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141章

1908远东狂人-第141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天蔚问道。他也与蒋方震。一样,不明白总司令为何如此有信心,至少目前,欧洲还完全看不见要开战的架势,波斯尼亚危机刚刚和平解决,正是欧洲外交官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哪里看得到一点战争迹象?总司令眼光固然放得长远,但眼前的危局却是实实在在的,毕竟中国在远东,欧洲列强的关注重点则在欧洲和近东,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在中国问题上采取暂时的妥协。

  张激扬却说道:“加入德国作战,未。必就没有赢的可能。现在同盟国是三个国家,协约国也是三个国家,如果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虽然我们的工业微乎其微,但我们兵源充足,如果德国肯把我们武装起来,至少我们可以与德国东西夹击俄国,如此一来,四个国家打三个国家,未必没有赢的可能。如果当真开战,我倒是建议和德国共同作战,一举扭转远东格局。”

  “你忘了日本了?日本是协约国。的准成员,如果中国对俄作战,日本肯定会援引日俄协约的义务,对我实施海陆联合攻击,英日同盟也会在第一时间启动。”

  蒋方震不同意张激扬的看法,他站起身,走到挂在。舱壁上的那幅中国疆域图前,指着地图说道:“自从中日甲午战后,中国的战略劣势已无法扭转,北边,是俄罗斯帝国,现在已控制了东三省北部、整个外蒙,在新疆也有很强的势力,东边,是日本帝国,东三省南部、台湾、福建均是它的势力范围,南边,是法属印度支那,与西面的英属缅甸、印度连为一体,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基本上被协约国四面合围了,它们随时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向我内陆纵深实施进击,如果中国加入同盟国一方对协约国作战的话,英、法、俄、日四国就能对我实施联合攻击,以目前中国军政四分五裂的现状,绝对抵挡不住。”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很难实现这种分进合。击的作战方式,因为中国没有良好的道路,铁路也很少,所以,总司令在前几天才一直强调,一旦中日开战,必然是持久战,我们可以用空间换时间,中国有四万万人口,我就不信,日本就能速战速决,把协约国的军事力量拖在中国战场,对于欧洲战场也会造成影响,英国、法国不会蠢到看不到这一点。”

  张激扬有些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坚持自己的。看法。

  “所以,列强一直。想夺取中国的铁路大权,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为了控制中国。不过,石人啊,你的看法确实乐观了些,先不说德国军工业是否能够同时支撑中德两国的军队,即使德国肯武装中国军队,但军队不是拿起枪就能打仗的,人员的训练,军官的素质,指挥的协调,诸军种的合成作战,这些都需要时间磨练,如果欧洲战争真如总司令说的在几年后爆发的话,我们很难保证足够多的合格部队走上战场。而且,列强如果想消灭我们,不一定要自己出兵,他们完全可以武装各地的实力派,北洋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首要目标是统一全国军政,而不是加入某个军事集团。”

  蓝天蔚也不同意张激扬的意见,但他的着眼点不是国际战略,而是军事常识。

  “大家说得都不错,这才是开会的样子,各舒己见,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事决策的正确性,这就是**军队不同于旧式军队的重要标志!大家的职务不同,军阶高低不同,但是在会议室里,所有的人都可以平等的参与讨论。”

  对于部下们的争论,赵北倒没什么意见,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话题渐渐偏离了会议的议题,所以不得不由总司令出面结束争论。

  “关于欧洲战争的事情么,这个问题咱们现在不必操心,计划没有变化快么,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谁又能保证同盟国内部的团结?协约国的成员也不是个个都像英国那么实力雄厚、内政修明,不打仗倒也罢了,若是打仗,这国内的局势可就不好说了。”

  见总司令笑得诡异,张激扬好奇的问道:“总司令以为,协约国中哪个国家最虚弱?”

