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风荡漾,桃花谢落,落地无声!
……
是大事件,大事件未传出。
天色已黑,江杏儿与四儿回到客栈悄悄哭,看还没有消息,忽然想了起来,对宋伯说道:“用马车载我们到刘少监的府上。”
“喏。”老宋也茫茫然,在京城认识的高官很多,可是自家小主人从来没有攀交,似乎认识许多大神仙,然皆不大可靠,还是刘处靠得住。用马车载着江杏儿与四儿,来到了刘府门前。
老刘这一天来,心情就象过山车一样,让自己的后生折腾惨了。
直到在洪福院,听到里面传来的消息,李宸妃是自然死亡,一颗悬着的心才掉到地上。刘处就想到这件事的意义,今天早朝,朝堂上稍微能上一点层面的官员,都到了皇仪殿。自己后生是受了老太太恩惠,包括对他的重视,送了许多礼物,还有那匹马与那辆马车,但也是后生的才华,真实说起来,又给了后生什么?
能有老太太给予皇仪殿里诸多大臣的多?
宋朝官员说话是无罪的,言者无罪,是宋太祖留下来的三条国法,但这些大臣上的奏折,是要封档的,甚至包括说的话,都有相关的官员记录下来,有可能来一个秋后算账。不会死人,却会成为升迁道路上的绊脚石。
可后生说了什么?
他什么都没有想到,只想到两个字,忠义!
看看赵襄子是如何对豫让的,自古以来,换谁做人君,除非那种昏得不能再昏的主君外,那一个主君不喜欢忠义的大臣?
听到江杏儿求见,立即吩咐道:“半开中门相迎。”
“官人……”刘夫人诧异的说。
以前郑家那个孩子自己亲自前来,也不过半开了中门,这两个小婢来访,值得半开中门吗?顶多打开角门,就已有了礼仪。
“娘子啊,你不懂的。”
江杏儿与四儿也在奇怪,虽然四儿有时候犯一些小糊涂,可跟着郑朗后面,算是见过了许多世面,刘处家怎么半开了中门?没有等她们思考,刘家老仆将她们迎了进去。
江杏儿一下子伏下来:“刘少监,救救我家大郎。”
“你们起来说话。”
两个小姑娘站起来,刘处说道:“你们不用担心,小郎顶多在里面关上几天,陛下一定将他们放出来。”
“为什么陛下要抓小郎?”
风声还没有传出来,两个小姑娘想不明白,有的事说不清楚,刘处将大约的事情说了一遍。都闹成这样子,估计几天后京城百姓皆知,没有掩瞒的必要。
“大郎为什么要管?”四儿又吓糊涂了,问。想想整件事的经过吧,皇帝的养母,老太太,皇帝的生母,李宸妃,还有皇帝本人,皇帝唯一的亲叔叔,八大王。这四个人,那一个不是大得不能再大的人物?自家小主人是糊迷啦?仅是一个解元,为什么要管?
为什么要管?刘处苦笑了一下,这不是身份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关系到什么天地间的正义,或者其他更玄乎的因素。反正自己做不到啦,不但自己做不到,这满朝的文武,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今天若是八大王说对了,自己后生很有可能大麻烦到来了,然不是,结果证明,八大王说错了。自己后生非但没有事,经此一事后,啧啧……
有可能后生所追求的东西太遥远,他说不出来,不过高兴却是要得的。道:“你们不用担心,老夫今天很高兴,只想喝几杯酒,乐上一乐。”
江杏儿与四儿心情略松,做老师的喜得要喝酒,不知道为什么坐牢反而坐对了似的,郑朗大约是没有多大关系。可还是一脸的担心,看着她们忧愁的样子,刘处没有办法喝酒了,说道:“你们不放心,就跟我来吧。”
带着她们先去拜访了一下晏殊的府邸,你是大才子,我后生是小才子,这时候,你必须帮一些忙,可这时候晏殊心乱如麻,吕夷简知道事情真相,可晏殊根本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而且他是受过老太太大恩的,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哪里有心情管郑朗的事,问了也白问。
刘处地位低,没有办法,只好再想。
江杏儿忽然说:“刘少监,夏相公对我家大郎态度十分友好,要么去问一问他。”
吕夷简那一张同样没有表情的脸,使江杏儿提都不敢提。
这一提醒,刘处想了起来,道:“好,我们去夏府问一问。”
来到夏竦府上,夏竦居然亲自迎了出来。对于他来说,什么老太太,什么李宸妃,都是一朵浮云。关健是这件事引起的余波,才是他最关心的。与刘处寒喧后,看着两个小姑娘,在门外不好说话,让他们进府。
没有因为江杏儿与四儿是两个小婢,也让她们坐下。
仅是一个小举动,可是刘处心中更明堂了,后生肯定没有事,不然夏竦不会赐后生家的两个小婢座。夏竦又拍了拍手,两个美丽的小丫环走过来沏茶。
刘处客气地说:“夏相公,不必,我那后生……”
“你那后生太过胆大。”
“是,是。”刘处唯唯诺诺。还能说什么呢?
