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军官,异口同声地拒绝了!
都说这样的礼节就留给大总管你吧。
说到底,他们也怕啊,祭天之事,只有天子才可以,冯小宝仿封狼居胥,或许他没事,其他人等,难保朝廷会秋后算账。
冯小宝骑着白马,在军队面前驶过。
玩起了那套天朝人都熟悉的互动
冯小宝大呼道“将士们好!”
将士们则应道“大总管好!”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唐而战!”
这样的互动还是冯小宝教他们的,大伙儿都觉得挺新鲜。
冯小宝一路发声,将士们纷纷应和,直到他抵达天坛,将军们在等待他,都衣甲一新,精神抖擞。
军旗飘飘,兵戈如林。
按正式的祭祀礼节,应有罡铜、兵顺、旌旗、幢幢、宫扇、伞盖等仪伏器物,但冯小宝祭天一概不用,只论旗帜和兵器。
鼓乐则少不了,冯小宝的部队中有素质一流的军乐队,派上用场。
礼仪官的荣誉给了参谋长荆东灵,他负责组织祭天流程。
“请大总管登坛!”
刹那间,军乐齐奏,万人高唱精忠报国!
闻者无不热血沸腾,冯小宝乃持剑昂首登坛!
路过第一层,所立者为军队选出的立有大功军官和士兵,如史万超、冯小宝队伍的世铎、楚九郎、米五郎等。
第二层,则是他的将军们,李谨行为首、刘审礼、杨成献、王孝杰、程伯喜、契苾明等,冯小宝稍停脚步,向他们致意。
打胜此仗,影响深远,以这批胜利的将官们打底,唐军三代将帅即将崛起,各族人的恶梦来临。
第三层则放了三御宝圣旨、如朕亲临金牌和尚方宝剑。
他最终登顶。
四野一览无遗,天是蓝的,地无边无际,下列军团井然密集,万众瞩目!
那一刻,颇在“大地在我脚下,军势掌于手中,臣服强酋吐蕃,”的无比豪迈之情!
台上设有香案、香炉,却无神主牌。
台下拉出了一头壮硕的牦牛,来自大非川上的吐蕃人和一匹高大通体雪白的大宛马。。。俘自论钦陵的战马!
没有什么比杀掉钦陵的战马去封礼更爽的事了。
杀马宰牛,史万超荣幸地得到了这个荣誉。
他取出一口大刀,手起刀落,将马头给斩下。
再换用另一口大刀,将牛也给宰了!
干脆利落,人人叫一声好。
史万超暗叫一声惭愧,为了这两刀,他到后勤宰牲处天天练习,负责宰杀活牛活马,方有今天之顺当。
然后上香,冯小宝上了九柱大香,诚心求祷后插进香炉里。
将杀掉的牛马,献祭于台上,再献酒。
之后就是念祭文了,冯小宝亲念祭文为,大意为“大唐与吐蕃本为甥舅之国,本应和睦相处,然吐蕃暴虐,侵害大唐,祸国殃民!今奉大唐天皇天后之旨,得大唐臣民相助,有冯氏小宝,忝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刘审礼、李谨行、杨成献、唐甜、王孝杰、契苾明、韦待价、程伯喜、韦待价、王杲、曹怀舜、黑齿常之、范无伤、荆东灵、娄师德等将军这段最长,与吐蕃战于大非川,成就大业,斩首吐蕃人三十五万级!建不世之勋,立不朽之业”
念过祭文,则是阅兵式。
大唐参战的的威武之师、功勋之士,依次经过天坛,请天检阅!
壹队接壹队的人马,经过天坛,他们或唱精忠报国或高呼大唐万胜,气氛热烈,一浪胜一浪。
真正的祭天典礼仪式繁琐,有“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时间相当冗长。
而冯小宝的祭天典礼则大为简化,主要是避嫌,其宗旨只是向天报告大唐军队的战绩而已!
他必须这么做,否则班师回朝之后,御史们的弹章会将他淹没!
