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崛起于科技 >

第245章

崛起于科技-第245章

小说: 崛起于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长想的不是怎么去制约人口数量,他想的则是增加,没错,就是增加,养老问题解决之后,增加人口基数完全无压力。

特别是各大沙漠绿化初见成效,有许多的可利用土地等着人们去开垦,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口。

未来随着沙漠的进一步减少,可利用土地会更多,土地容量问题无需担心,而且人口的增加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现在对于华国来说正处在经济的上升期。

“首长,这份计划我觉得行。”

在首长沉思的时候,国物院李院长发表了个人意见。

首长点点头,凡是看过这份文件的人都会同意,但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半会能说的清楚的,毕竟改变的规则太多。

“先不说这个,我决定取消‘纪生委’!”

首长的话大大出人意料。

‘纪生委’的职责便是计划生育。

这一取消,部门的变动不会小,众人都在急速思考,首长这一作为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没有看完文件的人都抬起了头。

“这。。。恐怕不妥吧!”

“就是啊!毕竟是多年来一直实行的计划。”

“三思后行啊!”

首长已经料到会有人出来反对,只见首长摆摆手,说道:“等到沙漠绿化完成之后,我觉得能够增加3亿人口的容量。”

再次语出惊人。

本来就有13的人口,再加3亿,岂不是16亿,这数量谁都不敢想象。

一时间,众人哑口无言,沙漠绿化之后提供的可利用土地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能够增加不少人口且无压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口多将意味着资源多,所以总体来说,人口的增加能带来的好处太多。

“我们今天谈的不是好处,我们来谈谈坏处,按我这么说会发生什么坏处。”首长则是走起了逆向推理的逻辑。

“这。。。”又把大家伙难住了。

其实也不怪众人为难,这一年华国发展的步子迈的太大了,许多人都还没适应过来,思路上更不用说,还是以前的发展思路。

非高瞻远瞩之人很难应对当下的情况。

“人口多,不好管理?”

“内陆经济很难发展,不好经营?”

“发展周期太长,短期见效难?”

显然这些都是什么重要的原因,现在国内不需要进口什么商品,沿海一线城市并不像当初那么火爆,现在大部分的内陆城市已经渐渐崛起。

最具有说服性的例子就是长安,以前长安已经沦为末等城市,可如今你再看看,完全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水准,每天长安都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

已然成为了内陆的中转站。

所以发展内陆城市大有可为。

等到未来世界局势缓解了之后,在发展沿海城市也不迟。

“既然跳不出问题,那就这么办了。”出奇的首长说话这么干净利落,这是以往没有的情况,以往都需要征求各方的意见,甚至会商讨很久很久的。

而这次似乎一点犹豫的时间都没给,直接做了决定。

对首长来说,时间就是一切,越早的实行这个计划,将会越早的得到好处,所以刻不容缓。

“那各位就开始着手实施吧!”

随后一行人便针对细节开始商谈起来哦。

第六十三章风头就这么被抢了

顷刻间,如雷鸣电闪。

一件机器人案件的直播引起了许多的关注,然后又在分发的小册子之后消弭无形。

然后,智能机器人养老院正式被搬上媒体。

新闻中称:将在全国各省市建立‘养老村’统一协调养老问题的相关事宜,并且目前正在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在未来退休之后将自愿选择进入养老村还是留在家。

而这一新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这是民生问题,没有人不会关注,这是养老问题,谁都有老迈的一天。

新闻发布的非常纤细,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列举了出来,做到了全透明,最公平。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变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五千年来我们一直追求着这个梦想,如今有终于可以实现了。”

新狼微博中人人都转载着这样一句话。

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成为所有人的梦想,但发展这么多年仍旧是梦想,未必能实现,但是机器人养老院计划一出,梦想必将变成现实。

“机器人养老院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能够预想到我们未来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新华社称。

对于老人的来说,他们渴望的幸福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老有所养、身体健康、儿女常伴。

再没有其它。

机器人养老院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

医疗舱解决了身体健康的问题。

那么儿女常伴呢!应该没有问题吗!人们这样想到。

接着,国家又放出了一个消息,是已经被证实的消息。

《解除生育限制问题的白皮书》

其中称:国家将不再限制生育数量,实行自主自愿原则,自行决定生育相关问题。

说的直白些就是随便你造人,造几个都没人管。

一瞬间。。。

国民沸腾了,不是因为随便造人而沸腾,而是因为国家为什么能够接连的实行多种利国利民的计划而沸腾,幸福来的太快,一时间还有些接受不来。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情况。”有人在贴吧中振臂大呼!引来了一众人的围观。

“谁知道,反正是好事!”

“偷着乐。。。”

“这两件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我感觉未来华国将是世界无敌的。”

“楼上正解,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华夏新科有关系。”

“怎么说?”

“机器人养老院离不智能开机器人,人口增加的压力正好用完成绿化的沙漠来分摊。”

“貌似很有道理。”

“没时间了,我要去造人了!”

“楼上去屎。”

。。。。。。

坐在华夏新科办公室的张文凯都没有想到,首长又给添了一把火,如果再加上新能源领域的消息,总共是四把火。

“风头都被抢了啊!”张文凯十分无奈。

本来因为机器人案件的问题,张文凯吸引了大波的‘仇恨’,可是国家接连放出的两则消息,直接把‘仇恨’给拉走了。

张文凯还想增加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呢!可完完全全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是他没想到的结果。

就连远在中南海的首长都没有想到,这股东风本是张文凯掀起的,最终却被国家拿去用了。

如果首长知道,定会高兴上几天,这种不痛不痒的打击张文凯,首长还是很乐意见到的,像张文凯这样的年轻人!总需要磨砺一下。

“初代,把新能源领域的消息也放出去。”

“遵命!”

