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782章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782章

小说: 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黄得功部以及刘泽清部,在得知多铎部覆灭之后,想来不会再做无畏的反抗。欧阳朔相信,郭子仪能很好地掌控好江北三镇之军。

    江北四镇之军,平均每镇之兵在五万人上下。经过几次小的战役,江北三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战损,但主力犹存。

    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张献忠的大西军配合,明朝阵营军队总和也将达到四十万上下。有如此浩浩大军,足以杀向燕京,收复失地。

    …………

    战役第十天。

    阿巴泰率领残部,昼夜兼程,终于狼狈逃回扬州城。

    出征时的十五万大军,真正逃回来的不足五万之数,剩下的悉数葬身于建业战场,就连南征主将多铎都被俘身亡。

    这对连战连捷的清军而言,无疑是个重大打击,整支队伍垂头丧气,被搞的灰头土脸,再无出发时的意气风发。

    镇守扬州的帝尘早在一天前就收到消息,他虽然早有预料,可得知清军竟溃败至此,帝尘还是感到非常震惊。

    换位思考。

    倘若是由十万大周军镇守建业,怕也无法取得如此辉煌战果。

    “军神李靖吗?”

    帝尘眼中闪过一丝渴望,更有难以掩饰的嫉妒。他嫉妒,为何一位位赫赫有名的神将都投入大夏麾下,不能为他所用。

    华夏十大名将中,仅大夏包揽了孙武、白起、韩信、霍去病、李靖以及李牧六位,再算上大秦的王翦,大汉的卫青,以及未出世的徐达。

    大周王朝真正据有的神将,仅吴起一人而已。就算这样,吴起都不能真正地为帝尘所用,乃是雄霸的忠实不下。

    帝尘真正能信任跟依仗的,唯廉颇一人而已。

    这怎能不让帝尘嫉妒。

    但是嫉妒归嫉妒,帝尘终究没有失去理智,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他该如何选择?

    帝尘当然可以率部一走了之,摆脱战争泥沼。

    可帝尘不甘心就这样白走一趟,让欧阳朔占便宜不说,不仅什么也没捞到,更是与借机跟清朝建立友谊的初衷不符。

    只是留下继续作战的话,他又有几成胜算呢?

    扬州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只有立即退守北方,待多尔衮抽调大军之后,双方摆开阵势,才能真正决一死战。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多尔衮的震怒(5/18)

    最终,帝尘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可阿巴泰刚一进城,就给了帝尘当头棒喝,指着帝尘鼻子骂道:“混账奴才,眼见我军在前线受挫,为何不赶来增援?”

    阿巴泰这话当然是无理至极。

    命帝尘部镇守扬州,乃多铎亲自下达的命令。建业之战又发生在晚上,扬州跟建业相隔百里之遥,帝尘就算想救援,也根本来不及啊。

    阿巴泰这是将战败的窝囊气,彻底发泄在帝尘身上了。

    帝尘也是有脾气的。对多铎,帝尘还算客气,但是面对阿巴泰,就没什么好脸色了,沉声说道:“嘴巴放干净一点。”

    “好奴才,还敢顶嘴?!”阿巴泰跟着也炸了。

    倘若帝尘忍气吞声,阿巴泰说不定就此揭过,嘴上发泄一通也就算了。可帝尘如此态度,彻底惹毛了阿巴泰。

    自清军入关始,还没有哪位汉人敢这么跟他们说话。

    阿巴泰下意识说道:“来人,将这狗奴才拖下去,赏他三十鞭子!”

    “诺!”

    阿巴泰亲兵就要上前捉拿帝尘。

    “谁敢?!”