祭过天,军中开大食会,大吃大喝,以示庆祝。。
第三七一节 群狗狂咬小宝
封大非川祭天仪式完成,天坛继续动工,将使用花岗岩重新装修,将它弄得气派漂亮,同时在顶上勒石刻下祭文以作纪念。
共分三层,最下一层记下了参战的各路军队立下军功人员的名单,中间一层则是将军们的名字,包括冯小宝,顶上一层只得二个人名,那就是天皇与天后。
帝后虽然没有出战,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谁敢说不是!
所以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天坛处最高层,冯小宝这次封大非川,也算得上是他胆大包天他没请旨就封了,再有天后的名字堂尔皇之地出现在祭文上上,那是惊世骇俗的!
极少有皇后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冯小宝端的是敢作敢为了。
私底下他是这么说的“俺必须讨好俺丈母娘呵!”
诸将军们面面相觑,颇有一种牝鸡司晨的感觉,觉得不妥,但大伙儿受了他的好处,他毕竟是军中老大,唯有认了。
……
大事已了,大伙儿留驻三天,
做了三天的义务劳动筑城!
唐军在大非川筑的“威远城”是座一千二百步的城池,周长约为三四里左右,高有八米,使用水泥和石块修建而成,它的建立,意味着唐军在吐蕃喉咙处的立足,让吐蕃向大唐的出击受到严重的遏制。
大非川的失守严重程度有如匈奴失掉阴山,阴山是匈奴进攻汉朝的桥头堡,有水草可养牲畜,是匈奴最重要的牧场,失去阴山,让匈奴过之未尝不哭也!
冯小宝着将军韦待价留守此城,留骑兵五千、步兵一万和五千民夫给他,余众随他回鄯州。
在承风岭,又举行了祭地仪式,但规模不及封大非川的大。
然后承风岭留兵三千,由校尉米五郎防守,
过湟水大桥,通湟县民集体放假一天,齐集大桥远迎胜利之师、威武之师!
夹道欢迎,鲜花暴掷,人们欢呼,盛况空前!
国人最喜吃喝,以冯小宝为甚,在通湟县,冯小宝下令打开酒库,请了全军大吃一顿,算是正式的庆功宴,之后就分派到各个驻地,静待朝廷赏赐到来。
之后,由冯小宝作主,洮河道军队方面委了程伯喜管步军,韦待价管骑军,至于冯小宝与李谨行、刘审礼、杨成献等主要将领加上一些出众的将士,返回洛阳。
临行前,冯小宝上封折子急送洛阳先前封大非川的折子已然上奏,就施施然地带着一干人等启程。
一路上并不张扬,只在驿站投宿,不进州县,不见官员,不接受礼物,极其谦恭的样子。
同行的人对这样的待遇当然不是很爽,我们打了大胜仗耶!
就有刘审礼跳出来斥责道“知足吧你!得封大非川,你立即退役,都已经赚到了,其它的,尽是虚名!”
“对啊!”杨成献也帮腔道“就按小宝的话来说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是李谨行一锤定音道“要谨慎谦虚,只怕京城已经闹成一窝粥了!”
……
他说得一点没错,冯小宝先前向朝廷上奏封大非川,这封奏折引发了轩然大波!
人家霍去病是什么人,你冯小宝又是什么料?
说起来朝廷中相当多官员对于冯小宝那是满满的妒忌、眼红,私底下谈起来那真的是怒不可遏!
这小子,出身鄙俚,不学无术。侥幸得功,二十五岁不到成为洮河道大总管,这可是相当于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级别的高级武官,试问历朝历代有什么小子做到的!
他破吐蕃,斩首三十五万,立下殊勋,得天皇天后垂青,万民赞颂,还极大可能成为天皇天后膝下爱女的夫婿,这天理何在!
目前的朝官,虽有科举的冲击,可世家大族势力依旧很大,但即使是大族嫡系子弟,没有谁可以象他这么年轻就站在这样的高位上。
假以时日,还有大伙儿的位置?
本来,他立下大功,上位是妥妥的,不想他好大喜功,竟然来了个“封大非川”,去祭天!
好机会!
天地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可以祭,
那就是皇帝!
皇帝是天子,天是他的祖宗,其他人去祭天,想做什么?!那是大逆不道、大不敬、意图谋反!
冯小宝好大喜功,不惜逆违,意图造反!
御史台对冯小宝的的弹章如雪片般飞到了天皇天后的御案上!