“关一关,对他未必没有利,锋芒太露出,需要锉一锉。”夏竦说完后,突然笑了起来,恐怕也不行,将他关进了大牢,说不定反而让他安心悟什么“道”,于是心中想法更明确,那么锋芒没有锉起来,甚至更利了。
江杏儿又松了一口气,这个夏相公还有心思说笑话,大约是真的没有事。
夏竦又转到两个小姑娘身上,说道:“郑解元很有福气,你们对他很痴心。”
“夏相公过奖,大郎对奴们才叫好。”
“知恩图报,也不易。”夏竦说到这里,用手指头敲敲了桌子,大臣们明哲保身,也不是错误,毕竟爬到这地步,多么不容易啊。郑家小子坚持道义,则是更难得。偏偏居然让他猜中了,老太太并没有谋害李宸妃。那么八大王悲催了。
于是又往下想去,是想小皇帝的心思。他也跟着小皇帝进入洪福院的,仔细的回想,就想到了小皇帝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人言岂可尽信?第二句是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想到了这两句话,眼睛亮了起来,知道这事儿的结果了。看着两女,说道:“你们不用急,偏巧某看你们家小郎比较顺眼,指你们一条道路。”
“请夏相公指教。”
“你们去开封府大牢,给郑小郎备上生活用品,其他的不做,相反,这一次郑小郎关的时间越长,对他将来好处越多。”
两个小妹妹生生让他说得傻眼,这都叫什么话?关得越长,对自家小主人好处反而多了?
刘处已经反应过来,深施一个大礼,道:“夏相公对我后生的大恩,某一定向后生转达。”
“去吧。”夏竦开心的说道,别的不说,自己只说了一句话,却有可能就结下一个若大的善缘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交接
本来郑朗很早就能被释放出来,可又出了一件事。
面对事实,小皇帝还能说什么呢?事实后来小皇帝对刘美家抚恤有加,使中间又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眼下还没有发生,更没有心思想大牢里的郑朗。
小皇帝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让生母走进太庙里,供于父亲宋真宗的身旁。
这个心愿看起来是很不高,至少李宸妃为宋真宗生下了唯一的龙子龙孙,生前枯死在冷宫,死后略享受一些公正的待遇,不算过份。
可这件事,比起老太太那件衣服,更加困难。
这是在宋代,不是后世,休说皇家,就是大户人家的主母将小妾生的孩子抱走,孩子长大后,称主母为娘娘,而对生母,有可能仅称姨娘。这还是你的荣光,若不然,乖乖的做庶子吧,甚至连庶子都做不到,象范仲淹母子那样,被毫不留情的赶出朱家。
往大里说,这种思想观念,比他的皇帝帝位,都来得更稳重!这时候,刚刚召回京城的钱惟演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这样吧,要么将两人持平,一起进入太庙。
此议立即被太常礼院驳回,你这个钱公不要脸,又变节了,我们还要一个脸面。你在胡乱讲什么!太庙之中从来都是一帝一后,太后是皇帝的政体,两人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资格让太庙出现两个太后?