初代领命之后,便拨打了几个电话。

同一时间。

海上市某地区接到了这个电话。

圳深市某学院接到了电话。

连大市。。。

津天市。。。

“可以发布了!”初代只说了一句话。

《科学画报》中出现了一篇文章,《石墨烯电池——空气电池,张文凯升级了多少技术?》

其中有一段内容说道:“把特种陶瓷技术和石墨烯材料应用在电极上,制造出石墨烯电池,已开创一种新的电池标准,但张文凯在科研的路上并没有止步,又开发出用锂作为阳极,以氧气作为阴极反应物的空气电池,再次开创一种新模式。。。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电池的特点。。。”

《科学华国人》中一篇名为《科学之路,永不停息!张文凯科学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我曾看过张文凯夜以继日的工作,那时的张文凯身体远没有现在健康。”

“记得那是张文凯在研发某种处理器,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放在张文凯办公桌上的半块干巴巴的面包,当时我很好奇,便一直留心着这半块面包。”

“当张文凯完成某项关键性工作的之后,回到办公桌,便津津有味吃了起来,我看到这里眼泪差点没留下来,身价千亿的人,居然在啃着干巴巴的面包,这让我自感惭愧。”

“后来,我时刻留意他的桌子,时常能看到饼干、面包、方便面,甚至是馒头,看到这些也让我不得不敬佩张文凯这个人,可以说他是一名当之无愧为科学献身的人。”

以上是有幸目睹这一切的一名记者自述。

《科学世界》也发刊一篇名为《未来离我们有多远》的文章,其中把华夏新科所有的科技都列举了出来,并且对每一种产品都做了详细的讲述。

最后总结出一句话:华夏新科在批量生产未来。

《前沿科学》中。。。。。。

张文凯不知道外界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但是他看过内容之后,反应有些强烈。

“话说我什么时候吃过面包?”

“还半块干面包,这是不是太假了?”张文凯大感羞愧。

初代闻言则是躬身说道:“先生,不夸张一点体现不出阅读的爽点,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华夏新科背后站着您这位巨人。”

“好吧!”

“不过这次的风头还真不是我们的。”张文凯知道新能源领域的消息虽然会引得人们关注,但是相比另外两件事要差了很多。

初代并没有回答什么。

“跟我去小娜那里看看,不知道库布奇基地建的怎么样了?”

这次的事情就算告一段了,他的目的也已达到,剩下的就不需要他去操心了。

第六十四章制造业的问题

张文凯看着眼前库布奇基地的全息结构图,能够知晓,库布奇底下基地成圆筒状,两条直上直下的通道直接打入地底,然后再连通,中间的连接点便是基地的空间。

全息图标示的深度为1400米,而且还只是目前的深度,每天都在继续加深。

放大全息图,能够看到基地的内部每隔几百米安装一个大柱子,这大柱子起码有十米的直径。

不过全息图标示的却不是什么大柱子,而是减震系统。

“减震系统?”张文凯拉近一看,好吗!完全就是一个巨型的弹簧,可不就是减震系统吗!

“先生,以目前的深度加上减震系统,就算地面上核弹爆炸都威胁不到基地。”

小娜说的很轻松,但是张文凯听的吃惊无比。

“我的天啊!这基地岂不是无敌了。”咂吧咂嘴,感叹道:“这钱不白花!”难怪建基地用进去这么多的钱,照这个建法,能便宜才怪了。

“可以!以后这里就作为我们最后的退路。”张文凯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库布奇地下基地就像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他早就想过这一层,如果有一天世界与他为敌,他连容身之所都没有,可是现在不同了,地下基地已经建成大半。

不过整个基地的结构看的张文凯直皱眉头,出口太小了,怎么容纳飞船的进出。

“现在还在建设的初期,后期出口加大,同时内部的空间也会增加,深度会更深。”小娜知道张文凯在想什么。

现在库布奇地下基地有着无数的机器人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作业,而且由于机器人的分工更明确,在速度上绝对没得说,换任何人来都不好使。

目前的一期工程就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的二期工程目标便是继续深挖,同时在一期工程的地点开始正式建造航天飞船。

目前正在大量囤积建造航天飞船的材料,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车队把各种材料运到库布奇厂区,然后在由库布奇中心的地下基地派车把材料运回来。

这种能够在沙漠中来回穿行的车都不是一般的车,他的大小比巨型矿用车还大,光是高度就有十几米。

虽然已经开始在建造航天飞船了,但还是出现了点问题。

“遇到了什么问题?”张文凯问道,从他进来的时候,小娜就想说这一件事,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材料不够了,不管是钢铁材料还是稀有金属材料,统统不够。”小娜如实说道。

“国内应该能供给上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张文凯知道华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怎么会出现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小娜摇着头:“华国能够购买到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曾经小娜就跟张文凯说过,只是张文凯没在意。

“而这些初级产品,还需要深加工,一番下来耽误非常多的时间,不利于我们的计划,目前来说最好是到国外购买。”小娜已经给出了建议。

张文凯再次皱起眉头,不是他不想去国外购买,而是目前国际上对华国制定了一些禁运措施,很难从外国购买到什么东西。

可是,还真得去国外购买,之前张文凯对国内各企业的扶持大部分都局限在服务业,在制造业方面也就辐射了一点,很多都是电子制造方面的,其它冶炼、工具、设备等方面并没有涉及太多。

也就意味着,国内电子行业有了大发展,而制造业如以前一样,发展并不是很大,而制造业并不能像电子行业发展那么迅速,所以可想而知。

就算是国家得到了一下特种陶瓷特种钢等等新材料技术,也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