    站在帝尘身后的廉颇一声怒吼,“刷”的一下,立即冲进来一队队大周御林军。转眼之间,阿巴泰跟他的亲兵就被团团围住。

    双方立即剑拔弩张。

    阿巴泰见了,脸色一变,他这才想起,眼下扬州城可是驻扎着十万异人军团。反观清军,却只剩五万残兵剩将。

    真要打起来,清军怕是要完败。

    可如果就这么不了了之,阿巴泰面子上又有些过不去,一时进退两难,脸色涨的通红。跟多铎相比,阿巴泰还是太嫩了,也太冲动。

    自始至终,帝尘都面无表情,镇定非常。

    眼见阿巴泰神情尴尬,帝尘这才开口说道:“你要记住,我来,是跟贵军合作,不是你们的奴才。只要我想,今天你们没一个人可以走出扬州城。”

    “你想怎样?”阿巴泰还是嘴硬。

    帝尘好笑地摇了摇头,“不是我想怎样,而是敌人想怎样。眼看明军就要打过来了,我们还在内斗,有何意义?也不怕别人笑话。”

    阿巴泰见此,赶紧顺着台阶往下走,问道:“你的意思是?”

    “撤军!”

    帝尘言简意赅,“扬州城是守不住了,怎么决策,还得上报摄政王。”

    “好!”

    阿巴泰点头应下,心中的怨气并未真的消散。

    协调一致之后,帝尘部跟阿巴泰部根本不做停留,灰溜溜撤离扬州。不怪帝尘着急,一旦郭子仪部拦住他们的北上之路,那时就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

    随着清军撤离扬州城,整场战役迎来第二阶段。

    李靖倒是稳健,率部进驻扬州城之后,没有急着北上,而是协同郭子仪部,彻底荡平江淮流域,收复失地,拱卫建业安全。

    拿下江淮,明军才有跟清军全面开战的资本与根基。

    战役第十三天,得知南明军不仅收复扬州城,而且一举荡平江淮地域,歼灭清军主力部队,大西皇帝张献忠终于来了准信。

    双方约定:“三日之后,正式进军北上。”

    …………

    燕京。

    多铎部的溃败,给了多尔衮一个当头棒喝。

    跟历史不同,战役地图中,在扫灭大顺之后,除多铎部十万大军以及阿巴泰部的五万大军,清朝在整个北方地界,还有足足四十万大军驻扎。

    清军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

    最精锐的当属八旗军,又可划分为满八旗、蒙八旗以及汉八旗。满八旗以满族骑兵为主,大抵在五万人左右。蒙八旗则是蒙古骑兵,也在五万人左右。

    至于汉八旗,则包括吴三桂的军队,以及后续投降清朝的前大明军,大抵在十五万人上下。

    最后一部分则是清军扫荡北方,俘虏的伪军与战俘,其中就包括大顺军。

    除满八旗跟蒙八旗,其余三十万大军都有各自隐患,因而多尔衮没有安排此路大军南下,而是留在北方整编。

    眼下却是管不了这么多了。

    多尔衮还是看的很透彻的,他深知,清军以不到十五万的精锐,掌控着整个局势,实在是如履薄冰。

    战事顺利,那一切好说,清朝的根基只会越来越稳。

    可一旦战事不顺,让敌人窥探到清军的弱点,一个不好,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葬送整个大清江山。

    多铎部的覆灭,很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导火索。

    盖因多铎部乃清军绝对的主力,十万大军中就有五万是满八旗骑兵。

    就是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却在建业城外碰的头破血流,被南明异人军团一击而溃,彻底暴露了清军的软肋。

    相比阵亡的十万大军,这才是最致命的。

    “难啊!”

    多尔衮一时之间竟有些一筹莫展。

    起先,多尔衮担心帝尘部先舍大清而去,那简直是致命的。

    异人军团的强悍已经在建业之战得到充分的印证,越是这种时候,帝尘麾下的十万大军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好在接下来的消息,让多尔衮悄悄松了一口气。

    帝尘部没有放弃大清,更是以绝大的胸襟气度,在被阿巴泰羞辱之后,仍然做出理智判断,果断放弃扬州城,率部北上。

    得到消息,多尔衮特意请旨赞扬了帝尘部,给予褒奖。

    对阿巴泰则少不了严厉斥责,多尔衮是非常震怒的,“阿巴泰这个蠢货,差一点误了大事,那天晚上死的怎么是多铎,而不是这个蠢货!”