罢官!治罪!抄斩!
攻势之猛烈到差不多整个御史台与冯小宝那是势不两立,有他无我,有我无他!
天赐良机,若不将他揪翻,这御史就不用做了!
御史的作用就是当皇帝的狗去咬人,咬的官越大,把他咬下台,那这个御史即可名震御史台,与将军打胜仗一个光荣。
冯小宝厉害啊,斩首三十五万,封大非川。
将他赶下台的御史,即刻成为军界中的冯小宝!
可想而知,御史们象狗群见到骨头,鲨鱼嗅到血般蜂拥而来,不把冯小宝扯到台下踩得他面目全非,甚至要他的命,誓不罢休。
他们联名上书,集体攻讦要不整个御史台自请外出,要不就请治冯小宝的罪!
冯小宝打吐蕃攻势空前,御史们弹劾他的攻势与他打吐蕃人差不多!
不过,保冯小宝的势力同样够力度。
已被皇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的刘仁轨上表力保,说岂有杀掉立下不世之功大将之理,令仇者快,亲者痛,欲令陛下为吴王夫差么?夫差杀掉立了大功的伍子胥而被千古笑话
至于封大非川,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霍去病做得,功劳比他还要大的冯小宝同样做得!
尚书左仆射这官大不大?
大!
很大!
非常大!
在魏、晋朝后,尚书令、尚书仆射号为“朝端”、“朝右”,居宰相之任,成为贵官,唐朝时,因太宗皇帝李世民曾任尚书令,其后避讳而不置,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即为宰相。
三省六部制里,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封建时以左为尊,尚书左仆射几乎相当于后来的“总理”,地位尊崇,礼绝百僚。
老军头出声,整个御史台都显得黯然无光。
御史们即刻得到增援,他们得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义琰的力撑,说御史有理!
可是另一位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薛元超则则站在了冯小宝这一边,与李义琰打起了对台。
刚刚左迁户部尚书的原兵部尚书的郭待举则给冯小宝作担保,愿以头上官帽担保,说冯小宝必无反意。
那就连他们一起参!
大鳄出手,惊天动地!
待御史狄仁杰悍然动本,连参刘仁轨、薛元超和郭待举!
千古名臣狄仁杰与冯小宝的第一次交集并不愉快,他参与弹劾冯小宝,再亲自攻击冯小宝的三个后台。
狄仁杰,并州太原人,以明经及第,后得阎立本即丹青宰相的推荐为并州都督府法曹,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一年内判决一万七千人,无一人冤诉,实乃军界中的冯小宝,后改任侍御史。
他弹劾刘仁轨与冯小宝串通一气,互为表里,狼狈为奸,罪证是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时,曾经将军权擅自交给冯小宝,让他作演习!
国之重器,军权不可轻授,乱给权柄,私相授受的后果,试看棒棒的“闺蜜门!”
又弹劾薛元超无有风骨,攀附权贵。
而郭待举则给狄仁杰弹劾得最狠,他在提拔冯小宝的过程中,大开方便之门,有严重违规现象,结果给精通刑名的狄仁杰一抓一个准。
无法推卸责任,郭待举不得不上书请罪,朝廷看在过往功劳的份上,给出的处置是罚俸一年,散官降了一品。
如此他难再为冯小宝出声,少了他,撑冯小宝这方火力稍弱。
在御史方面势力大涨之际,中书令李敬玄返回洛阳。。
第三七二节 不做年羹尧
李敬玄回京,气焰依旧嚣张,径回中书省办公,官员们对他毕恭毕敬。
他没打败仗!
不但无过,反倒有功,他还将军权及早交给冯小宝,冯小宝打赢了,也有李敬玄的功劳。
他一回到洛阳,惊见洛阳成为了一个大漩涡,保冯小宝的、参冯小宝的,都有代表找到他,请他出面,说李相公在洮河道前线,最有发言权。
参冯小宝的的御史们更是觉得冯小宝取得军权,必有内情,试图诱惑李敬玄说出内情来,好给冯小宝以落井下石,让他万劫不复。
而想保冯小宝的的人同样觉得有内情,请托李敬玄时有点胆气不足。
无论是哪一方来,李敬玄都带着高深莫测的笑容,说他自