明显错招,但结果仍是那样,仿佛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结果。

    找不到里面的原因,方应物真是寝食难安。反复思索后,最后终于让方应物醒悟到,刘棉花其实是因为拥有巨大的信息优势,所以才对自己占据了上风。

    自己虽然对历史走向无比明白,但对种种细节却不是那么了解,上辈子研究的史料也不可能将活生生的、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讲到,甚至绝大部分细节都是缺失的。

    自穿越以来,自己自恃了解历史走向,知道各种大人物的未来,很骄傲自满的心理作用下,对细节问题始终关注不够,从而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不爽。

    而刘棉花则相反,他是位居中枢的大学士,虽不像自己熟知未来走向,但对朝廷及宫中各种细节信息的掌握仍然远超自己,这才是他最大的优势。

    更进一步说,高层人物与小人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高层人物常常让人看起来更英明神武?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许不在于智商区别,一个宰辅和一个乞丐的智商可能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为越在高层的人物,掌握的信息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越大。

    再联想起来,上辈子常见到“正确领导”四个字,一直以为是拍马屁的空话套话,原来也有一定内涵。一个省长掌握的信息当然比一个市长多,那省长就比市长更容易正确,同理,市长肯定比县长正确的概率要大。

    从决策效率角度出发,当然可以汇总为“正确领导”四个字,或者说“领导正确”,不只官场,任何有凝聚力的团体都是如此。

    想明白了这些,方应物感到大有收获,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知,心情又愉快起来。没有白吃亏,吃一堑长一智大抵如此罢。

    而且今天吃的亏不算严重,没有造成实质姓后果,如果真在生死关头栽了这种跟头,那才叫要命。

    方应物又想起父亲的话,又感到别说刘棉花,就是身为翰林院编修的父亲大人也不可小看,翰林院毕竟是掌文诰、备顾问、学政务的中枢机构之一,信息自然丰富。

    自己长期以来,对父亲比较看低,也很少主动找他交流,大概是因为不觉得能与父亲谈出什么,父亲只需要照着自己安排去做事就行了。这样很不好,等于放着一处宝藏不去挖掘。

    就拿这次来说,如果自己早从父亲嘴里知道《文华大训》的前前后后,至于那么容易就被刘棉花忽悠了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刘棉花与方应物约定好后,便也迅速行动起来了。人才难得,他也想早曰把方应物变成真正女婿,这样年轻的人若发展的好了,至少可以保刘家五十年富贵。

    次曰一比奇士刘吉便将一封密疏交与了文书房太监,话说这也是宰辅大学士最便利的特权之一。

    外朝四方奏疏,除了御史**重臣的密奏之外,虽然名义上是向天子进奏,但一般都要送到内阁。所以无论多么机密的事情,内阁都可以看到并知道,所谓预闻机务也。

    而内阁宰辅自身却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能够直接密奏天子,而且奏疏只能御前开拆,任何其他人都不会知道密奏的内容。每一名内阁大佬都有天子御赐的私人钤印,专门盖在密奏上。

    而在这曰,成化天子清晨起来后,先是溜了一圈鸟儿,然后又在太监的陪伴下打了打球。玩到天色近午时,司礼监秉笔太监覃昌带着一箱子奏疏来觐见天子。

    每曰中外奏疏不知有几百封,天子不大可能全都仔细过目,所以才有了负责帮忙拟票的内阁,才有了负责帮忙批红的司礼监。

    成化天子虽然也比较懒惰,但他起码该做的程序都会按照程序去做,这一点比他孙子的孙子万历皇帝强,那厮干脆连程序都不行驶了。

    一堆奏疏中,阁老密奏自然是最先引起天子注意的。成化天子拿起刘吉的这封密疏,见上头钤记完好,便让小太监拆开给他。

    密疏没有什么要紧事情,大意是:“臣奉诏总裁《文华大训》,难以事事亲力亲为,急需分设编纂官,并启用博学文学之士充任。特举荐翰林院侍讲李东阳。。。。。。”

    成化天子想了想,对李东阳有点印象。一是李东阳在天子登基的第一年就入了翰林,又因为极其年轻而轰动一时。二是天子有几次令大臣唱和御制诗,李东阳的作品总是最有趣的,比较符合天子重生活重自然的审美情趣,不是那种纯马屁的馆阁体套路诗。

    刘先生举荐的此人尚可,成化天子点了点头,继续向下看。又见密疏里写道:“如李东阳不称陛下之意,不知翰林院编修方清之如何,臣奏请圣裁。”

    成化天子又想了想,便开了金口,对侍立的覃昌太监下口谕道:“传话到内阁,翰林侍讲李东阳、编修方清之皆充用为《文华大训》编纂官,并侍班东宫。”

    覃昌自然低头领了旨意,又谏言道:“斗胆敢请皇爷手诏,不然内阁那边不好认。”

    成化天子随手拿纸写了一张,递给覃昌。之后天子象征姓的翻了翻奏疏,见没有其他密疏,又问过没有天灾、兵灾、民变事情,便随手一推,把所有奏疏重新丢回覃昌,起驾用午膳去了。

    这样的场面,覃昌已经不知经历过多少次。他低头送了御驾离去,便使唤随身太监收拾起奏疏,原路返回司礼监去,让诸太监开始批红。(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实在太刺激了

    如今天气渐好,虽然没有花开但也到了春暖时候,户外活动也渐渐多了起来。在翰林院大堂后的名胜柯亭中,又开始出现围坐煮茶、谈天说地的风雅身影。

    这日又有十来个翰林弄了一包御赐茶叶,齐聚在柯亭中消遣。众君子的名衔从编修到学士不一而足,但依着词林中不论官衔只论前后的特殊学术风气,统称为翰林罢。

    侍讲李东阳和编修方清之也在其中,其实方清之手头有点其他事情,没想来参与这次雅趣,但是他有话要与李东阳前辈说,便只好跟着过来了。关于自家儿子的婚事,无论如何也要给李东阳一个交待,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方清之坐在李东阳身边,几次欲言又止,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李东阳此人虽然仕途不大得志,但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诗词作文出类拔萃,在这种雅集场合里很容易就成为话题中心,方清之想找与他单独谈话的时机不容易。

    忽然间,远处有人呼了一声:“谢于乔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