  “当然是俄国了。几年前的那场日俄战争已经将它的弱点暴露无疑,这就好比是甲午战争将满清朝廷的虚弱暴露给列强一样,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急急忙忙跟英国结盟,就是为了避免某些国家趁火打劫,因为它要忙着整理内政,现在的俄国看上去壮实,但如果它真敢介入欧洲大战的话,我敢说,它必然是第一个倒下的协约国成员。”

  总司令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然后话锋一转。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现在欧洲战争还未爆发,我们又何必操这个心?与其替欧洲人担心,倒不如去兵工厂走走,瞧瞧那四门大炮安装好了没有,自从九江金鸡坡要塞被摧毁后,咱们共和军还没有装备过这么大的炮呢。”

  赵北说的大炮是四门斯科达280毫米榴弹炮,这种奥匈帝国制造的大炮虽然没有德制大炮精良,但也算是新式产品,而且有炮车,可以很方便的机动,即能用来守卫要塞,也能用于野战。汉阳兵工厂接收的这四门大炮原本是存放在青岛德国要塞的,黄州秘密约定的内容之一,就是德国在短期内援助共和军几门要塞炮,用于扼守长江航道。

  虽说榴弹炮不是专业的要塞炮,但好歹是新式武器,口径不比战列舰主炮差,炮弹威力极强,总司令还算基本满意。

  那四门榴弹炮在昨天由青岛运到汉阳,半夜卸下,在兵工厂完成装配后,就将布置在汉阳龟山脚下,既能扼守长江航道,也能为汉阳防御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良好的反斜面阵地、防炮掩体、以及大炮本身的优良品质,除非敌人调来大型军舰,否则,汉阳龟山炮台就是坚不可摧的。

  除了要塞炮之外,德国汉口领事馆商务参赞柯尔夫还答应为汉阳兵工厂牵线,从德国购买新式步枪生产线和机关枪生产线,以及全套子弹生产线,并聘请更多技术专家协助兵工厂技术人员对旧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以便制造更先进的步枪,同时,也为兵工厂购买两套最新式的炼钢设备和轧钢设备,使兵工厂能够自制一部分优质枪管钢和炮钢。

  当然,这些东西都不是免费的,而且,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看共和军的反英行动是否是“真诚而坚决”的,所以,无论手下怎么想,赵北的反英立场绝不可动摇,至少现在,共和军必须做出一副坚决反英的架势,让德国皇帝觉得物有所值。

  作为穿越者,赵北很清楚那位德国皇帝的性格,善变而顽固,冲动而轻率,如果利用得好,未必不能助中国一臂之力。

  作为穿越者,赵北同样明白,在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不仅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而且为了削弱对方的力量,在对“敌人的敌人”的援助上非常的慷慨,现在的国际局势与“冷战”高峰时期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现在没有核弹,所以“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最终演变为热战。

  既然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要爆发,那么,就必须赶在大战爆发前从德国和“同盟国”手里取得足够的好处。

  穿越者在战略眼光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其它方面的劣势,投机起来也就更有把握一些。

  “诸位,既然都统一了认识,那么就别坐在这里发呆了,咱们去看看那四门大炮吧。”

  结束了会议,赵北站起身,接过田劲夫递过去的军帽,戴在头上,领着这群高级军官走出了军舰会议室。

  由于“海琛”号的小火轮在搁浅后就卸下,被清军带到下游去了,所以现在充当交通艇的是“共和”号,它就停靠在“海琛”号旁边,看见军舰上打旗语,急忙起锚靠帮,但还没等总司令上船,众人就听见天空传来一阵轰鸣,纷纷抬头张望,却在东南方向的天空中看见一个小黑点。

  “飞机!”赵北第一个认出了那个小黑点的真实身份。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听见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心里的兴奋劲比谁都强烈,虽然他很早就开始策划购买飞机的事情,但目前为止,尚无任何渠道可以利用,那些派出去的采购员和军代表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别说飞机,就是气球也没买来一只,德国侨商联合会的会长汉纳根倒是答应帮共和军买几架飞机,但谁也不知道那些飞机什么时候到武汉,而且没有合适的飞行员。