    多尔衮已经准备夺取阿巴泰的带兵权了,也算是对帝尘的一个安抚。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点好。

    帝尘的“良苦用心”终于得到回报,借着多尔衮示好的机会,帝尘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了顺治皇帝的一件贴身信物跟一封书信。

    有了这两样东西,等到战役结束,不管是哪位清朝皇帝入驻京都,都要欠帝尘一个天大的人情。

    那样一来,一些事情就好运作了。

    到了这一步,不管这场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帝尘都已经达成目标。如此也就意味着,决战还没开始,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隐忍与算计,确实让人称叹。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阴险算计(6/18)

    就算有帝尘部相助,多尔衮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面对明朝阵营的反攻,清军是主动迎击,还是选择一个合适地点来一场大决战。”

    这同样很难。

    主动迎击的话,由于明朝大军采取的是多点进攻战术,清军必须跟着分兵,无端增加了很多战争风险。

    盖因无论哪一路溃败,都不是清军能承受的。

    如果选择大决战的话,就有些孤注一掷的意味,到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问题是,清军选定好决战场地,明军会乖乖赶来吗?

    自然不会。

    北方疆域广阔,明军大可绕过目标城池,继续北上,直取燕京。真要那样的话,清军就将被置于一个尴尬境地,进退两难。

    “这也不成,那也不行。”

    多尔衮是真的犯难了,更让他头疼的是,随着清军在建业溃败的消息传播开来,北方地界已经有不稳态势,各地开始爆发小冲突。

    这也不难理解。

    历史上,清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除了跟大顺军、南明军以及大西军作战,还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民间反抗势力。

    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即便在遭遇屠城之后,嘉定百姓依然无所畏惧,但凡有机会,就义无反顾地举起反抗大旗。

    这正是汉家风骨之体现。

    甚至在清朝一统天下之后,民间“反清复明”的火焰都一直没有熄灭。

    眼见清军在建业受挫,南方联军更是开始大举反攻,如何不让北方地界的汉族百姓心头火热,重新燃起反抗大清的熊熊火焰。

    尤其是在原大顺政权治下,反抗的浪潮更是此起彼伏。

    整个北方已经隐隐有不稳之势,倘若清军再在跟明军的对战中受挫,怕是立即就会引爆整个北方大地,彻底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

    用“风雨飘摇”来形容大清,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而作为大清这艘巨轮的实际舵手,压力全部压在多尔衮的肩膀上。

    思来想去,多尔衮最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放弃抵抗,任凭明军长驱直入,直接在燕京城跟敌军决一死战。

    “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排除一切其他的可能之后,就只剩下这一种办法可行了。

    眼下的清军,既无多点作战的能力,也无一边跟明军对决,一边镇压地方叛乱的能力,惟其如此,不如悉数舍弃,孤注一掷。

    燕京一战,清军若败,自然一切皆休,技不如人,没什么好说的。可清军一旦取胜,自可携大胜之势,再次席卷天下。

    清军能扫荡一次中原,就能扫荡第两次。

    关键是击败眼中这支来势汹汹的南方联军,彻底击垮汉家希望。

    不得不说,多尔衮能在那个年代独领风骚,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此人不仅眼光独到,能于绝境之中,牢牢抓住扭转战局的关键点;更是胆略过人,深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放弃到手的肥肉,有一种以天下为棋局的枭雄气概。

    可以想见,这一决定将在朝廷掀起怎样的波澜,要让那些刚尝到甜头的满洲贵族放弃刚入口的肥肉,多尔衮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就算如此,多尔衮依旧会坚持。

    盖因选择在燕京决战,他还有一番其他考量。

    别看眼下的南方联军气势如虹,内部之错综复杂其实比清军还要更甚,异人军团、江北四镇、大顺军余部以及大西军,互相纠缠在一起。

    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共同的目标时,在异人军团的调度下,确实能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抗击清军。

    可一旦这个目标失去了呢?

    当北方广袤无垠的地盘,就这般毫无防备地,完全不设防地摆在他们面前时,张献忠他们就不会起私心?肯定会的。

    别人不说,张献忠这位起义军领袖之一,肯定就会忍不住抢着霸占地盘。

    如果张献忠动了,大顺军余部也一定会步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