钱惟演老脸臊得彤红,唯唯诺诺的退下。
小皇帝的想法大臣没有通过,大臣的想法小皇帝也没有通过,于是僵持着。
但事情不止这一桩,本来太后之死,在这时代,就是头等的大事,偏偏忽然冒出两个太后出来,事情更多。小皇帝于是吩咐晏殊,你先将两个太后的神道碑铭写好。
这个倒没有一个大臣反对,休说两位太后,就是一个重臣死了,朝廷也要派文章高手,替他写一篇神道碑铭。
以晏殊的笔力,小菜一碟,什么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缈,丽水生金……等等,论华丽度与端庄度,连郑朗在郑州解试考的那篇赋文都惭愧七分,而不是三分。
朝中所有士大夫与学士们看到后,不住的点头。
但写到后面了,晏殊忽然来了一句,李氏生女一人,早卒无子。
由郑朗开了头的,晏殊胆气更壮,看到没有,什么太后将你亲妈妈关进了冷宫,那是八大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胡乱说的。若是进了冷宫,这个早死的公主又是怎么回事?
而且也是中规中矩的一句话,换在平民百姓家中,大妇收养了小妾的孩子,为的什么?这些人家难道缺衣少食吗?还不是为了死后,能多一份香火供祭?
休说是你,就是郑家子,严格来说,他是他大娘的儿子,而不是他四娘的儿子。所以说李太后无子。
道理是这道理,可晏大学士,你倒想一想小皇帝本人的感受。小皇帝看了后,怒不可遏,奶奶的,李太后无子,那么老子从哪里冒出来的?不对,陛下,你是从刘太后哪里冒出来的。就是这个理。
这一火,又不想放郑朗出来了。
争,继续争,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小皇帝与诸臣经过无数场艰苦的谈判后,终于搭成协议,太庙的事别提了,一个也别想进去,而是让宋真宗第一个皇后郭太后进了太庙。郭太后若黄泉之下有知的话,嘴一定笑得合不拢,好啊好,吵得好,让俺渔翁得利了。
也不能委屈了两个太后,在太庙之外另盖一间奉慈善庙,刘氏与刘氏在里面不分彼此,一个是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改成了庄懿皇太后。大臣们也心满意足,可别太高兴,这些上奏,这些对答,全部封了档的,若干年后,孙甫与蔡襄上言,说了,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老账翻出来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可有可无的失职,将晏殊贬出朝堂。
其实这件事,大臣们也没有错,小皇帝更没有错,毕竟是亲妈是么?只是缺少了一个耐心开导的人,不要去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委婉的将中间的过节讲出来,小皇帝也许还会好受一些。
但那一个大臣这么去做?
你只是一个毛头小孩子,尊你不如是尊封建的正统,若不是皇帝,见了俺,乖乖得喊我一声大翁。
事情没有结束,一朝君主一朝臣,还有许多事要发生。但眼下的名份问题,看似解决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间。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赵元俨,没有他,很有可能李宸妃就默默无闻死了。
于是奖赏。
但奖利品发下来,群臣爆笑,不是在朝堂上笑的,而是回家后大笑的。
八王叔,你从刘美家领一名女儿回家做儿媳妇吧。
赵元俨在那一刻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可没有人说小皇帝做错了,正如郑家子所言,八大王,你无耻。
看看这些年,你躺在家中没有干任何活,官职到了太师,上朝佩剑不拜,还要老太太怎么对你?难不成将养子一赶,让你来做皇帝?揭晓皇帝身世可以,那怕就是老太太一死,也可以说。但你身为长辈,受了老太太恩的,说话要注意分寸,更不能听信了一些谣传,就说李宸妃是老太太干掉了。
但他们都没有明白小皇帝的用意,他倒不是想嘲笑八王叔的,养母没有错,可因为八王叔这一着,与刘家人矛盾肯定会激化,冤家宜解不宜结,从此一家亲,好好说话,岂不是很好吗?不但如此,又将赵元俨的郡主嫁给了刘美的幼子刘从广,来了一个亲上加亲。
第二件事到来了,老太太临死前不仅是抓了衣服角的,还说了一句话,军国大事由杨太妃处决。老太太一死,杨太妃自动升级,成了杨太后。老太太这道懿旨该不该遵从?
好戏再次上演。
诸事安排妥当,小皇帝要亲政了,诸臣上朝,忽然一个阁门使拦住了官员的队伍,诸位大臣,请慢走,大家转一个弯,先去朝见太后。
看着这个负责礼仪交接的大太监,场面凝固,有的官员反应慢了,开始将脚步挪动,真要往杨太后寝宫方向迈出。其他的官员没有动,可一个个缄默不语。老太太死了,可她养成的十多年的余威还在,许多大臣都服从惯了的。
就在这时候,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