  赵北的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随即警惕起来,现在日本舰队虽然还呆在九江,没敢再到湖北挑衅,但谁也不能保证那飞机不是日本人派来的,毕竟汉口有日本租界,而且各国商船仍不时在日租界靠岸,所以,他接下去的一句话就是:“田劲夫,那舰桥上的两挺机关枪准备好,等我命令就开火!”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181章 飞机

  第181章 飞机

  众人是虚惊一场,那架飞机根本不是日本人派来的。

  飞机从东南方飞过来,以不到五十米的超低空在“海琛”号附近转悠了好几圈,机翼下的五色旗图案清晰可见,显然,它属于共和时代的中国。

  “嗡……嗡……”

  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中,飞机缓缓下降着高度,最终贴着水面滑行了一段距离,降落在了长江上,直到现在,众人才明白过来,原来那飞机竟是可以在水面降落的。

  其实赵北早就看出那是一架水上飞机了,那两只大浮筒相当显眼,所以,等那架飞机调整航线,开始沿着长江航道飞行的时候,总司令就下令“共和”号交通艇发动机器,跟着那架飞机驶了过去。

  水兵们站在前甲板上,张着嘴好奇的看着那架越来越近的奇怪飞行物,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那玩意为什么能飞在天空,和他们同样表情的还有一些军官,这确实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看见飞机。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就是一架老掉牙的飞机嘛,螺旋桨都是木头的。”

  赵北站在舰桥上,鄙视了一下这。帮没有见识的手下,看见那飞机上的两个人正在向他们招手,急忙下令水兵准备缆绳。

  等靠近飞机,“共和”号交通艇放。慢了速度,水兵们向飞机抛出缆绳。那飞机上的两人接过缆绳,拴在飞机头部,水兵们一起用力,将那飞机拽了过来,拉着那两个飞行员的手,将他们接上了船。

  这架老掉牙的飞机竟然可以坐两个人,这倒让赵。北有些意外,现在航空时代刚刚开启,飞机多数都只能载一个人,能载两人的飞机基本上就算是“重型飞机”了。

  两个飞行员取下头上的皮帽和风镜,众人这才得。以看清两人相貌,其中一人三十多岁,另一人最多二十六七岁的模样,也不知是风吹的缘故还是天空气温低的缘故,两人的脸都是通红,好一阵才消退。

  赵北分开众人,走到那两人跟前,伸出手说道:“鄙。人赵北,不知两位如何称呼?”

  两人小声嘀咕。几句,由那名三十多岁的男子说话:“鄙人谢缵泰,字重安。不知阁下是否就是共和军的那位总司令?”说着,与赵北握了握手。

  赵北很费力的听懂了这人的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鄙人正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字振华。听口音,谢先生是广东人?”

  谢缵泰说道:“鄙人祖籍广东开平。久仰总司令大名,今日一见,总算不枉此行。”

  随后指了指身边那名青年,又说道:“这位是冯如,字自如,广东恩平人氏,美国华工。”

  “幸会,幸会。”

  赵北与对方握手,笑得快要合不拢嘴了。冯如啊,又是一个历史名人,中国航空业的先驱,总司令早就派人去打听他的下落了,没想到此人竟不请自来,而且居然是驾着飞机自己飞过来的。什么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

  “这架飞机是两位自己造的?”赵北指着那架水上飞机问道。

  “只有浮筒是我们自己做的,换成橡胶轮后,这飞机可以水陆两用。这飞机其实是法国人造的,由美国华侨捐资购买,交我二人带回国,为**效力。”谢缵泰的回答让总司令有些落寞。

  “原来如此。华侨中爱国人士甚多,既然华侨全力支持**事业,我们**军人也不能辜负了他们的嘱托,一定要将**进行到底!等中国强大了,咱们华人在国外就不再任人欺凌了。”

  赵北一边表态,一边打量着冯如,看起来,这位中国航空业的先驱似乎还没有制造出他的第一架飞机,不过既然自己穿越过来了,那么或许可以帮帮他,把历史再改一改。

  “这架飞机速度多快?能飞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